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評傳:臥龍騰飛會有時(二) |
送交者: laotan 2013年02月28日19:19:5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二、 臥龍騰飛會有時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把初出茅廬二十七歲的農村知識青年諸葛亮描述成沒有帶過兵能打戰,沒有執政經驗能安民的天才,這與人才的實際成長之路大相徑庭。諸葛亮的軍事、政治才能並不象羅貫中描述的那樣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漸集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諸葛亮成功有三個基本因素:1、遺傳基因好; 2、博學廣才; 3、有寬鬆的成才環境。
1. 遺傳基因好:
諸葛亮老祖宗是秦末跟從陳勝起義的將軍葛嬰,漢文帝時追敘其功績,封他的孫子為諸縣侯。後來家族由諸縣遷入陽都,因陽都先有姓葛的人,人們便稱其為諸葛以示區別,久而久之就成為複姓了。諸葛亮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四品,副部級,權力特大,相當於首都的公安局長)。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六品,副廳級), 叔父諸葛玄豫章太守(五品, 正廳級)。到了三國時代諸葛家族的優良基因突然大表達,魏、蜀、吳三國的軍政大員,在某一階段都有諸葛家族的人。魏國: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官至征東大將軍(二品, 副總理級)。曾與司馬懿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蜀國:諸葛亮專政12年位及人臣(一品, 總理級)。弟諸葛均,任長水校尉,秩比二千石(五品,正廳級)。吳國: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一品,總理級);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在孫亮繼位後,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官至太傅(一品,總理級)。諸葛直系家族如此多人出將拜相,有好的遺傳基因是必備條件之一。
2. 博學廣才
諸葛亮在南陽隱居耕讀了10年(17-26歲),並交了許多博學的好朋友。包括,徐庶(元直)、崔州平、孟建(公威)、石韜(廣元)、龐統(士元),經常與他們一起交流學習心得與討論天下大勢。諸葛亮平日好梁父吟(高歌一曲),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諸葛亮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第一, 諸葛亮讀書只掌握書中的精髓,不去關注細節。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這種讀書方法在現代應試製下行不通,考試過不了關,現在老師出題總是找一些細節來為難學生。諸葛亮的讀書方法雖然過不了考試關,但可以擴大閱讀量,增加知識範圍,這可能是諸葛亮以後的成就要高於其它學習夥伴的一個原因。第二, 學習的目的明確,為了廣才,幹大事,而不是象當時的讀書人一樣為“通經史”而讀書。諸葛亮後來總結了自己的學習心得並傳之於兒子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戒子》)。除了自學、朋友間互學習外,諸葛亮還拜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酆公玖為師,學習諸子百家,軍事、陣法。由於學到了豐富的書本知識,為以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
3. 寬鬆的成才環境:
諸葛亮有優秀的遺傳基因,有豐富的學識,這是臥龍騰飛的內部因素,要騰飛還必須有騰飛的外部條件,誰來提供這一外部條件?
諸葛亮當時只是一個農村知識青年,只有幾個要好的朋友知道諸葛亮潛在的才能(僅僅在高談闊論中表現出來),諸葛亮高臥的隆中距襄陽13公里,當時沒有互聯網,諸葛亮名氣流不出隆中距襄陽這13公里的範圍。能為諸葛亮提供騰飛條件的人不會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即使知道,也不一定就用他。
第一個是曹操,三國時曹操用人有明確的標準,他用人的標準為“宰相必起於州部, 猛將必發於卒伍”,他不會重用一個沒有任何實際經驗的農村知識青年。再說曹操當時勢力最強,投靠他的名人擠破了門,連成名已久的彌衡,孔融,張松都棄之如蔽覆,更何況名聲只流傳十幾公里的後生。
第二個是孫權,孫權當時勢力第二,已經是謀臣如雲,猛將如林。諸葛亮以一個農村知識青年的背景想擠進人才濟濟的孫權集團獲得重用談何容易。諸葛亮深知這一點,曾說孫權“能賢亮而不能盡亮”(裴松之)。是說如果投靠孫權他會敬重我,但不會讓我儘量發揮能力(能人太多了)。
第三個是劉璋,劉璋勢力遠在四川,並且是一個闇弱的人,沒有進取心,不會用人,明眼人都已經預料到劉璋遲早要玩完。所以,劉璋已有的人才都想改換門庭,投靠曹操, 例如張松,法正,孟達等, 曹操不要,後來才又投靠了劉備。
第四是劉表,劉表是當時的勢力派人物,也是最有可能為諸葛亮提供騰飛條件的人。劉表是諸葛亮叔叔的至交,又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的岳母和劉表的妻子是親姐妹),諸葛亮和劉表集團的勢力派也有親戚關係,諸葛亮的一個姐姐嫁給了蒯祺,蒯祺是襄陽大豪族蒯氏的一員;當時統管荊州軍馬的蔡瑁是諸葛亮妻子的親舅父,諸葛亮經常是這些人的坐上客,與他們很熟悉,從諸葛亮娶老婆這件事上就可以推測出來。黃承彥是襄陽的知名人物,與劉表是連襟,蔡瑁是他的小舅子,在劉表集團中是說得上話的人。《襄陽記》記載了一段黃承彥與諸葛亮的對話:“‘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白話文為:“聽說你在挑選老婆, 我有一個醜女兒,黃頭髮,黑皮膚,但有才可與你相配,諸葛亮同意了,老黃立馬就將醜女兒送去與諸葛亮成親”。試想,連諸葛亮要找老婆這樣的小事大名流黃承彥都知道,並且不通過中間人就直接要諸葛亮做自己的女婿,說明了他們平時關係很密切。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 英霸之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正挑選美女老婆(“聞君擇婦”,擇為左挑右選的意思),在明知未來的妻子像貌不佳時還答應這門親事,並立即迎娶。諸葛亮的這一不合常理的行為,使鄉親們不太理解,以此作為笑話:“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不要學諸葛亮選老婆,娶了承彥大伯的醜女兒”。諸葛亮和劉表及劉表集團的勢力派人物攀親戚不能說沒有藉此上位的打算。
劉表集團靠的就是裙帶關係,例如當時統管荊州軍馬的蔡瑁就是劉表的小舅子。黃承彥不可能沒有向劉表或蔡瑁推薦自己的女婿,諸葛亮的岳母也不會不為女婿去串串門,但劉表集團始終沒有給諸葛亮一官半職。劉表集團為什麼不用天才的親戚諸葛亮?箇中原因值得探討。有可能這些人是看着諸葛亮長大的(從14-27歲),以為他大不了就是一個讀了幾本書的農村知識青年,能高談闊論,不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真本事。這也應了一句西諺“聖人是不會被鄉親們發現的”。就是因為天天見到,太平常了,忽略了自己的老鄉已經脫胎換骨了。 連近在眼前的親戚都不能夠為自己提供一個大展宏圖的機會,這給諸葛亮精神上以很大的打擊, 也曾一度產生過悲觀遁世的思想。可從他的《出師表》中略見一斑:“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我本來是一介草民, 在南陽干農活, 就是想在這戰亂的年代保住一條性命, 也不想去諸侯處謀一官半職、揚名立萬了”。這是遭到挫折時諸葛亮真實心情的寫照。意氣風發時侯的諸葛亮可不是這樣,常以管仲、樂毅自比。 管仲、樂毅可是歷史上治國安民的大人物。據《魏略》記載諸葛亮曾對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三人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笑而不言”。此時諸葛亮是很有信心干出一翻大業,“聞達於諸侯”的。可是光陰似箭,轉眼已經27歲了(當時人的平均壽命不到30歲),連最有可能為自己提供機會的親戚都不見用。環顧四周,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已去北方曹操的地盤找工作,同學加親戚龐統(龐統的堂兄是諸葛亮的二姐夫)已南下東吳謀出路,徐元直已在劉備處謀得了一份差事,只有自己仍“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戒子》)。前途渺茫啊!也只能是認命“不求聞達於諸侯”了。
上天垂憐有準備的頭腦,就在諸葛亮“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時劉備正在找能人。劉備一生起起落落, 出來混的時後也是出身低微,篾匠加二道販子(織席販履),最得意時當過省長(徐州牧),手握數萬兵力(陳登語:“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 《三國志》先主傳第二),在投靠劉表時僅存不到2000人馬,在高人的指點下,明白靠自己是瞎折騰,人馬越折騰越少,地盤也給折騰沒了,要想成功必需要有大才的輔佐。成了名的大才都去了曹操、孫權處,來劉備這兒明顯沒前途,如“孤魂隨野鬼”。剩下來的就只有未成名的人才了,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劉備明白靠自己這點家底也就只能請未成名的人才,為了表示誠意,三顧茅廬,與諸葛亮一交談,覺得不錯,也就他了。諸葛亮此時也無別的選擇,既然劉備這樣瞧得起自己一個農村知青就幫他干吧。“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卑鄙”在這兒指出身低下,也就是農民的意思。開始劉備並沒有放心的使用諸葛亮,也就是參謀參謀,口頭上叫軍師,因為必竟沒有見過真傢伙。諸葛亮出山以後的第一件不世之功就是隻身赴吳,用智慧和談判計巧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展現了諸葛亮出色的外交才能,使劉備集團免於復滅。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很自豪的提到了這件事:“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在大難臨頭,生死存亡之際,我諸葛亮勇擔重任,挽狂瀾於既倒”。當時,劉備集團能當此大任的也只有諸葛亮,由於出色的完成了聯吳抗曹的任務,從此奠定了在劉備集團的地位。 在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的第三年,劉備給了諸葛亮一個真正的職位:“軍師中郎將”,東漢時期中郎將品秩都是比二千石(五品,正廳級)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長。派他獨當一面當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分別為今湖南永州、郴州、長沙等市)的地方長官,諸葛亮住在臨烝,今湘南衡陽市東。“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零陵先賢傳云:“亮時住臨烝”。 諸葛亮治理整頓國家的經驗就是從湖南開始的。零陵、桂陽地方民風刁悍,長沙人刁鑽古怪都不是省油的燈,要他們繳錢、納糧來養活外鄉人“湖北佬”(荊州的部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真功夫是搞不定的。諸葛亮看起來把他們治理得很好,在諸葛亮治理其間沒有記載有大型暴力抗稅事件或者突發群體事件。諸葛亮當了三年的地方長官,展示了治國才能,劉備西征時已開始完全放開手腳使用諸葛亮,為他提供了更加寬鬆的成才環境,任命他鎮守荊州獨斷專行。諸葛亮此時手頭握有數萬兵馬,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軍事指揮權。荊州夾在魏、吳之間,“非其人不能守” 諸葛亮必需折衝樽俎開始軍事與外交實踐。鎮守荊州三年沒有出任何亂子。通過這些實踐,諸葛亮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從一個農村知青壇變成了一個治國、治軍的幹才,為以後成功的治蜀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劉備死後,一切大權都落於諸葛亮之手,諸葛亮有了盡情發揮自己政治及軍事抱負的最大空間,在天府之國演義出了“諸葛亮治蜀”的千古絕唱:“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三國志》。聽起來幾乎達到了共產主義的水平。 試想一下,如果劉備集團人才眾多,諸葛亮是否還會取得如此的成就?人才成了堆,誰也不服誰,就好比一筐螃蟹你鉗着我的腿我夾着你的尾,互相鉗制,誰也沒有機會爬出筐子來出頭。這種現象被稱為人才的螃蟹效應。人才成了堆就會內耗,許多優秀的人才就是被這樣內耗掉了。袁紹集團就是被這種螃蟹效應折磨得元氣大傷。劉備集團人才少是其一大弱點,也正是這一弱點,為諸葛亮發揮才能提供了一個特別寬鬆的環境,成就了一代名宰,萬古垂名,這在人才濟濟的魏國和吳國是辦不到的。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日媒:支撐日本經濟的企業全陷入困境 | |
2012: | 三十年代的真實“特工傳奇” | |
2011: | 邪教頭目誹謗佛祖和耶穌的讕言在此 | |
2011: | 邪教頭目誹謗佛祖和耶穌的讕言在此 | |
2010: | 人民日報:只有國民黨反動派才痛恨蒙古 | |
2010: | 東北大決戰:斯決定中國命運,美終止軍 | |
2009: | 孟良崮戰役以後粟裕連戰連敗 | |
2009: | 應不應該摘下毛澤東頭上的詩人桂冠? | |
2008: | 如果這是宋史 (十四) | |
2008: | 蘇聯大清洗70周年祭 ①悲劇不應忘記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