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逝世和毛泽东纪念堂随想
华国锋乘鹤西去了,人们以不同的心情评价他、纪念他。平心而论,我对华的印象相当不错。这不错的印象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他与叶剑英等联手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记得1976年10月上旬的那晚,当电台广播了四人帮倒台的新闻后,城市里四周响起了鞭炮声。我和同室的几个哥们儿喝酒聊天,直闹到深夜。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该死的文化大革命看来是结束了。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考恢复了,科学大会召开了,冤假错案开始平反了,工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正常了,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又重新提出了。。。。。要知道,对我和一般草民来说,四个现代化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前途,意味着有好日子过。另一个好印象是认为华为人比较实在、诚恳、忠厚,在中共首领中,能给人有这种印象确是凤毛麟角啊。
当然,那几年我对华也不是没有看法。首先是他提出的“两个凡是”,让人心有余悸,生怕弄不好又把老毛的那套阶级斗争的东西搬出来,再走回头路。再就是觉得他也有点个人崇拜,什么“英明领袖”,什么“交城的山,交城的水。。。。”等等,给人一种他在学老毛的样的感觉。至于那个“你办事,我放心”的临终遗嘱,我总觉得有点悬乎乎的。
我觉得华的另一贡献是在中共体制内实现了和平交权。想想看,毛泽东为了剥夺刘少奇的大权,把国家搅了个底朝天,弄得全国鸡飞狗跳,那代价有多大啊。可是华国锋1980年9月被免去国务院总理职务,由赵紫阳出任;九个月后他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从此淡出政坛而深居简出,几近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他忠厚、老实和顾全大局的表现(虽然他是不得已的)。要是换一个嗜权如命的人,你试试看?
华国锋的遗体被火化了,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天安门的毛泽东纪念堂。我认为那是华国锋留下来的负政治遗产。人类已经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华居然决定在北京的心脏天安门广场修建纪念堂,永久保留毛的尸体。197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百废待兴。在那样严重的形势下,居然还大兴土木,耗用了达到天文数字的老百姓的血汗钱建造这天字第一号工程——纪念堂。
那么,遗体永久保存符合毛泽东的个人意愿吗?非也。早在1956年,毛曾带头在中共政治局关於遗体火化的决议上签了字。其实,毛泽东对於身後事的看法相当豁达。1960年5月27日,他对到访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人总是要死的,我也不会例外。我想我会怎么死呢?无非是这五种情况,一是有人用枪把我打死,二是飞机掉下来摔死,三是被火车撞死,四是游泳被淹死,五是害病被细菌杀死。我死了身体火化,骨灰丢到海里喂鱼。” 毛对其护士长吴旭君说得更加潇洒豁达:“我在世时吃鱼较多。我死後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可是,由於华国锋等人的一念之差而建造的纪念堂,使毛由带头赞成遗体火化变成了带头违反。既然毛几次三番地交待死後要火化,那为什么还非要永久保存他的遗体不可呢?这不是对毛泽东人权的侵犯吗?在一个极权社会里,不但广大民众的人权横遭践踏,就连极权者本人的人权最终也得不到保障,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一个悲剧。
1977年8月纪念堂完工,毛的遗体及几罐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内脏,被转运到纪念堂内。经过适应性处理後,遗体被移入水晶棺内。毛的遗体被运进纪念堂供瞻仰,至今已近32年了。但遗体的保存工作远未结束,成了旷日持久的特殊工程。为此,中共专门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遗体保护的具体技术在逐渐规范,科研工作也在继续进行,每年年终还要举行学术讨论会。在遗体保存和管理上花费的巨额费用是不能对外公布的,那属于“国家机密”。
从现代意识的观点看,毛泽东纪念堂本身就是专制制度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悖逆,也是迄今仍然加在国人心灵上的沉重枷锁。纵观毛氏一生,从从江西肃反、延安整风、大规模国共内战,到中共建政后的镇反、反右、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再加上大饥荒年代饿死的三千多万冤魂,死在毛共手下的国人数量超过六千万之巨。毛泽东不仅害死人的肉体,还扼杀人的灵魂,摧毁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也斩断中国与西方文明的联系,造成了殆害无穷的国人信仰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今天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都可以溯源到毛的专制制度。这样一个独裁者死后,他的遗体还要“永远保存”,“供千秋万代瞻仰”, 真是匪夷所思。这不是愚昧是什么?这不是对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的亵渎又是什么?
如果中共当局真正想“与时俱进”,那么现在是该考虑将毛泽东遗体火化、然后入土为安的时候了。这符合毛泽东本人生前的愿望,也好对子孙后代有个交代,同时也可减少当局在政治上的尴尬。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纪念堂本身,它是用民脂民膏垒砌的,是人民的财产。留住它,改为“文化大革命纪念馆”,用以教育后代,不忘中国历史上那个最黑暗的年代,使我们民族恢复基本的理性、尊严与自信。
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
(twen 于 Sept.1,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