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精神的聖者-----汪精衛
送交者: 礦院附中 2008年06月08日23:31:4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精神的聖者-----汪精衛

哈工大

精衛是汪兆銘的筆名,是激勵自己,即使在希望再渺茫的情況下也要戚而不舍。這個態度也始終貫穿了他的一生。
汪精衛是史上最大漢奸已經蓋棺了,他不像李陵,洪承疇是被俘後變節,級別也不是秦檜所可比,作為國民政府主席在個人毫無外在脅迫,戰爭尚未完全展開之際主動投靠,漢奸的性質已無可改變,但汪精衛在民族危難關頭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表現出的利他主義的和犧牲精神在中國泱泱數千年的歷史中很少有人能夠超越的。
當年滿清政府搞洋務運動,由朝廷出資送大批青年才俊出國留學,這些留學生都成了未來民國各行各業的翹楚,大陸來的人還能熟悉的有孫文,魯迅,蔣介石,胡適,汪精衛… … 民國政府中幾乎是全線海歸,就連北洋軍的一些高級將領也都是海歸,如段祺瑞,馮國璋 … … 這些留學生中一些學成回國,為朝廷效力,而另一些留在了國外,這些洋舉人們同國內跑出來政治避難的土舉人們一道,參加了名目不同的反政府活動,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成了狹洋人以自重的“反華勢力”。
由於孫文搞共和革命最早,名氣也最大,國外各式各樣明的,暗的,政府的,民間的基金,贊助都會去找孫文,最後境外各式各樣的同鄉會,同學會,就都合流到他的旗下,成為以推翻滿清,建立美國式或法國式共和體制為目標的革命黨。當時的情況,革命黨只能在國外或外國人的租界活動,而在中國人的轄區,幾乎沒有市場,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被視作只會搗亂,不會幫忙的亂臣賊子。而以康有為為首的保皇黨的目標是政治體制改革,建立英國式或日本式的君主立憲。
年輕的汪精衛就在這個背景下脫逸而出了,汪精衛口才好,文筆好,相貌堂堂(後來還被列為排在梅蘭芳之前的民國四大美男之首,老三老四分別是張學良和周恩來),迅速成為孫文的重要助手。孫文用從國外弄來的錢,在國內僱傭軍隊搞起義,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被梁啓超譏為“遠距離革命家”,“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此時,汪精衛挺身而出,願回國赴死,以挽回革命黨人只會躲在國外鼓譟卻讓別人送死的惡名。行動的目標就是暗殺當年清政府最高領導人攝政王載灃,無論成敗,只須赴死。臨別前作詩:
街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浪浮。
詫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此時我們可以看到汪精衛為了信念是不會在乎生命的,他相信中國只要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中國就會繁榮富強,雖然獻出生命,也可以“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袁世凱藉助革命黨逼迫清帝遜位後,中華民國就算成立了,國民革命就算成功了。作為民國的功臣,革命的元老,汪精衛這時卻隱退了,留學法國,繼續深造,以期未來為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就汪精衛的歷史表現來講,他也不是個貪戀權位的人。
然而,國家的現狀卻令汪精衛失望了,雖然民國了,國家更亂。外患未除,內爭紛起,尤其是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國家四分五裂。孫文不久又死了,國家更是群龍無首。民主制度在中國的這群海歸精英手裡,竟都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軍隊也失了控,成了各路軍閥同政府討價還價的資本。

隨着老一代革命黨人孫文,黃興,宋教仁的過世,汪精衛就成了黨內外民望第一的領袖,蔣介石作為一顆政壇上的新星,雖可擁黃埔學生軍自重,但論威望和地位,還無法和汪相比。1925年7月1日,新的國民政府再次成立,汪精衛被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但以汪精衛的為人和作風,在當年的腐敗成風的政界是很難有所作為的。汪精衛淡泊權利,為人誠實,清廉自守,對下屬又很嚴格,因為沒好處沒人願意跟他,這很像現在的馬英九,但在當年這樣的亂世,光有清譽,沒有陰謀,奸詐和手段是很難去領導一個國家的。隨着日本侵華危機的爆發,汪精衛的悲劇就發生了。

此時雖然軍閥漸附,共匪漸清,經濟文化也逐漸恢復繁榮起來,但中日兩國國力的差距已經和甲午戰爭的時候不能相比了,日本的全盤西化在甲午以前就完成了,當年在國力相當時,就把中國一擊而擊潰,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日本更已不是被西方侵略的對象了,而成了和西方並列,可和西方列國叫板的強國了。

汪精衛和蔣介石都是留日海歸,對日本都是了解的,論國力,武器,訓練,士氣,中國軍隊遠不如日本,即使論國家的團結,人民對戰爭的思想準備都比不上日本。全國輿論對日抗戰的口號是喊得山響,更是不輸甲午以前的陣勢。共產黨為求苟且,繼續分裂國家。各路軍閥,等需要出兵時,卻保存實力,臨陣退縮,被共產黨捧為救命恩人,民族英雄的張學良置國讎家恨於不顧,為了他的少帥的奢華生活,不費一槍一炮,放棄東北。後日本進駐熱河,汪精衛以國民政府主席的名義責成張學良迅速回擊,收復失土,張少帥竟拒絕執行,汪精衛甚至以辭職相迫,都無法使張就範。招兵抗日,竟鮮有響應,戰事一開,官兵奪路而逃。如同日本和談,愛國人士馬上口誅筆伐,鋪天蓋地。和當年有些革命黨一樣,抗日是自己的,送死是別人的。汪精衛內無親信,外無軍隊,空有一個不粘鍋的清廉形象,你說,他能幹什麼。如果能用生命可以改變局勢,汪精衛會毫不猶豫的放棄生命的,更不用談金錢和權勢了。

中國傳統文人重名而輕利,為節義絕不苟活。汪精衛可不是一般的文人,孫中山的遺囑汪是代筆,孫文聽後一字不改。當今中國國民黨每每宣讀總理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就是汪的文章,汪精衛絕對比大多數人更明白身後名節的意義。

按當時的國內外情事,中國的未來有兩種可能,
一, 在無外援的情況下,日本如果只專注經營中國,中國必亡(以漢人為主的中國在歷史上已經亡過多次,已經有很多現成的託詞和藉口了)。而亡有兩種亡法,一種是焦土亡國,直至願意抵抗的人死盡,整個大陸被日本“統一”,成為未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種是談判,以避免生靈的塗炭,至少爭取保留國號,甚至軍隊,這是汪的選擇。
二, 如果西方國家參戰,情況就會逆轉,以美國的國力,日本雖有堅強的國民意志,也必敗(最終結果:日本投降),中國於是就亡不了了。如果是這樣,中國就一定要保留一定的抵抗能力,並堅持抵抗,直至國際環境發生變化。這就是蔣介石選擇。
汪精衛不是執行第二項政策的人選,因為軍隊不聽他的。但不管最終的結果是亡國還是勝利,他在歷史上都是變節者,而且是最大最臭的變節者。
這時的汪精衛,面對鏡子,看了看自己,身上除了生命,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為這個國家犧牲的,並可以換取哪怕就是這麼一點點的民族利益的?
有!!!那就是知識分子的命根子---名譽!!!
縱觀歷史,有幾個人能夠做到這點呢?

每當有人拿汪精衛說事兒,口沫橫飛地痛斥漢奸時,我心中對汪精衛的敬重就更加重一分。願意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犧牲可不是隨便說的。

多年以後,宋慶齡和何香凝到獄中探視以漢奸罪被囚禁多年的陳璧君,勸這個年輕時的摯友只要承認汪精衛是有罪的,就可以出獄。但這個汪夫人,至死都不肯背叛自己的丈夫,對丈夫的付出說個不字。


06.08.2008 於南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把脈中國 - 上篇 - 文明與文化
2007: 把脈中國 - 下篇 - 文化與哲學
2006: 五胡錄 (5) 大哉前秦(上)zt
2006: 五胡錄(5) 大哉前秦(下)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