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華府觀察:中國經濟在崛起 美國很憂慮
送交者: qwertee66 2012年02月28日16:38:3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有美國學者說,中國GDP按PPP在2010年之前已經超過美國。

  中國經濟總體規模何時超過美國?這是美國人近年常問的問題,各種機構對這個時間點的預測一再提前,從2040年到2030年、202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預測,從購買力平價(PPP)而言,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到2016年即可超過美國;最近更有美國學者說,中國GDP按PPP在2010年之前已經超過美國。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蘇布拉馬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在其去年出版的《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國經濟統治的陰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提出了這個論斷,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和反響。

  這位印度裔經濟學家27日進一步提出,美國經濟研究局的4名學者在最新發布的論文中稱,IMF公布的中國2005年GDP低估了50%,照此推算,他對2010年中國GDP的估算偏低20%到23%。也就是說,中國經濟規模按PPP在更早的時候就超過美國了。


  這種論斷所以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是因為美國經濟規模被中國超越,加劇了美國人對這個曾經遙遙領先的超級大國衰落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去年IMF宣布中國經濟規模2016年將超美國時,《華爾街日報》專欄文章斷言,不管是奧巴馬連任,還是羅姆尼當選,他都將成為這個當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末代總統”。

  蘇布拉馬尼安對中評社記者說,如果中國經濟比預料的要更大的話,確實意味着世界的權力更快地從美國轉移到中國,中國在全球經濟事務中有更大的影響力。

  這一點在美國外交學界並無爭議,但GDP世界第一,是否等於經濟世界影響力與綜合國力第一?中國經濟還能快速增長多久?卻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蓋保德(Albert Keidel)指出,PPP用於評估生活水平更有用,並不代表中國的國際購買力,而且還要考慮人均因素,中國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國。如果中國在匯率計算的GDP上超過美國,那才是真正的里程碑,但美國在技術發展層面仍比中國高得多。

  “中國模式”是否可持續?這更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話題。

  世界銀行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8日在北京聯合發布的《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建議,中國應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減少國有經濟的絕對主導,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專門前去北京參加報告發布會並與中國領導人會晤的世行行長佐立克說:“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佐立克在報告發布會上侃侃而談,遭到中國獨立學者杜建國的當場抗議。杜建國認為,美國的“藥方”一再強調私有化,不提實體經濟,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危機。他呼籲世界銀行“帶上你的毒藥滾回美國去”。

  從這個意外的插曲可以看出,今後中國改革應當選擇什麼樣的路徑,在國內外經濟學界都有很大的分歧。

  引人注目的是,佐立克稱,世界銀行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這個歷時18個月的研究項目的開展,得到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支持。

  這顯示中國領導人對目前中國經濟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是有共識的,但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公有制占主導地位的大國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與和諧的社會?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業,中國領導人支持不同路徑的學術探討是明智的,但最後實施的改革必定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漸進式改革,而不是對西方理論的生搬硬套。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克服高速發展中出現的諸多扭曲現象,則還可以保持至少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長。


  蘇布拉馬尼安對中評社記者表示,中國經濟不可能以10%左右的速度再增長20年,但今後15到20年每年增長6%到7%是可以期待的。

  不管各方對中國經濟前景有何看法,再過20年中國經濟總體規模將成為全球老大,各方並沒有什麼歧見,但當前中國執政者更在乎的不應是GDP的“超日趕美”,而應是如何改善中國的經濟結構與增長方式,如何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如何讓民眾充分享受經濟高速成長帶來的好處,如何構建公平、正義、和諧的社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如果這是宋史 (十四)
2008: 蘇聯大清洗70周年祭 ①悲劇不應忘記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