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的興亡(34-3) |
送交者: 崑崙山上一棵草 2009年07月21日18:05:0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7月5日日本人為了確保蒙達機場,在付出了兩艘驅逐艦和一個水雷戰隊司令部的代價以後向科隆班加拉島增派了兵員和物資。 但是還不夠,一星期之後的7月12日,日本人決定了繼續增援。增援的手段也只能是採取從瓜島以來一直唯一能夠使用的走耗子,美國人稱為“東京特快”的戰術。 第三水雷戰隊司令部沒了,這次第八艦隊派出的是第二水雷戰隊,司令伊崎俊二少將。 伊崎俊二是海兵42期的,而前面提到過的田中賴三,木村昌福,草鹿龍之介,最後到瓜島接人的橋本信太郎,還有一星期前剛剛戰死的三水戰司令官秋山輝男這些少將都是41期的。這幾個人中除了草鹿龍之介之外都沒上過海大,都是開驅逐艦出身憑真本事爬上大佐的,當然帶上將星則是託了太平洋戰爭的福。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日本海軍驅逐艦隊的質量,但是這些優質的驅逐艦長們只能開着驅逐艦去跑運輸,從這點就可以知道這支海軍已經沒戲了。 這次伊崎俊二的旗艦是輕巡洋艦神通,警戒隊是五艘驅逐艦雪風,清波,浜風,夕暮和三日月,組成輸送隊的是皋月,水無月,夕凪和松風。7月12日清早,警戒隊從拉包兒出發,會合從布干維爾島布音出發的輸送隊,準備當天深夜或者13日凌晨把1,200名陸軍士兵送上科隆班加拉島。 美澳的海岸監視員和偵察機很快就發現了這支艦隊,一星期以前剛剛消滅了第三水雷戰隊司令部的瓦爾頓·安斯沃斯少將聞訊立即出動,手下還是以一星期前的原班人馬作骨幹,新西蘭輕巡洋艦林達號(HMNZS Leander)取代了一星期前被擊沉的海倫娜,而驅逐艦的力量則大為增強,除了上次的尼古拉斯,奧班農,詹金斯和雷福德等四艘之外,又增加了泰勒(USS Taylor (DD-468)),拉爾夫·塔波特(USS Ralph Talbot (DD-390)),布赫南(USS Buchanan (DD-484)),莫里(USS Maury (DD-401)),伍德沃斯(USS Woodworth (DD-460))和戈文(USS Gwin (DD-433))等六艘驅逐艦,總數達到了六艘。 安斯沃斯的隊列也還是和一星期前一樣,一字縱隊,10艘驅逐艦前五後五,護住隊伍中間的三艘巡洋艦。 12日晚上23:00左右,正在科隆班加拉島北部望科隆班加拉島行駛的日本警戒隊發現了由驅逐艦和巡洋艦組成的美國艦隊,雪風在出發的前一天剛剛裝備了“逆電探”,就是說一下子要弄出能用的雷達不容易,但弄個探測鬼畜雷達電波的玩意還是可以的,日本人管雷達叫“電探”,這種東西當然就叫“逆電探”了,所以伊崎俊二從21:00左右開始就已經知道附近有鬼畜了,因為目中無人的鬼畜把雷達電波四處亂打,現在伊崎俊二立即命令輸送隊趕緊向預定地點走,同時警戒隊做好戰鬥準備。 一星期前的三水戰是叫做“支援隊”,這次的二水戰是叫做“警戒隊”,其實任務完全一樣,僅僅是叫法不同,不必認真,這裡也就使用當時的叫法,沒有去統一。 這時檀香山號巡洋艦也發現了日本艦隊,做好了開火準備。 美軍在河野中也能使用雷達瞄準,可是號稱“善於夜戰”的日本海軍還一定要使用用探照燈指明目標這種早就過時了的瞄準方法。旗艦神通號打開探照燈,為後繼驅逐艦一一指明目標所在,幾分鐘以後,雙方距離縮短到了6,000米,開始了炮戰。 由於打開了探照燈的原因,旗艦神通號把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暴露的一覽無餘,和一星期前一樣,所有的美軍炮火都朝着神通號來了,神通號艦橋被打飛了,和一個星期以前一樣,以伊崎少將為首的二水戰司令部又全沒了,艦上起火,失去了行動能力。開始在海上漂流,最後於23:50分左右沉沒。 也是和一星期前一樣,在美國艦隊炮火集中於旗艦的時候,其他的驅逐艦趁機發射了魚雷以後迅速撤離戰場以重新裝填魚雷。 美軍沒有機會追擊,因為需要躲避大批蜂擁而來的魚雷而造成了隊形的混亂,而且參戰的新西蘭巡洋艦林達號被其中的一枚魚雷命中,受到重創。 這時候已經到了7月13日,安斯沃斯少將剛剛整頓好隊形,正要撤出戰鬥的時候,突然雷達又捕捉到了艦影,二次裝填完畢的雪風們又回來了。 又回來了的雪風,清波,浜風,夕暮和三日月一邊向美國艦隊衝鋒,一邊開炮,同時趁亂還發射了總共32枚魚雷,這次的魚雷擊中了聖路易斯和檀香山,兩艘巡洋艦被重創,同時被命中的小驅逐艦戈文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沉到了海底。 這就是科隆班加拉海戰的經過。日本人以一艘輕巡洋艦被擊沉,一個水雷戰隊司令部被殲滅的代價,換來了運送的陸軍和物資的登陸以及重創三艘美國巡洋艦,擊沉一艘驅逐艦的戰果,應該說是一個勝利,雖然代價大了點。 二水戰原來的司令官是田中賴三,可能是“強將手下無弱兵”,田中的手下除了和田中一樣會用腦子之外就是比田中更勇敢些。走慣了耗子的二水戰知道幹這活不容易,所以和一星期前三水戰不同的就是這次組成警戒隊的艦隻數目超過了輸送隊,這樣一旦開打,勝利的希望更大些。而且這次的伊崎俊二和田中不同,是走在艦隊的前列,在準備開打時,不顧暴露旗艦所在的危險為後繼艦隊打開探照燈指明方位。 而且後繼的警戒隊在第一次進攻得手之後迅速撤離戰場,重新裝填好魚雷以後再次重返戰場殺回馬槍,這才是這次海戰勝利的真正原因。 但是這次海戰還反映出來了日美海軍的一個重要差別,大家都記得田中賴三得以一舉成名的倫加海戰中,美國只沉了一艘巡洋艦北安普敦,其餘的三艘新奧爾良,明尼阿波利斯和彭薩克拉都僅僅是重創,修好了還能上陣,這次也還是這樣,三艘參戰的美國巡洋艦都僅僅是被重創。 (被重創了的美國巡洋艦檀香山號)
這就是日美海軍在DAMAGE CONTROLL(損管)上的差異。由於這個差異開戰時日本在巡洋艦數目上對美國所占的優勢,在中途島以後就慢慢地被扭轉了過來。因為美國人受到重創的巡洋艦幾乎都可以修復重上戰場,而日本人的就只能沉入海底。 在談論這些現象的時候,不要忘記一個事實,那就是日本海軍的裝藥量達500公斤的93式魚雷的破壞力要大於美國人的,裝藥量就比美國人的要多出50%。 想起來有點不可思議,造船能力本來就不如美國的日本,為什麼會如此輕視損管,難道他們不知道修好一艘無論被創如何嚴重的軍艦也要比新造一艘時間短,更不要說造新軍艦的代價更是貧窮的日本所無法承擔的。 也沒有什麼不可思議,英美的冶金和造船能力本來就強於日本,軍艦的抗彈性強於剛剛學會造船沒多久的日本這不奇怪。加上英國人是真正的海洋民族,而從文化上繼承了英國的美國人也是一樣,他們幾百年在海上討生活;在海上,從海上搶人,也被人搶,他們真正知道船就是生命,知道船的價值。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林毅夫等:食物供應量、食物獲取權與中 | |
2008: | 葛玲/辛逸:政策偏向與1959-1961年農 | |
2006: | zt: 亦文來稿:史實直說胡宗南 | |
2006: | 親歷越南人偷襲珍珠港。(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