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戰爭中,抗戰時期偽軍為何如此之多?
2008年05月11日11:47
偽軍——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利用漢奸及國民黨投敵分子組織的軍隊,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採取“以華制華、分而治之”政策的產物。他們在日軍的監視下成立,聽命於當地的日軍占領軍並受其嚴密控制,為日軍的侵華戰爭服務。
抗戰時期的幾個偽政府——以溥儀為首的偽“滿洲國”、以王克敏、王揖唐等為首的偽“華北臨時政府”、以德穆楚克棟魯普為首的偽“蒙疆聯盟自治政府”和以梁鴻志為首的偽“南京維新政府”(後為汪精衛接管,稱為偽“國民政府”)。實力最強的當屬汪偽政府。
“滿洲國”偽軍——1932年3月9日,清朝廢帝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植下,在長春就任偽“滿洲國”臨時執政。其軍事指揮機構為“滿洲國”軍事部,該部轄有參謀司、軍政司、鐵路警備司。除“首都”長春外,偽“滿洲國”將其統治地域劃分為11個軍管區。在長春地區的偽軍,有禁衛軍司令部(轄禁衛步兵團、禁衛騎兵連、禁衛炮兵連)、憲兵司令部(直轄“首都”憲兵團)、第四高射炮隊、第一飛行隊、高等軍事學校(陸軍軍官學校、軍需學校、獸醫學校等三所學校)。此外,偽“滿洲國”還建有一些機動部隊,主要有鐵石部隊、江上兵艇隊(後改為陸軍江上軍)、高射炮隊、汽車隊、鐵路警護軍等。偽“滿洲國”偽軍數量基本上保持在20萬人左右。
“蒙疆聯盟自治政府”偽軍——1936年1月,錫林郭勒盟副盟長德穆楚克棟魯普在日本帝國主義“復興蒙古民族,實行自治”運動的蠱惑下,樹起叛國旗幟,在其家鄉西蘇尼特旗成立了偽“蒙古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李守信為副司令。1936年5月,日軍取消偽“蒙古軍總司令部”,在嘉卜寺(今化德)成立了偽“蒙古軍政府”。德王被任命為總裁,掌握軍政大權。
“華北臨時政府”偽軍——1937年12月14日,日本軍國主義者侵占京、津地區後,扶持原北洋政府財政官員王克敏等漢奸在北平成立了“華北臨時政府”。1940年3月汪精衛偽政府成立時,將“華北臨時政府”與南京偽“維新政府”合併,從此“華北臨時政府”改稱“華北政務委員會”。在軍事方面,設有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部,所屬偽軍共13個集團(相當於旅),近10萬人。
汪精衛“國民政府”偽軍——1938年3月28日,偽“維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曾任北洋政府國務院參事、參議院議員、執政府秘書長的梁鴻志任行政院長。1939年底,汪精衛由重慶“還都”南京。次年3月,在日軍特務頭子影佐禎昭少將的導演下,將華北與南京兩個偽政府合併,成立了所謂“國民政府”,汪精衛自任政府主席。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後,仍和以前一樣設置軍事委員會,作為其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汪精衛兼任委員長。汪精衛成立偽政府初始,也想仿效蔣介石辦黃埔軍校的辦法,成立自己的嫡系軍隊。但是日本人不允許他有這樣的部隊,無奈,只好將這批學員訓練完畢後分配在軍事機關和武漢綏靖司令部。儘管如此,汪精衛深知武力是最有力的政治資本。他開始通過“曲線救國”的謊言四處誘降蔣介石國民黨軍隊。至日本投降時,汪偽政府已經擁有七個集團軍和一些綏靖部隊。此外,汪偽政府還對外吹噓建有海軍和空軍。但汪偽政府的空、海軍實際形同虛設,海軍僅有陳舊小炮艦三艘,空軍只有數架教練機。汪偽政府所有的偽軍統計起來,對外號稱兵力百萬,實際上只有七八十萬人左右。
偽軍為何如此之多?抗日戰爭中,為日寇充當炮灰的偽軍超過百萬之眾,人數如此之多,的確令人深思。是什麼因素促使這麼多的中國人為侵略自己祖國的敵人服務呢?
殖民文化,是偽軍生存的精神支柱。從鴉片戰爭起到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這個60年,是一部恥辱的歷史。日本的侵華戰爭將其推向歷史的深淵。《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共十四國,而不只是八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日本獲得34,793,100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是為“庚子賠款”。那麼,1911年民國之後,中國仍然履行此賠款條約。日本在這賠款中,拿出20%來從事“對華文化事業”,在日本外務省成立“對華文化事務局”(亞洲局局長兼任)和“對支文化事業調查會”,會長由外務大臣充任,其委員多為日本政府、議院、銀行及大學的要員。此外日本在華設立的各項所謂文化事業機構,也無一不是處於日方的完全控制之下。說其是退款其實使用權操在日本手中,使用去向最終還得服從於日本的利益,同時也培植一批符合日本利益的文化精英,為日本帝國主義賣命,充當其走狗。
政治獨裁,為“曲線救國”找到了藉口。蔣介石政權建立後,在政治上實施獨裁統治,壓制民主、剷除不同政見者,從而造成了統治集團內部派系林立,鬥爭十分激烈。在蔣介石獨裁政治的壓制下,一批大漢奸便以此為藉口脫離蔣介石獨裁政府,打出“曲線救國”的旗號,“理直氣壯”地投入到侵略者的懷抱。在1938年,偽軍的數量只有78000人,汪精衛投敵後,受其“曲線救國”謊言的蠱惑,偽軍數量迅速上升到145000人,增長了85%。
軍事獨裁,將“雜牌”部隊推向了日軍陣營。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後,蔣介石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但他對握有重兵的各個地方實力派仍心有餘悸,處處設防,時時排擠。在待遇上,自己的嫡系部隊在地位、軍餉、裝備等方面處處優於地方“雜牌”部隊。這些“雜牌”部隊在心中充滿了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在日軍強大的攻勢面前,一些思想狹隘的“雜牌”部隊將領便為保存實力,或為私慾,或為怨恨,而忘卻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賣國求榮,賣身投敵。
生活窮困,使許多老百姓將參加偽軍作為謀生的手段。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民不聊生。迫於生計,許多老百姓不得不在日本占領區為日軍服務,或通過參加偽軍來謀生,從而充當了日軍侵華戰爭的走狗。汪精衛偽政權的日籍顧問影佐禎昭為籠絡偽軍,曾對汪說:“綏靖部隊並警察駐屯於都邑者希望其給養能每人每月二十五元,陰曆正月請主席平均賞給每人五元,於人心收攬上可生甚多之效果。”這些薪金在當時足以讓偽軍士兵養家糊口。(京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