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誣衊清朝的十大謊言
送交者: dfsdfdfd 2008年03月09日10:30:0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誣衊清朝的十大謊言

滿洲人不是游牧民,而是漁獵民族,屬於定居民族,定居文化,是最擅長學習的民族類群,滿清在中期以後落後於西方,大漢要負很大責任,滿洲人進來虛心學習漢的文化,漢的科學技術,漢的國家管理手段,結果,你們看,你們看,大漢都教了滿洲什麼東西?有 30畝地1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目標,有易經八卦陰陽五行的科學理念,有科舉尊儒的國家官員選拔制度,有太監,有裹小腳,有妓院,有中國獨大鄙視外夷的狂妄自大。我靠,你還能指望滿清能有多大提升? 滿清學習了漢的一切,而且有益的東西,絕對學的比漢還更精通,至於垃圾當然也學了不少,但並沒有全部發揚廣大,如果真是全盤照搬了,那中國恐怕真要完蛋了。 滿洲人入關也帶來了他們的好學優點,對中國整個傳統文化而言有去邪扶正的作用,清朝沒有荒唐離譜的皇帝,沒有怕功臣功高震主而自毀長城的事情,而其他任何朝代都有,封建制度的所有優點實際上在清朝已經達到了頂峰,所有封建王朝中治理的最好的就是清朝,而且直到清帝退位,國家依然擁有龐大的軍力,國力,這是以前任何朝代都沒有過的事情,即使在清末,清軍也依然可以遠赴新疆擊敗沙俄吞併新疆的野心,可以肯定,如果孫中山不鬧革命,宣統變法順利實施下去,中國只會更強而不會更弱,日本之所以支持孫中山革命就是希望中國因革命發生的戰亂而長期一蹶不振,你當那日本是傻子是為了無私援助中國,幫中國發展呀?事實上,目前中國的沒落就是因為清帝退位後造成的軍閥混戰造成的,整個混戰時期對國家沒有絲毫建設性可言,反而把清朝留下來的家底變成了“一窮二白”。清朝身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朝,開創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先河,第1條鐵路誕生,火車輪船機器的生產使用,現代槍炮的設計製造,電報,電話的推廣,發電設施的建立,現代科學理論技術的引進,現代工商管理手段與理念的引進,都在清朝,中國第1家郵局,第1家銀行,第1家保險公司,第1張新聞報紙,第1條自行鋪設的鐵路,第1條自行鋪設的海底電纜,第1家警察局,第1家消防站,第1個法院,第1支現代化軍隊,第1家現代兵工廠,造船廠統統都出現在清朝,晚清為美國製造了萬噸巨輪,體制上有君主立憲,今天的英國日本加拿大都是君主立憲制。

謊言1,“都是吳三桂放清軍入山海關才會導致明朝全面滅亡。”

答:中國地大物博,關隘天塹眾多。華北有黃河,華中有長江(南北朝還對峙了200多年),西部有太行(閻錫山好歹還割據山西了幾十年),西南有巴蜀天塹(川中割據對峙乃至稱雄天下的太多了),華南地區也河道縱橫,廣東多山。。。怎麼丟了區區一個山海關就來了個全國被掃平呢?難道中國這麼大就一個山海關能守嗎?南宋抵抗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蒙古帝國也守了很多年,哪個時候的山海關早就不屬於南宋。

謊言2,“漢八旗和吳三桂的參戰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答:吳三桂和漢八旗數十萬兵馬,人數多於八旗兵,那麼多人為什麼都甘當“漢奸”?按比例可比抗戰時的偽軍多多了啊!其次,那麼多人八旗軍若不是有真實力硬本事如何能駕馭馴服的了?最後,南明,中原和川中(張獻忠)幾塊硬骨頭可都是八旗軍啃下來的。不過漢八旗確實也滅了兩廣和雲南的明朝殘餘。

謊言3,“李自成毀了明朝”

答:李自成攻克了北京不假,可是李自成也帶來了50多萬軍隊,並駐紮北京及華北一代。相比之下,八旗軍僅僅十萬餘人,雖有吳三桂20萬軍隊助陣,但也仍是弱勢一方。與此同時,明朝在南方,兩廣,福建,雲南,以及四川的張獻忠。。。也都抗擊八旗兵的,況且又有先進的“紅夷大炮”和其他火器。怎麼在人數,武器質量均占優勢的情況下輕鬆丟了天下給清朝?

謊言4,“崇禎殺了袁崇煥,所以清朝贏了”

答:首先袁崇煥罪當問斬,見我的相關文章。其次,除了能證明偌大的一個國家僅寄希望於一個區區的經略,皇帝的愚昧多疑,君臣猜忌外,什麼也證明不了。不過,恰恰到能證明這樣一個昏庸到無可救藥的朝廷不滅亡才是怪事!

謊言5,“康乾盛世其實不如明朝。”

答: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的《康乾盛世研究報告》,“明朝末年漢族統治集團腐朽透頂,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清朝前期滿族統治者朝氣蓬勃、奮發進取,在認真總結明朝滅亡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興利除弊,改善民生,振興文教,完善典章制度,強化皇權,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創造了康乾盛世的輝煌!乾隆朝,中原人口首次突破三億大關。兩相比較,明末與清前期,究竟誰才是“亡天下”?

明末最大的苛政莫過於三餉加派,清朝順治入關,馬上廢除三餉,並整頓賦役全書,廢除正稅外的一切苛捐雜稅。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康乾盛世歷史報告》在介紹清朝財政與社會經濟狀況時,指出:清朝前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商品經濟水平與工商業繁榮程度,也達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五老之一的范文瀾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通史簡編》的修訂本指出:清朝前期的封建經濟比明朝更繁榮,手工業和商業在明朝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沒有所謂“停滯”“倒退”的意思。

按唯物史觀,經濟是社會發展基礎。國家的賦役制度反映了一定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為國家教委哲學社會科學65項目之一的《中國賦役制度史》指出:明朝後期的一條鞭法在張居正死後,由於政治腐敗,在實行中走樣。清初整頓賦役制度,不僅僅是重複明朝的一條鞭法,更在其基礎上改進深化:一方面更簡明了稅收程序,一方面提高了賦稅貨幣化水平,總體而言,符合封建社會後期賦役制度的發展趨勢。滿族統治者的政治表現很卓越優秀,“補課論” 對他們不適用。”

謊言6,“明朝實行內閣制,在世界上很先進”

答:明朝的所謂內閣制,其實是不同地主階級妥協的產物,所以明代才黨爭盛行,禍亂朝政。這種所謂的內閣制跟西方資本主義建立在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三權分立”“天賦人權”等學說基礎上的內閣制有着本質的不同。兩種制度建立的哲學基礎都不一樣,一個是先進的資本主義,一個是落後的地主在朝廷內的割據。

謊言7,“清朝實行民族壓迫政策,慘無人道。”

答:清朝的左右兩中堂(相當於宰相)都是一名滿族官員,一名漢族官員擔任。其他各部的部長,及各省各市的首腦也都是滿漢官員對半。請注意,清朝各部門滿漢官員可都是對半。就連當今我國的少數民族官員不論是中央的還是地方的也僅僅是在各部門只有那麼一兩位做個點綴。另外,還有很多民族團結政策,比如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的修建(為了團結蒙古族),滿漢全席(團結漢族),金瓶冊封(團結藏族)。第三,《中國民族政策簡史》:我國的民族團結政策是以清朝時期民族政策的原則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

謊言8,“清朝時期文藝,科技方面毫無建樹”

答:正是因為明代晚期的極端腐敗和黑暗,才有了晚明思想啟蒙運動。如果明代晚期的皇帝勤政而不是數十年不過問朝政,會有晚明的思想啟蒙運動?也就是說,晚明的思想啟蒙運動說明了明朝的黑暗和腐敗。有人對清朝文字獄誇大和醜化,這也表現在教科書上,比如說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是怎樣的反清復明,但卻不提黃宗羲後來的送子幫助清朝做事。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當時清代是多麼的寬容,幾乎可以稱得上“大部不抓,一個不殺”了。另外,按定義,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都是清朝人,是清朝的思想家,而不是明朝的思想家。白壽蠡的《中國通史》,游國恩的《中國文學史》都是在清朝部分介紹他們的,他們的主要著作都是在清朝完成的,一些==思想也是看到明朝的覆亡後才形成的。《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死於清順治末年,也是清朝的著名科學家,而不是明朝的。 某些編輯教科書的所謂專家,有明顯的歧視少數民族心態,在敘述歷史和人物劃分上,採用春秋筆法或者雙重標準,黃宗羲等被劃為明朝的,而類似情況的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也被劃分給了明朝。我想,如此優待明朝,也許和明朝是“漢族”人執政的朝代有關,這是出於某些人狹隘的大漢族立場,但是呢,已經有數個專家證明,明朝也是少數民族的回回建立的。當然,對待這個事實,某些有大漢族主義的“國內專家”繼續迴避回回建立明朝這個殘酷的事實。 總之,明朝只應該獲得其中之一的,也就是說,《三國演義》《水滸傳》劃分給明朝,但是,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宋應星,則應該屬於清朝的;或者,把《三國演義》《水滸傳》劃分給元朝。《水滸傳》 發生時間:1370年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三國演義》發生時間:1371年 ,羅貫中,生卒年月不詳。卒於明初。 至於清朝反對==的行為,比如南山集案,清朝沒有錯,如此反==的行為,在現在的中國和美國都是不允許的。 清朝對中國的貢獻是歷代第一,國土不提,看看文化:

哲學思想 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激烈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色彩。其主要著作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和《明夷待訪錄》等。王夫之是17世紀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張子正蒙注》、《周易外傳》、《讀四書大全說》、《黃書》、《讀通鑑論》和《宋論》等。顧炎武則不僅是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學者,他提倡的"經世致用"的主張,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主要著作有《日知錄》和《天下郡國利病書》等。清朝時期,還出現了以顏元和戴震為代表的反對理學的進步思想家。顏元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編》、《四書正誤》、《朱子語類評》及《習齋記余》等。戴震的著述很多,內容涵蓋哲學、天文、地理、聲韻及訓詁等方面,後人編為《戴氏遺書》。

考據學 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反對空談、提倡漢學,在知識分子中產生很大影響。同時,在清政府大興文字獄和提倡整理古籍文獻的影響下,遂出現了考據之風。乾隆、嘉慶時期,考據之風更為盛行,形成所謂"乾嘉學派"。

在清代,考據之學名家輩出,著述林立,如胡渭的《禹貢錐指》及《易圖明辨》,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在辨別古籍真偽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乾嘉考據學派中以戴震為首的皖派和以惠棟為代表的吳派,都對中國古典文獻的整理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其餘如阮元、王先謙、段玉裁及王念孫等等學者,也都留下了獨到的著作。

史學 清代的史學成就頗大。其中官修的《明史》,被視為正史中較為嚴謹的一部。談遷所著《國榷》,是一部重要的明史編年體著作。其餘如黃宗羲的《宋元學案》和《明儒學案》,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及趙翼的《廿二史札記》,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清代私人修史者也很多。

章學誠的《文史通義》,是繼劉知幾之後的一部重要的史學評論專著。

清代官修大型圖書 康熙、雍正時期官修的《古今圖書集成》,共有一萬卷,是繼《永樂大典》之後的又一部大型類書。乾隆年間,清政府又組織編修了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共收錄書籍三千四百五十七種,七萬九千零七十卷。《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對保存珍貴的文獻資料有很大的貢獻。但清政府在修書的同時,大量銷毀和刪改舊書,又使文化遺產遭到了一次浩劫。

文學、藝術 小說 清代小說的盛行,是文學方面最有成就的一個部門。其中最著名的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曹雪芹的《紅樓夢》。

《聊齋志異》是一部短篇故事集,文筆流暢,語言簡潔而生動,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對封建的科舉制度和腐朽的官僚政治進行了有力的揭露。《紅樓夢》通過描述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展示了封建家族內部的勾心鬥角及奢侈淫逸的生活,批判了封建倫理道德、禮法的虛偽和殘酷性。《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

戲劇 清代的戲劇有很大的發展。當時除崑曲影響較大外,秦腔、弋陽腔、徽調、二簧調等地方戲也獲得突出發展。這些地方戲以豐富的內容,質樸的表演,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影響日益擴大,並進入北京。此外,山西梆子、豫劇、贛劇、漢劇及湘劇等都逐漸成熟,成為獨立的劇種。

清代的優秀劇本頗多,其中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最為有名。

繪畫 清代繪畫成就斐然。清初,畫壇以王時敏、惲壽平、吳歷等所謂"六大家"為突出。清代繪畫成就最大的是清初的朱耷、石濤、肖雲從等和以後的揚州畫派。揚州畫派的代表是金農、鄭燮、羅聘、李鱓、黃慎、李方膺、高翔及汪士慎等所謂"揚州八怪"。他們擺脫了因循守舊畫風的影響,作品獨抒個性,給人以清新之感。

科技曆法和數學  清代歷算學家王錫闡,精通中西曆法,著有《曉庵新法》及《五星行度解》等天文學著作。梅文鼎對中西曆算學都有相當深的研究,著述甚豐。他的代表作《中西數學通》,總結了當時世界數學的大部分知識,標誌着中國數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蒙古族歷算學家明安圖,也在數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在用解析方法對圓周率進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地理測繪  康熙時期,清政府組織人員對全國進行了長期的大地測量,繪製了當時先進的《皇輿全覽圖》。乾隆時,又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繪製了包括新疆地區在內的《乾隆內府皇輿全圖》。

建築藝術 清代時期,園林建築取得很大的成就。如北京的圓明園,前後經歷百餘年修建,規模宏大,不僅綜合了國內諸多名園的特色,而且吸收了西歐園林藝術的成就的特色,是當時世界上最壯麗的園林建築之一。 清代修建的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拉薩的布達拉宮,北京的雍和宮等建築,也都各具特色,達到了很高的建築水平。

  

醫學  在清代,傳統中醫學繼續發展。當時重要的醫學成就有:乾隆時官修的《醫宗金鑒》,是一部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大量應用了解剖學知識,對祖國解剖學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火器 清朝的火器成就遠遠比明朝高,清朝在中期以後輕炮發展比較迅速,出現了多管子母炮等輕型炮,至於重炮方面沒有新產品,但重炮的口徑與射程卻一直在提高,槍械方面到清朝前期就已經使用擊發槍了,明朝則一直是用三眼銃,三眼銃在清朝那是民間紅白喜慶儀式上用的東西。清朝在中期以後開始出現後裝輕炮,但重炮與火槍還是前裝,鴉片戰爭時期火器的差距是後膛與前膛,線膛與滑膛,機械加工與鑄造的差距,但西方也是才有這些技術沒多久時間,明朝那種用了 300年三眼銃的火器發展水平更沒用。而且清朝很快就引進了現代槍炮,比明朝引進的紅夷大炮強多了,何況紅夷大炮從技術含量上看,與那明朝三眼銃並無任何區別,而現代槍炮則於清朝的火槍抬槍有着跨越性技術突破,所以明朝引進紅夷炮那是無能,清朝引進現代槍炮那是好學上進。 明朝中期以後,火器就明顯低於世界水平,可明朝並未對外學習,要等到快亡國了,才買幾尊根本沒有任何技術進步意義的紅夷炮去照貓畫虎,也沒有學到多少西方的學術,純粹就是個愚昧無知不求上進,那紅夷炮實際不過就是個長點大點的三眼銃獨眼銃嘛,明朝居然靠自己的力量300年都沒搞出來,還要去買來照貓畫虎,而且居然連炮架都不能研製,照搬了別人的艦炮炮架,是個只有4個很小實心木輪的木頭墩子,根本不合適陸地運動,發射時還要在炮架前打樁子,綁麻繩栓住炮架來反後坐,轉動炮架調整發射方向,那簡直是炮手的噩夢,當是固定在紅夷戰船上一樣,更是愚昧透頂,就象目前仿造的槍械一樣,連槍托上打幾個孔都一絲不變。紅夷大炮落到滿洲清軍手裡,不但立即就仿造成功,而且還改進了炮架,除了沒有炮管彈性後坐裝置以外,與現代火炮炮架結構是一樣的,有2個方便運動的大輪,並有長的炮尾柱鋤支撐,能方便的轉動炮架調整火炮發射方向,還能改變發射角度,可以很方便的用馬匹牽引或人力推動,發射也方便,不需要事先做太多的準備,放下就能發射,很方便的伴隨大軍南下野戰,並炮擊揚州成功,明朝所有的火器成就實際上都不如這個炮架技術含量大。炮台重炮到清乾隆時期,已經推廣了可以旋轉的炮座,雖然只能靠人力推動,但那也是巨大的進步,比那明朝炮口固定的大炮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更別提明朝居然用了300年三眼銃了。沒有清朝,靠那用了300年三眼銃的明朝去戰勝西方列強,可能嗎?怕是連炮架都還沒來的及引進地面型號,就被各國瓜分光了,中國也早就不存在了。

謊言9,“清朝時期資本主義萌芽被抹煞”

答: 1930年,馬克思主義學者鄧拓最早提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他認為,“在西方列強侵入以前,中國封建社會的體內,已經存在和發展着否定它的母體的因素了。假設當時沒有國際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這一封建社會,也可能有其自體內所包孕的否定因素的發展而崩潰,蛻化為資本主義的社會的。可是外來資本主義的侵入,卻截斷了這一歷史的階段,使中國經濟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而轉向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但是,國際上,資本主義的定義還有爭論,馬克思的書中極少用資本主義這個詞。而所謂萌芽論的提出,是試圖證明中國現在的社會主義是經過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得來的,也就是“四段論”。因此,資本主義在中國的萌芽論,很大程度上有政治意味,比如,鄧拓就把中國沒產生資本主義的責任歸給了國際帝國主義。有趣的是,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現在又把這個責任推給了清朝。

明朝朱元璋最恨的是商人。如果從私人作坊上講,宋朝和元朝的規模也不小,為什麼明朝約兩百年,怎麼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呢?是不是可以說明朝扼殺了宋元的資本主義萌芽呢?當然不能。因為中國是農業為主的,地主階級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違反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在清朝前期,明朝,元朝和宋朝,是自發的私人作坊,沒有統治階級支持的,無法有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中國真正的出現資產階級,正是依然被醜化的慈禧的洋務運動的功勞,哪才是自上而下的,而且成果顯著,詳細的請見的我的另一個帖子:慈禧mm 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不可能演變為真正的資本主義經濟。中國傳統的階層定位:士農工商, 註定了商人沒有社會地位,就算那些靠經商起家的財主,最終還是會把錢用在買房子兼併土地上,做個大地主以地租形式繼續積累財富,然後再培養出能致士的兒孫,逐步把家族帶入上層社會,這才是明朝時期中國前500名CEO的共同目標和夢想。明朝政治上的腐朽黑暗已經深入骨髓,就算沒有清朝,也絕對不會是明朝把中國再次帶入盛世。一個比較權威的研究成果:

“清代中葉以後,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也有了較大的增長。當時包含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手工作坊、工場較以往有顯著的發展,如絲織業工場主所擁有的織機數量有很大的增加。在清代,資本主義萌芽表現的另一種形式——包買商控制生產的現象,比過去也有一定的發展。如蘇州、江寧等地大商人開設的“賬房”,他們把原料,甚至工具分給小機戶從事生產。生產者最後將完工的綢緞,送歸“賬房”批售,“賬房”則支付他們的報酬。清代資本主義萌芽較以往雖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其發展既緩慢,又明顯地暴露出不平衡的弱點。”(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謊言10,“清朝時期開始實行海禁”

回答:明朝建立後,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禁瀕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申禁人民無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明成祖永樂時期稍有鬆動,但依然把“海禁”政策當作不可違背的“祖訓”。此後,“海禁”政策時緊時松,總的趨勢是以“禁”為主。 “1433年,鄭和船隊第七次下西洋歸來,明朝宣德皇帝突然下達禁海令,並通過連坐等殘酷的刑罰,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而且對於超過2桅以上的船隻一律拆毀。到了清代,也長時間沿襲了明代的禁海政策,閉關鎖國。數千年的舟船航海文明歷史,一朝被摧殘殆盡,中國的航運業、造船業陷入停滯、倒退”(淺談海權教育與發展航運業 中國水運雜誌) 。朱元璋把鎖國定為祖訓,但為什麼後來有鄭和七下西洋? 七下西洋的目的有:揚明朝天威 ,尋找建文帝,打通到歐洲的海上貿易航線,發展和擴大海外貿易,實現海內外大一統的太平盛世,在這種宏偉目標的指引下,鄭和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出使海外諸國,為實現世界“大同”與“和諧”的理想追求作了不懈的努力。 但是,從明朝歧視商人和歷來的禁海政策看,這些目的跟本站不住腳。揚明朝天威何不去用這些錢整備軍隊,收復內亂不斷的“北元”呢?那可是名標青史的,比到非洲去揚明朝天威不更好麼?鄭和七下西洋依然被大肆讚揚,什麼中國的海洋時代,其實,鄭和到過的地方,元朝時候就到了,還有的說鄭和發現了美洲,經常有人問這個問題,鄭和與哥倫布,為什麼鄭和七下西洋,而哥倫布卻比鄭和有名?類似問題一直在爭論,我認為,這些爭論可以結束了,因為明朝的皇帝是回族穆斯林,鄭和七下西洋,是和伊斯蘭教的聖地聯繫,當然不會發現什麼美洲了,美洲哪個方向沒有伊斯蘭教的聖地,而元朝的時候,中國人已經知道伊斯蘭教的聖地在那裡了。不僅如此,鄭和七下南洋途中, 在東南亞的傳播伊斯蘭教,東南亞本來是佛教為主的,但因為明朝而變成了今天的伊斯蘭教基地,在世界人口中信徒人數最多。試問:明朝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如果沒有皇帝批准,鄭和敢在東南亞傳播伊斯蘭教麼?合理的解釋是,鄭和七下西洋的最終目的是代替明朝皇帝去“天方”(穆斯林聖地) 拜祭伊斯蘭老祖宗去了。

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8f4dc620103l50v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一箭數雕-------新四軍軍長項英犧牲的
2007: 漫談中國古代的十四位聖人 ZT
2006: 明末的科學思潮與西學 (ZT)
2006: ZT娜娜: 統一戰爭大後方的紐約徵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