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经历留给我的是美好记忆(14) |
送交者: 只等闲 2007年02月03日09:43:0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14 教书 76年秋季,公社新办了小学的戴帽初中班,因此从知青里抽调了几个民办教师补充师资(其实是有了知青才决心办的)。选上的都是高中毕业生,都是男生。77年春季,又调了几个知青,我有幸成了其中之一。是美差,因为开课的日子不用下地劳动了。 民办教师是对正式教师队伍(拿国家工资,城市户口)的一种补充,保留农村户口和知青身份,不拿工资挣工分。虽然不是正式工作,但和一时半会儿的代课教师不同的是,民办教师是上了县教育局花名册的,有自己固定的课目和班级,还有一点补助。不过补助不发给本人,而是转到拿工分分口粮的生产队。我们那里民办教师不分男女,一天记10分工。只是,星期天和所有放假的日子不记工。 公社学校本身是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完全小学。各年级两三个班吧。有30岁以上的老教师6人,都是文革前师范毕业的。一个不知从哪里,因什么原因来的右派分子。4个文革中毕业的师范生(工农兵学员)。我们知青民办教师有7人。校舍就在公社大院对面。平房老教室8间,低年级用。石条垒的两层新教学有楼十多间,是小学高年级,初中班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楼前有一个非标准规模的篮球场。当然,旁边还有零散的教师宿舍和只有灶间的食堂。 民办教师在学校是没有宿舍的。也许考虑了上下课方便,这次公社抽调的知青2/3是我们大队的。因为离公社近。我教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算术,还有政治,图画。说实话,很忙。因为除了一节音乐,两堂体育之外,全是我的课了。备课,批改作业好多都在晚上。要命的是,有的孩子基础很差(那时没有不让升级这一说),课外还得给他补课。打架吵嘴发生了,还得解决问题。好几个学习好的学生的摸样至今还记得。不知他们一直上到初中,上到高中,上到大学没有?也记得他们身上因为长久没洗澡,没换衣服而产生的酸味。教初中班的一个男知青还去家访,我没去过,怕天黑怕走路怕狗。 再忙,心里还是愉快充实的。毕竟,教师受人尊敬,特别是被那些纯纯的黑眼睛盯着的时候,觉得很有意义。而且和周围的老师们交谈,话题比在队里劳动时多多了,新鲜多了。很喜欢吃中午那顿饭。食堂大爷炒的菜很好吃,虽然基本上是素菜。我们端着碗凑在一起,互相开着玩笑,说着趣事。记得那个教体育的大个子知青,有被蛇咬伤的历史。我们的让他讲。他说那蛇从树枝上伸出头咬了他额头一下,很快他的头就肿得像个大冬瓜....我们以后就叫他冬瓜。 也不敢忘乎所以,星期天和农忙假,寒暑假的时候都老老实实回队参加劳动。知青身份嘛,忘不了那个1年得出工300天以上的共识。民办教师的工在星期天和放农忙假的日子不记,所以不为工分,为了那出工天数还是不敢偷懒。再说,队上的其他人,包括知青点的其他人,都在劳动,自己在家待着不好意思,别人看着也不舒服。我还怀疑,我们在学校教书记下的工分,超过了学校给队上的补助。农忙季节不下地,说不过去。 所以,几乎所有的星期天和所有的农忙季节我都在队里出工。平常回家如果队里还没有收工的话,会管管知青点的自留地,或给水缸里加担水,然后做饭。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