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三疊陣的威力——原州麥子原一戰得失考
送交者: ZTer 2008年02月20日09:39:2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紹興三十二年,南宋名將吳璘大舉進攻金國,奪取隴右一帶。其中,原州麥子原一戰,是南宋川陝大軍自採取三疊陣後的首次大敗,先就宋方和金方兩方面史料進行一次綜合分析。

雙方兵力配置:

  宋將姚仲(金史稱姚公輔)的兵力配置情況:
  宋軍兵分三路攻打原州,主攻方面是城西北麥子原,由姚仲指揮。此外,姚仲又派騎兵兩千攻打城西,這兩千騎兵,應該是宋軍精銳所在。另外,作為騷擾,應該還有一軍虛攻城北。

  就姚仲本軍而言,以盧仕閔所領馬步軍及陝西兵合為頭陳,自己所統部軍六千四百十有八分為四陳,又以統制官姚志所部兵為後拒,共六陣。其中,輜重放在第四陣和第五陣之間。這六陣布置情況大致是第一、第二陣為頭陣,第三、四陣為兩翼,輜重在正中央,姚仲的牙軍和第五陣在輜重之後。輜重在四個方位都得到保護,可也埋下了宋軍失利的因素。

  既然是以姚仲一軍為主力,則盧仕閔一軍和姚志一軍兵數不應有太多,估計各有兩千左右。故宋軍總體兵力可能有一萬四千左右。

  而金兵方面,也是兵分三路守原州,抹許里阿補帶兵二千軍守城北,習尼列帶兵三千軍守城西北十里麥子原,占領高阜為陣。完顏璋以本部兵陣於城西。

  完顏璋一軍應該有相當數目,可能不下萬人。在宋軍來襲後,完顏璋遣兵二千支援城北,派兵二千增援麥子原。後來又不斷向麥子原增兵(在得到第一次援軍之後,麥子原方面不過五千人,但根據金史自述,麥子原方面光是伏兵就有五千,余兵則進攻宋軍得手。而根據宋方的記載:敵兵每一衝陳,率三千餘眾,選為進退,也就是說,就當時而言,金兵每次進攻應該三千多人,而且是輪番進攻,則進攻金兵兵力應有六千人以上,加上五千伏兵,應有一萬一千人以上。)

  計算下來,麥子原有一萬一千金兵左右,城北有四千,完顏璋本軍應不下兩千人馬,總兵力略勝宋軍。而且按照宋金雙方自身情況,金兵顯然在騎兵方面具有優勢。

戰役經過:

  這場戰役,最激烈最重要的,自然是麥子原方面。從金史方面的記載來看,金兵雖然有高原地利,但並沒有採取正面強攻宋軍頭陣的戰法。他們非常清楚,從劉家圈一戰來看,縱然金國騎兵占有地利,也無法撼動宋軍的三疊陣。故此,他們從宋軍兩翼下手,“余兵皆舍馬步戰,擊其前行騎士”。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金國騎兵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應該在宋軍之上,為何金兵要舍馬步戰呢?我猜想,當時宋軍的第三陣和第四陣,應該處於一些險要的地段,騎兵難行。所以金兵只好舍馬步戰。由於該地段不利騎兵作戰,故宋軍騎兵被驅逐出戰場。

  接下來,就是這場大戰之惑:為何金兵能破宋軍的行馬?金史上是如此記載的:“行馬以前衝以長槍,行馬以後射以勁弓。良輔兵稍挫,習尼列乘勝麾兵,撤其行馬”。也就是說,金兵是採取槍兵和弓兵聯合進攻的模式,擊敗宋軍。然而,如果宋軍的第三陣和第四陣是三疊陣,有射程比金兵弓箭更遠的弩箭,又有長槍,則金兵的戰術,顯然是無法奏效。那麼,宋軍的第三、四陣所採取的,是什麼模式呢?其實金史上說得清楚,宋軍是如此配置的:“捍以劍盾、行馬,外列騎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鎖足行馬間,持大刀為拒”。這個描述,無論如何,都不是三疊陣的表現。因為三疊陣武器配備中,按理只有在槍軍抵擋不住的時候,被金兵突入的情況下,才可能需要劍盾、大刀之類武器。我個人估計,姚仲可能出於輕敵的考慮,以為兩翼有騎兵和行馬防守,又有險要地形,所以將槍手、弩手,弓手大量布置在第一陣和第二陣,而兩翼的第三、四陣,則由一批手持短刃的步軍組成。這些劍盾大刀軍自然無法抵抗金兵槍弓聯合了。這兩陣一失利,就幾乎註定了宋軍敗局。金兵深入到第一、二陣背後,自然可以對這兩陣精兵大肆殺戮;而由於輜重位於第三四陣與第五陣之間,“輜重中隔,莫可接”,第五陣也無法支援他們。結果前四陣全敗。金兵就集中兵力攻打第五陣了。

  宋朝方面記載:“第五陳及仲牙兵,死斗最久,自辰至未”而金史方面記載“良輔復整兵出,習尼列少卻,而璋已破城下宋兵,與習尼列會。使仆根以伏兵擊良輔。習尼列亦整兵與戰,奮擊之,大破良輔軍”。也就是說,姚仲的第五陣,是受習尼列原先兵馬、休息多時的五千伏兵以及完顏璋本隊三路夾擊之下,才失利的。最終雖然大敗,但可以稱得上雖敗猶榮的。雖然史書沒有記載姚仲一軍的戰陣布置情況,但就當時情況來看,很有可能就是三疊陣。否則,別的戰陣是支持不了那麼久的。

  第六陣的姚志後軍,所採取的是戰陣是:“傳令槍手盡坐,神臂弓先發,平射弓次之,起伏凡五”這自然是真正的三疊陣戰法了。姚志能擊退金兵,一方面固然是三疊陣威力,另一方面,姚仲的死戰,顯然也大大消耗了金兵的力量。金兵的進攻威力,已經大減了。

  總體而言,宋軍的配置,是犯了一些錯誤。也許把輜重放在後方,由姚志一軍保護,也許好些。這樣一來,姚仲的第五陣,就可以隨時支援第三、四陣了。而金兵主動求變,棄騎為步,加上各路指揮得當,贏得這場大戰,是合情合理的。縱然如此,在這種大敗之下,三疊陣依舊發揮了驚人的威力,其持久性之強,確實讓人叫絕。因此,麥子原的失利,是不應歸咎三疊陣的。


附:雙方有關史料:
《續資治通鑑》卷一三七

  壬寅,(姚)仲以大軍至原州之北嶺,與金人合戰,南兵大敗。前一日,仲未至開邊寨之十里,將以次日由九龍泉上北嶺,令諸軍弓弩盡滿引行前,輜重隊居後。平旦,遇敵萬餘求戰,仲以盧仕閔所領馬步軍及陝西兵合為頭陳,次以己所統部軍六千四百十有八為四陳,隨勢便利分列之,又以統制官姚志所部兵為後拒,列為隘曲。南軍盡力鏖擊,陳面開合凡數十,敵兵每一衝陳,率三千餘眾,選為進退。輜重隊隨陳亂行不整,第一、第二陳方交鋒,而第三、第四已為金兵破拒馬而入,陳心沖潰、輜重中隔,莫可接。第五陳及仲牙兵,死斗最久,自辰至未,人馬死亡,枕藉道路,軍遂大潰。志陳居第六,已逾兩隘,行前者還報諸陳盡為敵兵所敗,志謂其徒曰:“前軍既敗,我輩進亦死,退亦死,等死耳,進猶可生也。”遂悉其軍各死戰。未幾,金人馬軍直前衝擊,志令左軍第四正將張傅傳令槍手盡坐,神臂弓先發,平射弓次之,起伏凡五,金兵引退約二百步。志遂趨陳,逾七八里,敵乃歸南山原。


《金史 完顏璋》:

  璋使押軍猛安石抹許里阿補以兵二千軍於城北,習尼列以兵三千軍於城西北十里麥子原,皆據高阜為陣。璋以本部兵陣於城西。姚良輔出自北嶺,先遣萬人攻許里阿補,自以軍九萬陣麥子原下,捍以劍盾、行馬,外列騎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鎖足行馬間,持大刀為拒,分為八陣,而別以騎二千襲璋軍。璋方出迎戰,習尼列來報曰:“宋之重兵皆在麥子原矣。”璋遣萬戶特里失烏也以押軍猛安奚慶喜、照撒兵二千援許里阿補,遣撒屋出、崔尹以兵二千益習尼列。許里阿補與宋人接戰,良久,敗之。宋兵在麥子原者最堅,習尼列與移刺補、奧屯撒屋出、崔尹、仆根撒屈出以兵五千沿壕為狀,余兵皆舍馬步戰,擊其前行騎士,走之。於是,行馬以前衝以長槍,行馬以後射以勁弓。良輔兵稍挫,習尼列乘勝麾兵,撤其行馬,破其七陣。良輔復整兵出,習尼列少卻,而璋已破城下宋兵,與習尼列會。使仆根以伏兵擊良輔。習尼列亦整兵與戰,奮擊之,大破良輔軍,斬首萬餘級,墜壕死者不可勝數,鎖足行馬者盡殪之,獲甲二萬餘,器仗稱是。

宋軍三疊陣布置情況:

時四川宣撫使吳璘在河池,遣中軍統制杜實傳令起等曰:“軍行並從隊伍,勿亂次,勿殿後,勿踐毀民舍,勿取民財,逢敵欲戰,必成列為陳。甲軍弓弩手並坐,視敵兵距陳約百五十步,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約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敵陳,既前軍俱發。或敵兵直搗拒馬,令甲軍槍手密依拒馬,枕槍攛次,忠義人亦如之,違者並處斬。如敵已敗,許忠義人乘其後追擊之,必生獲金人與其首級乃議賞,否則闕。其有以他地兵為金人冒賞者,罪亦如之。”
凡布陣之式,以步軍為陣心,為左右翅翼,馬軍為左右肋,拒馬環於左右肋之內以衛步軍。以一陣約之,主管敵陣,統制一,統領四,主陣撥發各一,正、副將、準備將、部隊將則因其隊為多寡。陣兵三千二百六十有三,步軍居陣之內者一千二百有七,為陣心者一千有六。輿拒馬者二百,居陣外,分兩翅,副翼者五百六十有六,左翼二百八十有三,右翼亦如之。馬軍居陣外,為左肋者二百六十有一,右肋亦如之。
雖間有貼撥、輔陣增益之不同,而大略如此。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