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宋元崖山海戰遺址吊訪
http://www.creaders.net 2013-12-29 21:43:04 萬維讀者網
萬維大陸網友Larry來稿:從廣東新會出發,驅車沿着珠江的一個支流南行幾十公里,快到崖門大橋邊,就看到宋元崖山海戰遺址。
1279年,這裡發生一場大海戰。
強大的蒙古王朝,經崖山一役,將南宋朝廷徹底擊敗。
此後,中國淪入野蠻的游牧民族之手達80多年。偉大的儒家文明一蹶不振。
細觀歷史,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間,時戰時和,延綿三千年之久。
崖山海戰,是中國第一次亡國,從南到北,整個亡於北方游牧民族。
走到崖山海戰遺址。正面大門,是一個巨型的宋代木船形狀的建築,象徵着當年海戰的戰船。
走進大門,看見一個巨型的宋代傳國玉璽。傳說陸秀夫背小皇帝跳海之前,將玉璽投入海中。
站在千年之前的古戰場,崖門岸邊的海浪嗚咽,似乎在述說着南宋亡國之戰的悲壯故事。
1276年,蒙古軍南下,宋軍不敵。南宋首都臨安淪陷。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楊淑妃由大臣們陪同,帶着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
逃亡中途,益王趙昰被立為帝,號宋端宗。楊淑妃為太后。不久,宋端宗落水染病而死。
接着7歲的廣王趙昺登基,年號祥興。趙昺登基以後,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師)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繼續抗元。
1279年2月,蒙古忽必烈派遣漢人將領張弘范帥蒙軍10萬人,分兩路殺向崖門。
宋軍雖號稱20萬,但其中半數為文官、宮女、太監等非作戰人員。
宋軍以幾千艘軍艦相連,組成水上防線。蒙軍四處圍攻。
2月6日,蒙古軍隊攻破宋軍防線。大臣陸秀夫對小皇帝說,“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佑皇帝的覆轍。德佑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於是陸秀夫背負小皇帝,跳海殉國。
隨後,楊太后也跳海。隨從跳海的宋軍軍民,男女老幼,竟達10萬人。崖山海面,海水為之變色,浮屍連綿數十里。
張弘范在此地立一石刻“元柱國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似乎遭到天譴,第二年張弘范暴病而死,死時僅42歲。
放眼景區四周,秋風之中,草木搖落。
古人李華在《弔古戰場文》中說:“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 ”;“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淒悲。”
此文彷佛是為此地而寫。千年之後,一字一句,讀之仍感人落淚。
經濟文化發達的南宋不敵落後野蠻的蒙元。後人為之感嘆。
明朝文人王世貞的評價很公允:“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內外,滅國四十 ”又說:“元舉泰山之勢以壓宋卵。”
成吉思汗曾說:“上帝生我,是要我做執鞭的牧人,來鞭撻全世界的人民的。”
愚昧落後的蒙古人,得上天之賜,居然能夠先後滅掉亞歐四十個國家。滅南宋殘餘的小朝廷,真如泰山擊一雞卵。
但是,即便如此,南宋軍民仍抗死不屈。南宋的抗元戰爭,持續幾十年。崖山最後之戰,正體現了漢民族偉大的儒家精神:“威武不能屈”。
殘暴的蒙元王朝屠殺了半數以上的中國人,但也只維持了80多年統治。經過幾代人的修身養息,中國人最終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人們開始為崖山死難者修建祠堂。
繼明朝祠堂之後,近年來,崖山人又投資將祠堂翻修擴建。
現今的祠堂有三間。左邊一間是為紀念抗蒙義士----底層民眾中的英雄。中間一間是紀念楊太后和宋帝趙昺。右邊一間是紀念三位抗蒙大臣——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
祠堂後面,依山而建幾座亭閣。站在最高的亭閣上,可遠眺崖山海景。
雲際天邊之下,珠江支流,經新會蜿蜒幾十里匯入大海。崖山大橋橫跨崖門出口。
在當年的崖山,宋軍占據的是一座珠江口的小島,用戰船構築海上防線。
千年滄海之變,如今已不見那座小島。
當年鏖戰的江面,上萬隻戰船,上十萬將士,已化作江上之清風,海中之流水,與藍天白雲相伴。
遠處,海鷗翔集,海鳥飛鳴,彷佛為千年前的死者招魂。
清代詩人陳恭尹在《崖門謁三忠祠》一詩中寫道:
山木蕭蕭風更吹,兩崖波浪至今悲。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來古祠。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向蒼苔讀舊碑。?
在深圳蛇口赤灣的伶仃洋邊,有一座宋帝墓。墓前有一尊雕像,是陸秀夫背負宋帝趙昺跳海的像。
據說,小皇帝的屍體從崖山飄到了赤灣,被當地人埋葬。此說不太可信。只能說明沿海淳樸的民眾懷念同情小皇帝的一片真情。
當年趙匡胤是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裡奪過江山,建立了大宋朝。最後亡國時,大宋朝也是只剩下孤兒寡母執掌江山。
這難道是歷史的巧合?
大宋三百餘年,大部分皇帝都是以不殺儒生,仁慈聞名。有宋一代,文人輩出,民生繁榮,鮮有大規模農民起義。如不遇到野蠻強大的蒙古帝國,中國的儒家文明不至於倒退近百年。所以後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崖山之後幾十年,儒家文明的中國再次崛起,雄踞東方。而野蠻無知的蒙古帝國,從此由盛而衰,一蹶不振,至今仍是世界的三流國家。
日本人在中日戰爭中,曾破壞了這座崖山紀念祠堂。外族侵略者都知道:崖山,象徵着中華民族為自由而戰,寧死不屈的精神!
想到此處,心中默默地為崖山之戰的死難者,大宋國的先輩們,獻上最高的敬意。
(寫於2013年10月造訪崖山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