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狸貓換太子”──撲朔迷離話青蒿 / 作者:老丁
送交者: 好文轉貼 2011年09月13日19:06:4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狸貓換太子”──撲朔迷離話青蒿


  作者:老丁

  一.歷史回放

  自古以來,中國各地中醫草醫使用數種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藥。但從
1593年出版李時珍《本草綱目》至1975年的近400年的歷史中,青蒿(又名香蒿,
拉丁學名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一直被尊為正品,穩居‘太子’之位。其
他均為贅品(假藥)。在中醫藥千年的歷史中,現今大名鼎鼎的黃花蒿(又名臭
蒿,拉丁學名Artemisia annua L.)連假藥資格都沒有,因為它的臭味較大,很
難當成青蒿(香蒿)來賣錢。老百姓只是用它來薰薰蚊子而已。時至公元1990年,
黃花蒿忽然時來運轉,搖身一變取代了青蒿的‘太子’的地位,一舉成名天下知。


  要說臭蒿“狸貓換太子”一事,就要追溯到20世紀下葉。1959年,越共中央
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1五
月,應南越吳廷琰政府要求,美國肯尼迪總統派遣了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標
志着越戰的開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蘇聯和中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全力以
赴地支持北越政府。越戰逐步升級,越打越烈。

  60年代中期,除了提供大批物質金錢支援越南北方政府以外,中國政府派遣
中國人民解放軍6886部隊秘密入越參戰。身上沒有任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
解放軍戰士身着越南人民軍的黃綠色軍裝,頭戴胡志明帽,在越南的叢林中周旋。

戰士們紛紛感染瘧疾,其中惡性瘧疾死亡率極高,極大地影響戰鬥力。但是當時
抗瘧特效藥氯_已經產生抗藥性,醫護人員對戰鬥人員大量減員一籌莫展,毛澤
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對此十分關注。與此同時,越共軍隊也因患瘧疾大量減員,越
共中央胡志明主席請求中國政府代為研究尋找能替代氯_治療瘧疾的新藥。

  1967年5月23日,毛澤東下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研究工作,要尋找能夠替代
氯_治療瘧疾的新藥。周恩來總理直接參與,國務院專門成立“5.23”辦公室。
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等數十
家國家級和省市級的研究機構在各大軍區所屬的“5.23”辦公室領導下,承擔了
這項當時較為秘密和重大的科研工作。1967年5月至1972年底的五年中,各地承
擔5?23項目的科研人員把中醫藥老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瓶瓶罐罐翻了個底朝天,
檢驗了無數的中草藥治療瘧疾的成方、單方、驗方、秘方。花掉了以億元計算的
人民幣,大量的人力物力,結果是一無所作獲。如果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的發生,
今人何以評說就不可而知了。

  引用近年來見於報端文摘的關於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的報道,當年“5.23”工
程的盛況可窺一斑。

  “根據全國“五二三”項目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雲南省於1971年成立了
“昆明五二三領導小組”,以昆明軍區後勤衛生部、省衛生廳、省科委等單位為
成員,部隊和地方共有30多個科研機構參加,直接參與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員前後
約320多人;全省涉及16個地州的30多個縣,1400多個生產隊,搜集民間抗瘧疾
中草藥單方、驗方4300餘個;其他省主要參與研製的單位有6個,主要協作單位
有39個。一場全國性協作、全國集團軍式的“抗瘧”戰鬥悄無聲息地展開了。”
(1)

  “在大量查閱“本草”記載及其它醫藥典籍、資料的基礎上,科班出身的科
研人員積極向民族、民間醫生收集治療“打擺子”單方、驗方及驅蚊、滅蚊的方
法。在搜集、整理、採集、試驗研究後,把注意力逐步集中到了中藥“常山”及
馬兜科植物“金不換”、“管蘭香”上,這些藥物雖具有明顯的抗瘧效果,但遺
憾的是又具有無法克服的毒性。” (2)

  車到山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改寫了中藥青蒿的歷
史。1972年底,雲南“5.23”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傅良書從北京參加完全國
“5.23”會議回來,向科研人員傳達時提到,北京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發現
青蒿的粗提取物有邊緣抗瘧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對此研究,建議他們
篩選一下本地的蒿屬植物進行研究。

  “1973年新年,羅澤淵到家住雲南大學的朋友家玩,在雲大校園裡意外地發
現了許多苦蒿”。“抱着試一試的想法,采了一大把抱回藥物研究所。之後,她
製備了苦蒿不同溶劑的提取物,順利地分得了數種結晶成分。當從事多年抗瘧藥
藥效學篩選工作的黃衡看到編號為結晶體三的化合物過篩結果時,驚訝地發現,
原本被感染得呈“滿天星”狀的小鼠血片中,瘧原蟲竟全部消失了。“會不會只
是一個偶然”,黃衡驚喜之餘冷靜地提醒自已。但是,多次試驗結果重現後,他
激動了,“這不是偶然,我們真的找到有效的抗瘧成分了。”黃衡把這份意外之
喜告訴了組裡的其它成員。一時間,全體人激動難抑,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總
算看到了一線希望之光。”(2)

  “經過進一步的經藥效學、藥理學研究,到三月底,課題小組成員們證明了
苦蒿結晶三確實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瘧的特點。與此同時,羅開均將苦蒿的植物
標本送請著名分類專家吳征鎰教授鑑定,定名為菊科蒿雪大頭黃花蒿。因此,他
們將該結晶命名為黃花蒿素。”(2)

  “戚育芳告訴大家說四川的青蒿也是黃花蒿,開花期比雲南晚,說不定四川
會有。沒有耽擱,戚育芳和詹爾益馬上打點行裝趕赴重慶。得知重慶市醫藥公司
正準備處理一批不合格的青蒿藥材。大喜過望之下,他們一口氣買下了500公斤,
回到所里加工提取,發現這批蒿中的有效成分很多,可以從中提取大量的結晶。”

(2)

  黃花蒿素的發現為‘假青蒿’黃花蒿中若干年後“狸貓換太子”奠定了堅實
的基礎。

  二.真假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全草。
主產於安徽、河南、江蘇、河北、陝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

  黃花蒿:又名臭蒿,苦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全
草。商品均以色青綠、乾燥、質嫩、未開花、氣味濃郁者為佳。含青蒿素。

  牡蒿 :為菊科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在江蘇、
上海、四川等地藥材市場上作“青蒿”使用。

  茵陳蒿: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全草。東北
地區常作“青蒿”入藥。不含青蒿素。

  小花蒿: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 parviflora R.)的全草。以青蒿收載
入《滇南本草》,雲南昆明亦稱此為青蒿。

  三.狸貓換太子

  在以上提到的五種蒿草中,只有黃花蒿(臭蒿)含青蒿素。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藥書籍中的藥用“青蒿”只有一種,
即青蒿(香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也可見於外文資料(3,4)。

  在發現青蒿素以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出版的中藥書籍將入藥“青蒿”
改為:“包括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兩種均可入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編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彩色圖集》(1990年
版)時將藥用“青蒿”定為:“本品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
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 apiacea Hance。從此中藥的‘青蒿’ 變成了
‘黃花蒿’。上演了一出現代的“狸貓換太子”的輕喜劇。

  但目前國內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黃花蒿外,中藥依然沿用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入藥。

  四.青蒿素

  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無色針狀晶體,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
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
  熔點:156-157℃ (水煎後分解)

  五.參考資料
  1.    
http://pharm.holley.cn/drizzlycms/index.php?act=newsinfo&resourceid=506
  2.    《青蒿素的故事》雲南日報 熊燕, 2004-12-12。
  3.    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Running Press ISBN 0-914294-92-X
  4.    Yeung.,Him-Che. Handbook of Chinese Herbs and Formulas.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Los Angeles 198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落基山人: 如果國民黨政府繼續統治中國
2010: 高伐林: 專訪舒雲(下):林彪被人下了
2009: 毛澤東罪惡展示錄 可見毛豬和輪子是一
2009: 邋遢道人:1959-1961年人口數字的凹陷
2008: 柞里子:玄武門之變(43)
2008: 屢不痿:我想美國是想給中國來個安樂死
2006: 中共擴張內斗種鴉片和通敵賣國的“抗日
2006: ZT:論第二次國共內戰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