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顧城殺妻事件若干細節的分析
送交者: laoden 2012年04月01日12:06:1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最近看到李銀河博客轉載李之林所謂對顧城激流島事件的解讀,看到很多人不明真相卻對謝燁口誅筆伐,甚至狂呼“死有餘辜”,這令人十分痛心。謝燁本來是顧城心中的“天”。在他們離世近二十年之後,謝燁成為自己被害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受到人們詛咒辱罵,居然在女性社會學家李銀河的論壇上被人以污言穢語加以惡毒的侮辱。這表明我們這個民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我們判斷是非的價值觀大有問題。謝燁是一個近乎聖潔的女子,在當今紅塵滾滾的世界裡,恐怕很難再找到謝燁這樣的女性。而且謝燁畢竟是被害者。為了謝燁的公道,我要說出這個事件的事實真相。

 

這個“比竇娥還冤”的冤案的源頭來自顧城姐姐顧鄉的文章,即“我面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我們必須明白,顧鄉作為顧城最“親近”的親屬以及旁證者,她寫的東西一直深遠地影響讀者。然而,顧鄉在文章里卻採用春秋曲筆來貶損陷害謝燁。讀者如果仔細品味就能發現,顧鄉雖然在表面上描寫謝燁的“好”,卻暗中埋伏了重重的謊言。在她的文章“最後十四天”中,埋伏了一個顧鄉所精心謀劃的曲筆,她要使讀者相信,謝燁從開始就設計了謀殺顧城的陰謀。在顧鄉筆下,謝燁是整個事件的策劃者。謝燁心計多端,異常狡獪,虛榮無比,城府極深。顧鄉僅憑無人能夠佐證的顧城的話來暗示我們:謝燁什麼都要,既要詩人夫人的尊貴地位,又要世俗社會的榮華富貴,而正由於謝燁特別“愛戀”顧城,所以謝燁一定要逼死顧城,她們甚至出謀劃策讓顧城去謀殺李英(英兒),然後自殺,謝燁要逼死顧城,等顧城死掉後好享受“顧城遺孀”的名分,然後可以心安理得地在世俗社會過上物質豐盈的生活。這樣,謝燁就成了殺人案件的設計者與真兇。讀者若是按照顧鄉的指引,在顧鄉的表面上一片讚嘆謝燁的花言巧語中,一步步地誤入顧鄉的圈套。這就是傳遍世界的“遺孀陰謀”。這使人們在痛恨咒罵謝燁的同時,也就原諒了真正的殺人犯——顧城。這樣,顧鄉利用顧城的詩人桂冠,以及她的“暗示筆法”成功地演出一場“衛冕”之戰。在李銀河的博客論壇上,對謝燁口誅筆伐甚至喊打喊殺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嗎?不知多少讀者因此遷怒於謝燁。這證明顧鄉的謊言成功地欺騙了大眾。有了李之林先生有意無意的以訛傳訛,再藉助偉大的性學大師社會學家李銀河的“話語權”,這個無恥的謊言居然堂而皇之地流傳天下,成為構陷謝燁美化顧城的標準版本。於是顧城得到美容師的化妝,而謝燁再次遭到人們唾棄與謾罵。因此我決定站出來揭穿這個惡毒的謊言,雖然顧鄉的動機是想以這個謊言來補救顧城殺人犯的形象。

 

在顧鄉的“十四天”里,顧鄉的故事存在不少自相矛盾之處。她的故事存在一個最大的破綻在於:按照顧鄉的描述,謝燁認為梵高那樣的天才由於有一個金錢富足的弟弟才能“頂住天才”。而謝燁悲哀地知道自己在經濟上一貧如洗,在德國謝燁有了一個追求者“大魚”。那時謝燁考慮與大魚的結合,卻又糾結於顧城的夫妻感情。因此謝燁那時曾天真地設想,在與大魚安頓好生活以後,她也可以在經濟上“頂住顧城”。這樣可以繼續造就顧城,至少能避免天才詩人隕落的命運。這樣一個“反例”,就足以證明,謝燁根本沒有想要逼死顧城然後坐享“詩人遺孀”的這種卑劣心思。何況在九十年代初已經到了商品經濟大潮席捲中華大地的時候,所謂的“詩人桂冠”早已黯然褪色,遑論什麼“詩人遺孀”!顧城本人都說:“這本書(英兒)賣不了錢”,甚至想到炒作,即所謂以“自殺”來“哄起來”這本書。由此可見,詩人遺孀在那個時代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價值值得謝燁來“坐等顧城之死”。

 

謝燁最為欣賞顧城的才華,雖然《英兒》徹底傷害了謝燁的感情,謝燁豈不是高度評價說:“真是蓋了!”今天的人們恐怕不懂這些當年流行的語言。這句話說明謝燁對顧城的極度欣賞,近乎到了盲目的程度。另一方面,謝燁畢竟要操持他們日常的生活,而顧城極為窘迫的經濟狀況以及他出於驕傲不願加以改善的態度,也是謝燁不能不考慮離開顧城的原因之一。顧鄉的描述雖然撲朔迷離令人迷惑。但是,冥冥之中自有昭昭天意,就在她自己的筆下,留下一個揭穿自己的漏洞這個“反例”足以證明謝燁絕無殺死顧城的動機與設想。也足以證明顧鄉編造的謊言是無法立足的,謝燁在極度貧困與顧城乖張跋扈的情形下忍受照顧顧城長達十年,她終於想過正常的人間生活,這是無可厚非的,而同時,謝燁仍然以她一貫的“高尚”,設想着她今後如何在金錢上“頂住顧城”。對謝燁來說,這可不是一句空話,因為她在與顧城十年婚姻中就是如此一貫地行動,也就是毫無回報地為顧城作出犧牲與付出。深知內情的顧鄉在顧城殺人自殺事件兩天后與友人的電話記錄中,她分明說過:謝燁當然是無辜的。這才是一句真話,因為她來不及編造任何謊言

 

本人已經說過,謝燁作為母親,絕對不願自己的兒子失去父親,何況顧城在最後時刻特別地顯露他的“父愛”。這是普世的天理人倫。在這樣的根本人性前,顧鄉那些謊言是經不起推敲的。

 

顧鄉的閃爍其詞的主題是:“謝燁逼死顧城再作遺孀”。然而顧鄉的書裡豈不是描繪了一個“世事洞明”的顧城嗎?用俗話說:“他心裡明鏡兒似的”。顧城再幼稚,也知道殺人的後果。顧城難道那麼容易就會在別人唆使下去行兇殺人?謝燁與顧城朝夕相處十年,她太了解顧城的脾性,所以謝燁一直說“顧城死不了”。現在居然有很多人相信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即謝燁與大魚甚至為顧城買了殺人兇器,好讓顧城去謀殺李英然後自殺。這個謊言生靈活現,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玩笑。了解內情的人解說:刀子是謝燁和大魚為顧城準備的,因為英兒走掉,顧城天天鬧自殺,謝燁像哄小孩一樣哄顧城說:給你買刀子去,找到該死的英兒你殺了她,之後你還想死的話再死。這樣的解釋才是真實合理的。顧城再幼稚也知道殺人的後果。顧城難道那麼容易就會在別人唆使下去行兇殺人?即使不提顧城,那位動輒從法律角度考慮問題的大魚難道不明白“教唆殺人”的法律責任嗎?謝燁一直說“顧城死不了”。當然謝燁沒有明白,顧城在女兒國的崩塌之後是無法生存的,在一片絕望中顧城內心中充滿瘋狂與錯亂。既然顧城的“天”要蹋了,那就不妨在天崩地裂中大家一起同歸於盡吧。

  

我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說明顧鄉的暗示如何誤導讀者。在大魚來島之前,謝燁在小屋做了一鍋米飯和半鍋燉肉之類,在顧鄉的文章里這鍋米飯被直接暗示為:大魚和謝燁要在“小屋”同居。這是顧城所絕對不能容忍的,因為他們的小屋是顧城一草一木辛苦修成的愛情聖殿。顧鄉給我們的暗示是謝燁把事情作絕了,謝燁真地逼死了顧城。事實上,按照顧鄉的描述,謝燁不是自己一個人開車出去為大魚尋找住處嗎?這證明謝燁根本沒有請大魚到顧城小屋裡同居的意向。這一鍋米飯難道為何不可能是謝燁為自己準備的晚飯?而謝燁開車回來就被顧城殺死了。事實是,謝燁與大魚約好在星期六晚上在謝燁弟弟處見面,這更加證實謝燁完全沒有與大魚在“小屋”同居的意思。顧鄉的書處處以這些“細節”來暗示顧城是被謝燁逼死的。於是,謝燁之死就成了“死有餘辜”。

 

顧城謝燁在人間的最後兩個小時,是最關鍵的兩個小時。謝燁開車出去為大魚安排住處。在這兩個小時內,顧城在讀書、寫家信或者在思考自殺以及謀殺謝燁。這些我們不得而知,顧鄉也完全不知道。她只看見顧城在看書以及在紙上寫什麼,然而顧鄉的文章卻強烈暗示說,在這段時間裡謝燁一定說了什麼來激怒顧城導致顧城揮斧殺人。她暗示這個慘案與謝燁對顧城的挑激有着直接因果關係。這樣一來謝燁就成為自己被謀殺的“真兇”。顧鄉故意將讀者的思路引導向謝燁才是導致慘案發生的直接原因,這就完全排除了顧城很可能是在冷靜思考以後決定要殺死謝燁的可能性。其實這是比顧鄉所推測的“可能”更大的一種“可能”。原因是顧城留下四份遺書,其中卻沒有留給謝燁的遺書。這表明顧城很可能在內心裡已經決定要殺死謝燁。遠為合理的推想是,顧城在聽說謝燁的男朋友要來島上的消息,感覺自己的“女兒國”真正面臨崩塌,他這個女兒國的皇帝也將沒人搭理奉承。這導致他的心理錯亂。顧城這種心理上的狂亂情形在顧鄉與顧城友人的電話記錄里表露無遺。事實是,顧城在最後的“兩小時”里已經清醒地盤算了自殺,故此他留下四封遺書。這表明顧城在那時已經下定決心離開塵世。至於顧城是否冷靜地決定要殺掉謝燁來殉葬自己,這其實也是非常可能的事情。在顧城心目中,他作為女兒國的帝王,認為在自己死亡時必須要人殉葬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寧願相信,極度驕傲與虛榮的顧城在精神錯亂下舉起利斧,殺了謝燁。 這確實表明顧城的極度自私與乖張。而這恰恰正是那個時代“詩人”的通病。那個時代,“玩詩”的詩人比今天的億萬富翁的風采可要耀眼百倍。也正是那個文革剛結束時弊端重重的時代,造就這些詩人。

 

顧城事件的讀者必須了解顧謝之間的“對話語境”。如果我們熟悉顧城與謝燁的“對話語境”,就會透徹地看穿顧鄉編造的那些謊言。什麼“寫完《英兒》就死”之類也是在那種夫妻之間即吵鬧又愛戀的氛圍中念叨念叨而已。而這一切在顧鄉的筆下,竟然演變成一個真實而血腥的陰謀。從顧鄉的文章來看,在那個最後的十四天內,顧城謝燁之間那些瘋瘋癲癲的話,雖然也有認真的抱怨、對抗,其實不過就是夫妻之間日常的吵架功課。任何具有婚姻經驗的人們誰沒有說過或聽過諸如:“你該死”、“千刀萬剮的”之類的話?顧鄉的本事在於將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愛恨交加的互相抱怨等等,演繹成“基督山恩仇記”一樣的陰謀情節,以偵探推理小說的邏輯給謝燁披上“陰謀家”的長袍。她甚至想蓋棺論定左右輿論。顧鄉也許忘記了,在事件的第三天,在她與顧城友人的電話記錄中,她親口講過:謝燁當然是無辜的。這在當時是可信的,因為她還沒有時間編造一個“誣殺天下”的故事。這個電話記錄發表在香港的報刊上。

 

顧鄉的目的基本上達到了。現在這個謊言流傳天下,成為構陷謝燁美化顧城的標準版本。於是顧城得到美容師的再度化妝,而謝燁則被人起於地下遭到侮辱與謾罵。這樣一個純情高尚的謝燁不但倒在顧城的斧下,也遭遇了人們瘋狂的詛咒與詈罵。顧鄉的謊言簡直比顧城的斧子更加血腥陰森。謝燁因此遭到第二度謀殺。了解這個故事的人不能不極度同情謝燁,也不能不感到人間的是非不分與昏暗醜惡,因此我決定站出來揭穿這個惡毒的謊言。

 

我曾經說過,即使拋開一切不談,顧城畢竟是木耳的父親,何況顧城在生命的最後還特意顯露對小木耳的父愛。那也是人間自然情感的流露。我們相信謝燁願意讓自己兒子失去父親嗎?所謂謝燁太愛顧城以至於不能容許顧城的生存,必須要顧城死後再作遺孀的說法,完全是違反基本人倫天性的荒唐推理。其目的無非要誣陷謝燁而美化顧城。其實顧鄉編造的這個謊言不但侮辱了謝燁,也踐踏了顧城,我想,顧城如果在世,絕對不願別人如此咒罵他心中的“天”。

 

這篇小文是由博客評論拼湊而成,雜亂且重複,不過還是表達了我的看法。時間所限,暫時寫到這裡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afk許諾的“系列文章”仍在炮製中還是
2011: 趙紫陽說四川餓死一千萬,趙紫陽馬上就
2010: 著名慈善家陳光標在CCTV上說,他家兄弟
2010: 揭穿餓死三千萬彌天大謊
2009: 別說大躍進,就是70年代,我自己有記
2009: 姿姿:我的爺爺算不算大躍進俄死的?
2008: 達賴喇嘛的頌毛詩,是扔給惡狗的一塊骨
2008: zt:中國政府為什麼不願和達賴對話?
2007: 史海:蘇聯防長向周恩來大吼“你們要搞
2007: 司馬非馬:《最後的刺客》(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