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孟尼:《資治通鑑》讀書札記
送交者: 孟尼 2012年07月24日08:50:1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北宋司馬光所著之《資治通鑑》,共二百九十四卷,為編年體史書,以周紀『三家分晉』拉開全書的序幕。臣光實乃尊君之人,必以禮,分,名辯之,倡尊君重道之法,又以孔子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之。孰不知孔子雖倡周禮,亦有『侍明君而去暴君』之說,其一生鬱郁不得以仁義禮樂侍君,反以自身學說為權威而行天下。然韓非子有云:“儒以文亂法”,恐臣光不悅乎?

後追溯三家分晉前智氏之亡,亡在一才勝德之智瑤。初,智瑤求地於韓、魏,皆允之,是故『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多有欲擒故縱之意。後智瑤求地於趙不成,聯合韓、魏發兵伐趙。趙使離間之計,與韓、魏反殺智瑤,滅其族。

三家既盛,趙襄子以智瑤頭為飲具,令人髮指。智氏之臣豫讓行刺襄子不成,為不以二心侍君,乃漆身為癩,吞炭為啞,欲殺襄子,不成,遂被殺。然忠義之人多以喪告終。

後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三家分晉成矣,東周進入戰國時代。

三家分晉後,魏文侯魏斯廣納賢良之才,尊師重道,言而有信,以此聞名於四方。魏斯亦深得王道之術,以仁義安四方,使趙、韓兩國皆來朝拜。然而世間並無完人,魏文侯討伐中山成功後,問群臣:“我是怎樣的君王呢?”群臣皆曰:“仁君。”只有任座一人直言不諱,說道:“君得了中山,沒有封給自己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哪門子仁君啊?”此種說法可能不被現代人所理解,多數人不認為先封賞自己兒子有什麼錯,但在當時的戰國,長子繼承制和兄終弟及制度是並行的,各個諸侯國採用的方式不同,例如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有記載:“(吳王)諸樊知季子札(老三)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三個弟弟按長幼繼承),欲卒致國於季子札(希望最後能將王位傳到季子札手裡)。”這裡採用的就是兄終弟及制度,與魏文侯相距僅一百多年。

聽到此話的魏文侯大怒,將任座趕了出去,可見『為君者必驕,好巧言』——很多我們所熟知的賢君都是後世描繪出來的,行仁政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即使像後來王安石變法所提倡的“王道”,要求帝王和官員以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先,不以維護自己的地位為主旨,也僅僅是一種維護統治的補救方式,並且在當時直到現在也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制度的根本是統治階級具有特權,而民眾沒有任何的能力進行主導和干涉,沒有任何的約束是很難使人遠離驕與奢的,當今社會貧富差距的陡增,也是**制度下的必然。

趕走了任座,魏文侯又問翟橫自己到底怎麼樣,當然他還是想聽到“仁君”這個答案的,翟橫也是這麼說的,他的回答是巧妙的,甚至讓人覺得是有些狡猾的,但是之後當魏文侯進一步問為什麼的時候,從他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真正高明的為官之道。翟橫說:“我聽說君王仁德,他手下的大臣就敢直言,剛才任座如此耿直,於是我就知道了您是位仁君。”魏文侯聽後大喜,估計也在內心中反省了一下,於是又把任座請回來,親自下堂迎接,奉為上客。

這裡翟橫運用的談話藝術,與兩千多年後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所談到的不盡相同,當面指責別人的錯誤,必然招致反駁與不滿,更何況是如狼似虎且驕且奢的君王?為官之道不僅僅是直言進諫,以死相逼,如果方法運用不得當,君王聽不進去,反倒是愈演愈烈,豈不是火上澆油,害了自己的君王。《史記》中記載,周武王九年興師伐紂,八百諸侯會於盟津。武王覺得時機不成熟,乃還。兩年後,比干強諫,被殺,箕子進諫被囚,使得紂王最終眾叛親離,太師疵、少師彊抱樂器而奔周。於是武王覺得紂可伐,便有了後來牧野誓師滅商的故事。

紂王的驕奢淫逸固然是商朝滅亡的根源之一,但是比干和箕子明知紂王不會聽進去諫言,仍是以死強諫,最終他們是獲得了千秋美名,但卻加速了商朝的滅亡。我個人覺得這並不是一種高明的為官為臣之道。又好像後來,明朝的言官制度造成了大臣們沽名買直的風氣,以死相諫只為謀得美名與黨爭的利益,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所以,當我們看到周圍的人有錯誤的行為時,閉口不談不加以阻止固然是不對的,那樣豈不是成了放任公子段等待其『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鄭莊公?我們應該冷靜地去思考採取何種方式,以何種語言藝術才能成功的勸說別人放棄不義的錯誤行為。如果僅僅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優越性,反倒成了添上一把火的罪魁禍首,又怎麼心安理得以仁義自居呢?

田子方,師於子貢,由魏成推薦,作了魏文侯的老師。一次,魏文侯在與田子方對飲時,突然說道:“編鐘的聲音好像不協調吧?左邊高了。”田子方笑而不答,文侯問道:“你笑什麼呢?”田子方對曰:“我聽說君王明白怎麼任用樂官,卻不必懂得音樂本身。現在國君您聽得懂音樂,我擔心您 ‘聾’於任用官員。”文侯聽罷,道:“你說得很對。”

為君之人,無須樣樣精通,而重在識人與用人,為將者需善於將兵,為君者需善於將將。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民國的蔣介石先生就是兩個很好的反例。朱元璋為政,事必躬親,自恃精力與才識過人,覺得手下的大臣和開國元勛都很礙事,索性幾盡屠之,搞到最後,自己孫子朱允炆即位已無將可依。當時重用的黃子澄與齊泰乃一介儒士,自然不是久經沙場的燕王朱棣的對手。不僅令人興嘆:『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戰亂的年代,依靠儒士還是有些冒險的,不過也不是絕對的,明代後來的王陽明平定了寧王之亂,清代的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都是儒士將兵,其他的例子也有很多。

蔣公治軍也是親力親為,大的兵團作戰都是以手諭下達指示,參謀長之職形同虛設。曾任此職務的陳誠上將為此託病表達不滿,但其對蔣公的忠誠則是無可質疑的。此種**式的管理致使1945年之後的戰局紊亂。軍團作戰本應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方針,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作戰策略。蔣公在制定出大的作戰方略後,應將實地的指揮權下放至各軍區司令等,這樣對於戰局的發展才是有利的,其間蘊含着一種『無為而治』的意思。

我想田子方這裡所云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賴昌星被遣返,狠狠地搧了海外民運的臉
2010: 鄉華: 許國璋拾零
2010: 藏也藏不住:揭露抗日時期國民黨的五大
2009: 小崗村大包幹帶頭人:早知今日 砍頭也
2009: “反瞞產私分“餓死人的第一元兇是怎樣
2008: 蔣介石《中國之命運》---關於滿清
2008: 震撼:八路軍全部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