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少奇的矛盾
在共和國短短幾十年的歷史上,劉少奇的形象始終有些撲溯迷離。共產黨的有些重大錯誤算在他頭上,不過那很可能是給毛做了替罪羊。比如廬山會議上打倒彭德懷時,劉少奇並沒有站在彭的一邊。現在敘述這段歷史,就有人說廬山會議之所以搞成這樣,都是因為劉少奇等人煽風點火,好像毛整彭是給劉逼迫的。
即便劉少奇在廬山會議上的確表現左傾,他也很快就向右轉了。張著中說,1961年災荒最嚴重時,劉少奇對餓死人的事已有所知,隨後下鄉視察又親眼目睹了鄉親們的苦難,感受到很多人對共產黨的痛恨。他受到極大震撼,決心制止毛澤東的做法。1961年8月,毛、劉等人又上廬山,在決定當年的征糧數字時,兩人就鬧僵了。
張戎說,1961年毛髮現他的那些目標實在達不到了,不得不同意降溫。糧油徵購數量減少了,不過仍然餓死人,只不過沒有餓死那麼多。一些工業項目由於缺乏能源也不得不下馬了。而因為工業規模收縮,前三年從農村招到城裡的大批勞動力只好再發法回去,“兩千六百萬人就這樣被簡單地扔回飢餓的鄉下”。毛讚嘆中國的幹部群眾好,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說除了共產黨哪個能辦到?毛為了達到他的目標是不怕死人的。接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毛說他自己也隨時準備滅亡,“毛擔心會有人對他採取激烈手段,他用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發出警告”。
張著中稱,那時毛深知身邊的人都反對他,連農村出身的警衛員都心懷不滿。而中共“九大”即將召開,毛怕在九大上被選下去,因此盡一切努力拖延九大的召開。毛也盡力想辦法補救自己的形象。他把饑荒的責任推給自然災害,推給基層幹部中的壞分子,後來還推給蘇修。至於黨史上一直宣傳的“毛主席困難時期不吃肉”的事跡,張戎揭發說,他是不吃肉了,他吃魚!
就這樣熬到1962年,著名的“七千人大會”召開了。按張戎的說法,這是毛的一個策略:本來是該召開“九大”的,但是毛決定不開了,代之以不存在選舉問題的七千人大會,讓大小地方官都上北京聚一聚。七千人大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但因為它是中共黨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而且正是它給瘋狂的大躍進劃上了句號。張戎把這一成就歸功於劉少奇在會上對毛搞的突然襲擊。
七千人大會
張戎說,毛召開七千人大會的本意根本不是想改變政策,只不過是走走過場。會議開始階段仍然是小組討論,尖銳一些的發言都會被打回去,而毛呢,“每天毛躺在大床上,由女伴陪着翻看大會簡報,看各組人都說了些什麼”。毛的打算是在1月27日召開全體大會,通過一個書面報告,就等於大家都認可了他的政策,就可以宣布散會了。
結果在1月27日的全體會議上,做書面報告的劉少奇沒照稿子念,而是搞突然襲擊,講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他不但承認情況非常糟糕,缺點是主要的,成績是次要的,還說目前的困難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有劉少奇帶頭,下面的幹部也敢講話了,接下來的小組討論上反對大躍進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張戎說,毛被劉少奇打得措手不及,但是知道劉少奇有地方幹部的支持,於是只好採取補救措施。他又把林彪搬來保駕。兩天后的全體會議上,林彪講話給會議定了調,說錯誤只有一些,是交學費,是因為沒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才把事情搞遭了。隨後毛也做了讓步,在會上進行了自我批評。
七千人大會以後,毛又經歷了一次低谷時期,於是跑到上海找柯慶施去了。在全國,征糧指標降下來了,饑荒局面自然得到扭轉。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人又開始調整政策,核潛艇先不造了,軍工投資減少了,外援給砍調了,民生工業投資增加了。對農業不但增加了投入,而起放開政策,不少地方搞起了包產到戶和責任田。
1962年對全國人民來說是一次難得而短暫的政治假期。好多右派被摘了帽,文藝控制放鬆了,香港邊境上開了個口子允許人們往外跑,班禪喇嘛也是在這年上了他的七萬言書。
繼續搞軍工
張著中說,62年到64年,毛扔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原子彈上面。為了確保第一顆原子彈順利試爆,毛一手對付蘇聯一手對付美國。對付蘇聯的辦法是軟化對赫魯曉夫的態度,對美國則是想法子把美拖進越戰泥潭。當時美國對中國搞原子彈很不滿,幾次出言威脅,毛也害怕美國會摧毀中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軍工設施,於是就想法子加劇東南亞的局勢。張戎說毛這是想把駐東南亞的美軍變成“人質”。
1964年,又開始建設“三線”,把一些重要的工廠和科研機構轉移到西部山區。毛把三線建設看成是原子彈時代的戰略轉移。張戎說,三線建設並不能保護中國的軍工,同時又造成巨大浪費。不過,“三線雖然在經濟上是荒唐的,但不涉及政治迫害。這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到1964年10月,第一顆原子彈終於試爆成功。張戎說,消息被公布後舉國歡慶,可是中國老百姓這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國家在搞原子彈。這次成功讓中國人感到自豪,而蘇聯的巨大功勞卻被隱瞞了下來。至於代價呢?“據專家估算,事實上花的錢是四十一億美元(按一九五七年的價)。這些錢要是用在國際市場上買小麥,可以給全國人民在兩年中每人每天增加三百熱卡,可以使大饑荒中餓死的三千八百萬人一個都不會死。也就是說,為了毛的第一顆原子彈而死的中國人,是美國在日本扔下的兩顆原子彈合起來炸死的人的一百倍。”
毛的反攻
從實行調整的1962年到文革前的1965年,毛都做了些什麼呢?張戎稱:“一朝經濟好轉,毛就一步步走向大復仇、大清洗。”
首先是停止了包產到戶,停止了政治平反。隨後在全國進一步加強了對毛的個人崇拜。雷鋒就是這幾年內樹立起來的典型。文藝界在經過很短一段時間的放鬆後又開始收緊,很多藝術家受到批判。古建築也遭到破壞。張戎說毛特別反感中國古典建築,北京的古城牆在他的命令下被拆除,新造的建築也不得再研習傳統。毛甚至連花花草草都難以接納,斥之為封建士大夫、資產階級公子哥的玩意兒。
張戎說,毛對文化的扼殺,比希特勒、斯大林走得更極端,“希特勒尚且允許一些非政治性的藝術存在,斯大林保存了俄國的古典文化”。
馬利諾夫斯基事件
1964年在莫斯科發生了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挑釁事件,對毛後來的一些決策有着深刻影響。關於此事的來龍去脈張戎是這樣說的:先是64年10月14日蘇聯發生了“宮廷政變”,赫魯曉夫被趕下台。當時毛仍然需要蘇聯的技術,因此極力想與新任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搞好關係。蘇聯的新領導人也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可是毛要求蘇聯的新領導不但要打到赫魯曉夫,而且要否定對斯大林的批判,這讓蘇聯人難以接受。蘇聯人開始把毛視作一個障礙,覺得只要毛在台上就難以改善關係。於是蘇聯人就另打主意,“看中共能否搞掉毛”?
恰好不久後蘇聯搞十月革命慶祝會,周恩來、賀龍率領一個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蘇聯人便利用那次機會試探了一下。11月7日莫斯科舉行招待會,周恩來等人去向蘇聯的老相識們敬酒。這時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就借着酒勁過來對周恩來說:“俄國人民要幸福,中國人民也要幸福,我們不要任何毛澤東,不要任何赫魯曉夫來妨礙我們的關係。”周恩來勃然變色。馬利諾夫斯基又跑去對賀龍說:“我們現在已經把赫魯曉夫搞掉了,你們也應該效仿我們的榜樣,把毛澤東也搞下台去。這樣我們就能和好。”
這件事被中共視為嚴重挑釁。周恩來立刻如實向毛做了匯報。勃列日涅夫後來也道了歉,說馬利諾夫斯基是酒後失言。不過此事對毛的刺激很大。張戎說,彭德懷在59年、劉少奇在62年,都挑戰過他的權威,但沒能動搖他的地位,但是如果有蘇聯撐腰來個裡應外合,事情就很難說了。
從此毛對蘇聯開始嚴加防範。他企圖在通向外蒙古的平原上建造人造山,以阻擋蘇聯的坦克,不過因為工程太過巨大而不了了之。中共又終止了對蘇聯的訪問,即使在第三國與蘇聯人的接觸也要儘量避免。張戎說,1969年胡志明逝世,周恩來為了避免在正式葬禮上見到蘇聯人,乾脆提前到河內進行了遺體告別,以後的正式追悼會上中共只派了低級別的代表團參加。文革中賀龍和他的部下也因為蘇聯問題被整得很慘。賀龍在69年被整死。
張戎還說,由於蘇聯人的試探給毛帶來巨大壓力,讓劉少奇趁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結果把毛搞得更加難受。幾個月前毛首次提到中國也存在赫魯曉夫,讓劉少奇感覺到毛要開始報復他了,於是劉也着手進行抵抗,步驟之一是搞了“四清”運動,懲罰了一批有民憤的幹部,以此來籠絡人心。現在利用這次機會,劉又進行了更大膽的舉動。他堅決要求召開全國人大(毛已經把人大拖了一年),毛沒法反對,只能罵娘。結果人大順利召開,劉當選為國家主席。這時劉也為自己搞了點個人崇拜,一時間“毛主席”“劉主席”已經有並駕齊驅之勢。顯然中共高層中很多人站在劉這一邊。
外交戰場處處失利
張著中稱,劉少奇當選國家主席後讓毛難以忍受,但一時又無可奈何。這時毛迫不及待想做出一兩件成功的事情,於是把眼光盯上了外交。1955年第一次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開得很成功。現在又準備在阿爾及利亞召開第二次亞非會議,毛就想在這次會議上當老大,於是四下進行活動。中國方面說服東道主不邀請蘇聯參加,又答應修建坦贊鐵路。不過,由於在原定會期的前十幾天阿爾及利亞忽然發生了政變,最終使會議泡了湯。
亞非會議沒開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忽然爆發了戰爭,讓毛又看到擴大影響的機會。中國對印度發出了措辭強硬的照會,要求印度在某個限期內拆除其在中國境內的“侵略工事”。實際上毛是想趁印巴戰爭的機會再打印度。結果巴基斯坦在聯合國調停下及時選擇和解,毛也只好暫停了打印度的念頭。
毛在東南亞到處輸出革命,均以失敗告終。張著中說,中共扶植起來的泰國共產黨從65年起開始武裝鬥爭,但最終失敗。而最大的慘敗發生在印尼。印尼屬於中共的“勢力範圍”,可印尼共產黨在65年搞政變卻沒有成功,反而被蘇哈托一網打盡。蘇哈托隨即建立起一個既反共又反華的軍事獨裁政權。
張戎說,到65年底,在外交上處處失敗的毛澤東,又把精力轉移到對付國內的政敵上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