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GDP是目前的9.26倍 |
送交者: 雷神 2009年05月02日18:26:0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苏拉密:毛泽东时代GDP估算
作者:苏拉密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1979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没有GDP的,有的是工农业生产总值。1985年以后,中国开始有GDP统计,并且追溯到1978年,于是我们看到的中国GDP数据,都是从1978年开始的。 关于毛泽东时代GDP的估算,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价格参照问题。因为30多年来物价指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到底变化了多少倍,谁也说不清楚。前一阵子论坛里还为“毛泽东时代1元钱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本文使用“实物货币”计算。比如,三峡工程总投资为2000亿,工程总量为3亿立方米土石方;那么,毛泽东时代3亿立方米土石方的水利工程也计算为2000亿投资。 2.“有产无值”现象。所谓“有产无值”是说毛泽东时代的工农业总产值不包括让洋人拿印刷品花花纸钞来,在中国的土地上消耗中国的资源、能源,盘剥中国劳工血汗,最后把产品运走,把垃圾污染丢在中国所进行的生产和出口统计;不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娱乐、安全...等这些本来应该是社会基本投入,而现在却“产业化”了的“产值”;不包括建造那些专门用来拍死孩子的楼房,专门用来吸引媒体的垮塌桥梁...所产生的产值;不包括变卖土地、矿产、水源、出租文物遗产...的“产值”;... 毛泽东时代的工农业总产值不仅不包括以上各项不合理“产值”,而且还有一些巨大的建设项目,本应计入产值,但当时均未统计。比如,农田基本建设,是天字号第一大工程,是合理的固定资产投入,但群众的劳动却只能“记工分”。生产队的工分是多了,但工分并不扩大产值,因为农业产值统计的是粮食产量和其它农业收益,而农田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是长久体现的,要用百年甚至千年来度量。工分记多了就造成劳动日值贬值,有的生产队劳动日值才0.2元,这就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没有即时的经济收入为工分“充值”的结果;但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固定资产---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还有国家工程周遍群众所进行的无收益协作劳动,也是靠生产队“记工分”。这就是“有产无值”现象。 本文将计入这些固定资产投入。 3.起始年代问题。本文以1950-1979作为研究阶段。这是因为1979年不仅是70年代和“五五计划”的结束年,而且1979年还是中国经济性质的改变年---1979年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1979年以后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1984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到目前的“完全市场经济”。我们把1979年当作“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年。 笔者在《“制度性干旱”--论中国北方恶性水源危机的社会成因》写作期间,掌握和研究了一部分水利工程史料,使得本文有可能以水利工程为突破口来估算毛泽东时代的GDP。 以下引用《“制度性干旱”--论中国北方恶性水源危机的社会成因》内容: 截止“五五计划”结束时的1979年,全国拥有有效灌溉面积7.3亿亩,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居世界首位;人均灌溉面积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把灌溉密度(灌溉面积占实际耕作面积的比例)提高到了46%,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目前灌溉密度仅为13%[01])。同时还完成2.6亿亩的除涝和 6200万亩的盐碱地治理。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数百万座被民间称作“水库”的塘坝(10万m3以下)不在统计之列。总库容4千多亿m3。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已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02] 新中国1949-1979年水利建设的“工程总量”---体积合多少土石方? 根据《水利部:建国40年水利建设经济效益》[03]提供的数据:1949-1987全国水利工程总投入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164.11亿元;劳动力投入折合1137.03亿元。 80年代是中国水利建设的“黑暗时代”。水利建设投入占基本建设投入份额由1958-1979的7.08%降低为2.7%;这么低的投入恐怕连工程维护都完不成,就别提新建项目了。我们有理由认为:在1949-1987的2164.11亿元投入中,有1800亿左右、甚至更多为1949-1979的投入。特别是1137.03亿元的劳动力投入,完全是人民公社靠生产队“记工分”完成的。 按当年“国家搭骨头,群众填肉”的建设模式,国家与各级政府的1800亿大致是用来完成占工程体积30%左右的核心、枢纽、骨干、框架、钢筋混凝土等项目施工,和规划、设计、组织、配套、后期维护等支出的;群众的1137.03亿劳动力投入大致是用来完成其余70%土石方体积的。根据史料,当年基建土石方的概算为0.45元/立方米[04]。也就是说,靠群众“记工分”完成的工程体积为2527亿立方米,靠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完成的工程体积为 1083亿立方米,总计为3610亿立方米。 由于资料不足,笔者曾做出过“最保守估算,工程总量土石方也当在300亿立方米以上”的判断,被广为引用;“保守系数”竟高达12倍!有误导读者的嫌疑,特在此修正并道歉。 3610亿立方米这个天文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万里长城的工程量为2亿立方米;倾举国之力、历经15年建设还没有完工的三峡工程,到最后的土石方开挖、回填、混凝土浇注总量为不超过3亿立方米[05]。 也就是说,在1949-1979的30年间,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工程总量为1200座三峡工程,平均每年40座。 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为2000亿元[06] 也就是说,1949-1979年30年间新中国水利建设的总投入相当于目前的240万亿元,平均每年8万亿元。 我们还知道1949-1979年30年间水利投入占全国基本建设中投入的比例为6.6%。[07] 以此我们推算出中国在1949-1979年30年间的基本建设总投入为3636万亿元,平均每年为121万亿元。 3636万亿元基本建设投入,可作为固定资产投入。 2007年中国GDP为24.6619万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万亿元[08],固定资产投入对GDP的拉动率为180%,就是说固定资产每投入1元,可产生1.8元的GDP。 当然,目前的拉动率是比较高的,工程项目附近什么酒店按摩洗脚都被拉动了起来。 1949-1979年的拉动率没这么高,最多就是拉动一下炝锅面、小平头;就把拉动率按最保守的态度定在110%吧。那么30年3636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可拉动GDP为4000万亿元,平均每年为133万亿元。 新中国前3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按主流的说法是7.2%[09];我们就按这种说法进行分布:50年代(1950-1959)平均每年的GDP为 57.14万亿元;60年代(1960-1969)平均每年的GDP为114.24万亿元;70年代平均每年的GDP为228.48万亿元。 70年代平均每年的GDP为228.48万亿元; 2007年,中国GDP为24.6619万亿元; 70年代是目前的9.26倍。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美帝国主义由屁颠屁颠地跑到毛主席书房请教哲学到狗胆包天地炸我们的大使馆,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经济倒退了。 我认为改革后年增长率为3%左右,远远低于改革前! 作者:乡民 我认为改革后GDP增长速度扣除以下几个因素后年增长率为3%左右,远远低于改革前! 1:归功于浮夸的垃圾的GDP( 比如一条公交线路,2001年是2元,30公里,被私有化后年年涨价,现在11元),(还有就是比如说一个药片出厂价1元钱,医疗私有化后到人民手中就要15元了)! 2:还有改革后GDP增长快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把许多以前不卖的东西拿来卖了,比如说股票(生产资料,创造了15万亿的市值),女人(2000万少女卖淫创造了国家GDP的6%),房产,教育,医疗,矿山..........渐渐的土地,但这些东西拿来卖后并不会给人民带来什么实质好处,是虚假GDP。 3:还有就是中国人不重视科学技术也看不到科学技术所起到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水稻从1978年的亩产360斤到现在的亩产1000斤到底归功于技术(袁隆平1978年创新)还是归功于私有制的实行(邓小平)呢? 4:当然,货币大幅贬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的货币购买力对比就猪肉来看是差了15倍(1978年肉0.75元一斤现在是12元一斤)。 5:还有就是我们盗来了一些东西,即侵吞国外知识产权的,大家有多少人是用正版软件呢?按中国有一亿台电脑算,每台电脑都可能装有倒版的(windows,office,cad,pro/E,vb,vc........),大概算每台电脑侵吞国外知识产权一万元,一亿台电脑总计侵吞国外知识产权一万亿;现在的银价是144元每两;这相当于69.4亿两白银;这对全国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大,也是至关重要的; 6:就是把将来的钱拿来花了,比如你现在买了房,创造了100万的GDP,将来几十年你都得还债! 7:大量借外债,我国真实的外汇储碑是负4000亿美元,因为我们手头虽拿着1.8万亿美元,但我们借来了外商2.2万亿美元投资,同时我国28个产业有23个被外资控制! 以上七条给我们带来的垃圾的GDP去掉的话,我认为改革后GDP真实年增长速度为3%左右,远远低于改革前!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8: | 天葬 13.2、割不掉的肿瘤 | |
2008: | 海外华人子女教育和文化传承 | |
2007: | zt:中国历史上隐蔽良好的十大伪君子 | |
2007: | zt:二战后日本对各国赔款简表 | |
2006: | 医史沉钩-- 他拯救了许多许多的中国人 | |
2006: | 医史沉钩-是谁首先发现引起艾滋病的H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