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回國之七: 巍山古城 (南詔古國) |
送交者: 馬黑 2011年09月28日00:25:4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2011回國之七: 巍山古城 (南詔古國) 此次回國,我和母親,從西安專程過來看我的小舅,還有姐姐和姐夫去了趟巍山。 提起雲南,很多人都會知道大理的蒼山洱海,和金庸小說里提到過的大理國(宋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距離大理下關54公里有個巍山。巍山是南詔古國的發祥地,公元649年,南詔始祖細奴邏就在巍山建立了大蒙國,開創了南詔的基業。南詔國雖為唐朝時期西南邊疆少數民族(據專家考證是彝族)建立的小國,但在唐天寶戰爭中,南詔和吐蕃聯手在西洱河兩次打敗分別以鮮于通和李宓為統帥的唐軍,殲滅唐軍二十多萬人,震動了唐王朝的根基。唐代詩人杜甫,李白,白居易都在詩歌里描述過天寶戰爭,其中以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描述得最為生動: 點得驅將何處去? 天寶戰爭幾年之後就發生了安史之亂,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唐帝國由此走向衰落。 巍山曾經是茶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樞紐之地。巍山古城在唐初就有村舍,元代時,段氏總管開始建築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縣城依然較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時候的棋盤格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古城內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呈標準的井字結構建設,共有25條街道,18條巷,全長14公里;以拱城樓為中心,街道成井字狀分布開來。 這是我們住的巍山賓館:
80年代中期,我曾來巍山住過這個地方,當時叫縣委招待所,我就住在較新的高樓旁邊那個老式舊木樓上:
從賓館出來往右轉,就看見古城樓了,以前這條街是古城牆的位置。毀掉城牆時也準備毀掉城樓,建百貨大樓,但因為經費問題沒有拆,才保住了城樓。 這個城樓是巍山北城樓名拱辰樓,建於明洪武年間。在高大的城牆上,有五間重檐歇頂式的古老建築。城樓南面掛“魁雄六詔”,北面掛“萬里瞻天”橫匾。氣勢雄威。古樓高23.5米,下舌城牆高8.3米。樓架由28棵大柱支撐,由東、西兩道小門登級而上。登上樓頂,舉目四望,東西南北四條街道向四方延伸,屋舍儼然。整個巍山壩子全收眼底,十分壯觀。
這是保存完好的另一座位於城中央的星拱樓(也叫文筆樓),城樓恰如印柄,從空中看下來,巍山古城如一方文印:
像這樣的街道有25條:
像這樣的小巷有18條:
這些是清代建築:
這真是集傳統與現代為一體:
清代的建築一般是二樓有窗子,間距大
明代的建築二樓不住人,只是用來放貨物,間距很小:
黃昏時分,我們爬上了北邊的叫拱辰樓的城樓:
夜幕降臨了。我們坐在在城樓上欣賞着巍山古城的美麗夜景。我突然想要上洗手間,廁所的燈還沒有打開,但藉助外面的燈光還看得見。我先從廁所出來。過了一陣,姐姐也出來了,但走路艱難,才知她在裡面摔了一跤。緊急送姐姐醫院照X光,確定髕骨斷裂。下面要去大理,洱源,劍川的旅遊計劃全部取消,第二天就趕回昆明。
第二天一早,姐姐說來一趟不容易,要我們還是去巍寶山看一眼,中午再返回昆明。我們中午就匆匆去了趟巍寶山. 巍寶山位於離巍山古城南邊約10公里的地方,是全國14座道教名山之一。山體像一大青獅,正回頭俯瞰古城和瓜江;山下水庫和大壩好似其梳妝檯,白雲浮游的水面宛若其穿衣鏡。山勢起伏雄偉,蒼松翠柏挺拔,曲徑通幽,景色迷人。在全國14座道教名山中,巍寶山的道觀殿宇最多、最宏偉、建築風格最具地方民族特色。 巍寶山也是南詔發祥地,是南詔始祖細奴邏耕、牧、發跡之地。山前土主廟(又稱“巡山殿”)相傳為其家廟。南詔土主廟是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土主廟,是彝族土主崇拜的中心和源流。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兩天,彝族群眾均到土主廟殺豬宰羊,祭祀開國先祖細奴邏。 巍寶山是集自然風光、南詔根源文化和道教文化為一體的名山。 巍寶山的大門進口處: 因為時間很緊,我們只拜訪了彝族土主廟,裡面供奉着南詔國第一代國王細奴邏 這是細奴邏的塑像: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從廟裡遠眺山下: 世界上最高的山茶花樹:
每年彝族打歌的歌會場所: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著名的《松下踏歌圖》(巍寶山文昌宮文龍亭的橋墩石灰牆上壁畫)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午),由民間藝人繪製。壁畫真實地記錄了清代彝家人朝山打歌的場面,壁畫歷盡百餘年的風雨剝蝕,仍然艷麗清晰,畫面上男女相雜、有官有民,邊唱邊跳者共39人,用各種顏色繪製,線條清晰,是一幅珍貴的清代彝族打歌圖。 民國初年《蒙化志稿》記載:"時肥一足,作商半舞,其舞以一人吹蘆笙居中,圍繞唱土曲,其腔拍音節,皆視蘆笙為起止。"這幅踏歌圖壁畫與歷史文獻記載的完全一致,再現了兩百多年以前彝族打歌的真實情景,與悠久的巍寶山歌會有密切的關係,是研究彝族歌舞及彝族服飾的寶貴文物。 以下照片為網絡下載
我們匆匆遊玩完巍寶山,中午回到巍山縣古城吃完午飯,馬上就乘車返回昆明,送姐姐去醫院了。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關於《波茨坦宣言》 | |
2010: | 解密“月光族”毛澤東日常消費 | |
2009: | km: 我對所謂最美麗12位女性的看法 | |
2009: | Kitanic: 60年來中國最丑的12位女性 | |
2008: | fito: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鬥爭史 | |
2008: | 秦河:中國教育的極端化歷史 | |
2006: | 趙紀平:成吉思汗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 |
2006: | 重新複習歪門邪道歷史學研究的四大定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