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00年前西方攫取世界霸主地位幕後推手 |
送交者: JHHHS 2010年11月16日13:37:3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我從新華網拷貝,新華網又說他們轉自人民網。有興趣的往下看,沒興趣的耽誤時間表示報謙 。 人民網11月16日訊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發布斯坦福大學教授 Ian Morris的署名文章,揭示了300年西方從中國手中攫取世界霸主地位背後的幕後推手。原文摘要如下: 此次訪華期間,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中國很快將會恢復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18世紀之前它一直占據世界經濟霸主地位。但是美國、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如何中斷了中國的統治? “為什麼西方統治世界?”18世紀以來歐洲人一直在問這個問題,而非洲人和亞洲人的疑問自19世紀也開始了,但是這一問題到目前仍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人曾說西方人生而優越。有人則認為西方人的信仰、文化、道德、或是機構別具一格,甚至有人說西方領導人更優秀。還有人否定了上述說法,堅持西方的統治只是偶然事件。 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種新的理論突然出現並逐漸占據市場。該理論認為,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只能狩獵與集會,有些人卻能建立王國、經歷工業革命,這與人種、信仰、態度、或偉人無關,只與地理有關。 中國和印度正準備拿起世界大國的指揮棒,但是要解釋為什麼西方統治世界,我們還需要追溯到15000年前,冰河世紀將近尾聲,世界開始融化。 地理因素決定了只有部分地區的人可以務農,因為只有那裡的氣候和地形允許野生動植物的進化,並可能被馴化。這些密集的植物和動物朝着歐亞大陸西端蔓延,圍繞着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約旦河,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西南亞。因此,大約公元前9000年,農業從這裡開始,逐漸蔓延到歐洲以外。 之後,農業也開始獨立地在其他地區——從中國到墨西哥發展。但是這些地區的動植物不如西方的那麼容易馴養,這一過程花了數千年時間。這些複雜農業社會區域也逐漸擴展,但是西方長期保持了早期優勢,因此第一批城市、國家、帝國首先在西方誕生。 但如果這就是故事的全部的——西方一早獲得了領先地位,並一直保持了下去,那麼西方統治世界就不存在任何爭議。事實上,當我們回首整個歷史,我們將看到事情更加複雜。地理因素決定了社會如何發展,但是社會如何發展同時確定了地理的意義。 在農業發展的初期,適宜的溫度、降雨、地形最重要。但是隨着農村發展成為城市,地理因素變得不那麼重要,而在尼羅河等河流附近生存變得更為重要,因為河流讓灌溉成為可能。隨着國家成為帝國,靠近河流不如接近可航行的海洋那麼重要,因為地中海等海洋能讓羅馬輸送食物、部隊等。但是,隨着古代帝國的擴張,地理的含義也在改變。從蒙古草原到匈牙利的道路變成了公路,游牧民族可以任意移動,逐漸削弱了帝國的力量。公元 1世紀至5世紀,舊世界的帝國——從羅馬帝國到中國漢朝逐漸分崩離析,政治變化再一次改變了地理。公元6世紀,中國重新建立了統一的帝國,但是西方卻沒有。在超過一千年的歲月里,至少公元1700年以前,中國是地球上最富有、最強大、最富創造力的地方,領先於西方。東亞的發明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公元1300年,他們的船隻已經能穿越海洋,槍支能夠射中對岸的人。在那種充滿悖論的人類歷史上,東方的突破再次改變了地理的意義。 西歐位於寒冷的北大西洋,一直是一潭死水。但是當歐洲人掌握了東方人的遠洋輪船、槍炮,他們在大西洋的位置突然變成了巨大的地理優勢。在人們可以穿越海洋之前,歐洲到廣大富饒的美國土地的距離僅為中國一半的事實並不重要。但現在人們既然能夠穿越海洋,它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理現實。橫跨3000英里的大西洋成了“黃金海”,既不太大也不太小,適合沿岸的歐洲、非洲、美洲地區生產不同種類的貨物,同樣適合莎士比亞時代的船隻輕鬆穿越。與之相比,太平洋實在太大了。從中國到達加州需要8000英里的旅程,而這一航行500年前才能實現,因此遠遠不能讓海上貿易有利可圖。 地理決定了西歐,而不是15世紀最好的航海家中國發現、掠奪、殖民美洲。中國船員同西班牙人一樣勇敢,中國的定居者像英國人一樣強悍,但是歐洲人,而不是中國人占領了美洲,因為歐洲人離美國的距離僅為中國的一半。 16世紀,歐洲在大西洋沿岸發明了一種新的市場經濟,它需要剝削和掠奪各大洲的自然資源。這種需求促使歐洲人研究自然科學,將科學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經濟活動所用。結果,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發生了科技革命;歐洲人、而不是中國人將科技革命中萌發的科學精神注入社會價值觀體系,繼而產生了18世紀的啟蒙運動。 到了19 世紀,科技的進步、大西洋地區市場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激發了西歐人對商品貿易和化石燃料的需求。英國爆發了世界上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葉,英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 然而,地理意義上的世界經濟中心轉移並沒有在英國停滯。20世紀初,北美已成為以英國為中心的全球經濟的重要一環,而這將再一次改變世界經濟的地理版圖。美國,曾經的蠻荒大陸,從20世紀初到現在,都一直是全球經濟的核心。 同樣,類似的進程沒有終止。20世紀,亞洲捲入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經濟。巨大的太平洋甚至成了一個咫尺之遙的窪塘。日本、亞洲四小龍,現在中國和印度都不斷成為新的世界經濟中心。 對於“東方的崛起”,很多西方人感到震驚,然而這完全是在預料中的。地緣經濟決定了社會如何發展,社會的發展同時決定了地緣經濟的未來走勢。 20世紀中葉,權力和財富從大西洋轉移至太平洋的進程充滿了戰爭和暴力。現在我們將目光投向21世紀中葉,權力和財富將從太平洋東岸的美國移至中國。下一代人面臨的巨大挑戰不是阻止這一進程,而是在轉移過程中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董菁 楊牧)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林彪為何急着當國家主席? | |
2009: | 病榻前將其解僱 武大對待功勳教授的隱 | |
2008: | 好文:一個青年學生對毛主席的思念 | |
2008: | 日本海軍的興亡(5) | |
2007: | zt: 年輕人頓時目瞪口呆:鄧穎超當眾向 | |
2007: | zt: 精通九國語言的辜鴻銘的外語學習法 | |
2006: | 79年對越作戰中的真實故事 1(ZT) | |
2006: | 79年對越作戰中的真實故事 2(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