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USSR& ccp長春圍城,慘絕人寰!
送交者: ccplie 2012年04月03日11:15:5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1946年上半年,國軍新一軍的孫立人、新六軍廖耀湘等七個軍在杜聿明的領導下向共軍發起了進攻,把林彪打得滿地找牙,林彪的部隊一路敗亡,國軍一路攻克四平、長春,直把林彪趕過了松花江,並把他團團圍在哈爾濱城內。這個時候,蔣公卻在關鍵時刻當起了宋襄公,主動命令國軍單方面停止追剿。停戰十五天后,又應周恩來要求,再停戰八天,後來這個停戰期限維持了半年,半年中,共軍再次擴軍到100萬以上,接受了蘇聯繳獲的一百多萬關東軍的武器裝備,改造了五十多萬偽軍為“解放軍”,然後在1947年年初大舉進攻國民政府。


內戰的發起者當自己勢力不濟時,就假惺惺地要求停戰;停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一旦勢力大了,馬上就要重燃戰火。他們還假惺惺地要求民主,弱的時候就要組織聯合政府,強的時候,就倒打一耙把合法的國民政府的領袖宣布為戰犯。談判的時候,就不惜獻媚般地讚美美國,欺騙美國,利用美國壓制蔣介石進行和談,一旦要開戰了,馬上變臉把美國塑造成魔鬼。


60年前的那場國共兩黨大戰,把地處戰略要衝的長春投入血海。1948年3月,長春已經處於中共領導下的東北野戰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城。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指揮2個軍6個師及其他部隊共10萬人,擔任堅守長春的艱巨任務。為此,毛澤東為了減少自身傷亡,採取兵不血刃,圍困長春的戰略,對長春實行了“長圍久困,展開政治攻勢和經濟鬥爭,使其糧彈俱困,動搖時再攻”的方針,約16萬大軍把長春圍困得鐵桶一般。


  圍城部隊在長春城外方圓25 公里的地區,形成了一個嚴密的封鎖區。禁止糧食、燃料、蔬菜等一切生活物資運入市內,禁止市內人員出城。這一措施,等於卡住了國民黨10萬守軍的脖子,吃飯成了大問題。6月,守城的國民黨正規軍每人每天可以吃上1斤5兩糧食,到了7月,每人定量減少了1/3。8月以後,除了新7軍每周還能吃上一頓大米飯外,其他各軍只能靠高梁米摻大豆度日。到了9月,國民黨守軍無法發出任何糧食,只好給士兵發錢,由各連士兵自己去買着吃,買到什麼就吃什麼。後來鄭洞國在回憶堅守長春的情況時曾這樣說:“因為共軍的封鎖,四鄉糧食來源斷。唯靠飛機空投,不僅數量少,而且……既飛得高,又不按規定辦法投擲,把許多糧食誤投到城外共軍的陣地上……”市內存糧日益減少,加以市場投機倒把,糧價一日數漲,市場混亂,市民和軍心不安。城內餓死的人越來越多,長春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餓瘋了的人們吃光了全城的樹皮、樹葉,甚至吃人肉,一枚金戒指僅能換一個饅頭,一麻袋紙幣買不到一個窩頭。


  67歲的宋占林老人,離休前是長春二道區城建局環衛科長。他回憶說∶1948年春節前後,吉林市和周圍城鎮有錢人都往長春跑,大車、爬犁絡繹不絕。國民黨宣傳共產黨“共產共妻”, “流血鬥爭”,都害怕。長春一下子就變擠了,住房緊張,煤柴緊張。稻草最貴,一斤稻草換幾斤大豆。跑進城的難民都有馬。那時糧食還不見緊張,大豆有的是,都用豆餅、大豆燒火做飯。我家也是,鍋上鍋下都是糧食。天熱時就不大行了。先是把黃豆磨成面吃,不消化,胃受不了。難民殺馬,烤馬肉吃,像現在街上烤羊肉串兒似的。最先餓死的不少是難民,和進城謀生計的手藝人。我和大哥是木匠,二哥是銅匠,在貧民區中算中上等人家。就這樣,十三口之家也死了四口∶父親叫流彈打死了,孩子全餓死了。


  家住長春市東朝陽路的李素娥老人說∶那時,我家住在老虎公園(今動植物園)北門。一家八口,父母和六個孩子,我是老大,那年十六歲。父親在南嶺運動場畫跑道圈,原來就病懨懨的,是最先餓倒的,接着是大弟弟。男人不經折騰,女人抗勁兒。我們家全靠我折騰了。爹媽常說,是素娥救了一家人哪!她回憶,每天都有餓死的人。死在家裡的不知道,路邊越來越多。我在南關永安橋頭賣大米,身後咕呼一聲,一個老頭就倒那兒了。灌口米湯就能活過來。有收屍隊,一路撿,往車上扔,說“餵狗”。狗吃人,人吃狗,那狗才肥呢。


  宋占林老人說,死人最多的是洪熙街(今紅旗街)和二道河子。洪熙街什麼樣子沒見到,二道河子十室九空。開頭還弄口棺材,接着是大櫃、炕席什麼的,後來就那麼往外拖也沒人幫忙了。都死,誰幫誰?拖不動了,就算到地方了,坐那兒就動不了了,也死那兒了,最後也沒人拖了。炕上,地下,門口,路邊,都是死人。有的白花花剩副骨架,有的正爛着,剛死的還像個好人。大夏天,那綠頭蠅呀,那蛆呀,那味兒呀。後來聽城外人說,一颳風,十里、八里外都熏得頭痛。我們家附近沒一家不死人的。同院的王青山,五口剩一口。西邊何東山,也是五口剩一口。前院一個姓曾的木匠,七口人剩個老伴。“楊小個子”一家六口,剩個媳婦。後邊一家“老毯兒”(東北稱闖關東的河北人為 “老毯兒”),六口全死了。


舊曆八月初,我臨出哨卡走到現在膠合板廠那兒,想喝點水。一家門窗全開着,進去一看,十多口人全死了,炕上地下,橫躺豎臥。炕上有的還枕着枕頭,女的摟着孩子,像睡着了似的。牆上一隻掛鍾,還“嘀嘀嗒嗒”走着。開頭見死人掉眼淚,頭皮發炸。後來也害怕,不是怕死人,是覺得自己早晚也是這條道。再往後見了打個唉聲就過去了,再往後再往後連個唉聲也不打了,也不把死當回事兒了。解放後,熟人見面就問∶你家剩幾口?就像現在問∶你吃飯了嗎?


  解放後第一件事就是“救生埋死”。“救生”就是給活着的發糧食,“埋死”就是埋死人。我參加“埋死”了。干一天給五斤高粱米,幹了個把月。全城都干,全民大搞衛生運動,不然發生瘟疫更了不得。挖個大坑,把鋼軌甚麼的架上,屍體放在上面燒。大部分是埋的。有的集中一起挖個大坑埋,有的隨處挖坑就埋了。前院姓曾的一家都爛炕上了,拿不成個了,唉,別說了。第二年看吧,凡埋死人的地方都不長草,那地太“肥”了。


  吉林省軍區原參謀長劉悌,當時是獨八師一團參謀長。老人說∶獨八師當時就在二道河子執行圍困任務。通信員說有個老太太,把餓死的老頭的大腿煮吃了,吃了也死了。團長吳子玉是個老軍,說那能有這種事。通信員說,不信我領你去看看。進去一看,鍋里還剩條大腿。團長回來跟我說,那天都沒吃飯。


  宋占林老人回憶說,我出哨卡前,看到路邊一個人兩大腿都剔光了。早就聽說有吃人肉的,還不大信。那肉是刀剔的,不是狗啃的。那時早見不到狗了。1955 年,我當區機關黨委書記時,有個挺好的黨員發展對象,向黨交心,說他那時吃過人肉。那還能入黨嗎?這樣的悲慘景象太多太多了。


  經過近 5個月的圍困,突圍不成、插翅難飛的國民黨守軍全線崩潰。10月17日,國民黨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18日,國民黨嫡系部隊新七軍宣布投降;19 日,東北野戰軍正式接管長春,全城和平解放。據有關史料記載,長春的居民人口由圍困前的50萬左右(包括圍城前從周圍地區逃至長春以躲避戰亂的難民)銳減到圍城後的17萬人。長春圍城之戰究竟餓死了多少老百姓,有幾種說法。其一是軍旅作家張正隆在其長篇報告文學《雪白血紅》裡說餓死15萬人,由於他掌握的資料有限,這種說法不足為信。另外1975年被釋放的國民黨戰犯段克文在他的《戰犯回憶》一書中說,長春圍城餓死了65萬人。他當時就在圍城之中,有一天忽然聽說城中有一家店鋪在賣熟肉,大家聞訊都蜂擁去搶購。段克文帶人去了那家店鋪一看,果然不出所料,賣的是人肉,當場就把老闆拉出來斃了。段克文在書裡說,他當時聽說有個解放軍連長實在看不下去這麼多老百姓被活活餓死,忍無可忍,拔槍自殺。段是被中共關押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戰犯”,對中共當然恨之入骨,釋放後絕不留在國內,第一批就出去了。他當然樂意揚共軍之短,喜歡聽擴大共軍劣跡造成損失的傳聞。所以他的65萬說不靠譜。日本曾出版過一些“滿洲回歸者”的回憶錄。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後來任日本一家大保險公司總裁的回歸者寫的。當時他在“滿洲國首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國民党進城後,共軍把長春包圍了起來。國民黨本想遣送他們這些殘存日本人回國,但長春的交通已被共軍完全切斷。後來城裡的糧價飛漲,呆在城裡已活不下去,他就和三個日本人一起想逃出去,結果城外共產黨軍隊設置了鐵絲網防線,不讓他們出去。他們在長春城外的荒野上露宿了三個星期,每天靠吃野草度日。他的兩個同伴後來都餓死了。他自己最後從野狗挖的狗洞中爬出鐵絲網防線,一路討飯來到瀋陽,找到日本人遣送團,才得以生還回國。據他說,長春城外到處都是餓死者的屍體,他親眼看到中國人吃人肉的情景。當時日本新聞界估計在包圍長春期間餓死約30萬人,留在長春的日本人也大部份都被餓死了。因為日方已經無條件投降,與國共雙方都無關係,再加上日本新聞從業人員的敬業精神相對較好,說法比較客觀,所以日本估計的長春圍城餓死30萬人應該說是比較準的。


 長春圍困戰前,居民為五十萬左右。五個月的圍困,全城七百餘萬平方米建築,230萬平方米被破壞。一切木質結構部分,大到房架,小到交通標誌牌,乃至瀝青路面,或用於修築工事,或充作燃料,而一切可以當作食物的東西,如樹皮、樹葉之類,都被盡情地送入口中,化作維繫呼吸運動的熱量。戰後長春只剩下十七萬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落基山人: 有感於女性研究毛澤東
2011: 再對落英發慈悲 - 中央機關幹部走入修
2010: 人民法院50多年來判案的數據表明文革期
2010: 張霖之:“文革”時期第一個被毒打致死
2009: 馬悲鳴: 六四堵軍車,自絕生路
2009: 文革時期奇文:《人民日報》用毛澤東思
2007: 薩拉丁與三大名王 (1)
2007: 薩拉丁與三大名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