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9月7日報道《富翁時代的中國讓鄰居感到沮喪》,摘要如下:
亞洲最大的競爭越來越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隨着美國就業問題、歐洲債務問題和日本的通貨緊縮加劇,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與保持9.5%經濟增速的中國相媲美。儘管亞洲大國印度經濟增速達到7.7%,但也不得不試着去爭取他人的注意。
中國可能要為忽視印度而後悔,原因有二:第一,中國經濟儘管目前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很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將遇到挫折;第二,儘管中國和印度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這兩個國家將面臨更多的共同挑戰,其中包括國內巨大的貧富差距,腐敗問題,資產泡沫,環境惡化,對資源需求量大,男女人數失調以及男性人數高於女性等等。
正因為中印中印兩國有如此多的共同之處,所以有些觀點指出,儘管中印之間存在競爭,但是兩國也可以實現互補。中印都是人口大國、核能大國並且都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兩個國家。基於購買力平價法之上的計算,中國經濟已經超過日本,印度經濟可能用不了幾年也將超過日本。
在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道路、橋梁、港口和能源系統等方面,中國相對印度擁有巨大優勢,而且亞洲大部分的直接投資都在中國。而印度擁有諸多頂級並且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創新產品和優秀企業家,該國在這些方面更占優勢。所以想象一下,如果這兩國一起合作,會如何呢?
根據蘭德公司的報告,隨着中印兩國的迅速發展,儘管兩國均會形成自己的特定優勢,但誰都不會率先相對於對方形成明確且全面的優勢。印度的優勢——龐大的在職人口數量,開放而具有彈性的政治和經濟系統——在未來15年左右內都是非常有利的。比起印度,中國的優勢也不容忽視。每年中國畢業的工程師要比印度多70%,即中國有60萬人,而印度為35萬人。中國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巨大投資,可能會令印度著名的軟件產業失去固有優勢。
印度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進行重大改革。摩根士丹利亞洲投資公司經濟學家阿赫亞說印度的結構增長是全世界最有希望的,這並非是誇大其詞。但是,也許中國將來會提出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避免國家經濟受挫。我們唯一能夠肯定的是,我們對亞洲現狀的認知可能僅僅是未來的開始,中國與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