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转贴]辽东:毋忘1905 (续)
送交者: 一叶扁舟 2006年12月01日09:07:2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七)

在日俄战争中,日军参战总兵力一百零九万人,死亡十万六千人,伤十七万余人,损失舰船九十艘,军费开支高达十八亿日元,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战争亦使日本人力、物力消耗殆尽。此外,日本国内反战情绪也日益高涨,引起日本朝野的不安。其实,尽管在战场上节节取胜,但匮于资源贫乏、经济薄弱,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日本却最先希望早日停战缔和,以巩固军事上既得的胜利成果。

还在两国鏖战正酣之时,谋求和谈的活动已在外交战线隐约展开。早在1904年7月28日,即日军合围旅顺口不久,日本驻英公使林董便挟首战告捷之势,通过第三方向正在柏林的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表示,愿与他秘密磋商议和条件。

1905年1月1日,日军攻占旅顺,25日,日驻美公使高平奉命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表达日本政府的“意图和希望”,即“恢复和平”后应使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并由日本“继承”俄国在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及其他权利。2月8日,罗斯福以私人身份通过法国驻美大使朱塞朗向沙皇劝和。同月,林董通过第三方再次与维特接触。日方试图让俄国首先发出媾和倡议,接受战败国的屈辱地位。但是,此时的沙俄政府对日方的和谈试探并未理睬。

1905年3月10日,奉天会战结束。大获全胜的日本,此时战费激增,债台高筑,人员伤亡巨大,后备兵员奇缺,不仅已无力在战场上发动新的攻势,而且战争的延宕甚至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3月14日,满洲军司令官大山岩向大本营总参谋长山县有朋告急:敌军弥补其损失甚难,我军于短期内弥补损失亦不可能,“故在我战力恢复之前,切不可妄动大兵”。23日,山县致书首相桂太郎:“无论坐守阵地抑或主动进攻,均前途渺茫”,其原因在于,“敌在其国内尚有强大兵力,而我已用尽全部兵力”;“敌之军官尚不缺乏,而我之军官自开战以来已大量伤亡,今后亦难以补充”;希望重新“确定国家之根本政策”。

3月28日,大山岩特地派遣参谋长儿玉返东京陈述军情,提醒政府不失时机地开辟和局。陆军大臣寺内甚至不等奉天战毕,便于3月8日主动要求美国驻日公使格里康“严肃地”向罗斯福转达他个人的意见:“战争应当终止的时刻已经来到,他已做好了停止战斗的准备。”同时外交大臣小村也有类似的表示。基于上述情况,桂太郎于4月8日召开内阁会议,讨论“作战和外交步调一致”的问题,决定在作战方面,据守日军已经占有的地点,尽最大努力取得新的进展;外交方面“只要情况允许,即迅速而圆满地恢复和平”。4月21日的内阁会议还研究了媾和条件。此时,日本虽谋和心切,却仍坚持和谈须由俄国提出,并等待与波罗的海舰队海上决战的结果。

在日俄战争中,俄军参战总兵力约一百二十万人,伤亡、被俘约二十七万人。据俄官方估计,俄军战死十二万人,损失舰船九十八艘,军费开支二十亿卢布,物质损失达二十六亿多卢布。俄国的惨败,使沙皇政府原本想用“小规模的必胜的战争”阻止国内革命的企图落空。

旅顺口失守后,一时间国内革命风起云涌。以1月22日“流血星期日”为转折,1905年俄国革命以暴风骤雨之势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月,俄国全国罢工的人数达四十四万之多,“打倒专制制度”、“打倒战争”、“革命万岁”的口号响彻全国。到1905年春,已有二十三条铁路的工人举行罢工,三十五个县,几占俄总县数七分之一的农民卷入了革命。

而奉天会战,俄军惨败,举国再次震动,使得有影响的《俄国新闻报》和《解放》杂志,公开倡导和平运动。矿业和石油业代麦甚至在莫斯科集会,要求沙皇政府与日本言和,并表示:“纵使丧失萨哈林(库页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也在所不惜。”财政大臣维特哀叹:“继续进行战争就不能不冒爆发革命的严重危险!”鉴于此情,使原本希冀继续增调国内兵力以战败日本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得不着手探求体面结束战争的途径和条件。

3月21日,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命令驻巴黎大使涅利多夫通知法国外长德尔卡赛称,俄国准备在不割地不赔款的前提下与日本进行和谈。25日,维特在彼得堡向英使哈丁表示,他“准备承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将辽东半岛、旅顺口和哈尔滨以南的铁路租让权转让日本”,意即承认战败的既成事实。同月30日,俄国驻华盛顿大使喀西尼也谨慎地向罗斯福总统表示,俄国政府“私下里”欢迎媾和。而令沙皇政府尤其不安的是,国内革命运动的持续高涨。因为俄国革命风暴,不仅动摇了沙皇的统治,也使欧洲各国惊恐不已,因为“俄国革命将是欧洲革命的序幕”(列宁语)。

战前,尽管列强各国都发表了“中立”声明,但为了使战争出现有利于己的结局,无不以各种方式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干预战争进程。俄国的盟友法国,在战争中向俄国提供了八亿法郎合三亿卢布 的借款以示支持。而日军的接连胜利,极大地削弱了俄国对德国的战略牵制力量,危及着欧洲大陆的平衡态势。法国为此焦虑不安,并拒绝了俄国再次提出的贷款要求。奉天战役一结束,法国外长即正式向英国驻法大使表示:为了英法两国的利益,战争应当结束,俄国应保持欧洲大国的地位。

3月底,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法国渴望俄国尽早以尽可能有利的条件与日本媾和,以便从远东战场脱身,加强法俄同盟在对抗德国方面的影响。4月,法国外长德尔卡赛向日本驻法公使表示愿居间调停。6月初,德尔卡赛再次探询日本的媾和条件,以便双方在法国的干预下开始谈判。为诱使日本媾和,法国金融界也表示愿对日开放金融市场。同时,法国向俄国施压,公开告诉俄国称,“只有取得和平,才能得到大宗贷款”。

日本的盟国英国,在战争中名为“严守中立”,实际上却倾力支持日本。英国联合美国,先后向日本提供四次总额达四点一亿美元的贷款(最后一次竟还有德国银行界参加),几占日本全部战争费用的百分之五十。可见,如果没有英、美贷款,日本是很难同俄国作战的。但为了防止俄德结盟,英国又不得不同时设法缓和同俄国在中亚的矛盾,并保持与沙皇政府的秘密外交。日本攻占旅顺后,英国感到,若战争继续下去,两败俱伤,既可能降低日本在远东的作用,也无助于俄国对德国的战略牵制。英国外交大臣遂即表示,欢迎美国总统出面居中调停。

曾竭力怂恿俄国开战的德国,此时已达到了削弱法俄同盟的目的。但威廉二世担心,战争的延续,有可能使俄国革命波及整个欧洲,从而动摇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因此,从1905年春开始,德国也希望俄国尽快与日本媾和,集中力量对付国内革命。这样,德国还可以此讨好日本,避免在远东的国际竞争中陷于孤立。因为德国同美国在远东无利害冲突,因此愿与美国合作插手和谈,以防英、法介入。

对马海战后,为防止“俄国被整个赶出东亚”,美国政府决定出面干预。在战争中曾积极支持日本的美国,担心日本的强大会威胁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因而希望日、俄两国在远东保持均衡。1905年1月下旬,一方面,美英两国对日俄和议的立场即已达成谅解,一致认为日本“有权要求占有旅顺和确保其在朝鲜的优越地位,不容俄国在朝鲜有任何特殊利益”;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主张战后沙俄仍留在东三省,与日本互相牵制,以免后者未来坐大为美国的亚洲劲敌。

美国政府还主张,日本必须归还满洲,并在东三省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是要求与日本分享战争成果。同时,美国也希望日本被牵制在北方,使其无法实现对菲律宾的野心(此前,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获得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权)。日本政府深知,日俄战争得以胜利进行,全仗英、美两国政府及其金融资本的支持,今后仍有赖于他们的支持,因此谈判中必须考虑两国的意图,将目标限定在英、美容许的范围之内。4月25日,日本外相小村作出了相应的保证。于是,还在日俄和谈前,美、日、英三国实际已就战后的安排达成了默契。

5月31日,趁海战大捷的有利形势,日外相小村电令高平公使,请罗斯福总统以“完全主动”的姿态促成和谈。罗斯福亦认为此时俄国弱未尽弱,日本则强未太强,正是美国插手和谈的大好时机。罗斯福的策略是,通过法、德推动沙俄,迫使沙皇政府在它必须让步的地方作出让步,同时通过英国影响日本,使日本内阁不致对俄国提出过分的要求。6月3日,德皇威廉二世鉴于俄国已不堪再战,并且有被革命吞没的危险,致函尼古拉二世劝和,同时给罗斯福写信,支持他出面调停。6月5日,美国特使迈耶奉罗斯福之命面见沙皇,指出“继续作战只会使俄国全部丧失东亚的领地”。

由于德、美双管齐下,沙皇遂于6月6日主持军事会议,研究形势。尼古拉二世赞同尽快开始和谈,并指出,由于缺乏海军,海参崴、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可能被占领,“那时再进行和谈就困难得多了”。会议决定趁战火尚未延及俄国领土时议和,同时继续加强在满洲的俄军,以此为谈判时的砝码。次日,沙皇向迈耶表示接受美国的建议。6月8日,罗斯福正式提议双方举行直接谈判,日、俄随即表示赞同,迅速派遣全权代表前往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

为加强在谈判中的地位,日本在谈判前夕同意接受罗斯福的建议,于7月间出兵占领了库页岛。7月29日,内阁首相桂太郎与正在东京 访问的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达成秘密谅解:美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日本保证对菲律宾无进攻的意图。经过从5月中旬以来的反复磋商,8月12日日本与英国签订了期限十年的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彼此确认对方“在东亚和印度”的“领土权利”和特殊利益,并规定缔约一方为防卫上述权利如与他国(一国或数国)交战,不论此项战斗发生于何地,缔约另一方应立即施以援助。

与第一次英日同盟条约相比,此次英国承认日本有权对朝鲜“采取指导、监理及保护措施”;日本则同意将公约的适用范围由远东扩大到印度。这样,条约便成了在远东以俄国为主要对手的英、日两国划分亚洲势力范围的军事同盟条约。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在该约签订后不久曾向日本保证,“为了远东和平”,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日本和英国可以指望并相信,美国将与英、日协力,“犹如承担它接受的条约义务一样”。这样,美国就成了英日同盟“未签字的成员国”、“匿名的合伙人”。

关于条约的媾和条件,日本曾进行过长期酝酿。早在1904年7月日军攻占辽阳之前,小村外相即已向内阁提出了草案。1905年4月21日,日本内阁审议了对俄和议的原则,同年6月30日由内阁通过,并经7月5日天皇批准的给本国全权代表的训令为基础。训令把和议条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容磋商的“绝对必要条件”,第二类是由代表团尽可能努力实现的“相对必要条件”,第三类是附加条款,可由代表团自行决定是否向俄方提出。训令的基本点是,通过谈判,使俄国最终承认日本用武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造成的既定政治局面,并尽可能谋求更多的侵略利益。俄国方面,沙皇曾把“不割让一寸土地,不赔偿一个戈比”作为对日交涉的原则。

在1905年7月11日给俄国全权代表的训令中,俄国政府又具体规定,割地、赔款等项有损俄国“荣誉与尊严”的条款,“绝对不能接受”。但训令又给予了谈判代表一些灵活处置的外交空间。显然,日俄双方的议和原则,在承认以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已经获得的既得利益为谈判基础方面,立场接近。这就为和谈成功创造了基本条件。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在中国的领土内,中国是主要受害者,日俄和会中国理当参与。为此,清政府于7月6日分别向日、俄两国要求参加和谈,并严正声明:“议和条款内倘有牵涉中国事件,凡此次未经与中国商定者,一概不能承认。”但是,日本驻华公使却复照说:“此次议和自当专在日俄两国直接商定,当不容有第三国从中干预,有所置喙也。”沙皇政府则声称:“战属俄日两国,则和议条款必由俄日全权商议。”日俄两国此唱彼和,悍然将中国排拒于和会之外。

就这样,在列强的筹划下,战败的俄国与日本,大模大样地就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争来讨去,划分各自对所谓南满与北满的势力范围,并继续着自甲午战争以来有关朝鲜殖民宗主权的争夺。但是,并未参与日俄战争的中立国中国,却因此承担了战争的严重后果:《朴次茅斯和约》中包括了大量侵犯中国主权的条款。

8月10日,日俄和谈正式开始。除割地、赔款、限制俄在太平洋海军力量和处理扣于中立港的军舰四项之外,谈判基本上是在日本提案的基础上逐条展开的。至8月16日,关于朝鲜问题、中国东北权益问题、东三省铁路等项,均达成协议。在余下的割地、赔款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由于库页岛已被日军占领,一时无法夺回,加之罗斯福出面干预,8月23日沙皇决定同意将该岛南半部割让给日本。

至于赔款问题,日本要求俄国交付十二亿日元作为收回库页岛北半部的代价,但俄方坚持:宁愿把“数以百万计的金钱用于继续战争,也不愿赔偿给日本人”;日方对此也已心中有数,“不认为俄国有赔款的可能”;同时,罗斯福担心日本会利用赔款来加强其庞大的舰队,危及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于8月22日敦促日本不要再坚持赔款要求。日本内阁遂于28日召开内阁及御前会议,就这个问题作出决定。于是,双方在8月29日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就割地、赔款问题最终达成协议。9月1日,双方签署了停战议定书。9月5日,俄国全权代表维特和日本全权代表小村寿太郎分别代表本国在《朴次茅斯和约》上签字。

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计正约十五款,附约两款,其中涉及中国主权的内容有:俄国将包括旅顺口、大连湾在内的辽东半岛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公共财物,让与日本(第五款);俄国将由宽城子(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一切支线、铁路区域内所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在内,都转归日本(第六款);两国在东三省各自经营的铁路,只限工商业用,不得用于军事目的,但辽东半岛租借地内的铁路不在此限(第七款);以十八个月为限,日、俄两国军队同时全部撤出满洲(辽东半岛租借地除外);为“保卫”各自的铁路,可留驻“守备兵”,每公里不超过十五名(第三款,附约第一款)。

表面上,《朴次茅斯和约》第五、六款规定,俄国以掠自中国的辽东半岛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等“转让”日本,“须商请中国政府允诺”,其实,那纯属是用以装潢门面的伪善之为。一个主权国家(沙俄)擅自以另一个主权国家(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私相授受,作为向第三国(日本)战败乞和的筹码,简直是世界近代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荒唐之事!更有甚者,“和约”签订后,日本即着手“实际”的“转让”手续,于10月27日正式向中国提出在东三省开埠、筑路、伐木、捕鱼、内河航行、无条件承认日俄和约第五、六款“允让日本的一切”等项要求。

接着,小村率代表团于11月16日来华谈判,于12月22日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计正约三款,附约十二款。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意日俄条约中俄国让与日本的一切权利,并允诺:东三省开放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宽城子(长春)、吉林,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齐齐哈尔、满洲里、海拉尔、瑷珲等十六处为商埠;日本得继续经营战时擅自铺设的安东(今丹东)至奉天的军用铁路;鸭绿江右岸的森林采伐权转归日本;日本得在营口、安东和奉天划定租界等等。这样,日本又从中国获得了远比《朴次茅斯和约》多得多的权益。就连日本学者也指出,这个条约“超出清政府承认《朴次茅斯和约》的范围,给日本新规定了许多额外的权益”。

随后,日本以《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为依据,将东三省南部视为它独占的势力范围:1906年6月7日,敕令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作为它侵略东三省的大本营;7月底,又仿照俄国远东总督府的体制,设置关东都督府,着手实施血腥的殖民统治。辽东大地终于沦入了日本之手,成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战略基地。

《朴次茅斯和约》还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特殊权利,对日本在朝鲜采取的“指导、保护和监理措施”,不加妨碍或干涉(第一款);俄国以北纬五十度为界,将库页岛南半部及其附近的一切岛屿割让日本(第九款)。这样,《朴次茅斯和约》满足了日本所坚持的所有“绝对必要条件”。结果,日俄为分割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历时十五个月的战争,至此以完成可耻的分赃而最终结束。

战败的俄国不得不把自三国干涉还辽后得到的辽东的既得利益,拱手让与日本,俄国势力从此退居中国东北北部,并且使朝鲜事实上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嗣后,沙俄继续以中国为掠夺对象,苦心“经营北满”,并变本加厉地把侵略方向转向蒙古、新疆。

1905年9月,日本外交代表小村寿太郎向美国国务卿试探美国总统对日本吞并朝鲜的态度。美国总统罗斯福声称支持日本,双方达成协议:美国同意朝鲜成为日本保护国,日本则承认菲律宾为美国殖民地。最终《朴次茅斯和约》虽缓和了日、俄两国在远东的矛盾,但却也加速了英、日和法、俄两大集团相互靠拢的进程。美国通过干预日俄和谈,也加强了自己在远东的地位。以此为起点,欧美列强及日本侵华的新格局逐渐形成,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则进一步加深了。

(八)

日俄战争以日本战胜为结局,成了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此战总结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降的历史成就,使日本不仅在甲午战争中冲决了东亚千年华夏朝贡体系的传统国际关系的桎梏,而且在日俄战争中完成了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历史设计,一蹴而跻身列强行列。十年间连续两场胜利的战争,使日本走上了“崛起”侵略亚洲、争霸世界的不归之路。诚如《朝日新闻》某篇文章所指:“日本对其军事实力变得极其自信,最终走上了军事帝国的行列,疯狂地对外扩张。”

纵观战争全局,日俄两国国内因素固然重要,但若将其置于其时以辽东和朝鲜问题为胶着点的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中,以及列强争端于全球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下考量,则日俄战争无疑是当时东北亚国际政治“平行四边形的历史合力”之产物。其后一百年间,大国围绕中国东北、朝鲜的争夺并未完结。此后接踵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危机、事变,无不与甲午和日俄战争深埋下的祸种相关联。梳理百年东亚国际关系史的脉络,其发展线索何曾脱出日俄战争中大国争霸的历史窠臼?

1907年日俄签订密约,把“北满”和内蒙划为俄国的势力范围,把“南满”和朝鲜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德宣战,却在中国山东登陆,劫收德国在胶东的权益。“战胜国”中国却要在凡尔赛和会上为收回山东利权而争,引致中国国内产生了五四运动。

1917年,在日俄战争中泄了气的沙俄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陷入了革命与战争的历史漩涡,把自己送入历史的坟墓。

1919年7月、1920年9月,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废弃一切特权。1924年5月31日中国与苏联为恢复邦交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然而,苏俄对华宣言的承诺并未兑现〔1〕。

日本于1920年前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会议上终于跻身列强。1918年至1925年间,日本趁乱进攻襁褓中的苏俄,出兵占据西伯利亚和库页岛北半部,迫使其订立《苏日关于规定两国关系基本法则的条约》及其议定书,宣布“苏联承认1905年《朴茨茅斯条约》继续有效”。耐人寻味的是,苏联在此约中实际否认了此前不久多次对华宣言的立场。

1929年,因中国东北政府要求收回中东铁路而爆发中东铁路战争。战事持续达近五个月之久,以东北军战败告终。史家称,这次战争为两年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可资参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占中国沈阳,抗日战争开始。1931年10月29日苏联政府致书日本政府,表示苏联奉行“不干涉主义”使日军放手在东北的军事行动。
1932年3月8日,伪“满洲国”成立。一度传出苏联与伪“满洲国”商谈建交事宜。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长春)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伪“满洲国”为“满洲帝国”,年号为“康德”。

1933年5月13日,苏联驻日大使对日外相内田提议,如伪“满洲国”购买中东铁路,苏联可以承认“满洲国”。5月23日,中国外交部抗议苏联出售中东铁路。6月19日,苏联复中国外交部抗议,称出售中东铁路无损于中国。1935年,苏联无视中国主权,与日签订日本购买中东铁路的协定,单方面决定将中东铁路以总值一百一十七亿日元的低价转售给伪“满洲国”,实质上承认了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支持了日本的战争行动。

1937年8月20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缔结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其中第二条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时间内,对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援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用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

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在图们江左岸张鼓峰地区与苏军发生冲突,被苏军击溃。
1939年5月,日军又在中蒙边境的哈勒欣河畔与朱可夫指挥的苏军展开激战,结果八千名关东军被歼,日军遂放弃入侵苏联的北进计划,史称哈勒欣河战役,又称诺门坎事件。
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时局处理要纲》,确立南进战略,并决定大幅度调整对苏关系。苏联为加强西线战备,也希望改善日苏关系。1941年4月,日苏签订《日苏中立条约》,条约规定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缔约一方若受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五年等。附加日苏分别承认蒙古与伪“满洲国”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共同声明。在《日苏中立条约》中,苏联置此前中苏间签订的条约于不顾,并实际上承认了伪“满洲国”。条约且解除了日本在中国战场和大举南进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条约签订后,中外舆论哗然,也给共产国际支部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困扰。中共不得不发表维护苏联威信的声明。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列强终于尝到了其几十年来养虎遗患之后果。值得一提的是,二战中,日、苏一直保持密切的外交关系,苏联并持续向日本供应煤、石油等物资。

1945年,根据雅尔塔〔2〕和波茨坦会议与英美盟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应立即加紧对日作战的准备。到8月初,苏联远东总兵力已达一百七十万人,装备五千架飞机、五千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另有太平洋队和阿穆尔舰队以及蒙古国的机械化骑兵部队。

8月9日零点,苏军分四路沿中苏边境东段全境进入中国东北,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时,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并加入《波茨坦条约》(此前并未签字)。8月11日,苏军向朝鲜北部和南库页岛发起进攻,15日在千岛群岛登陆,并由北向南依次进占各个岛屿。8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苏军投降。8月24日苏联军队占领东北全境,于同日占领平壤,并很快推进到三八线。8月28日占领四十年前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南库页岛。传说,斯大林在听完战报后,意味深长地说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整整等了四十年。”

1945年8月6、9两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史上的日俄战争,催生了日本这个新帝国,可整整四十年后这一不可一世的新帝国却又在原子弹爆炸的云霓中灰飞烟灭。历史似乎在此实现了一次轮回。
1949年以后,所谓日本与苏联(俄国)之间的北方领土问题,一直成为搅扰两国关系最大的政治障碍〔3〕。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签署同盟条约,新中国实行所谓“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朝鲜战争接踵爆发,中苏联手支持北朝鲜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大战三年,遂遗留下朝鲜问题至今。东亚大国关系在短时间内作出令人目不暇接的急剧而仓促的调整,中国内战遗留的台湾问题也因此陷入了某种既定的战略框架之中,迅速失去了弹性。
1955年,苏联履约向中国移交旅顺军港和中长铁路。至此,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丧失的东北权益收回。

1960年代中苏间爆发理论战,中苏关系走向破裂。1969年中苏在东北、西北边界地区爆发军事冲突。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本质性地确立了其在东亚、亚太乃至与全世界的国际战略地位。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月,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
1972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4年,中日恢复邦交。
……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由鸦片战争而始至甲午战争终结,亚洲中央帝国今安在?可谓是城下韩擒虎,楼头大王旗;英、法、德、美、日、俄,列强牛耳易手不断;晚清北洋民国,天灾内战革命频仍。与这一切相伴的是,中国在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也在悄悄地发生着位移:西洋列强的附庸,瓜分豆剖的对象,乃至东洋倭寇也几次三番打将上门,百年近代史,一簿屈辱账。

及至1949年,新中国使中国人民得以扬眉吐气,可仔细打量,仍未能脱离大国政治的藩篱(五十/六十年代的两个阵营格局,终于露出了雅尔塔体系的马脚,演变成七十/八十年代的两极格局)。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大气磅礴,杀出乒乓小球,转动庞然地球,以一记中美关系解冻的险招和一手重返联合国的大棋,顿然化解了战略全局的困窘之境。与昔日敌酋美利坚总统笑谈哲学,遗赠趋前谢罪的日本首相《楚辞集注》。呜呼,何等的豪气!何等的风雅!及至“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路线的推行,果然开辟出“西边日出东边雨”的中国外交新景致,也奠下了独立自主外交的立国之本和尔后国门开放时的大致国际格局。

今天,东北亚问题又一次成为国际政治瞩目的焦点,其背后又一次笼罩着大国的幢幢身影。日俄北方四岛问题〔4〕;中日东海油气田、钓鱼岛问题;日韩独岛之争;日本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关于历史细节与过程的长期争拗(涉及东亚历史观、战争赔偿、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诸问题);日美安保条约问题;围绕俄国西伯利亚石油资源的中日争执,等等。其中最为世界瞩目的,莫过于朝鲜核问题引发的一次又一次国际政治危机,以及连续几轮的北京六方会谈。

2005年,全球都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六十周年。一批日本政要却在2月10日即日本对俄宣战一百周年纪念日,发起成立了“日俄战争学习会”,并集体参拜奉祀日皇明治的“明治神宫”。学习会的主要成员有,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自民党前经济产业相平沼赳夫,民主党前党代表鸠山由纪夫等人。成立学习会的目的在于:“明治的元勋们实现了维新,打败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的大国俄罗斯,我们要向其学习,摸索出当今日本理想的状态。”何谓“当今日本理想的状态”?怎奈是,日俄战争阴魂不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阖上日俄战争的历史卷宗,掩面而思,“国耻”二字跃上心头。“国耻”一词,始见《礼记》。哀公问礼于孔子,孔子答话中有“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语。《疏》曰:“物犹事也,事耻臣耻也。振尤救也,国耻君耻也。君臣之行有可耻者,礼足以兴复之。”其涵义与今“国耻”一词虽有所不同,但亦相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人们习闻常见“国耻”一词,其意是指:国家所蒙受外国侵略之大辱视为国耻,如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等。一百一十年前北洋水师建起的旅顺要塞,堪称东亚第一海军基地,在建港工程任上劳累致死的督办大员袁宝龄在黄金炮台和白玉山上镌刻下了两幅对联:

一曰:大海澜回忆从前唐战辽征往昔英雄垂信史,高山天作愿此后镐京丰水中兴日月丽神州;
二曰:创四千年未有之规愿成渤海屏藩留都堂奥,环九万里无远弗届漫谈昆明池水汉武旌旗。

如今,那两幅充满冲天大气的对联早已无从寻觅,白玉山麓却留下了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海军闭塞队纪念碑,似鬼魅伫立于斯。碑身是用当年的炮弹壳、水雷与沉没的舰船残骸建的,用以表彰在战争中堵塞旅顺港有功的日本军人。此不为国耻,何国耻之有?!
注释:

〔1〕1919年7月25日的第一次宣言宣布:“和平的基础应当是放弃侵犯他国领土,放弃对其他民族的任何强行吞并,放弃任何赔款。”“苏维埃政府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一切归还中国人民。”宣言宣布:放弃沙皇政府与中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沙俄与中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所缔结的不利于中国的秘密条约。放弃沙俄在中国东北等地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和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等。最后建议双方派出代表,正式谈判以建立友好关系等。1920年9月27日的第二次对华宣言重申第一次宣言,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签立的条约全部无效,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沙俄夺取的一切中国领土和中国租界。永远无偿地退还一切侵夺的中国权利。”1924年5月31日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第三条规定:“两国政府同意在前条所定的中苏会议中,将中国政府与前帝俄政府所订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及苏俄1919与1920年苏联政府各次对华宣言之精神重订条约、协约、协定等项。”第七条规定:“两缔约国政府允许在本协定第二条所定会议中将彼此疆界重新划定,在疆界划定之前,允许维持现有边界。”1926年3月25日中苏开始谈判界务问题。会议中中方提出“界务节略”,要求按照1924年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第三、第七条和1919、1920年苏俄两次对华宣言的精神议定新的界约,重划双方疆界,归还帝俄侵占的中国领土。5月16日中方提出“中俄界约草案”,认为按照1919年中苏俄政府宣言的精神,中苏边界应根据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和1727年的《中俄恰克图条约》重新划定。对此苏方表示对中方界约草案无法讨论,拟将此问题交中苏会议全权代表解决。此后中国政局动荡,中苏关系破裂,谈判无果而终。

〔2〕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三国外交部长,聚集于雅尔塔。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问题。2月8日,斯大林在雅尔塔同罗斯福秘密会谈时提出了苏联出兵的条件,其条件为: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日本1905年所攫取的俄国的权益须予恢复,即: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个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作为交换条件,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10日,斯大林同罗斯福再次会晤,达成正式文本。斯大林向罗斯福表示,大连不能成为国际港口,苏联需要得到旅顺港周围的海军基地。英国没有参与协定草案的制定,但2月11日斯大林和罗斯福却邀请丘吉尔在协定书上签了字。

〔3〕1855年,俄、日两国签订《下田条约》,将千岛群岛南四岛,即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划归日本,千岛群岛其余部分划归俄国。1875年,俄日签订《圣彼得堡条约》,日本以当时所占的库页岛南半部分换取俄国占有的千岛群岛部分,日本遂占有了千岛群岛全部。1905年,日、俄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重新占有了库页岛南半部。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苏军占领了包括南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1951年《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在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一切权利。

从1949年开始,日本不断表示不服从雅尔塔协定,要求收复库页岛南半部以及整个千岛群岛。1951年,日本承认千岛包括南四岛,一年后又通过国会议案,将齿舞、色丹列入“固有领土”,但继续承认千岛范围包含择捉、国后。1955年,苏、日开始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日本竟然要求苏联交出库页岛南半部以及整个千岛群岛。苏联表示可以考虑交还齿舞、色丹,日本立刻得寸进尺,要求一并交出择捉、国后。1956年,苏联重申愿意让出齿舞、色丹,日本仍坚持四岛必须一并“交还”,谈判于是破裂。此后,四岛问题一直搅扰日苏-日俄关系至今。迄今,没有任何一份国际法文件规定,南四岛不属于千岛群岛;而且,日本人援引《旧金山和约》也是无意义的,因为苏联并没有签署这一和约。

〔4〕对于俄罗斯来说,南四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若南四岛交还日本,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达二点五万亿美元。南四岛将俄罗斯与太平洋连在一起,地扼连接俄罗斯与美国、加拿大西海岸的水路要道,而且将滨海边疆区与堪察加半岛连接起来。如果将它让给日本,日本就掌握了连接鄂霍茨克海与太平洋的所有重要海峡。鄂霍茨克海将变成公海,任何国家的军舰核潜艇都能自由通过叶卡捷琳娜海峡。这将令俄罗斯通往太平洋的战略出海口的形势更为复杂。最近,俄国总统普京明确阐述俄国政府对此立场,即南四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作为战胜国以完全合法的方式获得的,是受到国际法保护的,因之是不容变更的。事实上,双方都应该明白,如果俄罗斯将属于本国的领土让与他国,势必会在国际上制造相当危险的先例,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众多国家都将向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如德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和中国,事态将变得难以控制,二战后欧亚大陆的地理版图不容变更的铁律将被打破——这条铁律即使在苏东剧变和两个德国统一那么大的历史变迁和历史震荡中也未发生变化——二战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也将面临崩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