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李零:我們需要一個真實的孔子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9月28日11:03:5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2014-09-28 國家人文歷史

導語

9 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5周年。1939年,孔子誕辰日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確立為法定節日,由於民國政府官方廢止傳統的農曆及春節,故先定於公曆8月 27日為孔誕紀念日。1952年,改為9月28日,以之為教師節。今天,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紀念孔子呢?李零給出的答案是:“要心平氣和——去政治化, 去道德化,去宗教化。目的無他,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真實的孔子,特別是在這個禮壞樂崩的時代。”




我的講義,正標題是“喪家狗”,副標題是“我讀《論語》”。首先,我把這個題目解釋一下。


什麼叫“喪家狗”?“喪家狗”是無家可歸的狗,現在叫流浪狗。無家可歸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讀《論語》,我的感受,兩個字:孤獨。孔子很孤獨。現在,有人請他當心理醫生,其實,他自己的心病都沒人醫。


我 想告訴大家,孔子並不是聖人。歷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聖,也不是王,根本談不上什麼“內聖外 王”。“若聖與仁,則吾豈敢”,這是明明白白寫在《論語》裡面的。子貢說,孔子是“天縱之將聖”,當即被孔子否認。讀我的書,你會明白,為什麼孔子不接受 這個榮譽,而他的學生一定要給他戴上這頂帽子。


我寧願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 子不是聖,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真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 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遊說,替統治者操心,拼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棲皇,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


這才是真相。


當 年,公元前四九二年,六十歲的孔子,顛顛簸簸,坐着馬車,前往鄭國,和他的學生走散。他獨自站在郭城的東門外等候。有個鄭人跟子貢說,東門外站着個人,腦 門像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點聖人氣象,但下半身卻像喪家狗,垂頭喪氣。子貢把他的話一五一十告訴孔子,孔子不以為 忤,反而平靜地說,形象,並不重要,但說我像喪家狗,很對很對。

在這個故事裡,他只承認自己是喪家狗。


孔子絕望於自己的祖國,徒興浮海居夷之嘆,但遍干諸侯,一無所獲,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傷心。喪子,哀麟,回死由亡,讓他哭幹了眼淚。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卻沒有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識分子的宿命。


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


至於副標題麼,非常簡單。我的書是用我的眼光寫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麼二聖人、三聖人怎麼講,大師、小師怎麼講,只要不符合原書,對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


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





其次,我想講一下,為什麼過去我不愛讀《論語》,現在卻賣勁兒讀《論語》,而且是當做一部最重要的經典來讀。


我先講不愛讀《論語》是怎麼回事。


這本書,我中學就讀,但不愛讀。


當年讀《論語》,我的感受是,此書雜亂無章,淡流寡水,看到後邊,前邊就忘了,還有很多地方,沒頭沒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訓,還是道德教訓,論哲理,論文采,論幽默,論機智,都沒什麼過人之處。

這是第一。


第 二,予生也晚。我是生於舊社會(只呆過一年,沒印象),長於紅旗下,崔健唱的,“紅旗下的蛋”。我不愛讀《論語》,不是因為我只見過批孔,沒見過尊孔。近 百年來,尊孔批孔,互為因果,互為表里,經常翻烙餅。它與中國備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鬱積心底的強國夢,有着不解之緣,既跟政治鬥爭有關,也跟意識形態有關, 還有民族心理推波助瀾,忽而自大,忽而自卑。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拿孔子說事兒。“批林批孔”前,我就不愛讀《論語》。


上 個世紀,一劈兩半,我是後半截的人,代溝肯定存在,沒什麼了不起。小時候,我跟大人聽京戲、大鼓和相聲,除了相聲,幾乎都聽不下去。我總覺得,哐呔呔,眶 呔呔,咿咿呀呀,長腔慢板,遠不如電影吸引人。有點興趣,那是後來的事。我的態度,回想起來,和如今的“八零後”,有程度差異,無本質不同。我看他們看不 慣,我爸爸看我也看不慣。這不是大陸不大陸,台灣不台灣,而是現代化下很普遍的問題。即使歐美國家,也是早就把古典教育撇一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徹底衰 落。你說傳統是寶貝,處於瀕危要保護,我贊成,但非要弘揚,直到把孔子的旗幟插遍全世界,我沒興趣。


誰要說,不讀《論語》就無以為人,現在世道人心這麼壞(如貪污腐化、製售假藥、賣紅心鴨蛋者流),都是因為不讀《論語》,不敬孔子,那就過了。






過去,我不愛讀《論語》,還有個原因,是我不愛聽人說教。人上點年紀,以為曾經滄海,就可以當道德老師,我以為是為老不尊。


我總覺得,不問世道好壞,上來就說好人多,既無標準,也無統計,這種說法,極不可靠;好人活着做好事,做了好人好事,註定有好報,也是陳詞濫調。事情哪有這麼巧?


我 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為沒道德才沒秩序,而是因為沒秩序才沒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實際。說好就好,說壞就壞。比如,擠公 共汽車,人太多,車太少,秩序大亂,誰排隊,誰甭想上;汽車可以讓座,火車就沒人讓,裡面的道理很簡單。道德,甭管多好,社會一亂,說垮就垮,越是沒道 德,才越講道德。


道德不是講出來的。歷史上,國家一治一亂,道德時好時壞,太正常。遠了不說,明朝末年怎麼樣,清朝末年怎麼樣?野史筆記、舊小說還在,人和現在一般壞,甚至更壞。您別忘了,那時道德歸誰管?正是孔老夫子。


現在的“孔子熱”,熱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號。


社會失范,道德失靈,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煙的抽“如煙”,暫時過嘴癮。有人呼籲的鄉約民規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煙。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種。


我還記得,“文革”前,沒人賣勁兒捧孔子,也沒人賣勁兒批孔子。您別以為,孔子不在,就沒人講道德。道德,管人的都好這一口,政治家愛,神學家更愛,沒有孔子,照樣有人講。


我上的那個中學,就特重道德教育。為革命而學習,又紅又專,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德育總是擺在第一。


“文革”前,《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我沒讀。讀是在“文革”中。沒人批,還想不起讀。打開一看才知道,裡面還有孔孟的話。


我討厭道德說教,是在“文革”前,和批孔無關,但不愛聽人講道德,卻是一貫。


用《論語》代《修養》,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需要,但我不需要。





說 起讀古書,港台人常說,大陸人,不讀古書,不重傳統,除了考古,一無是處,這是中了“五四”的毒,“文革”的毒。大陸的人聽了,也跟着起鬨,說是呀是呀, 千不該萬不該,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台灣、香港,我去過,他們的傳統文化怎麼樣?研究水平怎麼樣?我心裡清楚,沒必要這麼吹。更何況,這條對我不適用。古 書,我一直在讀,現在也是靠“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獻)吃飯。


今天說“五四”,我還是充滿敬意。


五 四運動,是啟蒙運動。啟蒙啟蒙,啟什麼蒙?關鍵是確立西學或新學的主導地位。當時對孔子,不管說過什麼過頭話,都要從當時的環境來理解。中國的現代化,是 揍出來的現代化,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不把華夏傳統的小巧玩意兒擱一邊,就無法擺脫被動局面。這一步,非走不行。不走,不能迎新;不走,不能保 古。


“五四”挽救了孔夫子,挽救了傳統文化。我一直這麼看,今天也沒有變。現在,大家喜歡講大師,他們都是怎麼來 的?你們不妨查一查,他們有幾個是純粹土造、原汁原味?還有,海峽那邊,史語所是怎麼來的?台大是怎麼來的?胡適、傅斯年是什麼人?蔣介石罵“五四”,胡 適為什麼反對?新學舊學,孰優孰劣?一切都清清楚楚。


傳統中斷,是危言聳聽。


我 記得,有一次開會,酷愛道家的陳鼓應先生發言,他說,有人說我喜歡道家是感情用事,我就是感情用事。因為你們不知道,我在台灣,國民黨天天給我們講仁義道 德,他們把我的朋友關起來,用一把小刷子刷他的生殖器(這是一種刑法)。我一看儒家的書,就想起這把小刷子。他的心情,我理解。但我想,他恨的是國民黨, 而不是孔夫子。


孔子只是符號。


大陸不是傳統文化,台灣、香港也不是。兩岸三 地,彼此彼此。所謂傳統文化,都是以現代化為前提,都是現代化的邊角料,只有擺脫現代化的壓力,才能騰出手來保一保,就像孔子說的,“行有餘力,則以學 文”。過去,大陸的現代化,孤立無援,基礎薄弱,態度最激進,水平最低下,西化不強,保古不力,乃環境使然,現在喘過一口氣,不要忘乎所以。


八十年代,大家罵中國太傳統(“太封建”也“太專制”),現在又罵中國太不傳統(“太不民族”也“太不世界”),到底哪個說法對?自己抽自己耳光,到底能抽幾回?兩種危言聳聽,都高估了傳統社會。





“文革”批林批孔,孔子不過是符號。當時的史學,都是影射史學,說話方式怪,閱讀心理怪,大家特愛捕風捉影。那個年代,好端端一雙塑料涼鞋,能從鞋底讀出“介石過海”。


那 時的我,已經二十多歲,讀過不少古書,但對《論語》毫無興趣,有興趣的,恰恰是批林批孔的人。他們怎麼批,我倒是記憶猶新。大家不要以為,“文革”就是不 讀書,特別是不讀古書。其實,舉國若狂讀古書,特別是讀《論語》,恰恰就是那一陣兒。我國的知識分子,特別是文科的知識分子,包括現在被捧為大師的知識分 子,幾乎全部捲入,所有古書也是翻了個底兒掉。就連銀雀山漢簡、馬王堆帛書,它們的整理出版,也是乘了這股東風。


我的啟蒙是在“文革”時期。所謂啟蒙,就是不能再糊裡糊塗,更不能揣着明白裝糊塗。


我 崇拜知識,不崇拜知識分子。我見過的知識分子,好人有,但很多不是東西。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文革”就是整知識分子,知識分子都是受害者。其實,“文革” 當中,真正整知識分子的是誰,主要是知識分子。爬到權力巔峰的,很多也是知識分子。老百姓糊塗,是本來糊塗,知識分子糊塗,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時過境遷,我對“文革”,印象最深,不是政治的雲翻雨覆,而是人心的傾側反覆,好好一人,說變就變,非常無恥。落下的病根,或曰後遺症,今天沒斷。據我所知,當年的批孔干將,現在也是急先鋒,只不過換了尊孔而已。他們比我年紀大,原先受過尊孔教育。


從尊孔到批孔,從批孔再到尊孔,他們是輕車熟路。





“文革”批孔,當然和毛澤東有直接關係。


毛澤東對《論語》背得很熟,經常在講話中引用。他說,他讀過六年孔夫子的書。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他還率領湖南第一師範工人夜學的師生員工向國旗、孔聖行三鞠躬禮。次年八月到北京,在紅樓工作,受新文化運動感染,才轉而批孔。他既尊過孔,也批過孔。


孔 子辦教育、講學問,這方面的話,他喜歡,但他個性強,“溫良恭儉讓”,不喜歡。鬥爭環境,愛講鬥爭話,他想聽這種話,孔子太少。還有,他是農村來的,孔子 反對學種菜種莊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他也看不起。“文革”前,他對孔子,有褒有貶,說好的時候有,說壞的時候也有,有時自相矛盾。他既講過孔子不 民主,也講過孔子很民主。總的看起來,原先的印象並不壞,不然,他不會用《論語》中的話給女兒起名字(李敏和李訥)。


毛澤東對孔子的態度急轉直下,完全是政治原因。政治鬥爭就是政治鬥爭,一切以對手為轉移。這是問題所在。


我們不要忘記,批孔是政治,不是學術。對抗格局下的思維定式,永遠都是翻烙餅。翻烙餅不是學術。學術不能跟着政治跑,跟着政治對手跑。政治,好惡深,偏見生。學者要有超然獨立的學術立場。


尊 孔和批孔,作為學術,本來都可以講,變成政治,就是打爛仗。解放後,尊孔代表有兩位,馮友蘭和梁漱溟,他們在“文革”中的表現,適成鮮明對比。馮友蘭與世 俯仰,批孔比誰都過分;梁漱溟,“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當年,他敢說,“批林批孔”是政治,批林可以,批孔不同意。觀點對錯不談,他老人家,前後 如一,表里如一,人格非常高尚。


我佩服的是這種人,批也好,尊也好,都不能隨風倒。





最後,我要說一下,為什麼我要讀《論語》,我是怎樣讀《論語》。


最近幾年,有三個刺激,逼我重讀《論語》。


第一是竹簡熱。


第 二是孔子熱。現在,和八十年代不同。八十年代,主要氣氛是痛批傳統,怨天尤人罵祖宗。現在,風氣陡變,傳統又成香餑餑。向左轉,向右轉,誰都拿孔子說事。 孔子真是左右逢源。從罵祖宗到賣祖宗,這個大彎兒是怎麼轉過來的?前因後果,值得深思。傳統和孔子都在熱賣之中。作為文化現象,我們要想弄清,孔子熱的含 義是什麼,也要重讀《論語》(它本身就是復古經典)。


第三是讀經熱。現在鼓吹“少兒讀經”,不是讀《五經》,而是讀蒙學課本,也是甚囂塵上,我是不以為然,但怎麼讀古書,確實是問題。現在,我在北大講“四大經典”,《論語》是其中之一。我想認真思考一下古書的經典化,以及現在如何選經典、讀經典的問題。


說實話,我讀《論語》,主要是拿它當思想史。古代思想史,有很多爭論,我是像看戲一樣,坐在台下看,並沒打算加入哪一撥。


馬克思說,青年黑格爾派是"德意志意識形態"。《論語》也是中國的意識形態。


歷史上捧孔子,有三種捧法,一是圍繞政治,這是漢儒;二是圍繞道德,這是宋儒,三是拿儒學當宗教(或准宗教),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說。三種都是意識形態。我讀《論語》,就是要挑戰這套咒語。


我的讀法是:


1.查考詞語,通讀全書。按原書順序,一字一句、一章一節、一篇一篇,細讀《論語》。先參合舊注(以程樹德《論語集釋》為主),梳理文義,再考證疑難,把全部細節過一遍。


2.以人物為線索,打亂原書順序,縱讀《論語》。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門弟子,第三是《論語》中的其他人物。借這種考察,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闕如,把《論語》當孔子的傳記讀。


3.以概念為線索,打亂原書順序,橫讀《論語》。我把全書,歸納為若干主題,每個主題下分若干細目,按主題摘錄,看這本書裡,孔子的思想是什麼樣,與《墨子》、《老子》有什麼區別。


4.最後,是我的總結。我想思考的是知識分子的命運,用一個知識分子的心,理解另一個知識分子的心,從儒林外史讀儒林內史。


孔子這本書,有不少道德格言,有些比較精彩,有些一般般。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盡心下》)


我於《論語》,也是如此。


讀《論語》,要心平氣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


目的無他,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真實的孔子,


特別是在這個禮壞樂崩的時代。

(摘自《喪家狗——我讀論語·自序》,作者:李零,山西人民出版社)
0%(0)
0%(0)
  孔子會射箭會駕車會算術會奏樂--君子六藝嘛  /無內容 - sign 09/29/14 (54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蛇、女人及後裔的故事(三)
2013: 虛擬谷開來殺人案就是為整倒薄熙來
2012: 林曉: 啊,薄熙來
2012: 林豆豆告訴我們完全不同的“720”事件
2011: 2011回國之七: 巍山古城 (南詔古國)
2011: 轉一貼:右派成天“民主人權”的喊不嫌
2010: 關於《波茨坦宣言》
2010: 解密“月光族”毛澤東日常消費
2009: km: 我對所謂最美麗12位女性的看法
2009: Kitanic: 60年來中國最丑的12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