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高勝寒: 美國聯邦政府將會是南卡羅來納的敵人
送交者: 高勝寒 2011年05月25日15:41:0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瑟谷德.馬歇爾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42)

 

 

 

   南北戰爭,指的是1861年至1865年間,美國南方十一個蓄奴州,與美國聯邦政府在美國已有三百年歷史的黑人〝奴隸制度〞與〝州權上限〞這兩大主要問題上,發生了難以協調的矛盾而付諸武力解決的內部衝突。

 

   南北戰爭一詞,是中國人的通俗叫法,美國人並不如此稱呼。因為是為了美國境內黑人奴隸的權利而導致的國家內部戰爭,因此亦稱之為〝國戰爭(Civil War)〞,亦有人稱之為〝民權內戰(Civil Rights War)〞。

 

 美國南方十一個蓄奴州是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薩斯州、弗吉尼州、阿肯色州和田納西州。

 

 美國南方以農業尤其是棉花農業為主,黑人奴隸不僅是他們的勞動主力,而且是免費的勞動主力,美國北方以商業為主,他們的勞動力,是依照美國的勞工法來執行的。

 

 1850年,美國北方堅持廢除不人道的蓄養黑人奴隸制度,而美國南方則堅持保留蓄養黑人奴隸的傳統,甚至不惜訴諸內戰和脫離美國聯邦。這個無法調解的矛盾,是導致美國南北雙方用武力來解決矛盾的主要原因。

 

 186011 6 日,美國共和黨以廢除美國黑人奴隸制度為競選口號的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南北雙方的尖銳矛盾,再也無法裝聾作啞而立即浮上了水面。美國南方各蓄奴州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們之要與美國聯邦分裂,已經因為亞伯拉罕.林肯之上台而成為了一件無可避免的現實。

 

   亞伯拉罕.林肯才剛當選為美國總統,還未宣誓就任,南卡羅來納州就成為了美國南方第一個叛變之州。

 

   南卡羅來納州決定了要與聯邦美國決裂後,迫不及待地於18601220日,在南卡羅來納州的首府哥倫比亞市(Columbia),召開了全州人民代表大會,以一百六十九票同意,零票反對的決定結果,宣布正式脫離美利堅合眾國而獨立,並立即更改州號為〝南卡羅來納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outh Carolina)〞。   

 

 18601224日,南卡羅來納州議會通過了一份《同盟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立即脫離美國聯邦宣言(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declaration of the Immediate Causes Which Induce and Justify the Secession of South Carolina Federal Union)》,這就是〝美國南方盟邦美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國號的歷史來源。

 

 在《盟邦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立即脫離美國聯邦宣言》中說得很清楚,南卡羅來納州之與美國聯邦之徹底切割,全是由於美國聯邦政府堅持要廢除美國蓄養黑人奴隸的制度所致,那份宣言是這樣子寫的:  

   

   〝南卡羅來納州的人民,於18524 26日召開了大會,聲明美國聯邦政府不斷地違背美國憲法賦予南卡羅來納州的權利。由於美國聯邦政府不斷地侵犯南卡羅來納州的憲法權利,所以南卡羅來納州應該立即宣布脫離美國聯邦政府。〞

 

   〝由185234日開始,我們將會正式接管南卡羅來納州的政府。〞〝《美國聯邦憲法》的保證已經不復存在,州際平等亦已喪失,蓄奴各州也再沒有自治或自我保護的權利,美國聯邦政府將會是南卡羅來納州的敵人。〞

 

  〝所以,因此,我們南卡羅來納州的人民,通過我們人民代表的大會,向全世界的超然而正義的人們宣布我們的意向,由即時開始,南卡羅來納州正式脫離美利堅合眾國。〞

 

  〝南卡羅來納由即時開始,恢復作為在世界上一個獨立主權國的地位,有權宣戰、簽署和平協議、與外國定約、建立商業關係和擁有與一切其他獨立主權國一樣的所有權力。〞

 

 185234日那天正是亞伯拉罕.林肯的美國總統宣誓就職日,挑在這一天下手,就是要對亞伯拉罕.林肯來一個下馬威,來一個勢不兩立的強硬訊號。

 

   前南卡羅來納州美國聯邦眾議員詹姆.路易.佩提格魯(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 Congressman James Louis Petigru)評論此事時說:〝作為一個共和國,南卡羅來納州是太小了,但是作為一個尋求保護人民的瘋人院,又顯得太大了。〞這真是一針見血之論也。 

 

   南卡羅來納共和國明白,亞伯拉罕.林肯的美國北方聯邦政府,是不會對此坐視不理的,而他在次年的3 4日宣誓就職後的大軍壓境,恐怕是遲早之事也。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將美國南方其它的蓄奴州一齊拉下水,結成同盟,共進共退,聯手抗拒美國北方的聯邦美國。 

 

 由美國民主黨籍的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弗朗西.威爾金遜.皮肯斯(Governor Francis Wilkinson Pickens)領頭,派出了大量的說客和政客,前往美國南方數州,以利害說之。遊說的效果相當良好,沒有幾個星期,就策反了密西西比州、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和 德克薩斯州等六個美國南方主要的蓄奴大州。

 

 1861年二月,美國南方的六個蓄奴州幾乎同時跟進,亦宣布脫離美利堅合眾國,加盟南卡羅來納共和國,成為盟邦美國的一份子。在這六個美國南方蓄奴州中,德克薩斯州的叛變影響至為巨大,因為全美國聯邦的陸軍,有四份之一是駐紮在德克薩斯州,這使盟邦美國如虎添翼,聲勢浩大起來。

 

 抱着觀望態度的弗吉尼州、阿肯色州、田納西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四個蓄奴州,見到時機已經成熟,緊跟着也宣布脫離美利堅合眾國,加盟南卡羅來納州,成為盟邦美國的一份子。 

 

 186129日,美國南方十一個蓄奴州的代表,群集阿拉巴馬州首府蒙哥馬利市,召開制憲建國大會,組建盟邦美國。盟邦美國將其臨時首都,設在阿拉巴馬州的首府蒙哥馬利市。盟邦美國出席代表們在大會上通過了正式脫離美國聯邦政府的決議,通過了《盟邦美國憲法(Confederate Constitution)》 。

 

 這份《盟邦美國憲法》基本上與美國聯邦憲法毫無分別,唯一的不同點,就是《盟邦美國憲法》允許加盟州的人民擁有蓄養黑人奴隸的權力。     

 

   盟邦美國出席代表們,選出了美國聯邦前戰爭部部長傑斐遜.菲尼.戴維斯(Jefferson Finis Davis)為盟邦美國的臨時總統,亞力山大.漢密爾.斯蒂(Alexander Hamilton Stephen)為盟邦美國的臨時副總統,羅伯.奧古斯塔.圖姆(Robert Augustus Toombs)為盟邦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古斯塔夫.梅明(Christopher Gustavus Memminger)為盟邦美國財政部部長,勒羅.珀普.沃克(Leroy Pope Walker)為盟邦美國戰爭部部長,斯蒂..馬洛(Stephen Russell Mallory)為盟邦美國海軍部部長,約翰.亨寧.里根(John Henninger Reagan)為盟邦美國郵政部部長和猶.菲利.班傑(Judah Philip Benjamin)為盟邦美國司法部部長。       

 

   傑斐遜.戴維斯宣誓就任盟邦美國總統後,立即下令盟邦美國戰爭部部長利羅.沃克招兵買馬,自組軍隊,準備與北方的美國聯邦政府用武力來較量較量。

 

   亞伯拉罕.林肯自從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就面臨着被美國南方特務們的暗算和刺殺危險,美國政府為此而加強了安全的防範,然而百密一疏,最後還是在勝利前夕死在盟邦美國的特務之手。   

 

 溫菲爾.斯科將軍(General Winfield Scott)為了確保美國總統當選人的安全,特地派了一支精良軍隊,以絕對保密的路線,將亞伯拉罕.林肯從伊里諾斯州一路護送至美國首都華盛頓就任。

 

 186134日亞伯拉罕.林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宣誓就職時,傑斐遜.戴維斯已經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宣誓就任盟邦美國的總統了。在面臨着國家分裂和內戰的陰影下,亞伯拉罕.林肯還是不放棄最後和平解決美國南北矛盾的努力,為了安撫美國南方的反抗情緒,甚至在他的就職演說時,一開頭就先禮後兵地強調說:

 

 〝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我都沒有準備干預已經有着蓄奴制度的各州,因為我覺得我沒有那種合法的權力來這麼做。而且我也沒有那種意願來這樣做。〞 

 

   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在他的就職演講結束時,鄭重而嚴肅地警告盟邦美國說:

 

   〝我那些不滿意的同胞們,重要的民權戰爭的決定,現在是掌握在你們的手中,而不是在你們的腦里。你們只要不作為侵略者的話,這個政府是不會責備你們的。你們沒有在天堂登記來摧毀這個政府的權力,而我將會執行我就職誓詞中的 維護、保護與防衛美國聯邦憲法」的誓言。〞

 

 其實,亞伯拉罕.林肯要廢除美國奴隸制度的決心是堅定而絕不動搖的,如果美國南方諸蓄奴州不貿然叛變的話,亞伯拉罕.林肯可能會延後宣布廢除蓄養黑人奴隸制度的時間,但是當他發現自己的善意被美國南方諸蓄奴州解釋成懦弱和無能時,他立即採取了實際而果斷的行動。    

 

 1862922日亞伯拉罕.林肯以美國聯邦總統的身份,簽署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美國總統行政命令,其內容說:

 

 〝由186311日開始,任何再度繼續蓄養奴隸的各州或個人,將會被視為與美國聯邦政府對抗的暴亂團體。從那天開始,所有蓄養的奴隸開始成為永遠的自由之身。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包括陸軍與海軍,將會承認與維護他們的自由。如有必要,將會以軍事行動來干預和強制任何壓迫者,亦會運用所有的武裝力量來確保他們的實際自由。〞

 

 這是一份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尤其是在全國混亂的內戰期間,其政治影響遠超法律意義。雖然在全美國只有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istric of Columbia)發表了正式響應並執行的官方聲明,但這是一個先例,是一個典範,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概念,是一個影響後世無以復加的霹靂行動。

 

 美國黑人奴隸真正得到最後的解放,是在美國聯邦國會於186512 18 日通過了的《美國聯邦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由於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總統行政命令,與美國各州的民權意識覺悟,在全美國的三十六個州中,只剩下德拉瓦爾(Delaware)、肯塔基、密蘇里、馬里蘭和新澤西五個封建蓄奴州,尚在那裡負偶頑抗,不肯就範。

 

  那條《美國聯邦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的內容很簡單,全文只有兩款共四十三個字:

 

  〝第一款:所有奴隸或非自由之身之人,除了被判決有罪的刑事犯外,在美利堅合眾國的領土內,不復允許存在。第二款:美國聯邦國會有權通過適當的立法來執行本法案。〞 

 

   有鑑於局勢的嚴峻,亞伯拉罕.林肯一入主白宮,立即下了四道美國總統行政命令:

 

   第一,命令他的財政部長預支兩百萬美元,作為他在全國各州招募七萬五千名新軍,為期三個月的特別軍費。

 

   第二,臨時凍結美國公民的人身保護令,全面備戰。

 

   第三,下令美國海軍立即南下,封鎖美國南部諸蓄奴叛亂州的海路。

 

   第四,立即出兵鎮壓美國首都鄰邊的馬里蘭州,強行拘捕與關押了大批的政府官員與反動奴隸主,防其叛變,影響華盛頓的安全。

 

  這意味着美國已經進入內部戰爭狀態。美國南方諸蓄奴州組成的盟邦美國不甘示弱,覺得在盟邦美國成立時的招募的十萬大軍,恐怕不夠使用,連忙通過了增軍法案,人數高達四十萬之巨。

 

   雙方磨拳擦掌,局勢嚴竣,一觸即發。弗吉尼州在亞伯拉罕.林肯就職後四十三天,即揮兵入侵哈帕斯.費里市,築成基地,作為未來進攻美國聯邦首都華盛頓的橋頭堡。   

 

   當亞伯拉罕.林肯宣誓就職美國總統時,美國南方十一個州的叛亂已經是成為了無可爭辯和挽回的事實。亞伯拉罕.林肯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加強備戰,一方面繼續與美國南方溝通,希望雙方能夠不經戰爭而能和平解決矛盾,避免掉因為戰爭而帶來的無辜傷亡。   

 

 1861年三月底,亞伯拉罕. 林肯總統批准了南卡羅來納州的桑塔爾堡(Fort Sumter,South Carolina)軍事基地的緊急要求,用運輸艦從紐約運送了一批軍用補充品下去。

 

 桑塔爾堡乃美國聯邦軍隊駐紮在南卡羅來納州的軍營。為了避免使南卡羅來納州覺得自己是在挑釁而影響了雙方的談判,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特意在事前向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弗朗西.皮肯斯打了個招呼。

  

   這個招呼,不打尤可,一打之下,反而引起了早已草木皆兵的南卡羅來納共和國的疑神疑鬼病,認為這個亞伯拉罕.林肯一定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他一定是在玩狐狸修雞窩的把戲。

 

 弗朗西.皮肯斯州長立即下令派兵監視和包圍桑塔爾堡,封鎖碼頭,架好大炮,不允許這批軍用物資登岸過關,同時報請盟邦美國中央處理。事關重大,盟邦美國的傑斐遜.戴維斯總統,為此事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行政大樓召開緊急內閣會議,研究對策。

 

 186149日,盟邦美國內閣,除了羅伯.唐布斯國務卿堅決以〝會使所有北部各州反對我們〞為理由反對外,其餘全票通過要在亞伯拉罕.林肯的軍用物資到達前,將之武力攻打下來,免除後患的決定,傑斐遜.戴維斯總統現場批准之。美國南北戰爭的武裝開打命運,就是如此的決定了。  

  

   盟邦美國的戰爭部部長利羅.沃克,立即用電報向皮埃爾.古斯塔夫.圖坦特.博勒加少將(Major General Pierre Gustave Toutant Beauregard)發出對桑塔爾堡動武的批准令說:

 

   〝我命令你將桑塔爾堡占領。如果他們拒絕撤退的話,你可以自己作出適當的決定來達成這個目的。〞   

 

 美國聯邦陸軍駐桑塔爾堡南卡羅來納州的駐軍統領,是羅伯.安德遜少校指揮官(Major Commander Robert Anderson),而他當時,手下只有八十五名軍人。

 

 羅伯.安德遜少校與他的對手皮埃爾.博勒加少將,不但相識而且深有交情,二人都是西點軍校的前後期學生。當年皮埃爾.博勒加在西點軍校學習野戰炮術時,羅伯.安德遜是他的指導教官,皮埃爾.博勒加畢業後,即出任羅伯.安德遜的副官,二人交情,非比平常。             

 

   1861411日,盟邦美國陸軍統領,外號〝小拿破崙〞的皮埃爾.博勒加少將,在將桑塔爾堡包圍後,對羅伯.安德遜少校下達最後通牒,要他立即無條件投降。

 

   羅伯.安德遜少校知道他這位學生的意志和膽量,不敢與之硬碰,於是考慮了一下,回答道,願意有條件的投降,但是要在等到收到了軍用物資後為之。    

 

   剛在四十二天前才被傑斐遜.戴維斯總統冊封為〝盟邦美國第一位將軍〞而極想有所作為的皮埃爾.博勒加少將,一下子就識穿了羅伯.安德遜少校的援兵之計,自古忠義難兩全,羅伯.安德遜少校雖然是自己以前的老長官,但是如今陣前見面,乃國之公敵,不敢以私廢公,先禮後兵,已經對得起老長官了。        

  

   皮埃爾.博勒加少將與羅伯.安德遜少校有着知遇之恩,不願背着偷襲老長官之罵名,在明知道任何的談判都會是浪費時間後,還是於1861412日凌晨三點二十分,通知了羅伯.安德遜少校說,他會在1861412日凌晨四點三十分準時朝着桑塔爾堡開炮。        

 

 皮埃爾.博勒加少將的軍令下,盟邦美國陸軍炮兵營準時在1861412日凌晨四點三十分,朝着桑塔爾堡開炮,打響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第一炮!美國近代史家都一直承認,1861412日凌晨四點三十分為美國南北戰爭的正式開戰日時刻。     

 

   由於武器和大炮的欠缺與軍力過於懸殊,甚至連軍人的食物都已經沒有了的情況下,羅伯.安德遜少校下令不得回火,直到早上七點正,才由憋了一肚子怒氣的陸軍上尉埃布納.道布爾(Captain Abner Doubleday)反擊了第一槍。

 

   雙方開火長達三十四個小時,桑塔爾堡內的旗杆亦被轟斷成兩截,盟邦美國陸軍炮兵營誤以為桑塔爾堡是要投降,故宣布暫時停火,幾位盟邦美國陸軍,小心翼翼地走進了桑塔爾堡,查問是否真的投降?  

 

 羅伯.安德遜少校見大勢已去,為了避免傷亡,提出了要〝光榮撤退〞的停火而不是〝投降〞的先決條件,皮埃爾.博勒加少將允之。雙方於1861414日下午兩點正,正式停火,結束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第一場戰役。         

 

 這是一場象徵式的戰役,其政治意義,遠遠超過了軍事成敗。雖然雙方交戰了三十四個小時,但是並沒有一人死亡,在盟邦美國陸軍方面,傷了四名,美國聯邦軍方面,傷了五名,但都不是重傷。

 

   羅伯.安德遜少校提出的光榮撤退,是指在他帶領着他手下僅有的八十五名軍人從桑塔爾堡撤退時,要鳴一百響禮炮,要湊國歌,由美國北方聯邦軍人自己降旗,然後以軍操從正門撤之。     

 

   可是在羅伯.安德遜少校親自主持的撤軍儀式時,發生了一件意外,導致了傷亡。正當撤軍禮炮響到第五十聲,隨着儀仗官第五十一聲的喝令時,躲在遠處大石後的幾位仇恨美國聯邦北軍的南卡羅來納州暴徒,突然發難,用冷槍朝着站得整齊不動的美國聯邦軍猛射!

 

   美國聯邦陸軍下士丹尼爾.(Private Daniel Hough)立即中彈身亡,美國聯邦陸軍下士愛德.蓋洛(Privae Edward Galloway)重傷倒地,生命垂危,另有幾位美國聯邦陸軍軍人受到輕傷。 

 

   皮埃爾.博勒加少將下令拘捕了鬧事的暴徒,迅速地將傷患送到附近的查理斯頓醫院(Charleston Hosipital)進行急救。但到達醫院時,愛德.賈洛威下士因失血過量而不治死亡。

 

   在美國南北戰爭史上,丹尼爾.下士和愛德.蓋洛下士是第一批在戰場上死亡的美國聯邦陸軍軍人。其他的傷兵,在接受了治療後,無條件地賦予路費,遣返家鄉。  

   皮埃爾.博勒加少將把羅伯.安德遜少校與所有的軍人家屬,全部安置在一條蒸汽船上,第二天早上,將他們移交給了停泊在外海的美國海軍〝波羅的號(USS Baltic)〞。

 

   羅伯.安德遜少校親自攜帶着桑塔爾堡的堡旗,返回戰艦,以兵敗地失的結果,為美國南北戰爭首役畫上了一道悲哀的句號。四年後,18654 9 日,盟邦美國最高軍事將領羅伯.李將軍在弗吉尼阿波馬托克(Appomattox,Virginia)舉手投降,美國軍事衝突的南北戰爭正式結束。    

 

   1865414日,時年已經官拜美國聯邦陸軍少將的羅伯.安德遜,帶着老病之身,親自攜着那面使他一度蒙羞的桑塔爾堡的堡旗,返回南卡羅來納州的桑塔爾堡陸軍基地,含淚敬禮,親手重新將之再度升起,為自己的軍人生涯,畫下了最後一道光輝的彩霞。   

 

   盟邦美國旗開得勝,首戰即將美國聯邦軍殺得心驚膽戰,舉手投降,不由民心大振,弗吉尼州、阿肯色州、田納西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四州見風使舵,認為這是個良好的兆頭,而美國聯邦軍隊,不過如此而已,立即正式宣布脫離美國聯邦,加入盟邦美國。 

 

   弗吉尼州的地理環境,位處美國南北之間,東連華府,南靠北卡羅來納州,北接馬里蘭州,西觸俄亥俄州,其臨靠大西洋的深水諾福克(Norfolk,Virginia)軍事港口碼頭,稱冠美東,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兵家必爭之地。

 

   其居民亦是介於傳統與保守之間,弗吉尼州政府之斷然叛變,形成了弗吉尼州居民的內部大分裂。弗吉尼州西部的居民,不願跟着北邊弗吉尼州政府上賊船,於1861513日,召集了來自弗吉尼西部二十七郡的四百二十九位代表,在弗吉尼州威爾靈市(Wheeling,Virginia)召開西部弗吉尼州人民大會,共商州事,決定去留。史稱威爾靈大會(Wheeling Convention)。     

  

   弗吉尼州西邊的部分居民於1861611 日召開了第二次大會, 在最後合乎資格來自弗吉尼州西部的三十二郡中的八十八位代表的投票下,通過了與弗吉尼州劃清界線獨立自主的劃時代決議。    

 

 弗吉尼州西邊的部分居民為了避免與弗吉尼州號混亂,改州名為〝西弗吉尼州〞,並選出了弗朗西.哈里.皮爾龐(Governor Francis Harrison Pierpont)為西弗吉尼州的首任州長。     

 

 弗朗西.皮爾龐1863620日宣布脫離弗吉尼州,自立門戶,擁護美國聯邦政府,服膺美國聯邦憲法,並自即日開始,改州號為西弗吉尼州。這就是今天西弗吉尼州誕生的歷史來源。     

  

   美國東南部還有馬里蘭州、肯塔基州、密蘇里州和德拉瓦爾州四個蓄奴大州,還在那裡持着觀看態度,他們畏懼於美國聯邦政府的軍事壓力和本州民意的不可侮,雖然不肯向美國聯邦政府表態,但也不敢貿然叛亂,都在靜觀其變,待機而動。

 

 盟邦美國派了談判代表團至美國聯邦首都要與美國聯邦政府就美國南北分家一事進行官方談判,但被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堅定地拒絕了,因為亞伯拉罕.林肯總統認為,只要他的談判代表一坐上談判桌,就是間接或直接地認可了美國南方盟邦美國叛亂集團的合法地位,這對美國北方的聯邦政府來說,是一項未談先輸,得不償失的策略。     

 

   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很清楚地知道,他自己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更佳選擇,進行武力干預和武力統一美國,已經是毫無選擇而唯一的手段,即使這是一條艱難而苦澀的道路。1861415日,剛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四十一天,亞伯拉罕.林肯總統下達了七萬五千名美國陸軍自願軍的動員令。

 

   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另外命令他的美國聯邦武裝參謀總長(General–in–Chief)溫菲爾.斯科將軍對美國南方的叛亂諸州,以武力征伐掃蕩之。

 

   溫菲爾.斯科將軍是美國軍人史上在位最久的將軍,也是屠殺美國印第安人人數最多的將軍。他有兩個外號,一個是〝老牛皮(Old Fuss and Feathers)〞,一個是〝陸軍老傢伙(Grand Old Man of the Army)〞,這兩個外號,充分說明了他喜歡吹牛的個性和在美國陸軍中的超然地位。 

 

   溫菲爾.斯科將軍於1786613日在弗吉尼州的迪維德縣(Dinwiddie County,Virginia)出生,於18665 29 日死在紐約西點,也埋身於紐約西點軍校墳場。溫菲爾.斯科將軍的軍人生涯是驚人的,他活了八十歲,卻有五十年在美國軍隊中度過。

  

   溫菲爾.斯科將軍在弗吉尼州的威廉與瑪麗大學(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接受了完整的教育,成為了當地的一名律師。他早期的職業軍人生涯並不順利,他在1808年曾因牛氣十足的公開頂撞他自己那位貪污而無能的頂頭上司詹姆斯.威爾金遜將軍(General James Wilkinson)而被美國陸軍軍事法庭革職查辦。

 

   溫菲爾.斯科將軍在1856年即以軍功升為美國名譽陸軍少將,是美國歷史上自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以來,第二位有此高級軍階的美國陸軍軍人。  

 

   1812年時的昆士敦高地戰役(Battle of Queenston Heights),溫菲爾.斯科戰敗被俘。那時美國陸軍與英國陸軍隔着加拿大與美國邊界的尼加拉瓜河對峙,18121013日,美國駐紐約陸軍斯蒂..倫塞拉少將(Major General Stephen Van Rensselaer)揮兵跨江突擊之。   

 

   可是斯蒂.倫塞拉少將此人,雖然是官拜美國陸軍少將,確是一位無能的官僚,他從來就未曾指揮過任何戰役,其少將官函,全靠走後門花錢弄回來的,他既不懂軍事,又不通指揮,軍中的士兵,又全是些未經訓練的新兵,糧草不足,補給全無,冒然動武,未戰先敗。 

 

   溫菲爾.斯科當時是美國陸軍中校,奮力殺敵,身陷重圍,成為英軍的俘虜,後來美軍與英軍互相交換俘虜時,才得以返回美國。

 

   用〝身經百戰〞四個字來形容溫菲爾.斯科將軍,我看是最為貼切不過了。他在昆士敦高地戰役後,又參與和指揮了喬治戰役(Battle of George)、強攻伊堡戰役(Capture of Fort Erie)、齊佩戰役(Battle of Chippewa)、龍荻蘭尼戰役(Battle of Lundy’s Lane)、塞米諾人之戰(Seminole War)、黑鷹之戰(Black Hawk War)、美國-墨西哥戰爭(Mexican–American War)、貝拉克魯包圍戰(Siege of Veracruz)、切羅戈戰役(Battle of Cerro Gordo)、孔特雷拉戰役(Battle of Contreras)楚魯巴斯戰役(Battle of Churubusco)、莫拉德里戰役(Battle of Molino de Rey)、查普特佩克戰役(Battle of Chaputepec)、墨西哥城戰役(Battle of Mexico City)和最後的美國南北戰爭。   

 

   在美國歷代的將領中,沒有任何人能有如此之多的指揮戰爭經驗,也沒有任何人有此輝煌資歷,他的〝老牛皮〞不文雅外號,看來是他敵人的毀謗傑作。

 

   溫菲爾.斯科將軍的個性自私而殘暴,是典型的職業軍人。18121013日他在加拿大作戰時,被英國人活擒,雙方人質交換時得以返回美國。

 

 溫菲爾.斯科將軍才一回來,他就跑到美國聯邦國會作證,指控英國軍隊的虐待和屠殺戰俘等之不人道行為,可是當他在1847913日攻打完墨西哥市時,卻將被活抓的墨西哥軍士,一批一批地就地吊死!

  

   這件違反了國際與國內軍法的殘暴行為,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多份主流報紙都有報道,但是溫菲爾.斯科將軍卻橫眉冷目對之,不做任何的辯解。

 

   多年以後,當他從美國陸軍中退休後,參加競選美國總統時,被美國記者追問得急了,乾脆賴賬,否認其事,他還大吹牛皮說:〝沒有一個愛爾蘭人會對敵人或朋友以背向之的。〞其牛氣沖天,其口是心非,其公開推卸責任的個性,於此可見一斑。  

 

   當美國南北戰爭發生後,身為美國武裝軍事參謀總長,統領着整個美國聯邦軍隊,擔負着國家安危的重任,但是他卻無法親臨戰場督戰,因為一來他已垂垂老矣,二來他由於生活優越,身體過於肥胖,體積超重,大腹便便,連走路都發生困難。

 

   有一次他想威風凜凜地騎馬出巡,下令備馬。他的手下好不容易將他〝搬〞了上馬,卻聽見他胖屁股底下的那匹軍馬慘嘶一聲,四蹄顫抖,全身不動,不肯前進,原來他太胖太重了,連軍馬都拉不動他。

 

   溫菲爾.斯科將軍的識人眼光是短淺而有問題的,他居然將指揮美國聯邦軍隊的重任,委託給他的老鄉,時任美國陸軍上校的羅伯.李,兼任保衛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衛戍總司令。

 

   羅伯.李於1807119日,在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斯特拉特福德禮堂農場(Stratford Hall Plantation,Westmoreland County,Virginia)里出生。羅伯.李有着顯赫的家世,他是蘇格蘭羅伯特三世大帝(King Robert )的後裔,羅伯.李的父親是當過佛吉尼亞州州長的亨利.李三世少將(Major General Henry Lee ),羅伯.李的母親安.拔特勒.(Ann Butler Moore),是蘇格蘭托馬斯.(Sir Thomas Moore)的後裔。      

 

 羅伯.李在家中的五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他大哥亨利.李四世(Henry Lee )不但是美國當代的作家,還是歷史學家,也是美國第七任副總統約翰.高德威.卡爾翰(Vice Prersident John Calhoun)和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的演講稿起草人,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馳名就職演講,就是出自這位才子之手。   

  

   羅伯.李的第一任妻子瑪.安娜.倫道.科士特斯(Mary Anna Randolph Custis)的家族來頭非小,她的曾祖父是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第二任妻子瑪.華盛頓(Martha Washington)的前夫丹尼.派克爾.科士特斯(Daniel Parke Custis)

 

   他們於1831631日在弗吉尼州阿靈(Arlington,Virginia)老家結婚時,美國陸軍第三兵營為儀仗隊,以壯觀的軍禮為之,一時傳為美談。 

  

   羅伯.李和瑪.科士特斯生有四男三女共七個孩子:喬治.華盛頓.科士特斯.(George Washington Custis Lee)、瑪麗.科士特斯.(Mary Custis Lee)、威廉.亨利.費茨休.(William Henry Fitzhugh Lee)、安妮.卡特.(Anne Cater Lee)、埃莉.愛格妮.(Eleanor Agnes Lee)、羅伯特.愛華德.小李(Robert Edward Lee,Jr.)米爾德里.蔡爾.(Mildred Childe Lee)

 

   其中喬治.李在美國南北戰爭時,官拜盟邦美國陸軍少將,威廉.李亦官拜盟邦美國陸軍少將,羅伯.李自己於1861831日,官拜盟邦美國陸軍上將,可謂一門三將,傲視美國軍史,非比尋常。

  

   羅伯.李的女兒米爾德.李終身未嫁,獨身至老。全家死,全都葬在位於弗吉尼亞州列剋星(Lexington)的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教堂的土里。    

 

   羅伯.李的第二任妻子安..(Anne Hill Carter),是弗吉尼州的豪門大戶,她父親羅伯.金恩.(Robert King Carter),一度曾經是弗吉尼州的首富。

 

   世道難測,當羅伯.李十一歲時,他父親因為農場經營失策,導致債台高築,並且在去世時,使全家陷進經濟大恐慌中。羅伯.李只好搬到弗吉尼州亞歷山大(Alexandra,Virginia)幾位親戚家中輪流寄居。

 

   他在亞歷山大學院(Alexandra Academy)讀書時,一直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1825年,羅伯.李進入美利堅合重國軍事學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讀書,開始了他一生三十二年的戎馬生涯。他在軍事戰略和兵科,以第一名的傲人成績畢業。  

 

 1846年開始,羅伯.出任溫菲爾.斯科將軍的參謀總長,歷經大小戰役數十場。1852月,經過了坎塔拉斯戰役、楚錄拔斯口戰役、查普特辟戰役與墨西哥戰爭後,羅伯.李被調到西點軍校出任校長,至此他開始登上全國的軍事和政治舞台,成為了一顆備受美國各界關注的耀眼新星。   

  

   當美國南北雙方因為黑人奴隸廢留問題而陷進死胡同時,羅伯.李自己因為切身利益的問題而煩惱不已。他是美國聯邦軍隊的軍官,但他也是來自保守而封建的蓄奴大州弗吉尼,他在自己老家弗吉尼州阿靈頓的農場裡,就有着超過兩百名的黑人奴隸。    

 

   羅伯.李自己本身擁有六名黑人奴隸,1857107日,他的岳父喬治.華盛頓.派克.科士特斯(George Washington Parke Custis)死後,將他生前家族裡的一百九十六名黑人奴隸,全數遺留了給羅伯.李,這使他立即成了一位聲勢浩大的農奴主,這些免費的農場勞動力,是羅伯.李家族收入的主要來源。    

 

   羅伯.李是一位典型的弗吉尼式的農奴主,慣於用殘忍的鐵腕手段來控制他的奴隸〝財產〞。根據1859624日《紐約每日論壇(New York Daily Tribune)》的專題報道說,一個叫做韋斯.諾里(Wesley Norris)黑人奴隸,因為忍受不了羅伯.李家族農場的非人生活,於是領着他妹妹瑪麗.諾里(Mary Norris)和另外一位親戚,冒死朝着美國北方逃亡。     

  

   但是三位黑人奴隸的運氣不好,逃亡失敗,在距離賓夕法尼亞州邊界三里處被抓獲,強行押返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市。羅伯.李大怒之下,為了殺雞儆猴,防止更多的奴隸逃跑,把一條皮鞭子交給了他的手下副官,命令他狠狠的把已經五化大綁的三個膽敢逃亡的奴隸往死里打,但為他的副官以〝此乃非公事〞的理由拒絕之。

 

   這使羅伯.李更加的暴跳如雷,盛怒之下,搶過了皮鞭,推開了副官,不分男女,朝着三個黑人奴隸,親自死命的沒頭沒臉,猛力抽打,直到他們全部皮開肉裂,幾乎死亡,方肯罷手。  

  

   羅伯.李是一位典型的軍人,從不在背後使用陰謀詭計。1861417日,弗吉尼亞州宣布脫離美國聯邦後,羅伯.李立即決定了自己的未來之路。當羅伯.李必須要在美國南北雙方之間做出選擇時,他為了自身的利益,立即毫不猶疑的選擇了家重於國,私大於公。     

 

   羅伯.李不像同是來自弗吉尼亞州溫菲爾.斯科將軍一樣的以國為重,他立即將保衛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衛戍總司令的重任,移交了給歐文.麥克道准將(Brigadier General Irvin McDowell),辭去了所有的美國聯邦軍職,前往盟邦美國設在弗吉尼州里士滿市的首都,參加叛亂。     

 

   無可否認,溫菲爾.斯科將軍是一位天才戰略家,他由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場持久戰,而經濟問題將是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點。他將南北戰場劃分兩大戰區,即東部戰區(Eastern Theater)和西部戰區(Western Theater),而主力決戰場將會是在東部戰區。

 

 他向亞伯拉罕.林肯總統提出四大擊敗美國南方盟邦美國的方案:

 

 第一,派美國聯邦陸軍的重兵,守住密西西比河北邊,將美國南方盟邦美國的內部陸路供應線切斷。

 

 第二,派美國海軍重量戰艦,封鎖住任何與美國南方盟邦美國接連的大西洋海岸、墨西哥灣和太平洋海岸的港口,切斷盟邦美國的賴以生存的出口貨物海岸線,和擋住任何外來的軍事與物資支援。   

 

   第三,然後在陸地上一步一步地正面擊之,消耗其軍力,打擊其民心。

 

   第四,迅速地出奇不意的揮軍南下,襲擊距離美國首都華盛頓僅有一百七十五英里的美國南方盟邦美國軍政重鎮裡士滿市(Richmond,Virginia),消除掉對美國北方聯邦政府首都華盛頓的直接威脅。

 

   這就是美國南北戰爭時的著名〝大水蟒計劃(Anaconda Plan)〞。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在這四大計劃中,接受了頭三條,但是以避免深化戰爭為理由,否決了溫菲爾.斯科的第四條建議。   

 

   溫菲爾.斯科將軍對這個大蟒蛇計劃非常自信,而且覺得無須保密,他直接了當地向美國新聞媒體公開了這個軍事計劃,這更使美國南方的盟邦美國狐疑不定,真假難辨。以後的事實證明,溫菲爾.斯科將軍的戰略思想是正確的。

 

   1864年三月,後來當選為美國第十八任總統的尤利塞.格蘭特將軍接手了他的參謀總長位子後,並沒有改變任何的戰略,只是調整了戰術而已。     

  

   南卡羅來納州桑塔堡之役,是美國南北雙方試探性的交手,而真正的戰役,是1861610日在弗吉尼州的大貝索戰役(Battle of Big Bethel)。

 

   1861610日,在弗吉尼州西部的賢普頓和約克縣(Hampton and York County,  Virginia),美國聯邦軍主將班傑明. 弗蘭克林.巴特少將(Major General Benjamin Franklin Butler)的手下愛將埃比尼..皮爾准將(Brigadier General Ebenezer Weaver Pierce),帶着三千五百名裝備精良的部隊,與盟邦美國的約翰.班克黑.馬格魯上校(Colonial John Bankhead Margruder)的一千兩百名軍隊交手。

 

   結果約翰.馬格魯上校由於戰術較強,以少勝多,將班傑明.巴特少將殺得大敗而逃。這場戰役,盟邦美國戰死一人,輕傷七人,而美國聯邦軍則戰死十八人,重傷五十三人,失蹤五人。美國聯邦軍隊的一連兩次軍事失敗,使盟邦美國軍威大振,士氣如虹。   

 

   美國南北戰爭中第一次大傷亡的是1861621日的第一次馬納薩戰役(First Battle of Manassas)。馬納薩斯市是弗吉尼州北邊的一個小城,但是它距離美國首都華盛頓僅有三十英里,大軍可以朝發夕至,嚴重威脅首都的安危。  

  

   有鑑於此,亞伯拉罕.林肯總統親自委任原保衛美國首都華盛頓衛戍總司令歐文.麥克道准將,為弗吉尼亞東北軍總指揮(Commander of the Army of Northeastern Virginia),統領三萬五千名精銳陸軍,以攻為守,開赴前線,務要將盟邦美國駐馬納薩的軍隊一舉消滅,確保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安全。

 

   盟邦美國亦知道馬納薩地理位置的重要,因而派出曾經在南卡羅來納州桑塔堡擊敗美國聯邦軍的皮埃爾.包律葛德中將駐守,待機奪取北軍首都華盛頓。  

 

 幾番大戰,數度交鋒,無分勝負,各有斬獲,互為對峙,但大多數人認為盟邦美國戰勝。美國聯邦軍戰死四百六十人,戰傷一千一百二十四人,失蹤或被俘一千三百一十二人。盟邦美國軍戰死三百八十七人,戰傷一千五百八十二人,失蹤或被俘十三人。

 

 盟邦美國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為了鼓舞士氣,特地親臨戰場慰軍,並且現場加封皮埃爾.博勒加中將為盟邦美國陸軍上將。    

 

 盟邦美國派出以將約翰.布朗從監獄裡押赴刑場而聞名於世的托馬士.傑克遜少將,他治軍號令嚴明,軍紀如山。在此戰役中,北軍數番硬攻,但托馬士.傑克遜少將和他的戰士,卻是穩如石牆,文風不動,半步不退,使進攻的美國北方聯邦陸軍吃盡了苦頭,故而得了〝石牆將軍〞之雅號。    

  

   對美國聯邦軍歐文.麥克道准將來說,不勝即敗,撤軍返回華盛頓,加上他在華盛頓本來就沒有人緣,終於導致在1861727日被撤職,由喬治.布林.麥克萊倫少將(Major General George Brinton McClellan)取而代之。

 

   喬治.麥克萊倫少將接手前線軍事指揮權後,重整軍隊,準備出擊。次年39日,戰事由陸地殺到海上,美國聯邦海軍〝監督號(USS Monitor)〞,在弗吉尼州賢普頓市外海,與盟邦美國的〝弗吉尼(USS Virginia)〞以炮互轟,希望能在弗吉尼州賢普頓市外海突破封鎖口,可是以失敗告終。        

 

   186261日,羅伯.李將軍接手形勢不太妙的盟邦美國弗吉尼戰區指揮官職務。三個星期後,北軍已經進攻到弗吉尼首府里士滿市,雙方血戰七天七夜,傷亡慘重,但卻擊退了北軍,保住了首都。

 

   1863年戰事急轉直下。1863522日,在密西西比州維吉斯堡(Vickysburg,Virginia),美國聯邦軍將領尤利塞.格蘭特將軍,將維吉斯堡像鐵桶一樣地包圍了六個星期,使之糧盡彈絕,再將盟邦美國大將約翰.克利福.彭博頓將軍(General John Clifford Pemberton)打得落花流水,逼使他不但棄城投降,還將自己手下三萬軍隊,歸降尤利塞.格蘭特將軍。       

 

 自此,美國聯邦軍掌握住了密西西比河,不但將盟邦美國攔腰切成兩段,還控制住了盟邦美國的經濟命脈,這是對美國南方盟邦美國的一個難以忍受的沉重致命打擊。

  

   盟邦美國主將托馬士.傑克遜少將在弗吉尼拉帕漢諾克(Rappahannock)戰役中身受重傷,並於1963510日,於弗吉尼州的甘尼站市(Guineys Station,Virginia)去世。

 

 托馬士.傑克遜少將死後,盟邦美國將數處南軍向北撤軍,朝着賓夕法尼亞州蓋茨(Gettysburg,Pennsylvania)結集,北軍隨後尾追而至,美國南北戰爭中扭轉乾坤之戰,最為激烈最為重要的蓋茨大戰(Battle of Gettysburg),於18637 1 日爆發。(待續)

 

 

 

 

 

2011525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志願軍歸國戰俘張澤石談他的一生
2010: 反毛瘋子們流氓成性。 如RNMT et al,
2009: 錢偉長,到底是誰迫害你了?
2009: 女人話中話: 男人喜歡的女人林徽因
2007: 朱自清的不領美國救濟糧的真相
2007: 鮮卑族對隋唐歷史的影響
2006: 壯哉,180師!--記慘遭全師覆滅的志
2006: 司馬非馬:《孔子外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