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9年,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在組織人輯集清詩總集《晚晴移詩匯》(1929年編成)時,仍然將琉球詩人的詩作為“屬國”的作品收在最後一卷中。 1925年,著名詩人聞一多發表《七子之歌》,將被帝國主義列強強占去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地,比作離開了母親懷抱的七個兒子,哭訴着被強盜欺侮蹂躪的痛苦,在“台灣”一節里他也寫到了琉球:“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流球滅國一百二十年後,2000年。日本政府別出心裁地把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放在沖繩召開,讓這些世界首富國家的首腦,坐在當年琉球國的土地上。日本還特意新印了面值2000日元的紙幣,上面的圖影是當年琉球王國的遺蹟。 歷史上琉球國,也叫的中山國,位於台灣島的東北方、日本九州島西南方的大海中,為一群島。 同古代日本一樣,關於其國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中國古史。《隋書》中即有《琉求傳》。據1650年成書的該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鑒》稱:“蓋我朝開闢,天神阿摩美久築之。” “當初,未[有]琉球之名。數萬年後,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這就是說,中國隋朝時(581~617),該國始被稱為琉虬。查中國典籍,虬是龍的一種。以琉球群島散布在大洋中的狀態而言,謂之琉虬,實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為古代中國都將龍作為華夏帝王的象徵,史官寫史多有忌諱,所以《隋書》就將它改為同音的“琉求”了吧。 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琉球國中山王察度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中國,奉表稱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國,以開人文維新之基。”(見1725年琉球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譜》) 當時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戰。明太祖知悉後,又去詔云:“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爭,廢棄農業,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堪憫憐。”因此要求他們“能體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國祚”。後三王果然罷戰息兵。足見此時中國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權威,當時的琉球實是中國的屬國。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入琉。這批中國移民主要是向琉球傳授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琉球王國也曾主動請求賜人,如1606年,尚寧王受冊封時,便請賜明人歸化。如從中國去的蔡氏為蔡襄的後人,林氏為林和靖家族的後人。與此同時,琉球王還經常選派子弟到中國留學。 清朝入主中原後,中琉冊封關係繼續保持,貿易和文化交流還更為擴大了。 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軍警人員,採取突然行動,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歸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權。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廢琉置縣”,即將琉球國改為沖繩縣。 隨即大肆搶掠中琉往來的文書、文物和寶印,以及琉球國的政府檔案,企圖銷毀和隱匿歷史見證。並強迫尚泰王等前去日本。 琉球王國仍拼死反抗,發出血淚抗議,並曾秘密派官員赴天津謁見李鴻章,當時,琉球國陳情通事林世功還在北京壯烈自殺,以死抗議日本侵略,以死請求中國出兵。然而“自為一國”的琉球還是生生被日本滅絕了社稷! 但反抗運動繼續進行,大概到甲午戰爭結束後才漸息。之後是日本人強制琉求人改說日語,小孩在小學裡就開始說日語,不會說日語就掌嘴。 到了美國軍隊登陸沖繩的時候,琉求人己經象日本武士那樣紛紛自殺殉國(日本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