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無恥或是光榮的韓戰最後一排炮
送交者: 金掌 2009年04月24日07:27:5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採訪志願軍老兵難忘一頁 薩蘇 上次回京的時候,蒙朋友幫忙,得以採訪了原冀中九分區出身的劉居人將軍。他曾作為志願軍的一員入朝作戰,參加指揮了金城反擊戰,此戰之後,雙方隨即簽署停戰協議,朝鮮戰爭至此結束。 老將軍講的一段話讓我至今不知道該怎麼描述才能不失真,是朝鮮停戰之前的最後一戰。 當時離停戰還有一個小時,美軍韓軍開始走出隱蔽部來大大咧咧的滿山跑,和平啊,多讓人熱愛的世界。就在這時候,劉老他們的炮兵開火了,蓄謀已久。照劉老說38,67,68各軍的炮兵在這一個小時打出去的炮彈比幾個月的都多。 志願軍炮兵猛烈開火 劉老當時是師作戰科長,這場炮擊的直接策劃者之一,所以他最清楚戰果。 那一頓炮打得酣暢淋漓,中國軍隊罕見的萬炮齊發阿,所有標定的目標一塊兒打阿。轎岩山前線的美韓軍陣地一片火海。猝不及防之下,把整條戰線上的美國人韓國人全都活活悶回坑道里去,當然,也丟下不少來不及隱蔽的。在王樹增等作家的作品中,也提到過這次炮擊,從他們的描述看,美軍是有還擊的,但基本是亂打,似乎觀通系統和指揮系統已經混亂。所以,當時志願軍官兵都是站在外面看炮擊。 美軍最後也沒有打出像樣的還擊,因為停戰時間到了,時間一到,中國方面也立即停火。 說這頓炮酣暢淋漓可能會引來很多爭議,好像我們不熱愛和平似的,在戰爭的最後時刻,那邊一下子就扔下了幾百條“炮灰”,再也沒法回家跟親人團聚了。 但是,看了當時劉老的表情,我才理解這排炮背後的含義。 這次排炮之前多少年,我們和人家簽了和約,都是小心翼翼地自己不犯錯誤,千萬不要讓人家抓住了把柄,不要“釁自我開”,不要“打第一槍”。總之,我們要不刺激對方,避免引來豺狼虎豹。我們直到今天總是強調自己的自衛,反擊,或許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慣性思維。 可是無論你怎樣小心,日本兵在東北軍的刺刀上劃火柴張學良都不讓動手,人家照樣打你九一八。 要說張學良天生懦弱那也不對,歸根到底,他那支東北軍確實爛泥扶不上牆,後來在熱河和古北口的崩潰就是最好的註腳。他沒有底氣跟人家打。 但是朝鮮停戰之前的排炮打完,中國的形象就完全不一樣了。劉老說這段話的時候你可以看出他滿臉的挑釁和張揚。那才是一支百戰雄師的威嚴,那是告訴美國人 -- 我就是打你了,怎麼着吧,你有種還手阿,不服,再打! 和平協議我們是簽了,我們也願意和平,也覺得這個和平合理。但是,我得告訴你,並不是我們打不過你,怕了你才和你簽和約。現在我就打你了,給你個機會推翻這個協議跟我再打一場,你來吧! 轎岩山已下,金城以南美韓軍兩道防線已經洞穿,縱深根本來不及建新的防線,這時候急着簽字的是他們。 我不知道這是示威,前線將領的驕橫還是有計劃的心理戰,但效果是真出來了。 就是一句話 -- 我不怕跟你再打過。 百年來,中國人從來沒有過的驕橫。 這次美國人很大度地表現了自己的文明 -- 你打我?OK,我不是不想打你,但是按照咱們的協議,到停戰時間了,所以我不還擊,因為我是講規矩的人,咱們和平吧。。。 其實學歷史的都知道,美國人並不是那麼遵守規矩的模範,否則也就不會有美西戰爭了。 這些年,接觸過不少現役軍人。他們對部隊的了解遠勝於我,其中的黑暗面比我知道得更清楚,但我以為,這份曾經驕傲,在中國歷史上是無法磨滅的,也是屬於所有穿這身軍裝的人們的。 [完] 附:當時採訪劉老,是和他一位老戰友劉線武劉老一起談這件事。劉線武將軍是當時的談判劃界代表,倆人都是冀中九分區出身,一個在前面談,一個在後面打,他們倆說起來兩方面的情況都有了,堪稱珠聯璧合。 劉線武將軍提到,他到美軍那邊去作越界處理談判的時候,就是剛停戰,對方雖然作了收拾,但過一座小橋的時候,橋邊草地上的血跡,腦漿,散發的腥氣至今難忘。 劉居人將軍年齡大了,有時候記憶力不太好,還要老戰友補充,但說到最後的炮擊一段,一提那個時間,突然砰地在桌子上猛擊一掌,推案而起,八十多歲的老爺子眼神凌厲得跟刀一樣,感覺房間裡的空氣都變了。 附:日前討論這篇文章時候的一段說明,或可為一些問題的答覆: 具體到這個戰例中,中方的炮擊並不可以稱為陰謀。美國士兵或韓國士兵,只要沒有停戰就是敵國士兵。相信那邊也會同樣如此看待中國士兵。但是否一紙停戰協議就可以帶來太平?唐太宗是千古傳頌的名君,是否可以看看他怎樣擒獲的頡利可汗?後人對此又是怎樣的評價。 和平要實力為後盾,這個實力包括物質實力,也包括精神決心。 這樣的炮火,我的看法無非是說明了一種決心也說明了中國對自己軍事力量的自信 -- 我不怕和你再打。這種決心足以讓對手在下一場戰爭之前更加謹慎地審視中國,從而避免無謂的戰爭。幾百名死者的價值是換得了在可能在未知戰爭中死亡的更多的人的生命。 如果認為這是虛幻的理論,我們可以以朝鮮戰爭為例。 以朝鮮戰爭為例,起於三八線,終止於三八線,證明了雙方的力量其實是一個均衡,誰都沒有辦法改變對峙於此的局面。可是,上百萬人已經死去無法重生。 簡單的一句話 -- 假如開戰之前雙方認識到與對方的均衡,何必打這一仗呢? 雙方決策的還都是絕頂的聰明人,還是要打了才知道。 朝鮮戰爭之後,中國贏得了五十年的和平,我的看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國認識到了和中國開戰不是可以輕易獲得所求利益的。 OK,這最後的炮戰,似乎也是這個範疇吧,教育對方的前線官兵不要輕易挑釁,挑釁這邊並不會一味容忍的,因為這邊也喜歡沒事兒找事兒呢。 挑釁可能造成流血,當然也可能釀成戰爭,那會死多少人,建議您好好計算一下,這應該也是不難的。 對於最後一次炮擊,不同的材料來源有不同的說法。從寫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文章開始,我就抱着一個原則,即便有爭議的內容,只要歷史的當事人提供這樣的材料,我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就寫出來。這是讓有爭議史料留存於世的一點努力。我們不是上帝,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往往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審查一段歷史材料的真實,所以,我們只是記錄者而已。 如果把自己看得太高,那我以為還是看歷史系的論文比較好,但是,當事人離開世界以後,很多本來可能留存的史料也不會再有了,而我們留給後世的材料,可能只有“正確”的。這中間的取捨,是否值得想一想? 最後的排炮,我認為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提問。正是因為幾十萬人的犧牲,這兩支軍隊間真正平等的鬥智鬥勇才能夠實現。否則,一邊嚴格地綁縛自己手腳的情況就會正常出現 -- 那是實力差距造成的被迫,而不是指揮員個人的勇敢與否。 也就是說,志願軍不到停戰最後一刻不停火,因為它是一支真正有信心也有力量的軍隊。如果是鴉片戰爭最後一刻也有一個將領很瘋狂地對英軍開炮,結果可以想象。南宋末年,蒙古一度有在屈辱條件下保留南宋的傾向,但派來的使者在獨松關被一個愛國主義思想強烈的將軍所殺,此後引發的就是滅宋之戰。 所以,志願軍打出排炮不算什麼,打出排炮而且對方並不敢因此而撕毀和平條約重新開戰,證明了朝鮮一戰讓中國軍隊贏得了尊重和重視。這才是我認為這次戰鬥的意義之所在。 說一陣排炮打出了尊嚴之類的話,其實是一種曲解。如果這篇文章給大家這樣的看法,那是我沒有寫好而應該檢討的。
0%(0)
0%(0)
  薩蘇的東西多是在瞎編亂說。連筆名都有剽竊之嫌。  /無內容 - ByStander 04/25/09 (264)
  歷史是為重演用的 - 陸尚奔 04/25/09 (253)
    我要是美國總統,早用原子彈炸平北京了  /無內容 - 當局者迷 04/25/09 (276)
      土共這種流氓,不講理,只記打  /無內容 - 當局者迷 04/25/09 (242)
    美國要象你那麼衝動,早亡國了.知道為何小尼要朝拜毛澤東?  /無內容 - luckyice 04/24/09 (315)
      COW,美國亡國?老早日本人厲害了吧,最後誰亡國? - chenling 04/25/09 (304)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漫談八年抗戰(二) 盧溝橋頭的槍聲
2008: 江上的母親--母親失蹤十年祭
2007: 酒的典故(3)-陳遵投轄
2007: 司馬非馬:《最後的刺客》(40)
2006: ZT:中國歷史上十大無名英雄
2006: 什麼是漢族?有沒有純正的漢族?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