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李白的故事
送交者: afk 2010年08月30日19:52:4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最著名的當數「詩仙」李白。

李白被稱「詩仙」的來歷應起於賀知章。 李白週遊名山大川後到長安,最初結識的朋友之一就是著名詩人、信奉道教的賀知章。 李白在《對酒憶賀監二首序》中說,太子賓客賀知章在長安紫極宮一見到他,呼他為謫仙人,解下飾物金龜換酒為樂。 孟棨《本事詩》中也記載:李白初到京師住於旅舍。 賀知章聞其名去拜訪他。 驚奇李白的姿容,又叫拿出詩文拜讀。 拿出《蜀道難》。 讀未完,稱嘆再三,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李白傾情醉飲。

「謫仙」指貶謫的仙人。 一方面指李白的外貌氣質瀟灑飄逸、氣宇軒昂。 據載,年青李白與當時的著名道士司馬承禎見面時,老道士讚譽,說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一方面是指李白的詩文才華。 同時代的人對李白的學問、文章和談吐大加讚賞。 杜甫的形容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京兆參軍李令曾醉眼問李白:「兄心肝五藏(髒)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霞散?」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記載說:「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譽。每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於齒牙之下,世人號曰李白粲花之論。」

讀李白的詩文,深感其知識的淵博和寫作技巧的高超嫻熟。 李白的詩歌特色:豪放、飄逸、清新、靈動、帶一股仙韻。

本文主要探討一下李白為何能寫出滿含神韻、仙氣的詩歌。

一、漫遊隱居尋師修道

中國古文化是神傳文化,修煉文化。 傳統崇敬天地、敬奉神明。 特別是宗教產生後,許多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往往是佛道的信徒。 尤其唐代,由於皇帝的提倡,儒、釋、道三教都盛行,特別是道教具有特殊地位。 由於被道教奉為祖師的老子(李耳)也姓李,唐朝皇帝認老子為始祖,追尊為玄元皇帝,立廟享祀,把《道德經》等道家著作奉為經典,同儒家的經典一起列為士子必讀之書。 當時的一些著名道士,如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等都受到皇帝的禮遇。 全國道觀林立。 當時上層統治階層中的人很多信奉道教或與道教徒有密切聯繫。 玄宗本人也信奉道教。 玄宗的倆個妹妹——西寧公主和玉真公主,宰相李林甫的女兒李騰空,都以貴族身份出家做道士。

李白作為唐朝詩歌界的泰斗、大師級的人物,其來歷自然非凡。 其實李白的一生就是神所安排的修煉的一生,李白是一名虔誠的道教信徒。 在其人生軌跡和詩作中就有充份的體現。 青少年時代家境富足、優遊閒適;中壯年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老年孤苦窘迫,晚境淒涼。 這就是神所安排的磨練、讓其悟道的過程。

民間流傳的「只要功夫深,鐵杵(舂米的工具)磨成針」的諺語,說明李白少年時神就在關注着他,點悟他。 宋祝穆的《方輿勝覽》記載,相傳李白少年時在眉州象耳山讀書,有次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溪,見一位姓武的老大娘在溪邊磨鐵杵。 李白覺的很奇怪,就問老大娘磨鐵忤幹什麼。 老大娘回答:「磨作針。」李白很受感動,他悟到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下苦功,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於是他打消了逃學的念頭,回到山中繼續讀書。

李白一生與道教徒交往甚密,求仙訪道貫穿始終。

青少年時代在蜀中所寫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反映詩人早在少年時代就和道教徒有交往了。 《登峨眉山》詩表現出相當濃厚的求仙出世情調。

二十六歲那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離開生活二十多年的蜀中故鄉,開始了他長期的漫遊歷程。 漫遊其實就是雲遊,主要內容是求仙訪道和結交豪雄。

求仙訪道和遊覽山水是分不開的,但詩人不是遊山玩水,而是尋師訪友。 李白在詩中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就點明了這一點。

出三峽後,李白首先以一年多時間漫遊了祖國的東部地區。 開元十六年,李白在安陸(湖北),和曾在唐高宗朝做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結婚,開始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 在安陸的十多年裡,李白曾多次隱居山林,同時仍過着到處漫遊,求仙仿道的生活。 他曾經先後隱居在安陸境內的壽山和白桃山的桃花岩。 開元二十二年,又和道士元丹丘一道隱居嵩山。 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又和孔巢父等六人隱居徂徠山西北的竹溪,時人號為「竹溪六逸」。 道教修煉講清修、獨修,隱居顯然跟修道有關。

二、仕途坎坷借酒消愁

和中國古代多數文人一樣,李白儘管嚮往尋仙修道,但又不免陷於「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 希望出仕為官,為國家蒼生建功立業。

他在壽山隱居時寫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寫到,希望自己象春秋戰國時的政治家管仲、晏嬰一樣,為帝王輔弼,出謀劃策,使天下大定,海內清一。 然後再學陶朱公范蠡、留侯張良「浮五湖,戲滄州」,心安理得的去過隱居和求仙學道的生活。

李白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負,他自許「懷經濟(管理國家)之才,抗巢、由(相傳堯、舜時期倆個隱士巢父、許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 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謝安等許多大政治家自比,有宏大的政治抱負。 但他拒絕走一般士人科舉出仕之路,他的理想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學識,通過多方面的社會活動:任俠、尋仙訪道、隱居、干謁地方長官等,為自己樹立巨大的聲譽,以獲得帝王的特殊賞識,由布衣一躍而卿相,建立赫赫功業。

天寶元年,玄宗詔令各地舉薦人才。 李白因詩「名動京師」, 經歷十六年的漫遊生活,在安徽南陵,李白終於等到了徵召他去長安的詔書。 玄宗的徵召,給李白無限的希望。 他以為「揚眉吐氣,激昂青雲」的一天終於到了,「奮其智能,願為輔弼」的抱負就要實現了。 他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南陵別兒童入京》表現了他臨去長安時的狂喜和躊躇滿志的心情: 
……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初到長安,最初結識的仍是道教界中的人。 他通過好友、道士元丹丘認識了玄宗的妹妹、女道士持盈法師(即玉真公主),著名詩人、也是信奉道教的賀知章。 經過這些人的稱譽,李白在長安詩名大震。 李白受到玄宗的親自隆重接見,以七寶床賜食,親自調羹給李白吃,還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後授予李白翰林院翰林供奉之職。

翰林院是當時文學之士集中的一個政府機關。 翰林供奉的主要職責是為皇帝草擬文誥詔令之類的文件。 同時,宮中宴樂,御駕巡遊,隨侍左右,寫一些詩文以增添宮廷樂趣和點綴昇平景象。 並無什麼實權,只是一個閒職。 為爭取玄宗的重用,實現政治抱負,李白確實作過一定的努力。

遺憾的是,這時的玄宗已不是早年勵精圖治、任用賢才的開明君主,早已昏庸腐朽了。 深居宮中,沉溺聲色,專事追求荒淫奢靡的生活。 李白期求受到玄宗重用不免落空。 加之李白鄙視權貴的傲岸性格、不願做一個馴服的御用文人,玄宗很快就疏遠了他。 天寶三年,李白上疏請求還山,玄宗給他一些賞賜,被「禮貌」的逐出了長安。 他又繼續其漫遊尋仙的生活。

李白才識過人,抱負遠大。 但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仕途坎坷,英雄無用武之地,宏大的抱負化為泡影,其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 因此他經常與詩友、道友沉溺酒中,以酒澆愁,麻醉自己。他的詩作就有很多反映飲酒的詩:如《月下獨酌》、《將進酒》、《下終南山過斛斯山宿置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 杜甫《飲中八仙歌》也描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好飲酒是唐時士人、文人的普遍時尚。 李白作為一個虔誠的道教信徒、修道者自有其異於常人之處。 他飲酒大醉後,往往文思泉湧,詩興大發,「一斗詩百篇」。 其實這就是其修煉狀態的體現。 因為古代的修道者是修煉人的副元神,所以往往飲酒麻醉主元神。 主元神被抑制後,副元神發揮作用,靈感萌動,自然寫出篇幅眾多,滿含仙韻、神氣的詩篇。

三、神仙嚮往寄情詩賦

李白漫遊尋師、隱居修道。 古人云「詩言志」,其對神仙的虔誠嚮往反映在他眾多的詩作中。在他流傳至今的近千首詩中,這類詩就有一百多首,占十分之一多,被當今的人稱為「遊仙詩」。

如《古風》第十九首一詩: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華山之神)。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描寫詩人登上蓮花峰,遠遠望見華山之神——明星。 她手捧蓮花,身着霓裳。 飄飄然凌空而來,帶引他同登雲台,會見了仙人衛叔卿,詩人恍恍惚惚的隨着他們駕鴻飛向太空。

李白最有名的「遊仙詩」當數《夢遊天姥吟留別》: 
…… 
腳着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寫詩人夢中在高入雲霄的山間小道上一步步攀登,到了山腰,看見一輪紅日噴礡而出,聽到天雞在半空中報曉。 在山林深處迷失了道路,爛漫的山花,使人目眩神迷。 走乏了,倚在岩石上暫歇。 天色忽然昏暗了,深山密林里,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駭人的聲音在岩泉間迴旋震盪,使人心驚膽栗。 天氣在變化,雲層低低的快要下雨了,水面上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煙霧。 忽然間電閃雷鳴,山崩地裂,在一聲巨響中神仙洞府的門打開了,眼前出現一個與人世完全不同的境界:廣闊無垠的太空,光明洞徹的宮闕,神仙們從空中紛至沓來…… 。

常人解這首詩多理解成詩人豐富的想像,以「夢」的形式表現他對神仙世界的嚮往,對現實世界的不滿。 並把他夢醒後的感悟視為消極厭世的世界觀。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繼續漫遊生活期間所作。 他是個修道人,一方面虔誠向神,一方面又迷於現實,心中苦悶,不知所止。 神以夢的形式,給他展現一個美妙的神仙世界,點悟他、鼓勵他。 李白確實夢後「悟道」了。 這就是全詩的靈魂「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世間的一切只不過是一場夢幻,人生的真諦是尋仙訪道,修煉歸真。

李白的一生曲折離奇,是神所安排的修煉的一生。 他成為獨領風騷、千古一人的「詩仙」決非常人才華可論。 

-正見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零加一中: 大師的風采
2009: 毛澤東——中國災難的重要根源之一
2008: twen:毛為什麼要感謝日軍侵略中國(2)
2008: 清代,漢滿文排列順序之謎討論
2006: ZT:彭德懷幾件事
2006: 5000多萬搞定大半 美國怎樣成領土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