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
送交者: 郭家院子 2010年08月19日15:25:4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我只是一個凡夫俗子,我做了一個凡夫俗子所能做的一切。 《雪泥鴻爪》----美國柯捷出版社出版 伏案寫作(2010年春節武漢家中) 一個平凡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父親的回憶錄《雪泥鴻爪》出版了。 這本書,凝聚了許多人的辛勤勞動: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父親幾乎每日伏案寫作,用父親自己的話說,他“打開記憶之門,將塵封數十載的陳年舊事盡瀉筆端”。“打印、電腦傳輸、尋找有關資料等均系郭小寧所為;孫子郭慶為其設計封面;愛平校對稿件;外孫女磊磊寫作專文。特別是在美國定居的高伐林、季思聰夫婦協助編輯、聯繫出版社,甚至大女志堅的同學汪秉紋女士也為此付出了辛勞。” 《雪泥鴻爪》這本書記錄了一個平凡老人不平凡的一生:“這是一位勤奮多才、閱歷豐富的耄耋老人自傳式的記述:少年時代,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青年歲月,滿懷遠大抱負出生入死報效祖國;中年時期,滿懷激情地投入建設,但在極左路線當道的日子,卻不斷受到歧視壓抑和不公正的待遇……”
用父親自己的話來說:“我只是一個凡夫俗子,我做了一個凡夫俗子所能做的一切。” 在此,還要特別感謝美國柯捷出版社的曾璧華女士為出版《雪泥鴻爪》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郭家院子:郭志堅,郭小寧,郭愛平 ------------------------------------------------------------------------------------------------------------------------------------ 附: 《雪泥鴻爪》前言:走進父親 在兒時的印象中,父親是個嚴肅、寡言的人,而且特別忙,平時幾乎難以見到他的身影。母親在家的時間比父親稍多一點,但也是忙得不亦樂乎。那時的大人們都忙於革命工作,幾乎不管我們這些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日常生活中最接近的人就是姐姐、妹妹和保姆,而對父親總有一種陌生感、距離感。常言說:距離產生美,其實距離更產生敬畏,特別是對於言語不多的父親來講,總因為他的深不可測而由敬畏變成懼怕。當他在家時,我這個平時天馬行空的頑童立刻變得老實起來,避之不及。 到了上中學要求入團時,才開始了解到父親的一點情況,而這點情況,竟然是父親解放前曾在國民黨空軍工作過,併集體加入過國民黨。由此帶來的長期的政治包袱和思想壓力,產生對於父親的埋怨,心中責怪為什麼父親不去延安,反而為國民黨政府賣命。 解放後,作為舊政權的留用人員,特別是在那個突出政治、狠抓階級鬥爭的年代,他理所當然是不會得到信任和重用,可以說是命運多舛,但他從沒有對我們流露出一點沮喪、煩躁的情緒,總是那樣的不露聲色,那樣淡泊、寧靜,那樣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改革開放後,當家庭出身、歷史問題不再成為問題時,甚至原來父親的所謂歷史問題也有了一點光榮的色彩(參加過抗日戰爭),落實政策後又變成兩航起義人員、對國家有過功勞時,也沒有見他有什麼特別的興奮和激動,仍是那樣喜怒不形於色。 真正了解父親還是在看了他寫的回憶錄,也就是在他已是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時,而我自己也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其實父親小時候的生活也是充滿童趣和憧憬,也是那樣聰敏而好學,也是那樣有歡樂又有煩惱,有幸福也有不幸;年輕的時候他也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熱血青年,有過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他的一生可以用豐富多彩,甚至是閱歷豐厚,曾經滄海,見過世面來形容,比起我們晚輩有更多的人生體味和感悟,使人羨慕、敬佩,自嘆弗如。 雖然與父親沒有更多思想上、言語上的溝通,但父親對於我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這種影響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首先,我喜愛看書的習慣就是從小就閱讀了大量父母購買的各種中外名著、雜誌刊物開始的,他們對文學的愛好也無形中使我們幾個孩子都養成了從小愛看書的好習慣,進而養成了愛學習的好習慣,所以我們姐弟兄妹幾個的學習成績一直優秀,而且都具有涵養。 父親的性格也通過遺傳基因傳給我,並通過我傳給兒子,我們祖孫三代都具有很多相似的性格:言語不多、聰敏、處事泰然、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甚至連愛好都有相同之處:看書、畫畫、寫字。 由此想到父親的長壽。除了年輕時喜好運動,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外,我認為更多的還是性格和修養、氣度和境界的原因。很多成語、俗語、名言警句,似乎都和父親聯繫得上: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你有你的千條計,我有我的老主意;以不變應萬變;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宰相肚裡能撐船;笑對人生;寧靜致遠,淡泊明志……。老三篇,最容易讀,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父親做到了,不容易。所以河南姨媽說過一句十分經典的話,很能概括父親的修養,說父親不信佛,因為他本身就是佛。 雪泥鴻爪,留下的不僅是父親的歲月痕跡,更是一筆精神財富。 願父親更加健康長壽。 小寧寫於父親的回憶錄《雪泥鴻爪》成書前 2010年4月8日 《雪泥鴻爪》後記:飢來吃飯倦來眠----娓娓而談說父親 在我美國家中的牆上,掛着一副父親的書法“飢來吃飯倦來眠”。 父親還有一段詮釋:禪宗曰:飢來吃飯倦來眠。詩旨曰,眼前景致口頭語,蓋極高寓於極平,至難出於至易,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這是父親極為喜愛的一幅字,他寫了很多幅送人。我擁有其中的一幅,是我向父親討要的。於是,在這幅字的落款處,父親寫道:愛平小女索書,因此以應之。 我以為,“飢來吃飯倦來眠”,這正是父親的人生哲學。 如父親所說,我是家中的小女,我也因此得到比哥哥姐姐要多一點的溺愛。小時候,我被父親喚作“毛頭”,這是四川人對家裡最小孩子的叫法。正因為我是“毛頭”,所以父親對我的要求很少拒絕。兒時記憶中的父親,極少在家。他在家的日子,不管是在伏案,還是在讀書,只要我要他講故事,他一定會放下手中的筆或者書,給我講神話,童話,寓言。我童年時有很多洋娃娃,都是父親從北京或廣州帶回來,而且眼珠會轉會發出笑聲。那些洋娃娃最後都被哥哥剖腹開膛,體無完膚。哥哥的理由是要看看為什麼洋娃娃會發出聲音,為什麼眼珠會轉動。在我20歲生日那年,父親給我買了一個藍色的洋娃娃,很大很華麗的那種(後來那個洋娃娃成了女兒的玩具)。父親同時說,這是最後一個了。大約父親眼中20歲的“毛頭”,已經真的長大,不再需要洋娃娃了。 父親博學多識,記憶力驚人。父親不是專家而是雜家,更準確的說,父親是一部百科全書。兒時眼中的父親,似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唐詩宋詞,中外文學,數理化外語,有任何疑難,只要問父親,可以馬上從他那裡得到答疑解惑。小的時候,如果我有十萬個為什麼,父親一定會有十萬個正確答案等着我。那些名山大川,名著名篇,數字符號,都在父親的記憶庫中。如果把父親比作電腦,那應該是內存極大,速度極快,而且不會被病毒侵蝕死機的那種。 父親不苟言笑,不善言談,不通人情世故,幾乎到了木納迂腐的地步。記得我還在武漢鋼絲繩廠上班的時候,我的師傅從漢陽到漢口家中找我,正好父親一人在家。客人來了,他既沒有讓客人坐,也沒倒茶,還是忙着自己的事。我師傅很是尷尬,站在那裡,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她只有找些話來說,問了一些家長里短之類,父親的回答只是“不是”或者“是”。弄得客人如站針氈,正欲告辭,母親回來了,家裡氣氛頓時歡快起來,我師傅這才如釋重負。 還有一次,也是有客人上門,也是父親一人在家。那是姐姐的一個同事,是來替姐姐取東西的。那時姐姐還在襄陽化纖廠上班,托同事帶些東西回去。姐姐同事在門外自然只有喊姐姐的名字,父親並不開門,只是回答說姐姐不在武漢在襄陽,並問你是哪個。同事說是我,父親又問“我”是哪個,同事又說我是XXX。這樣的一問一答大概有三四個來回,竟然都是隔着門。終於父親開門,同事看見他正在修理自行車。他還是既不讓座,也不倒茶,也不打招呼,只是忙着手中的活。同事只有無話找話,說您星期天還這麼忙啊,父親說是啊,自行車壞了,並無多的話,還是自顧忙着。後來那位同事取了東西,奪門而逃。直到至今,談起這段趣事,姐姐和我都會捧腹大笑。 其實父親是極善言談的,要看談的是什麼,跟什麼人談。有許多次,我都看見父親侃侃而談:博古論今,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上下五千年,縱橫百萬里。高談闊論中的父親,眼神是生動的,神采是飛揚的。偶爾,他會搬出《辭源》或是《辭海》,飛快的翻到某一頁,不是為了找到答案,而是為了證實他論據的準確無誤。那時父親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很像一個得到老師嘉獎的優秀小男生。 父親是極有表現欲的,要看表現的是什麼。一次父親談到詩詞。他說唐宋固然是中國詩壇的盛世,唐詩宋詞確實有很多絕世佳作,但卻不盡然。清詩中有不少精品不為人知,是極其可惜的。他又說會背誦《長恨歌》《琵琶行》並不困難,那是他七歲時就會了的,但卻很少有人會背誦清詩,他很欣賞《圓圓曲》和《圓明園詩》,而且會背誦。談到興起,他當即找出一本清詩集,要我看着書,他來背誦,而且保證不會錯一個字。父親開始背誦,抑揚頓挫,流暢自如。因為是豎行字,我看的速度竟然比不上他背誦的速度。全詩背誦完,一字不錯。父親得意的看着我,那神情中竟有幾分調皮,我看到了一個童心未泯的父親。 父親是非常風趣的,他有許多笑話段子我至今不忘。一次在飯桌上他說起一個笑話:一個客人去住客棧,客棧老闆說房間都住滿了,只有一間房無人願住,因為臭蟲太多,無法入睡。客人說沒關係,我就住這間了。到了半夜,客棧老闆很奇怪,忍不住去看看,只見那位客人呼呼大睡。老闆於是更加奇怪,拎着一盞馬燈前去細細觀察,原來客人身上三個虱子抬着一個臭蟲。當父親用濃重的四川口音重複說“三個虱子抬着一個臭蟲”的時候,全家人都笑得噴飯,只有父親表情依舊。我想只有說笑話的高手才會這樣,讓所有人都笑的顛三倒四,而自己卻波瀾不驚。 父親是嗜書如命的,他有錢一定會去買書,沒有錢擠出錢也要買書。曾經有段時間,家裡並不是很寬裕。我記得有一次父親買回一本《魯迅手稿》,定價是人民幣18元,在當時人均生活費7元的時候,那應該是很大一筆錢了。父親買了回來,又怕母親生氣,於是將書後面的定價18元改成了8元。後來被我發現了,我偷偷告訴姐姐,我們笑了好久。 小時候家裡的家具都是配給制的,除了一張床,一張飯桌,幾把椅子和幾個放衣服的箱子,沒有別的家具。那房子是個俄國式建築,家裡有個很大的壁爐,壁爐旁邊有個很大的壁櫃,上面還有個大大的窗台。於是壁爐櫃裡,壁爐架上,窗台上,床底下以及箱子裡,到處都堆滿了書。我們要看書,就爬到床底下,跳到窗台上,翻到箱子裡,那真叫一個翻箱倒櫃。 文化大革命中父親所有的中外藏書都被抄家抄走。他開始買各種版本的馬恩列斯全集;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錄;買八個樣板戲的劇照集唱本集包括臉譜冊;買各種欽定的小說;總之是逢書必買。文革後是父親買書的巔峰時期,他將所有再版的中外名著都重新買了回來,家裡也終於有了書櫃。那真是一個讀書的黃金時期。記得那時剛過門的嫂子說,這個家真有意思,每個人都手捧一本書看,沒人說話,靜悄悄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家裡沒有人,其實全家人都在。 直到現在,父親仍然買書,讀書。3年前父母搬進了寬敞的新居,有了書房和成排的書櫃,可是仍然趕不上父親買書的速度。家裡還是到處堆滿書,甚至姐姐給他們客廳里做的酒櫃,也塞滿了書。還有成捆的書堆在涼台上,地板上。父親捨不得扔掉一張報紙,一本雜誌。那些書,是和父親同呼吸,共命運的。 父親是寬厚仁義,胸襟博大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仍不犯人”。父親以他的不變以應這瞬息萬變的紛繁世道。父親這一生中,遭遇到的不公正太多,人總是在犯他,而他卻“冷眼向洋看世界”。49年解放後父親作為留用人員,曾在民航當過教員,經過民航推薦在武漢市體委航模班教過飛行原理,父親兢兢業業教學。而後父親被送到天津航校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一名出色的調度員。父親熱愛航空事業,然而那個時代的航空事業卻並不需要他。在六十年代初極左思潮的影響下,父親和所有留用的兩航人員在降職降薪後像垃圾一樣被掃地出門,發配到各個不同的單位。父親欣然接受這一切不公,仍是兢兢業業的工作,很快又成為汽車配件的專家。父親退休後,被北京總公司聘請去編譯了幾百萬字的專業書籍和技術資料,而這些全部由父親編譯的書籍,在出版時總是會有某些人的名字排在父親名字的前面。到後來總公司以資金困難作為理由,最後的幾本專業譯著連稿費都不給。到評定職稱時,先要他填表,後來又以“退休人員不在評定之列”而作罷。父親既不怒,也不爭,只是一笑了之,交給他的書稿和資料仍然一絲不苟的按時完成。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卻覺得,父親的胸中,能裝下千山萬壑。 父親已經是九十高齡的老人了,他仍然筆耕不輟,伏案寫作;他仍然揮毫潑墨,寫字作畫。父親不是名家,但他作的字畫,中國有,國外也有。所有家裡人,家裡人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中都掛有父親的字畫。上門求畫的人仍然絡繹不絕,父親總是有求必應,從不拒絕。父親的字畫並且遠涉重洋,掛在日本,掛在加拿大,掛在美國,掛在美國小鎮鎮政府的辦公室。 作畫寫字時的父親,心中一定充滿給予的快樂。所以他筆下的花鳥蟲魚,是那樣栩栩如生;山川河流,是那樣大氣磅礴。 要娓娓而談說父親,可說的實在太多。父親是熱愛生活的,他是個美食家。每當說起金華的火腿,茅台的美酒,廣州“蛇王滿”的蛇羹,他似乎還齒邊留香;父親甚至經常下廚,做他最拿手的爆炒魚片;父親講究衣着,我從未見過他衣冠不整,直到現在,他還總是把領帶打得一絲不苟;父親是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人:他曾經在蔣介石的專機“美齡號”上執行過任務;他見過蔣經國,參加過蔣緯國的婚禮;他還在新疆與“混世魔王”盛世才在酒宴上相逢;二戰時,美國副總統華萊士來中國,父親曾為華萊士的專機領航做過電譯員。(父親曾經想要我在網上幫他找當時在蘭州機場和華萊士的合影,可是我沒能找到)。這些,在父親的回憶錄中都有記載。讀了父親的回憶錄,我才知道,父親的一生,竟是這樣的充滿傳奇色彩。 父親是淡泊名利,知足常樂的。飢來吃飯倦來眠,這才是父親真正的人生境界。這個境界看似很低,其實很高;看似容易,其實不易。父親從未刻意去追求,而“無心者自近也”。父親得到的比那些孜孜以求的人都要多,他得到的是一個真實而多姿多彩的人生。父親的人生就象父親的名字:看似永凡,卻並不平凡。 “飢來吃飯倦來眠”! 平平(寫於父親的回憶錄《雪泥鴻爪》成書前) 2010年4月21日於美國北卡
附錄:這也是我的歷史的一部分
2010年5月於美國華盛頓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毛主席留給我們四個半軍事遺產 | |
2009: | 陽光在多城:百年性情·毛澤東的《賀新 | |
2008: | 申時行: (社論) 評上海姚明和劉翔的失 | |
2008: | 無賴=智慧 | |
2006: | 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 | |
2006: | 葛劍雄:人口與中國疆域的變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