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人: 林彪,四人幫集團是反革命集團嗎? |
送交者: 落基山人 2010年07月19日06:01:2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林彪,四人幫集團是反革命集團嗎? 談林彪,四人幫集團是不是反革命集團的問題,牽涉到對文革的總體評價。這個總體評價,不是對與錯的評價,誰對誰錯的評價,因為從一個長時段來看,誰都有對的一面,誰都有錯的一面,而是說,文革肯定是兩派的鬥爭,而且非常的激烈,手段也很激烈,那麼,這樣的兩派到底在爭什麼?當然,政治鬥爭一般無外乎兩個,一個是權力,一個是政治理念。只爭權力,品位低一些,如果是執政理念不同的鬥爭,品位還高一些。當然,權力之爭肯定是第一位的,因為,你的權力都沒有了,還有什麼政治理念而言呢?只是,權力和政治理念又是相關的。 筆者希望大家在看對這兩個集團的看法的時候,儘量拋棄一些的感情色彩,否則這個問題也沒有辦法談了,或者再把筆者本人推測為是林彪,四人幫的獲利階層,或推測筆者的父母親友是得利階層,就更沒有意義了。可以事先聲明,筆者生長在一個北方的鐵礦上,父母是鐵礦上唯一一所初中的中學老師。這在筆者的一些博文中,尤其是童年時代那個系列中早已說過了。如果中學老師也算知識分子的話,那筆者也可以說是知識分子的後代。只是,那個中國北方的大型露天鐵礦,本身與周邊有很多的工廠,因此筆者周圍的人都是工人,筆者的小朋友都是工人子弟,而鐵礦的周圍全是農村,那些工人本身原來也是農民,因此筆者的生長環境離工人和農民要近一些。鐵礦周圍還有駐軍,因此離軍隊也比較近。當然,文革時候,筆者是小孩,不夠參與的級別,只是有些感性認識而已。 關於對文革的總體評價,筆者在上一篇談文革的文章的評論回應中已經說的了,現摘錄如下: 其實很多人誤解了我的意思,也許是聽同一種聲音變成了習慣,一旦有一個不同的聲音出來,就很逆耳。我再重複一遍,我本人並不贊同為文革翻什麼案,只是想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文革,也不是什麼對文革的最後評價。我再重複一遍,文革的核心,是共產黨內部兩個派系的鬥爭,既是權力鬥爭,也是治國理念之爭。只是運用的手段很中國化,我以前也提過,建國後共產黨的四次政變,有三次在文革中,可見那個時候政治權力鬥爭的激烈程度。無論左派幹掉了右派,還是右派幹掉了左派,所用手段都很相似。所以,翻案沒有意義,也沒有意思。而文革最後的結局,還是右派勝利。國共兩黨的鬥爭,也是權力鬥爭和治國理念之爭,本來可以坐下來談,成立聯合政府,可是,雙方都不干,非要武力解決,其血腥程度,遠遠超過文革。由此看來,即使到了近代,中國人還不習慣容忍不同意見和不同的治國理念在一個框架下生存,或輪流執政。因此,中國的政治改革,難度之大是可以看見的。 以上,就是我對文革的基本定位。文革中出現了三個反革命集團,也發生了三次的政變。這三個反革命集團依次是,劉鄧集團,林彪集團,四人幫集團。三次政變是,第一次搞掉國家主席,原來內定的黨內接班人劉少奇,出現了劉鄧反革命集團;第二次搞掉了副統帥,也是黨內內定的接班人林彪,出現林彪反革命集團;第三次是搞掉四人幫,出現四人幫反革命集團。前兩次政變是毛髮動的,後一次政變是華國鋒,汪東興,葉劍英合作,最後迎回鄧小平,其實後來還有一個小的政變,當然也可以不算,是鄧搞掉了華國鋒。當然,後來還有一次政變,就是六四時候,鄧用非常手段搞掉了趙紫陽。還好,鄧還沒有稱趙紫陽為反革命集團,時代畢竟有些進步了。 有了這樣多的反革命集團,有這樣多的政變,可見文革時代真的是非常時期,政治鬥爭非常的激烈和殘酷,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本來,上面在激烈交鋒,斗的你死我活,如同中國歷代的宮廷鬥爭和政變一樣,可以隔絕在上面,在皇室里,與下面的老百姓沒有什麼關係,僅跟一些的官員有關係就可以了。可是,文革的問題是,毛要採用的非常手段中,就包括利用群眾,因此文革中,老百姓就被迫部分的參與,但老百姓的參與程度還是很有限的。農民,工人,軍人部分參與,或大部分沒有參與,學生和老幹部參與最多。筆者在前面那篇論文革的小文中已經說了,文革分兩個時期,疾風暴雨時期,在69年基本就結束了,後來的文革是溫和的文革,持續到1976年,以華國鋒他們的政變和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定位而結束。 關於共產黨內部兩個派系或集團的權力鬥爭這方面,我們就不談了,沒有太大的意思,僅僅是權力鬥爭,品位太低,我們要談一談這兩個派系的治國理念的問題。林彪集團和四人幫集團基本上算是毛這一方的,因此是共產黨的左派,劉鄧集團是共產黨的右派。文革先是毛的左派勝利,後來是鄧的右派勝利。 那麼,毛的左派與劉鄧的右派的治國理念有什麼不同呢?筆者可以引述自己的那篇文章,即《30年改革打造了一個有問題的中層》的一部分,來看看毛的治國理念與鄧的治國理念的不同。 老毛的共產黨,在近代以來,在中國做的一件非常巨大的事情,就是剷除了自宋代以來歷經千年而不倒的鄉紳地主階級。這樣,毛的政權,將宋代以來的三層結構,即專制政府,鄉紳地主和百姓變成了一個兩元的結構,即一方是專制政府,另一方是百姓,政府直接出面控制百姓。因此毛的政權在農村可以控制到村一級,在城市可以控制到居委會和單位,這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專制政權都做不到的事情,也是從來沒有過的。也因此,毛的政權有了百姓的最大的支持,毛的政府也可以最大化的組織百姓,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百姓都可以被迅速組織起來。 這也是毛在近代中國的歷史舞台上戰無不勝的一個法寶,也是毛的自信之所在,因為他和其政府,就是百姓的化身。 從宋代以來的中國專制皇權,最多控制到縣一級,而鄉下的鄉鎮村,都是鄉紳地主的家族自治體系。因此,中國的專制統治是三元結構,專制政府,鄉紳地主,百姓。專制政府必須與鄉紳地主家族合作才能來統治百姓。這個三元結構有很大的優點和靈活性,因為專制政權總是比較僵化的,尤其是中國的地域非常的廣大,無論中央政府的什麼政策和法律都不可能同時適合中國全部的疆域,因此,中央政府也心知肚明,乾脆就是搞一個寬鬆的大一統的帽子壓在那裡,而底下有鄉紳地主家族自己來管理,愛怎樣管就怎樣管,給其很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這樣,中國的統治就成為,既有統一性,又有靈活性,是僵化和靈活的統一。中國古代的繁榮,靠的也就是這一點。 但這種政體也有一個缺點,就是政府自己不能有效的組織民眾。這也是中國在近代面對西方現代社會高度組織起來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在其壓力下,屢戰屢敗的原因。當西方國家沒有進入那個資本主義的時候,其國家組織也是很鬆散的,力量也有限,因此中國那個既統一又靈活的政治系統,還能對付。但到了近代,當西方列強過渡到資本主義高度的組織體系以後,中國的這個宋代以來的組織體系就有些的捉襟見肘了。不要說是西方的列強,就是那個剛剛組織起來的日本都打不過,那也很自然,因為日本已經學會了西方,可以將民眾充分的組織起來了。日本雖然是小國,但以一個舉國的小國來打一個無組織的大國,比如甲午戰爭,日本上下一心,當然可以擊敗只有李鴻章一個人率領的中國軍隊,淮軍和北洋水師。 到毛開始剷除這個中間的鄉紳地主階級以後,民眾就可以被毛的政權有效的組織起來了。因此,無論是日本人,也無論是國民黨,也無論是以美國為首的16國的聯合國軍,就都不是毛的對手了,更不要說印度,還有後來的蘇聯了。 但是,毛的這個兩元結構的國家組織,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就是僵化,因為,毛的政府還是一個專制政府,是高度集權的,而不是分權的,因此,以一個高度集權的專制政府來掌控如此廣大的地域,而且是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一把抓,這樣,必然是一個僵化的政府,不能有效的和事實求是地,從實際出發的去對付非常複雜的地方事物和局面,行政命令和一刀切肯定會極大的傷害地方的利益,同時也會最終傷害到百姓的利益。這是必然的。 因此,建國後,毛的政府是政治上集權,經濟上計劃經濟,也是集權,軍事上當然也是,文化上也是,結果當然是中國會慢慢的僵化和發展緩慢。 而1978年以後,鄧小平開始了改革,鄧改革改什麼?就是在這個毛的兩元結構中,重新打造一個中間的階層,也就是可以一些人先富起來,重新打造鄉紳地主階層,當然,這個時候不叫鄉紳地主了,而是資本家了。同時,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而中央政府慢慢的放權,不是直接插手控制百姓,而是從經濟領域慢慢退出,在文化領域也退出,要這些中間的人,即資本一方來控制,給資本一方很大的自由和權力。有如宋代以來的專制皇權一樣,給鄉紳地主很大的自由和權力,當然,在政治領域和軍事領域還保持着控制,也就是政治沒有民主化,軍隊也沒有國家化。 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看到一點,就是毛的治國理念是一個兩級結構的社會,政府和百姓,百姓完全被政府直接控制,沒有什麼自由和流動性,也沒有什麼私人化的東西,是一大二公的。農民被控制在集體化的土地上,被戶口限制住,不能流動,也不能城市化;工人被控制在國有化的工廠,還有單位中,也不能隨意流動。這種兩級結構的優點是,大家都平等,但是是低水平的平等,在農村,沒有鄉紳地主,在城市,沒有資本家,大家不是農民就是工人,管理層就是政府本身。 政府直接參與所有的農村和工廠的管理,以及所有的經濟活動,甚至還要教農民如何種地,很荒唐吧。 工人和農民是不平等的,工人當然要高於農民,但在農村中是平等的,大家都是農民;在城市裡也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工人。沒有一個富有的,特權階層的鄉紳地主與資本家,百姓面對的直接是政府。 政府的人員當然與工人和農民不太平等,但在毛時代,沒有太多的特權階層和腐敗階層。有許多人攻擊毛本人腐敗,但毛的腐敗與中國的歷代皇帝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了。 因此,筆者說毛時代是有信仰,有公平正義,百姓的地位比較高,這三點當然都是相對而言的。那個信仰,是對毛的信仰,當然荒唐,但有作用,大家的幸福感很強;公平正義,是因為在農村沒有鄉紳地主惡霸豪強,大家都平等,因此有公平,平等就是公平,而正義,是因為政府基本還沒有腐敗,因此還有正義。城市裡的工人也是如此,沒有資本家,大家都平等。 那麼劉鄧右派的治國理念是什麼呢?就是要在中國慢慢重新打造一個中層,也就是在農村,會出來鄉紳地主惡霸豪強,在城市要出來資本家。也就是那個鄧說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劉少奇當年搞的那一套,三自一包什麼的,也僅僅是一個苗頭,但毛是火眼金睛的,一眼就看出來了,如果按劉鄧的搞法,結果就是中國要重新回到三極結構,鄉紳地主惡霸豪強會回來,城市裡的資本家,資方,權貴資本,買辦資本,私人資本都會回來,與國民黨時代一樣。如果是這種結局的話,那麼毛這一代的共產黨人還有必要搞什麼革命嗎?不是全部都復辟了嗎?因此,毛當然是不同意的。 毛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而且毛也看的非常的清楚,因為毛他們都是舊時代過來的人,什麼都懂。而從1978年以後,鄧的作為來看,毛的預言都應驗了,中國果然是回到了三極結構,豪強惡霸都出來了,資本家也出來了,權貴資本,買辦資本,私人資本都出來了,平等沒有了,公平正義也沒有了。官員腐敗,司法不公都出來了。中國也變成了專制資本主義。這是共產黨右派的偉大勝利。 當然,好處當然是有,因為工廠的效率提高了,農民種田也有了積極性,國家的經濟大大的發展了。這是三極結構的好處,因為這個新的中間階層,是非常靈活的,農民工人都可以流動,也可以管理。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那麼,現在很多人懷念毛時代,懷念的是什麼?當然不是懷念剛剛能吃飽飯,吃的不好,什麼都沒有,肉也吃不上多少的時代,也不是懷念手錶自行車收音機三大件的時代,而是懷念毛的時代畢竟是有一個低水平的信仰,公平正義,和老百姓地位的相對的高的時代,懷念沒有惡霸豪強,沒有資本家的極端富裕階層,1%的人占有41%的國家財富的時代,懷念沒有腐敗特權階層的時代。 這種懷念,沒有什麼不對,是對當下中國現狀的一種反撥。而對文革的所謂翻案也是在這個層次上展開的。 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們再來看毛的左派與劉鄧的右派的之爭,就會覺得悲哀,他們之間,不過是政治理念,治國理念之爭,而且兩方都有道理,其實就是一個站在下層百姓一邊,一個站在資本一邊,與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治理念也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毛的兩極結構的僵化,最後也會傷及百姓的利益,因為生產不發展嘛,效率低嘛;而鄧的三極結構,也會傷及百姓的利益,因為不公平了嘛,因為小民的財富被剝奪了嘛,因為有豪強惡霸和腐敗的政府了嘛。 這樣看的話,那個毛的左派的林彪集團也好,四人幫集團也好,還是什麼反革命集團嗎?當然不是。這兩個集團是毛的打手不假,也幹了很多的壞事,可這些壞事大部分是針對右派老幹部的,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其本質上,還是權力之爭和治國理念之爭,只是手段很惡劣而已。而四人幫集團,最後也都被鄧的右派集團投入監獄,過他們痛苦的餘生。他們應該也是左派政治犯。 因此,筆者的意思是,不僅劉鄧的反革命集團不存在,林彪,四人幫的反革命集團的稱號也不存在也不成立,他們之間的鬥爭都是權力之爭和治國理念之爭。他們本來是可以輪流執政的,如同現在共產黨內部的派系一樣,江朱時代,是偏向權貴與資本一方的時代,而胡溫時代是偏向下層老百姓一方的時代,這些的派系鬥爭也很激烈,但都在上層,與老百姓關係不大,而且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鄧的最後一次政變,搞掉了趙紫陽,其實是搞掉了胡趙集團,可趙還是可以活下來,也沒有被打成反革命集團,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但願反革命集團這個稱號,在中國不要再有。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八路軍全部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強烈對比 | |
2009: | 口述:和中央首長跳舞的日子 | |
2008: | 申時行: (社論) 章子怡不要不知羞恥 | |
2008: | zt 上海又在騙中國 飛機造假 | |
2006: | ZT 用黎以衝突類比八九六四---馬悲鳴 | |
2006: | ZT老蔣命令國軍炸開花園口大堤, 淹死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