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秦国的崛起
送交者: ZTer 2006年05月31日08:49:1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公元前676年,秦德公把国都从狭窄的河谷--平阳地区,迁往广阔平坦的周原,在雍(今陕西凤翔)建立新都。奠都于雍,标志着秦国历史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此后300余年,雍城一直是秦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尽管秦国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已经十分稳固,但它继续向东、西方向扩张时,面临的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秦国的东面是强大的晋国,这是一个老牌诸侯国,地域广阔,国力很强,所以当秦国势力达到黄河西岸以后,就遭到晋国的强烈反对。而在秦国境内,戎、狄的势力还没有完全肃清,尤其是西方的戎族,处于秦国统治范围之外,对秦国威胁很大。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王位。在秦国的发展历史上穆公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君主。他的统治长达39年,东攻晋、西伐戎,扫清境内割据势力,并几次出兵耀武于中原,成为春秋时期与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并列的五个霸主之一,使秦国的奴隶制达到历史的最高峰。

秦穆公称霸,是从招贤开始的。他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招徕和任用出身比较低贱而有贤能才智的人为秦国服务。秦始皇时的著名宰相李斯曾说:过去秦穆公的时候,从西边的戎人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的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接来了蹇叔,从晋国迎来了邳豹、公孙枝。这些人都不是秦国人,而穆公能够信用他们,兼并了20个国家,称霸于西方。

在军事上,穆公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穆公首先向东面的戎族进攻,以扫平东去的道路。公元前659年,穆公亲率大军征战"茅津之戎"。茅津之戎指的是散布于今陕西东部和山西平陆附近的戎人。穆公打败茅津之戎,就巩固了同晋国斗争的前沿阵地。后来,穆公又将戎人迁往伊川(今河南西部)。伊川十分荒凉,人迹稀少,只有狐狸出没、豺狼嚎叫,戎人迁到那里后,就无法对秦构成威胁了。

为了彻底征服威胁最大的西戎,穆公曾处心积虑地作长期准备。穆公从秦国挑选一些能歌善舞的女子,送至西戎,供戎王享乐。戎王一见这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就被迷住了,整天沉溺在声色歌舞之中,简直把打仗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大臣由余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早已看破秦国的计谋,曾几次劝告戎王,不要再迷恋女色而荒疏武备,可戎王根本不听劝谏。由余彻底绝望了,最后决定弃戎投秦。由余来到秦国,穆公对他奉为上宾,他又将西戎的山川形势一一向秦国报告,并提供消灭西戎的策略,使秦国做好消灭西戎的一切准备。公元前623年,正当戎王被女色和美酒弄得沉醉未醒的时候,秦国大军突然出现在眼前,威胁秦国多年的西戎就这样被穆公征服了。

在与戎作战的同时,秦穆公还需把主要军事力量放在对东方晋国的作战上。穆公继位前,秦、晋两国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穆公当政后,曾插手晋国的内乱,导致两国间出现裂痕。秦、晋两国虽然开始勾心斗角,但表面的友好关系还继续维持着。不过,这时双方都在暗暗地做着准备,一场战争已迫在眉睫。

公元前645年,秦、晋在韩地(今山西万荣、河津两县间)展开大战,揭开了两国长期战争的序幕。秦军在这次战斗中,把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连晋惠公也当了秦国俘虏。秦穆公同晋国讲好割地等条件后,放回了晋惠公。为进一步控制晋国,穆公极力支持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继承晋国王位。重耳有秦国武装作后盾,又有身边的谋臣出谋划策,再加上国内有一批旧臣拥戴,所以一回国就夺了君位,成为晋文公。秦穆公扶植重耳上台,本是为控制晋国,然而,晋文公即位不久就摆脱了秦国的控制,使晋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春秋霸主之一。秦穆公眼巴巴地瞅着晋国日益强大,也无可奈何,只得维?quot;友好"关系。秦穆公和晋文公时期的关系,达到秦晋历史上最好的水平。

晋文公死后,秦、晋两国长期积怨,终于导致了又一场大战,这就是有名的殽之战。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听谋臣蹇叔和百里奚的劝阻,派兵偷袭郑国,但郑国已有防备,秦军无功而返,撤军时顺路灭掉了滑国。滑国本是晋国的附属国,秦军的举动使刚继位的晋襄公勃然大怒,他亲率将士,在地势险要的殽山(今河南洛宁)四周设下埋伏。秦军通过殽山时,落入晋军的包围圈。晋军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秦军出师无名,心虚理亏,又加之军纪涣散,结果大败,全军覆没,主将全被生俘。

秦穆公接受了这次失败的教训,更加奋发图强,毫不懈怠,努力地训练军队。两年后,秦军渡过黄河伐晋,过河后把渡船全部烧掉,决心和晋军决一死战,结果把晋军打得大败,晋国军队都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总算报了仇。这一仗表现出秦国军队强悍的战斗力,从此形成了秦强晋弱的局面。

秦穆公打败晋国后,声威大振,很多部族国家纷纷向秦国进贡,尊秦国为霸主。就连周天子在听到穆公称霸的消息后,也特地派人到秦国去,送给秦穆公12只金鼓,表示祝贺。在秦穆公统治时期,秦国不仅领土扩展速度极快,而且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繁荣阶段。

公元前五六世纪,也就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瓦解、崩溃,封建制迅速形成、壮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大的诸侯国顺应历史潮流,纷纷进行"变法",即实行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由于秦国地处关中,比较偏僻,与中原各国往来较少,所以当其他诸侯国因"变法"而强大时,秦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奴隶制。人殉制是奴隶制社会的一个重要制度。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时,为他殉葬的人多达177个,特别是在殉葬的人中还有几个是受到百姓爱戴的贤人,这引起了秦国百姓对殉葬制度的不满。秦国的奴隶制虽然对秦的强盛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同进步的封建制相比,就显得腐朽落后了。因此,秦国的奴隶制像夕阳西下以前天边出现的一抹晚霞,虽然放射出绚丽耀眼的光彩,可是转瞬即逝,仅仅维持了穆公时代几十年的兴盛,到穆公一死,就走下坡路,开始衰落。

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秦国在东面最强硬的对手是魏国,由于这时秦国仍然实行落后的奴隶制,所以在同魏国的作战中连连受挫。秦、魏两国原以黄河为界,河以西的地区归秦所有。但自公元前403年以后,魏军就逐步向秦进攻,蚕食秦国土地。魏军攻势最盛时,曾西渡黄河,深入秦的河西地区,并在这里沿河修筑了一道长城。魏国把河西土地变成河西郡,成为插入秦国领土内的一把尖刀,秦国军队被迫从黄河西岸后撤,对魏军采取守势。河西之地被魏占领后,秦国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如果秦国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有亡国的危险。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继位。他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上台头一年就废除了殉人制度。面对东方咄咄逼人的魏国,献公将国都从雍城迁到栎阳(今陕西临潼),把同魏作战的军事指挥部搬到前沿阵地,表示收复河西之地的决心。栎阳原来是秦国商业繁盛之地,秦都迁到这里以后,并没有大兴土木,增修豪华的宫殿、亭台、楼榭等建筑,而只是在原有的建筑上,围上一圈夯土城墙。据考古工作者的调查结果,秦栎阳城东西宽]80l米,南北长2232米,城内共有正街三条,其中东西向的两条,南北向的一条,城门则有6座。这样简单朴素的城市建设,表明秦献公一切考虑都是从对魏国作战出发的。迁都之后,秦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增强。秦军在洛阴(今陕西大荔)和石门(今山西运城)先后大败魏军,使各诸侯国不得不对秦国刮目相看。秦献公时期在军事上取得的胜利,开始改变秦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秦献公死后,孝公继位。秦孝公 深刻认识到秦国地位不高,各诸侯把秦视同戎、狄。他决心继承献公的事业,奋发图强,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孝公首先发布"求贤令",说:"有谁能想出奇计,使秦国强盛,我将给他高官做,并且分封土地给他。"就在这时,商鞅 从魏国来到秦国,开始了秦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商鞅变法"。

商鞅原是卫国破落贵族的后代,姓公孙,名鞅,因为他后来在秦被封于商,所以也称他为商鞅。商鞅倡导以严厉的刑法治理天下,有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他先来到魏国,但没有受到重用。公元前361年,商鞅怀着对前途的美好憧憬,来到秦国。商鞅向秦孝公阐述了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孝公听得津津有味,兴高采烈,数日也不觉得倦,最后决定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在栎阳宫召集群臣商讨国家大事。在会上,商鞅同守旧的大臣们就旧制度应不应当改变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守旧的大臣们害怕改革会使他们失掉特权和统治地位,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商鞅驳斥了他们守旧的言论,指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沿用古法;只要有利于民,就不必遵守古礼。在这场大论战中,商鞅论述了变法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在思想上为变法扫清了道路。秦孝公下定决心支持商鞅变法,于是,商鞅根据秦孝公的指示,拟定了变法令。

商鞅首先制定了奖励军功的法令,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规定秦国爵位为二十级,凡民众立军功的,均按功劳大小赏赐,例如凡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以赏爵一级,赐田百亩,可以做相当于50石俸禄的官。这样,提升官爵就和立军功结合起来 ,没有军功的,再富有也没有社会地位。这条法令是鼓励人们为封建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战争服务,从而达到扩展领土、兼并别国的目的。

其次,商鞅大力提倡民众从事耕田和纺织等生产活动,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使粮食和布帛产量超过一般产量的,可以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不安心务农或游手好闲而贫穷的,全家罚做奴仆。这样,在秦国若要得到富贵,只有耕、战两条途径,其他路均被堵死。

商鞅还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用苛刑峻法治理人民。他规定,凡秦国境内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登记在户籍簿上,一家犯法,周围邻里都要受牵连。鼓励告密,严厉惩罚隐匿坏人的不报者。商鞅还制定了很多残酷的刑罚,如腰斩、砍头、车裂、凿穿头顶、抽去筋骨、在锅中烹煮等。这些规定,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反抗,巩固了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商鞅变法是一场巨大的政治改革,给秦国奴隶主贵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贵族们祖传的高官厚爵、富贵荣华、世袭特权,像遭到一次台风袭击,一下子都刮走了。但是,他们不甘心自己的灭亡,不断进行反抗。秦孝公的儿子嬴驷有两个老师,一个叫公子虔,一个叫公孙贾,都是守旧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串连了上千人,反对新法,诽谤商鞅。商鞅为了贯彻变法令,坚决按法律办事,给公子虔判处劓刑--割鼻子,给公孙贾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同时在渭河畔上处死了700多个旧贵族,渭水都染成了红色。从此,再没有人敢故意以身试法了。

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在这次变法中,废除了奴隶主的土地制度--井田制;把全国划分为30个县,建立县制;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这次变法的另一个重大措施,是将国都从栎阳迁往咸阳。咸阳南临渭河,靠近通往关东的大道,水陆交通方便,是经济和战略要地。

在商鞅变法中,秦孝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一旦信用商鞅,就把大权交给他,让他放手去进行改革,历时20年不加怀疑和干涉,对于一个国君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经过商鞅变法,贫穷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各诸侯国中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之后的惠文王 继位后,首要目标是夺回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公元前330年,秦军向魏国进攻,在雕阴(今陕西鄜县)大胜魏军,俘虏魏国大将龙贾,杀敌4.5万人。这次大战的结果,使魏国被迫将河西之地全部献给秦国。秦惠文王终于实现了几代国君的宿愿。

秦国取得河西之地后,处于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它东面有黄河、函谷关天险,将各诸侯国拒之关外;西面、北面的戎、狄逐渐衰弱,对秦不能构成威胁;南有秦岭与巴蜀及楚国相隔,秦国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环境。相反,魏国失去河西之地后,处于无险可守的位置,西方完全暴露在秦国的锋芒之下,面对秦军强大的攻势,魏国只得以割让土地来换取暂时的安定。秦国傲踞诸侯之上,独霸天下的雄心逐渐显露出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