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十年浩劫都幹了什麼?
送交者: jeffery7 2010年04月06日15:11:5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1966年
01月28 日 中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02月19日  毛主席指出,用25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02月21日  中共中央制定增加對資本主義國家出口。 
 03月04日  貴昆鐵路比原計劃提前9個月接軌。 
 05月03日  中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05月09日  第一次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成功;考古發現並保存北京人頭蓋骨 
 10月08日  中國製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10月15日  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10月27日  第一枚核導彈發射試驗成功
 12月23日  中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 1967年 
01月0 5日 中國石油產品品種和數量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01月16日  中國第一台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造成。 
 0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 
 0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07月01日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07月07日  全國夏糧豐收,比去年增長一成。 
 07月26日  中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考古發現新洞人,正式發掘在 1973年 
    09月05日 中國援助贊比亞政府10億無息貸款修建坦贊鐵路。 
 10月05日  中國第一台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0月15日  中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11月15日  廣交會開幕 
 11月29日  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 1968年 
01月 8日  中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 
 01月11日  《人民日報》發表《“自由市場”是殺人不見血的屠刀》 
 02月23日  中國特大型軸承製成。 
 0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澇災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開工。 
 09月03日  中國研製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1月20日  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 
 12月25日  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2月28日  中國成功進行一次新的氫彈試驗。 
 12月29日  南京長江大橋竣工。 

---- 1969年 
02月2 1日 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周總理宣布中國成為世界上即沒有內債也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04月02日  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05月05日  中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06月13日  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台。 
 07月08日  十年時間建成河南紅旗渠。 
 09月13日  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09月23日     第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 
 09月25日  藥品大幅度降價,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09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5.56億元。 
 09月30日  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09月30日  中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誌中國電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0月03日  中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0月04日  中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0月28日     加速第二汽車廠建設。 
 11月14日     加速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11月16日     中國農業豐收  

---- 1970年 
04月2 4日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4月24日 21時35分(北京時間),東方紅1號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萬里長征。 
 0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 
 07月17日  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於過去的20年的兩倍。
   08月              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啟動。
 10月16日     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0月17日     中國全民援助朝鮮13.14億。 
 12月25日     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2月26日     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
    1970年 對外貿易總額達45.8億美元。

---- 1971年 
    01月02日 中國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02月05日  毛澤東批准《關於進口成套化纖、化肥技術設備的報告》,4億美元引進我國急需的化纖新技術成套設備4套、化肥設備2套,以及部分關鍵設備和材料。
 03月03日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05月15日  開展工業學大慶, 誕生了中國第一台集成電路數控機床
 06月27日  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07月08日  轉發關於做好計劃生育的工作報告。
 08月21日    毛澤東、周恩來批准從國外進口 一米 七大型鋼板軋機。
 08月22日    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首次以核動力駛向試驗海區,進行航行試驗。從此中國海軍作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海軍跨入了世界核海軍的行列。
 09月27日  中國無償援助越南36.14億元。外援金額70億,建國來最多的一年。 
 10月02日  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 
 10月25日    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
 11月07日    周恩來批准國家計委再次提出的《關於進口成套化工設備的請示報告》,進口6億美元的23套化工設備。並將總額33億美元的另一進口方案合併考慮,採取一個更大規模的引進計劃。 
 11月18日    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 
 11月18日    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 
 12月07日  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 1972年 
01月1 3日 從國外引進化肥、化纖成套設備8套,以後又提出引進43億美元成套設備和單機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01月28日  解放軍落實五七指示,發展農副業生產,許多部隊做到肉菜自給。 
 02月21日  毛主席會見尼克松,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
 02月28日    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中美關係從此走向正常化。
 05月13日  中國電子工業進一步發展,1971年收音機產量相當於1965年的4倍。 
 08月21日  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 一米 七軋機,建在武漢鋼鐵公司,另有設備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09月 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歷時4個多月。 
 09月10日  4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安家落戶。 
 10月13日  連接中南和西南地區的重要幹線湘黔鐵路通車。 
 11月26日  助越南抗美26.57億元。 
 12月26日  中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 1973年 
    01月01日 人民日報發表新年獻詞,農業奪取好收成,工業生產上升。 
 01月05日  國家計委提出進口43億美元國外設備的方案。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採煤機組、三個大電站、武鋼 一米 七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項目。
 02月13日  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03月07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03月20日  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 
 04月10日  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0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與中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05月04日  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06月18日  國際大米價格上升,中國增加出口100萬噸大米換回小麥。 
 06月28日  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
 06月29日  毛主席接見美國銀行家洛克菲勒時說:通過兩國銀行來推動兩國貿易的發展,這是一個有效的渠道。 
 07月16日  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 
 08月01日  新華社報道,夏糧豐收,這是建國以來第二個大豐收年。 
 08月05日  全國環保會議召開,制定《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 
 08月16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水田農業機械化取得新進展。 
 08月26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電子工業迅速發展。 
 08月27日  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09月03日  中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09月1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鑽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09月26日  國務院重申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則。 
 09月30日  新華社消息,中國化肥產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  秋季廣交會開幕,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 
 10月25日  西藏發現幾十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 
 11月01日  幾十座大中型水電站建成投產,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全國。 
 11月08日  西藏軍區在海拔 3800米 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月13日  國務院轉批環境保護若干規定。 
 12月20日  中國航空線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與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2月22日  5年來,8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2月26日  同中國有貿易關係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訂了貿易協議。1973年 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109.76億美元(當時的幣值)。

---- 1974年 
    01月12日 為在本世紀內實現毛主席提出的用幾個五年計劃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的戰略思想,國家計委提出《關於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 
 01月21日  國務院要求很抓計劃用糧、節約用糧、嚴格控制糧食銷量等四點要求。 
 01月22日  國務院提出在今後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大型化學肥料、化學纖維和連續式鋼板軋機等設備。 
 01月30日  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02月17日  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鑽井進尺 150105米 的全國石油鑽井最高紀錄。 
 02月19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農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新高潮。 
 02月24日  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03月23日  中國西南交通幹線成昆鐵路建成。
 03月29日  首次發現兵馬俑
 03月30日  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04月02日  中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04月15日  第三十五屆廣交會開幕,規模為歷屆之最。 
    04月31日 中國第一台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製成功。 
 05月15日  華北濱海地區又建立起一個新油田——大港油田。
 07月17日  中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占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08月09日  傘式太陽爐研製成功。 
 09月12日  國家計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鋼材、化肥進口。 
 09月12日  中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09月15日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建成。 
 09月30日  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10月03日  中國最大豎井鑽井研製成功。 
 10月23日  中國地方小煤礦去年產量比1965年增長兩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11.17億元物資。 
 12月19日  三門峽水電站建成。 
 12月27日  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  中央要求切實抓好計劃生育工作。
    1973年至1974年 利用國際貨幣動盪時機,適時購進600噸黃金,增加了我國的黃金儲備。
    1974年 對外貿易總額達145.7億美元(當時的幣值)。

---- 1975年 
    01月13日 提出到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中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01月14日  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新成就。
 01月15日  中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
 01月25日  降低半導體收音機零售價格。 
 02月03日  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02月04日  中國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0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製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05月30日  中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 
 05月31日  國務院界定出口黃金,引進銅、鋁、橡膠、滌綸等原料。 
 07月05日  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07月08日  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 
 07月19日  中國化肥產量顯著提高,上半年增產的化肥可增產糧食100多億斤或3000多萬擔棉花。
 07月28日  全國鐵路上半年貨運量創歷史同 期最高水平。 
 08月08日  河南地區特大暴雨,國家撥7億元救災費。 
 08月19日  國務院決定2億美元進口。 
 08月19日  無償援助柬埔寨6億元物資。 
 08月30日  新華社報道,最近三、四年來,每年有一大批電站建成投入生產。 
 09月01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今年早稻豐收,單產、總產創歷史最高水平。 
 09月03日  新華社報道,截止到1974年底,中國小水電發電量占總量的三分之一。 
 09月14日  新華社報道,一億隻廣播喇叭連接千村萬戶。
 10月07日  由科學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通過鑑定,經過推廣後一般提高產量20%,為世界糧食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10月27日  中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 
 11月17日  中國原鹽豐收,創歷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  中國成功發射返回式地球衛星。 
 12月24日  焦枝鐵路通車。 
 12月30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
1975年下半年,連續發射成功了3顆人造衛星,被人們稱之為“三星高照”。

---- 1976年 
    01月21日 又一艘萬噸級浮船塢“華山號”研製成功。 
 03月13日  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 
 03月22日  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04月15日  廣交會開幕 
 04月21日  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 
 04月24日   6011米 超深井打成。 
 05月01日  從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人數比1965年增加7.5倍,調查工作發展到黃海、東海和南海。 
 05月12日  郵電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幹線。 
 06月06日  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06月29日  上海黃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鐵軌建成通車。 
 07月0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中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
 07月0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07月2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夏糧總產量創歷史新水平。
 07月23日  沿海鐵路幹線津滬複線工程提前接軌。
 08月07日  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修復。 
 08月23日  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10月05日  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
 11月16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80%以上的縣建立水泥廠,產量比1965年增長4.1倍。 
 12月10日  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談儲量比文革前增長了2倍。
 12月11日  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另外,從1965年到1978年,我國在13個省、自治區開展的三線建設,歷經三個五年計劃,共投入2050餘億元資金,幾百萬人力,安排幾千個建設項目。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動員之廣,行動之快,在我國建設史上是空前的。三線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改變了我國內地基礎工業薄弱,交通落後,資源開發水平低下的工業布局不合理狀況。初步建成了以能源交通為基礎、國防科技為重點、原材料工業與加工工業相配套、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戰略後方基地。到70年代末,三線地區的工業固定資產由292億元增加到1543億元,增長4.28倍,約占當時全國的1/3。職工人數由325.65萬增加到1129.5萬,增長2.46倍。工業總產值由258億元增加到1270億元,增長3.92倍。

文革時期 — 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基本建成 

在新中國前三十年建設史上,跨越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占了十多年。有人說:當時中國完全陷入政治運動、階級鬥爭之中,而經濟發展“停滯”,“瀕臨崩潰的邊緣”。但事實證明了這種說法的荒涎不經。

“文革”十年正處於中國工業和科技發展的關鍵時期,它在建立我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當時毛主席的“工業學大慶運動”、“抓革命促生產”、“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等一系列指示下,黨中央和各級黨委、革委會對工業生產抓得是很緊的,都是將其作為反對霸權主義和修正主義的一項硬任務堅決完成的。雖然在個別年份由於派性和無政府主義的干擾,出現過生產和產量下降的情況,但從十多年總體上看工業發展仍是迅速的,決不是“停滯”和“緩慢”。設想十多年間工廠都是停止生產搞運動、整日開批判鬥爭會那是十分離奇的!

這只要回顧一下那時國家在工業建設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暑,想想那時全國實施和建成的一系列大項目、大工程、骨幹企業,辦的許許多多大事和取得的成就,事實就很清楚了。

首先,以石油、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動力工業為例。僅在1967年至1976年期間國家的投資就超過了500億元。在石油工業中,不僅擴建了大慶油田,而且新建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遼河油田、中原油田、江漢長慶油田等。原油產量以每年平均遞增18.6%的速度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原油加工量比1965年增加5倍多。其發展之快是首當其衝的。在煤炭工業中,新建了山西高陽煤礦、山東兗州煤礦、河南平頂山煤礦、四川寶頂山煤礦、新疆哈密露天煤礦等一系列新的大型企業。由於石油、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一大批新的化工,化肥企業也在當時建立起來。如兗州煤礦新建了魯南大化肥廠等。在電力工業中,僅全國新建的大型發電站就有:劉家峽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龔咀水電站、黃龍灘水電站、碧口水電站、八盤峽水電站以及唐山陡河發電廠、山東萊蕪火力發電廠等。中國首座核電站 — 秦山核電站開始建造。各地興建的的中小型發電站就更多,每年都有大批投建,到1975年僅小型水電站全國就有5萬多,1978年達9萬多座。十年間中國能源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9.2%。這大大高於改革之後的八、九十年代。人們知道,到2007年,全國石油產量才1.87億噸,29年時間才比1978年增長了79%倍,遠遠低於從1949—1978年增幅的866.08倍!可以說,如果沒有文革時期石油、媒炭、電力等許多大型工業基地的建立和迅速發展,我國八、九十年代的整個能源供應將是大問題,與此相關的化工、化肥、化纖等許多工業門類也不會發展起來。同時,文革時期建材工業也有迅速發展,如各縣都建立了水泥廠,1978年全國小水泥廠達到3400個,還有許多在建中,每年以幾百家的速度投產。

適應當時國防建設和備戰的需要,六、七十年代黨中央採取了以內地“三線建設”為重點的方針。從1965年到七十年代中期,國家在“三線建設”中投資達2050億元,建立起了攀枝花鋼鐵基地、十堰第二汽車基地、六盤水工業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鋼鐵、有色金屬、機械製造、飛機、汽車、航天、電子工業等新的工業基地,使國家的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狀況大大改變。全國有許多著名的大企業,如湖北二汽、貴州鋁廠、邯鄲大型水泥廠、德陽第二重型機械廠、江油特殊鋼廠、成都無縫鋼管廠、山東萊蕪鋼鐵廠、山東拖拉機廠、推土機廠等也都是那時創建的。至於各地建設的大型骨幹企業就更多了。到七十年代末期僅“三線”地區的工業固定資產就由原來的292億元增加到1543億元,增長4.28倍,約占當時全國的三分之一。工業總產值由258億元,增加到1270億元,增長了3.92倍。這極大地促進了中西部經濟、科技和教育的發展,對於改善工業布局,克服過於集中於東部沿海大城市的狀況,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人們看到,改革開放以後一改原來的指導方針,實行以東部沿海地區為重點、向沿海地區傾斜的方針,使中西部大批人才和資金“孔雀東南飛”,造成地區差別和社會矛盾迅速擴大。可想而知,如無過去“三線”建設時期的基礎,目前中西部的經濟發展還會更加落後。

新興工業,如電子工業,到1979年全國已建立了2000多個電子企業,職工隊伍達到100多萬人。全國建設了四十多家集成電路工廠。自1956年以來,23年間電子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0.3%。並擁有相當規模的生產和研究裝備。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部門。人們知道,目前中國己作為一個電子產品的生產大國出現在世界,電視、電腦、電話等產品和自動控制技術己廣泛運用於生產、辦公、普通家庭。但是應該知道,這些現代科技產品的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和形成工業生產能力卻都是在改革前的六、七十年代實現的。例如到七十年代末,我國研製的機算機型號就達到了200多種,專業生產廠有十多家,生產計算機2300餘台。電視機年產達249.2萬台。早在1974年四川長虹電子企業就上了彩電生產線,開始生產彩電。到七十年代末,電視、電話等產品就開始在部分家庭里使用。而到了改革之後的八、九十年代,電子工業曾一度出現了不景氣。因此說,如果不搞改革,這些現代科技產品和裝備定會更快地在廣大群眾中普及。當主流媒體大肆宣傳目前電視、電惱、電話的發展成就時,殊不知它並不能記在改革開放的功績薄上。

為了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加強我國工業的薄弱環節,以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1972年以後,毛澤東、周恩來批准以“四三方案”為中心的引進國外成套設備的報告。先後投資50多億美元,引進了26個大項目,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還有武鋼 一米 七軋機,3個大電站、43套綜合採煤機、1套彩色顯象管成套生產技術以及透明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通過這些引進,建成了北京石油化工總廠、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山東勝利石油化工總廠、遼陽石油化纖廠、北京石油化纖廠、黑龍江石化纖維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四川維尼綸廠以及大慶化肥廠、南京棲霞山化肥廠、遼河化肥廠、洞庭氮肥廠、四川瀘州和貴州赤水天燃氣化肥廠等國內一大批現代企業。並且它們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我國化工、化肥、化纖等工業的生產能力。其中13套大化肥項目就占全國化肥總生產能力的1/5。1976年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三十噸乙烯工程(1973年動工)在北京石化總廠建成、投產。在這些大化肥項目的帶動下,七十年代各地也大辦化肥工業,1978年全國小氮肥廠就達1534個。這直接為八十年代的農業增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中國的汽車工業,自從五十年代建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之後,又對當時基礎較好的全國四個汽車制配廠進行技術改造,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濟南四個汽車製造廠。文革時期,在建立湖北二汽、四川汽車製造廠(後為重慶)、陝西汽車製造廠等項目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汽車工業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七十年代末遍布全國各地的汽車製造廠近200家。1980年全國的汽車產量達22.2萬輛,由建國初汽車工業的空白點,擠身於世界汽車製造行列的第14位。與其同時,機床年產量達13.4萬台,拖拉機產量達9.8萬台,手扶拖拉機21.8萬台等,這些都主要是在文革期間發展起來的。

最令人睹目的是國防工業和航天工業。自1964年我國第一次核爆炸試驗成功後,到七十年代後期,共成功進行了16次核爆炸試驗,還有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第一次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第一次回收發射的地球衛星成功等,可以說成果一顆接一顆,捷報一個接一個,勇往直前,直上雲天。十幾年的時間就突破了歷史上的“八個第一”,成功發射了8顆人造衛星等。使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核武和航天大國。 

 1967年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繼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之後,在核工業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壯舉。我國僅用了2年8個月,便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兩個發展階段質的跨越。.

又如中國的造船工業,自1958年建造萬噸級“大躍進”號和六十年代建造“東風”號、“安源”號等遠洋貨船之後,到七十年代初迅速發展到建造二萬五千噸的貨船(1971年上海江南造船廠“長風”號下水),還有七千五百噸的客貨兩用船。1974年之後,自造的萬噸級船舶一艘又一艘下水,速度越來越快。1974年生產的船舶噸位數和艘數就比1965年增長了近10倍。其中有能夠衝破 三米 厚冰層的破冰船、三千噸的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船、七千六百噸的雙體石油鑽井船、深海上的油台船、萬噸級的挖泥船以及巨型深塢船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步提高到造五萬噸和十萬噸級巨輪的水平。由此中國迅速邁進世界造船大國的行列。 

文革期間,在鐵路、公路、航空、大橋梁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十分驚人的。十多年間,先後建成了成昆鐵路、湘黔鐵路、川黔鐵路、襄渝鐵路、焦枝鐵路、枝柳鐵路、京通鐵路、陽安鐵路等十多條鐵路幹線,還建成了包括滇藏公路、韶山至井岡山公路在內的許多貫穿各省城鄉的公路幹線。到1979年,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五萬多公里,有複線的八千多公里,並且開始了電氣化鐵路建設。內燃機車也投入使用。鐵路貨運量達十億萬噸。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80萬多公里,全國兩千多個縣基本上都通了公路,大大改變了全國交通幹線落後的狀況。尤其顯著的是,當時的鐵路、公路幹線建設大多是在西南地區高山峻岭的複雜地形條件中施工的,施工過程極其困難、艱苦。像成昆鐵路,全程僅打鑿隧道就有427個,架橋梁991座,其工程艱難程度在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少有。工人階級、技術人員硬是靠發揚“敢啃硬骨頭”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戰勝困難,譜寫了人類建設史上最豪邁的篇章。

在交通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大橋梁建設步入新階段。1968年世界聞名的大工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此後,十年間又先後建成了長沙湘江大橋、山東省北鎮黃河大橋、前扶松花江大橋、浙江省蘭江大橋、蚌埠新淮河大橋、上海黃浦江大橋、閩青大橋、洛陽黃河大橋、田莊台遼河大橋、江蘇省淮南大橋、五河淮河大橋、重慶長江大橋等,使我國大橋梁建設無論在設計施工水平,還是在建設速度上都跨入到世界先進的行列。 

其他在大港口建設、長距離輸油管道建設、高壓遠距離輸電變電工程、載波通信幹線工程,衛星通信地面站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施工能力和技術水平上了新台階,成為建國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

從歷史上看,中國在基礎工業方面投入規模最大、建立企業最多、發展最快的時期,一是“大躍進”時期,二是“文革”時期。“大躍進”時期所建立的企業有少數在“調整”時期下了馬,(但其中大部分在後來形勢好轉時又陸續恢復發展起來)與其不同,“文革”時期的工業建設卻謹慎得多,穩健得多,項目建設一個成功一個,幾乎找不到有任何效益不好的企業。在包括文革在內的整個“三五”、“四五”計劃期間,國家基本建設總投入達3116.42億元,(統計到1977年)新增固定資產2157.40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大中型項目1691個。到1979年工業企業總數達到35.5萬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8.4萬個,集體企業27.1萬個),是1965年的2.25倍,而且企業規模普遍擴大,其中大中型企業有4500個。例如全國鋼鐵企業就有984個,有色金屬企業945個。1978年全國職工總數近一億人(9967萬人,其中全民制7693萬人、集體制2274萬人),比1965年增長70%以上。 www.

主要產品的產量:1978年鋼產量達3178萬噸,超過了英、法、意、德,成為繼美、蘇、日之後的第四位國家;石油產量達10405萬噸,由過去有名的“貧油大國”而一躍成為基本上自給的世界“第八產油大國”;原煤6.18億噸,居世界第三位;全國發電設備容量達5712.21萬千瓦,年發電量達2566.5億千瓦時,分別是1965年的3.43倍、3.78倍,居世界第七位;棉紗達238萬噸,居世界第一位;化肥達869萬噸,居世界第五位,等等。水泥達6524萬噸。

中國工業的門類,如果說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大躍進運動、國民經濟調整和工業學大慶運動,到六十年代中期己初步建全,那麼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中國的工業體系不僅進一步建全,而且在基礎、實力上大大增強。對比六十年代中期,完全是上了一個大台階。這時各主要工業部門的設備、生產領力和產量都進入世界比較靠前的行列。在技術上接近世界的先進水平。中國工業己經發展成一個包括冶金、鋼鐵、原材料、燃料動力、汽車、機械製造、化工、輕紡、有機工業、電子、航天、核工業、國防工業等大型工業基地、之間相互關聯而又配套的完整體系。中國從建國初連手扶拖拉機、縫紉機等都不能製造的落後農業國,發展到這時己經成為能夠生產製造各種機床、拖拉機、汽車、火車、巨輪、坦克、飛機、戰艦、各種精密議器、核發電站、電子計算機、電視、原子彈、氫彈、核潛艇以及發射導彈、運載火箭,衛星等等的工業大國。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外國援助、合作的情況下完全由自己設計、自己製造。這大大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其關鍵性的步驟都是在“文革”時期完成的。

按照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標準:工業化的要求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即工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占主要地位,重工業在整個工業中占顯著優勢;能自行設計和製造各種主要的機器設備、原材料和各種消費品;有相應的化學、動力、運輸和輕工業等。那麼可以說這一目標到了七十年代末就基本實現了,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基本建立起來。這也同1975年周恩來在第四屆全國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在1980年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判斷完全相符。

鄧小平在1980年12月也講:“經過三十一年的努力,我們的全部工交企業單位己經發展到近四十萬個,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比解放初期增長近二十倍。培養了大批熟練工人和上千萬專業人才,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全國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同一些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比它們大,建設的速度也比它們快。”(《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56、357頁。)這說明,至少在1980年前,中國的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就建立起來了。中國工業從不存在“發展緩慢”的問題!如果沒有當時工業發展上的巨大成就,中國靠什麼戰勝美、蘇兩個霸權主義?怎麼能夠打破他們的封鎖、制裁、禁運以及軍事侵犯?世界頭號霸權主義國家的總統尼克松能前來北京與毛主席會見嗎!

人們知道,世界上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工業化的主要指標,就是看其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70%以上)。根據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1978年全國工業總產值達4231.0億元,占當時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是74%,農業的比重是26% 。這與1952年工、農業產值是30%與64%的比重相比,完全是根本的改變。這標誌着中國從此進入工業化時代。

到七十年代末,中國工業不僅在國民經濟總量中高達75%以上,而且門類齊全,尤其是一個掌握核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現代工業類型的國家。即使與現代的各工業國家相比,中國許多產品的產量和技術水平也列前幾位。按當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說法:"中國以世界上六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 。在國防力量和航天工業上,則躍居世界第三位。主要物質生產部門採用了大機器生產,電力、媒炭、燃油成為主要的動力源;農業上達到了半機械化程度等。從主要的經濟指標上看,當時的中國當之無愧地稱得上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中國以東方巨人的恣態開始崎立於世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齊婕: 胡溫做蔣介石的幕僚很合適
2009: 基本常識:八年抗戰,解放軍打死了多少
2007: 中蘇保密50年:200蘇聯飛行員死在朝鮮
2007: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我留給亞洲的八個預
2006: 北狩見聞錄
2006: 從岳飛"詔獄案"考辨《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