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就產業鏈分工談談我的想法。
(1)、我認為跨國公司不會出於經濟以外的目的,把某個國家(地區)定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商人在考慮利益的時候,是最沒有歧視的了。只要對投資環境(特別是利潤)有信心,就會注入資金。好像有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了研發機構。
(2)、退一步說,就算跨國公司都想把中國定位在製造業這個環節,破壞我們的環境,消耗我們的資源,剝削我們的勞動,那麼,我們自己的公司幹什麼去了?我們自己的公司在計劃,採購,製造,配送,退貨等環節上,做的如何呢?如果我們自己的公司,想認真地搞市場,搞研發,搞分銷,除了不滿意的消費者,別人會對你說 NO 麼?
(1)(2)兩點想說明的就是,主動權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只要我們想做的更好,就有希望做的更好!沒有任何人,任何國家可以阻撓我們做更好的事情,除非我們自己不想做。
(3)、供應鏈管理(包括及時管理 Just In Time)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了。幾年前,我在國內主導過幾家企業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實施,除一家為國企之外,其他都是私企。最大的感慨就是,我們的企業好像什麼環節都不缺,就是什麼環節都有餘力作的更好更細。特別是在研發方面可以做的更好。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感覺。
公平原則,各種體制改革的成敗,這些命題對我來說,都太大了,而且不是一時間可以說清楚的。不過,我相信中國政府比任何人都更希望中國國富民強。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帶着十三億人民摸索前進,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世界上每個國家的路該怎麼走,都是有自己當時的情況,所處的環境決定的。至少在當時當局者看來,應該是最優解。功敗垂成,都是由後人評說的,可是評說的後人,也只能評說而已。倘若評說者生活在當時,是否可以提出好的辦法呢?另,評說者在自己生活的時代,是否可以在通盤考慮之後,提出可行性比較高的辦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