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魂与党魂的对决--孟良崮战役60年祭 |
送交者: 一叶扁舟 2007年10月09日09:41:4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国魂与党魂的对决--孟良崮战役60年祭zt 引子 2007年4月,我以暧昧之身,和两三朋友同到临沂,登上沂河之滨、蒙山之侧的孟良崮。我们在山下匆匆看过战役纪念馆,然后驱车直奔主峰,在张灵甫将军殉难的山洞下停住脚步,周围的岩石上当年的弹孔仍然历历可见,山风徐来,松涛阵阵,似乎在诉说着当年那场兄弟阋墙、国共对决、血与火搏杀的惨烈争战。 5月16日,将是张灵甫将军殉国60周年忌日。此刻,站在这个已经坍塌的山洞外边,我的心就像旁边的岩石,千痕百孔。碍于同行朋友都是红色政权的保卫者,是将军的敌人,我无法在这里鞠躬祭奠。我在山下胜利者陈、粟将军的塑像下也没有鞠躬。国共纷争,血火对决,胜负已由历史做了裁判,无须我再饶舌。作为这场战争后果的承载者,这片烈火焚烧过、血肉肥沃过的土地上生发出来的一根小草,面对着每一块岩石后面掩藏着的成群的冤魂,我总该说点什么,写点什么。 是以记。
74师被歼孟良崮,有两个人大吃一惊。一个是蒋中正,他听到噩耗,悲愤欲绝、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另一个是***,这位天纵奇才、在1936年就敢嘲笑秦皇汉武的共产党领袖,接到战报时竟不敢相信:“这个粟裕居然真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然后吃了满满一碗红烧肉以示庆贺。 国共两党的领袖对这场战役的结果都表示吃惊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74师是抗日铁军,是国军的军魂,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而张灵甫将军,更是参加过几乎所有对日重大战役、百战百胜的抗日名将!
先说张将军。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陕西省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在长安中学读书时书法就曾经得到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于佑仁先生的赏识。1923年考入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24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学有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他们日后都在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1937年,张灵甫在五十一师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他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之战,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杀得日寇丢盔卸甲。该团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军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他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三国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日军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他身中7块弹片,变成血人也没有退下火线。 德安大战之后,田汉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右腿中炮弹负重伤,不下火线。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因其战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中正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在国军中,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
再说74师。即抗战时期的74军。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辖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俞济时第58师(辖吴继光174旅、邱维达172旅)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冯圣法继任第58师师长。全军共8个团,2.1万人。其中第58师炮兵营有6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当时别具威力,曾在淞沪会战中大显神威。
1938年7月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爆发,日军苦战两个月进展甚缓,为尽快突破国军德安防线,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命令第106师团全力突破五台岭一线,然后向德安西南迂回穿插,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约20个师的国军。 9月25日,第106师团突破五台岭,迅速向国军防线纵深推进。10月1日,106师团主力已进至万家岭一带地区,但在白云山遭到了国军第4军的顽强阻击。第九战区司令薛岳闻讯后立即果断决定调集重兵围歼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这一作战决心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10月2日,第九战区调集12个师合击万家岭地区之敌,国军各部从各方向发起向心攻击。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见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又无进展,便迅速放弃原定计划全力突围,突破口便选在了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1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的多次猛攻,但是58师也付出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人!眼看阵地难保,58师师长冯圣法连连向军长俞济时求援,此时俞济时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他只留下了一个班警卫军部,将军警卫营投入战斗,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企图。 10月7日,国军调整兵力,发起全线总攻。74军作为主攻部队奉命攻击日军在万家岭地区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第51师多次猛攻均未得手,后305团团长张灵甫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74军攻占张古山,为突破日军106师团防线立下头功。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平型关和台儿庄媲美。 万家岭之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战役中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战役开始前,蒋中正曾两次电令将74军调至后方休整,都被薛岳拒绝,而74军的表现确实没让薛岳失望。战后著名作家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灵甫为原型编写了话剧和74军军歌。 军歌歌词如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以上见《文史资料》)
这样一个名将,这样一支铁军,何以会被势力悬殊、资历平平的对手歼灭?对此,战后的历史学家、军事学家众说纷纭,成为一个历史的谜团。鄙人却认为,这是历史的定数。 指挥围歼74师的是中共名将粟裕将军。这是个没有上过军校的,从士兵出身的将军。10年国共内战时期,他从士兵到中高级军官慢慢升迁,谈不上有什么战功。抗战八年他位于新四军序列,整个新四军就除了跟国军摩擦,也没有对日寇有过像样的作战,他也没有指挥过什么像样的战役,因此共军对日作战的有名战例中看不到他的名字。他的成名是从第二次国共内战开始,苏中七战七捷,令国共两军高级将领对他刮目相看。诗才平平、军事才能也平平的陈毅将军干脆把华野的实际指挥权交给了他,终于让他在孟良崮一举功成! 围歼74师,粟裕开始没有敢想,战后也心有余悸。他因后来实际指挥淮海大战(国军称为徐蚌会战)等著名战役,一举歼灭国军主力80万,为中共入主中原立下不世之功而名满天下,成为世界级军事名将。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孟良崮战役就规模和成果而言(付出80000人,歼敌32000人),都不足挂齿,但是他去世的时候留下遗言把自己安葬在孟良崮。粟裕似乎觉得,打败张灵甫,消灭74师,真的不是他粟裕一己的才能和智慧所能及。 后来的人们纷纷说,74师被歼灭,源于主将张灵甫太过骄横,因为骄兵必败。真实的历史哪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张灵甫在参与进攻华东共军时,时时谨慎,处处小心,曾经让粟裕一筹莫展,几次打电报给***想分兵退出山东战场。
1946年3月,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2000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 全师装备计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卡车牵引)、36门75毫米山炮(吉普车牵引)、108门105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81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37毫米战防炮(吉普车牵引)、486门60毫米迫击炮、255具火焰喷射器、324具M1“巴祖卡”火箭筒、324挺7.62毫米勃郎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2400支9毫米美制M1汤姆森冲锋枪和加拿大斯太令卡宾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9毫米勃郎宁M1911A1手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骡马1000匹。 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1946年7月,国军集中58旅的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主力31个旅进攻苏皖解放区,另27个旅进攻鲁南,牵制山东解放军。而整编74师作为主力中的主力负责主攻淮阴,当时华东解放军主力有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陈毅指挥,共约7万余人)和华中野战军(简称华野,粟裕指挥,共约11万余人)。 7月淮南战局恶化,共军除留第6旅16团和地方部队外,主力撤出淮南。9月,国军兵锋直指淮阴,第7军进攻泗阳,掩护74师侧翼;74师配属工兵第15团沿运河主攻淮阴;整编28师之192旅为预备队,在74师后跟进。此时华野主力正在苏中作战(即苏中七战七捷),山野主力则在沭阳以南。在国军发起攻势后,共军以华野9纵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三道防线,作为防御正面。 9月12日,经三天激战国军第7军突破9纵第一道防线。9月13日,第7军和74师同时展开攻击,于当日下午突破第二道防线,陈毅山野主力无法及时南下,只得急令2纵向淮阴开进,但沿途道路桥梁均遭破坏,无法及时赶到。陈毅只好急电粟裕:“……总之此次淮北作战,由于主观指导错误,贻误全局;五内俱焚,力图挽救,当尊重兄等建议。”粟裕见形势危急,急调第5、第13旅星夜北上驰援,粟裕亲率主力第1、第6师也随后北上增援。但是从海安到淮阴,多是水网地带,又逢大雨,道路泥泞,部队只能走水路,但一时间又没有足够的船只,一次只能渡1个旅,加上国军飞机的封锁,只能在夜间行动。华中主力赶到淮阴最快也得到20日。而事实上,19日胜负已定。 9月14日,谭震林和张震在码头南岸开设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淮阴地区作战。 9月15日,双方在淮阴外围杨庄、马头、小桥一线激战,9纵及第5、第13旅拼死抗击,尤其是从高邮兼程赶来的第13旅(即皮定钧旅),是参战各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对突破运河的74师连续实施了9次反冲锋,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当晚74师攻占杨庄和码头,逼近淮阴。 16日,为确保淮阴,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迟滞74师的攻击。 17日,战况更为激烈,74师在炮火和飞机助战下,连续组织5次猛攻,共军集中所有兵力火力全力抗击,但第一道防线仍被突破。 18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并于午夜发起猛攻,74师派出2个连从9纵与5旅的结合部成功突破,根据俘虏供述的口令诈开淮阴南门,进城后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建立阵地,74师主力随即从正面猛攻。共军5旅在敌前后夹击下,被迫放弃阵地,共军组织皮旅和9纵预备队实施反击,也未奏效。华野主力刚到淮阴城北,立足未稳无法顶住74师的猛攻,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74师继续南进,又于22日攻占淮安,至此,国军基本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华东局势日趋严重。
国军攻占两淮后,稍加休整,于10月开始进攻涟水、益林地区。共军在涟水外围集中了第1、6师、第9、10、11纵队共23个团的兵力,另以第5旅守涟水城。10月4日粟裕在涟水以北15里盐河北樊卜庄的前线指挥部里亲自召见了5旅15团团长李士怀,由15团担负城防。 10月19日,74师兵分三路,以宽正面向涟水攻击前进,东路57旅,由淮安经席桥、顺河集向茭菱镇前进;中路51旅由淮阴东马厂经钦工向涟水前进;西路58旅由王营沿盐河河堤攻击带河镇。 20日下午3点左右,74师先头部队与15团在汤庄遭遇,74师51旅前卫连遭到伏击,51旅在第二天中午才推进到涟水城南的废黄河南岸。 10月22日,74师集中全师炮火猛轰南门渡口,然后连续3次组织强渡废黄河,均被击退。74师毫不气馁,继续发动了第四次进攻,共军南门渡口守军伤亡殆尽,终于被74师突破。共军1营预备队和从茭菱赶来增援的5旅第13团迅速赶到,苦战之后封闭了缺口,74师也因伤亡惨重后继乏力而被迫退至废黄河边的沙滩上,重新收拢集结部队,在沙滩上建立了阵地,并冒着共军的炮火搭建起了浮桥。同时,共军也在废黄河的第二道大堤和城边构筑了新的工事。 74师在猛攻南门渡口时,还对带河镇和西关两地发动攻击,带河的进攻被15团2营击退,西关战况也相当激烈,3营伤亡很大一度形势危急,投入团预备队后才勉强守住阵地。同时在东路的74师57旅一部企图在茭菱镇附近强渡废黄河,也被共军击退。守住了阵地,但城防主力15团几乎死伤殆尽,才只经过一天的战斗一个主力团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这在以前还从未曾有过。 10月23日,74师在5架B-24解放者轰炸机和7架P-51野马战斗机的空中掩护下,强渡废黄河,上午8点,共军在74师强大压力下被迫放弃第一道大堤,退守第二道大堤,74师后续部队开始渡河,这时妙通塔上解放军的重机枪开火,用火力封锁了74师后续部队,但是解放军已无力组织反击,夺回桥头阵地,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个白天。 入夜后,共军5旅14团在旅长成钧带领下赶到涟水,立即发起反击,经过一夜激战,14团重新夺回了第一道大堤,将74师已过河的部队压缩到河边沙滩上。然后14团接替了独立第5团的阵地,这时沿废黄河从东向西的守备部队是:13团、14团、15团。 24日夜,在14团与敌人激战的同时,共军神速插入74师背后,收复了顺河集和带河镇,切断了敌人的后路。 25日早晨,74师经过一天休整,直叩涟水城下,城关上下激战竟日,74师51旅主攻重点是14团阵地,战况殊为激烈,多次发生白刃战。14团1营400多人只剩下50多人,只好缩编为一个连,团里的勤杂人员也全部组织起来投入战斗。 下午,74师57旅170团投入战斗,该团以士官和老兵组成“敢死队”配备自动武器,经炮火准备后向南门阵地发起总攻,并在共军14团3营阵地上取得突破,然后一鼓作气,接连冲过第二道、第三道大堤,其中有一个连甚至突入涟水城内。共军5旅组织了所有部队坚守涟水城垣,从突破口两翼组织反击。就在此危急关头,共军6师、10纵增援部队赶到,这两支生力军以一部加强防御,一部实施反击,才将74师击退,74师进入涟水城内的一个连也因被隔断了与主力的联系于当夜被歼。 26日,整编28师192旅和74师并肩发起攻击,双方在大堤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共军主力第1、6师、第9纵队和第13旅相继投入战斗,74师经多日苦战,兵锋已疲,主力被迫撤回废黄河南岸。入夜,共军兵分三路发起反击,2个小时便全歼黄河北岸74师57旅2个营。同时共军一部在淮阴东20里处的老垛、新渡口一带渡过废黄河,并与收复顺河集的共军一起击退在钦工、茭菱之间的敌人,歼灭74师58旅172团一个连和28师192旅一部。 27日早晨,共军彻底肃清了废黄河以北的全部国军。当天共军全线出击,第5旅配合6师从正面反击74军;皮旅、9纵继续攻击带河镇附近国军;1师、10纵从涟水东南越过废黄河,向钦工出击,配合正面作战。 30日晚,经过一夜激战,共军收复了茭菱镇。 31日在茭菱镇西南,共军歼灭28师192旅和74师57旅一部。 11月1日,整编28师192旅残部向淮安溃退,张灵甫预见到有被共军合围的危险,于是收缩各部连夜退往淮阴东的马厂,至此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结束。此战74师元气大伤,其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但是共军10纵司令谢祥军也在战斗中阵亡,这是华东共军在内战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 前哨战之二战涟水 12月,国军卷土重来,投入整编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以及新7军一部共5个旅,由74师师长张灵甫统一指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共军以27个团围攻鲁南临沂、郯城,另以24个团阻击华中北上之敌。担负涟水防御的是华野6师和淮南独立6旅。此次张灵甫吸取了教训,改变战术,12月3日首先以74师57旅和192旅向共军6师17旅阵地作正面攻击,共军沿涟水以南层层设防,4日占领共军一线阵地。5日共军6师分路出击,企图夺回失守的一线阵地,但均告失利。6日国军继续推进,共军退守顺河集一带节节阻击。双方激战十日,共军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涟水以南。 12月14日,张灵甫集中74师51旅、58旅和第7军一部共3个旅由王营、悦来直扑带河镇、大关,从西面攻击涟水,这支奇兵一举奏效,当天便突破了淮南独立6旅在带河的阵地,傍晚就已打到废黄河大堤。共军这才察觉74师的主攻方向,从正面抽调6师16旅急返涟水,配合淮南独立6旅阻击敌人。 16日拂晓,74师集中全部炮火轰击涟水城,炮击一停,即以营、团发起集团冲击,而且一波连一波,前赴后继,经白刃肉搏于上午8时突破大堤进逼城垣,中午时分便攻入城里。接到涟水以西告急华野第6师奉命兼程回师增援,结果急行军35千米,在涟水城外2.5千米处与已攻取涟水的74师接战,6师几次反击均被74师击退,6师伤亡超过5000人,被迫撤出战斗。 据江渭清回忆,当时陈毅口头通知他代行司令员职务,将6师师长王必成撤职查办,押来野司。粟裕认为战役失利原因很多,不能只怪王必成一人,但作为主要前线指挥员,应该好好检查,建议留职检查。王必成只说了一句:“给什么样的处分,我都无怨言,只是希望日后打74师,绝对不要忘了6师!”粟裕立即将参谋长陈士渠召来,当面命令:以后凡我华东部队组织歼灭74师的战役,一定让6师参加,一定让王必成同志参加。并特别嘱咐将此命令记录在案,存档待查。半年后,歼灭74师的孟良崮战役中,正是王必成指挥的6纵(原6师改编)从鲁南飞兵急进,夺占垛庄,切断74师退路。 二战涟水,74师终以出奇制胜攻占涟水,并给予粟裕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师重创。 由于两淮、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山东,华东地区的主要战场已转到山东,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1月山野、华野两野战军进行了整编,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共约27.5万人。 以一个整编师,击败山野、华野两个野战军,肃清苏皖,74师可谓居功至伟。 战前态势 1947年2月,国军撤消徐州、郑州绥靖公署,组建徐州司令部,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指挥,统一指挥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此时国军在山东地区的总兵力为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师),约45万人,占进攻各解放区总兵力的27%,重点进攻兵力的64%。以整编74师、第5军和整编第11师这三大王牌部队为骨干,组建三个机动兵团,担负主要突击作战,另以第2、第3绥靖区共7个整编师(军)担负守备和配合,采取“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计划第一步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鲁南;第二步主力继续推进至泰安、莱芜、新泰、沂水一线,迫使华东共军与之决战或压迫共军北渡黄河,占领整个山东。 3月下旬,国军开始全面攻击,至4月上旬,基本实现第一步计划,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鲁南,随后继续向鲁中进击。其间共军进行了高度机动回旋,以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并五次求歼来犯之敌的决心,除4月24日至26日在泰安歼灭整编72师主力(川军)外,均未实现。
5月3日,华东野战军决定以第6和第1纵队穿插至鲁南,第7纵队南下苏北,以调动分散敌人,创造战机。5月上旬中央军委指示:要诱敌深入,要有极大耐心,要掌握最大兵力在手,不要性急,不要分兵。据此,华东野战军决定原定插入敌后的第1、第7纵队停止南下,已经南下鲁南的第6纵队隐蔽潜伏待机,野战军主力撤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待机。 共军主力东撤后,国军迅速跟进,于5月10日占领莱芜、蒙阴、河阳,顾祝同判断共军主力正节节后退,国军主力应跟踪追剿,第1兵团向坦埠、沂水推进,第2兵团向博山、张店推进,第3兵团则集结于新泰、蒙阴,在第1、2兵团得手后发展进攻,实现第二步计划。
国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被共军行动所迷惑,一改稳扎稳打的战术,不待与友邻兵团协同,立即命令整编74师、25师为主攻,从垛庄、桃墟北进,限令12日攻占坦埠;第7军和整编48师各一部向沂水行动,主力集结于汤头、葛沟,策应主攻方向;整编83师一部向马牧池攻击,掩护主攻部队右翼,主力为兵团预备队;整编65师担负蒙阴地区防御。
5月10日夜,粟裕发现第7军和整编48师有进攻沂水迹象,考虑该部位于第1兵团侧翼,比较孤立,决心集中主力实施围歼。 根据史料记载,5月10日深夜,奉命围歼界湖之敌的各路纵队纷纷奔赴自己的作战区域时,华野司令部作战室里,一部即将拆除的电话突然响了,情报处一名叫朱诚基的军官打来电话,他们抓获了一名俘虏,身上有一封密电,内容是国军第一兵团最新行动计划,国军将于明天上午发起全线进攻,74师是该兵团主攻部队,它将在25师和83师的配合下去攻打坦埠。 陈、粟将目光投到地图上,他们几乎同时发现,部署于一兵团中间位置的74师,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左右,突出的露出了它的锋芒和犄角。 粟裕面对着地图,一言不发,经过了脑海里几十分钟的电闪雷鸣,才拿起红蓝铅笔在74师突出的位置上打了个红叉,然后回过头来对陈毅说:“陈总,我建议,立即撤消对界湖之敌的作战计划,同时调集我全部部队,迅速集结,然后围歼74师!” 陈毅说:“你说说理由。” 粟裕:“因为其一该师正位于我军主力正面,不需要作较大的兵力调整即可形成5:1的兵力优势;其二74师虽为全美械装备,但受山区地形限制,重装备难以发挥作用;其三该部为嫡系精锐,素来骄横,与其他国军(如83师)矛盾很深,在我军顽强阻击下不会全力援救,而且目前该师态势突出孤立,两翼空隙较大,易于被分割;其四正因为该部是国军精锐主力,战斗力强,一旦被歼将对国军造成实力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退一步,即便不能将其全歼,给予重创也将大大挫伤国军锐气,振奋我军士气。” 陈毅同意了这个计划,74师被聚歼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决定了。 粟裕立即命令按照原计划正向东机动准备围歼第7军各部立即重返原地集结待命,12日下达围歼74师部署命令:第1、4、6、8、9共5个纵队担负围攻,其中第1、8纵队从74师两翼穿插迂回,第6纵队从鲁南兼程北上,断其退路,这3个纵队负责割裂74师与友邻联系,第4、9纵队从正面出击;第3、7、10纵队阻击国军第7军、第5军、整编48师和11师,第2纵队保障第8纵队侧翼安全,并策应第7纵队;特种兵纵队集结于沂水、下位之间;鲁南军区部队截断临沂至青驼寺公路,并以一部袭扰临沂,牵制国军。定于13日黄昏发起攻击。
驻守孟良崮东南双候集的整编83师跟74师素有矛盾。它担任74师的右翼,却对74师被围幸灾乐祸。迫于蒋介石的催逼,他们只得派出1个团的兵力向北攻击。83师师长李天霞在苏北与共军多次交手,素有畏惧。57团团长罗文浪率部北进时,李天霞面带微笑地说:“夜间作战要多准备向导,特别注意来往的路,要多控制几条。”并说:“你是很机警的。”暗示罗文浪保存实力,不必死战。结果,14日夜里,当罗部与6纵17师一接上火后,其第2、第3营迅即土崩瓦解,只剩下几百人被罗文浪带进了孟良崮。而且这个57团,属于一支由破铜烂铁拼凑起来的垃圾部队,全团装备低劣,士气颓丧,其中一个营还是从伪军中改编过来的,在苏北,曾两度被共军打得溃不成军,连团长都被生俘过。但是李天霞总能把它捣捣鼓鼓拾掇起来,并让它在历次战斗中去打头阵。这次李天霞又派出这个57团去应付74师,而83师的大部则退到青驼寺,远离了孟良崮坐山观虎斗。74师被歼灭后,蒋中正将李以“见死不救”、“渎职抗命”的罪名押赴徐州军事法庭审判,李天霞又拿出他的57团开脱:“为了接应74师,我已经尽了全力,否则我的57团何以能被打的精光不剩?” 就这样,这个57团,不但没有让李天霞有生命之忧,反而在半年后又升了一级。 74师左翼是黄伯韬的整编25师,倒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了蒋的命令。凭借武器之利,到14日上午他们已将战线推到了黄崖山、狼虎山一线,由此给担任阻击任务的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以极大的压力。 黄崖山距孟良崮12华里,两地隔一段开阔地带而相望,这道山峦自然成了整编25师通往孟良崮的最后障碍,甚至可以说,谁占有了黄崖山,谁就把握了这次大战的主动权,谁守住了黄崖山,谁便扼住了战神的喉咙!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落在了6纵16师的身上! 因此,与18师抢占垛庄的同时,16师开始了夺取黄崖山的行动。48团作为其前锋部队,克服疲累、饥饿之苦,一边行军,一边睡觉,一边跑步,一边嚼炒米,终于在15日的拂晓抢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这时候,黄伯韬的一支先遣部队也刚好开到了西面山脚下。 胜败就在毫厘之间展开了比拼! 浴血孟良崮 四面被围之后,整编74师困守待援,满眼所见尽是光秃秃的石山,石块,山里人家早已逃避一空,百姓逃难之前不仅坚壁清野,带走了所有的食物就连水井也都用石头填了起来。时值初夏,烈日当头,人畜饮水成为大问题,许多士兵因下山抢水而被打死,不少骡马因渴不可耐,咬断缰绳满山乱跑踏死撞伤官兵。 为解决粮食、饮水困难,蒋介石令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从南京、徐州组织飞机,空运救急,但这些大饼、面包、馒头、大米,不少都落在了共军的阵地上。一些被俘的74师士兵对共军讲,白布上写上“工”字,飞机就会空投物品,这一招果然灵验,共军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许多“援助”。 当然,9个纵队解放军的弹药、给养,主要依靠的还是解放区百姓的支援。诸城、滨海、 蒙山、沂中、胶南、吴桥等地组织了千百支运粮队,担架队,来参与这场围歼之战。
担架队和护理队出入战场,抢救伤员,事迹同样感人。一伤员负伤后,小便排泄不畅,小腹肿胀如鼓,沂中护理队女队员牛用荣不顾羞怯,不怕脏污,硬是用嘴把伤员的血尿一口口地吸了出来。至于他们为救伤员而负伤,用自己吃饭的碗为伤员接尿的事例就更多的了。
5月14日上午,9纵在攻占520高地之后,又以25师73团为主力,配合兄弟纵队攻打540高地。 540高地是与孟良崮主峰并峙的一座山头,山高坡陡,怪石林立,74师51旅就是以这些石头作掩体,据险抵抗的。 黎明前夕,也是人最困乏的时候,攻打540高地的各纵部队同时向山上发起了冲击。
冲锋,再冲锋;逼进,再逼进。当73团发起第7次冲锋之后,其最近的前进小组已渗透到距离敌人不足20米的石头后面。 东方,已经露出了半天的霞光,倘使这个时候再不拿下540高地,天亮之后敌机来袭,攻击部队将会遇上更大的麻烦。 双方贴得越近,敌人的火力越猛,73团接下来的几次冲锋又都被敌人压了下去。怎么办?眼看胜利在望,可就是难以冲过这几十米的障碍。迫击炮不行,距离太近;机枪、步枪、掷弹筒不行,敌人藏在石头背面;手榴弹行,但威力不大,好多未爆炸的手榴弹还被敌人扔回来炸伤了自己人,怎么办?孙同盛在山脚下的指挥所里搜肠刮肚,紧急思索着破敌的办法。
失去了所有翼护之后,张灵甫和他手中惟一的一点兵力──58旅团集在孟良崮的主峰──600高地上,还希图拼死一搏一争取时间,等待外援待。 “校长,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我们已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了!”
蒋介石把尚方宝剑授给了汤恩伯,但在那些真真假假的救援者面前,在共军的顽强阻击面前,他汤恩伯怎么能辩得清谁的“救援不力”呢?因而直到15日傍晚,整编第5军被牵制于莱芜;整编65师、整编25师被阻击于曹庄、蛤蟆崮、界牌;第7军、整编第83师被拒于留田、鼻子山。 一直相信通过整编74师吸引共军,求歼于孟良崮的张灵甫此时想到的只是突围了。
15日夜里,3路队伍分途出发。2个小时后,各部残兵裹伤而回。山下共军层层防堵,突围失败了! 16日上午,共军各部在大炮猛轰之后,纷纷冲上山腰,与58旅的士兵展开了拉锯战。徐州飞来的6架战机本为助战而来,但见战场上双方绞杀在一块,只好在山脚下匆匆投弹后又飞了回去 16日下午3时,解放军的各部已攻到了崮顶附近。
副参谋长李运良在洞口掏出手枪,向腮帮子擦着皮打了一枪,满脸血污地倒了下去,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则拿出老婆、孩子的照片相向而哭;张灵甫有些鄙夷地扫了他们一眼,举枪自杀成仁。这时候,一队共军冲来,对着洞内横扫了一梭子弹,蔡仁杰、卢醒被击毙,张灵甫再次被击中心脏,躺在了血泊之中。 枪声骤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声响! 原来,就在山谷间杀声止息之时,天空中忽然阴云四合,狂风大作,雷声隆隆,一场大雨飘然而至!
国民党报纸说:“此时天空惨暗,狂风走石,雨雹骤降,若为我师忠贞不屈,全部惨烈激昂之战斗牺牲同悲泣者,上天垂象亦异矣。” 可共军和老百姓不这样看。多年以后,沂蒙山人还在谈论那场暴风雨,认为那场暴风雨是天意!倘若暴风雨提前几天降临,整编74师不致断水,不致机枪打不响。
“这是我们师长。”发报机电讯员指着一具尸体说。
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就此落下了帷幕!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