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蒋介石为何接受有损国家利益的雅尔塔协定?
送交者: 海角天涯 2010年02月08日20:10:4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为何接受有损国家利益的雅尔塔协定?对此,本文认为传统定论“蒋介石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条件”的说法过于简单化,有过度意识形态化之嫌疑,更重要的它还遮蔽了历史的另一面。本文以蒋介石日记以及相关史料为依据,详细考察了蒋介石对待雅尔塔协定的思想言行、立场,以及蒋采取了什么相应对策,以重新认识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之问题。

一、问题提出:蒋介石为何愿意接受雅尔塔协定内容

1945年,国民政府的外交上发生两件大事:一是2月1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秘密商议的雅尔塔协定,二是8月14日中苏两国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者是以条约形式,将前者确认的苏联权益合法化。所谓苏联权益,即是恢复沙俄时代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以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作交易,以满足苏联出兵日本的条件。

抗战胜利前后,作为战胜国的国民政府,不得不将自己部分主权出让给另一战胜国,仿佛重演一大战后同是战胜国的中国面临《巴黎和约》的窘况,反映了所谓世界四强的中国,在国际政治地位方面仍处于“半周边”的尴尬处境。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没有理由接受未经国民政府同意的、由美苏私相授受的密约。这段历史,也是民国外交史上颇具争议的领域之一。

蒋介石为何愿意接受雅尔塔协定内容,并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以条款形式确定下来?关于这个问题,一般史书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一、苏联和美国逼迫下的无奈选择,二、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条件。

前者是当时国际背景下“大国外交”的结果,后者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作为一般说法,这两个理由也不无道理,但作为史论,则未免流于简单化,尤其后者,有过度意识形态化之嫌疑,更重要的它还遮蔽了历史的另一面。

如果说是蒋介石“以苏联放弃对中共的支持为交换条件”的话,那么,有几个因素我们不能不察:蒋介石对雅尔塔协定的最初态度如何?蒋介石最看重的是斯大林这一许诺,还是其他问题?在中苏问题交涉上,蒋介石的立场以及他采取了什么相应对策?

世人看重结果,惟达至结果的过程,更值得史家探究,毕竟史实比定论更重要。本文尽可能避开宏大叙事,着重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以蒋介石日记以及相关史料为依据,考察蒋介石对待雅尔塔协定的思想言行。笔者认为,一些被忽略的细节也许更能说明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在对以上问题作答的同时,本文也试图对蒋介石的应对策略作一延伸性探讨。

本文如有不妥与疏漏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二、蒋介石对雅尔塔协定的最初反应:震惊、痛愤 

说蒋介石是“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条件”,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蒋介石以此条件出让国家主权,是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他所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斯大林支持蒋介石政权而放弃意识形态的同道者延安共产党,即是以意识形态的“红利”作为交易筹码。 

何谓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体现了国家性质,亦是国家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非最重要部分。按照美国学者唐纳德·诺切特莱的排序,美国国家利益为四大类:一是国土防御、二是经济繁荣、三是世界秩序、四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属价值观念。除了第三条,这一排序也大致适合其他现代国家。

雅尔塔协定中关涉中国利益的内容是什么?即苏联出兵的价码指什么?

雅尔塔会议也称美、苏、英三国首脑峰会,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这是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问题的秘密会议,会议中关涉中国利益部分,实质就是苏联提出的出兵条件。此时,盟军在东西战场展开最后的总攻击。

对于斯大林来说,苏联对宿敌日本出兵是迟早之事,“日本是俄国历史上的敌人,俄国必须最终击败它”。这是斯大林对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以及在访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的由衷之言。早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明确答应击败希特勒后,苏联立即加入盟军对日作战,这也是美、英、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期望,但斯大林对参战条件语焉不详。直到1945年初,欧洲战场胜利在望,斯大林胜券在握。于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拥有十足筹码的斯大林终于抓住时机适时地轧上一脚,亮出对日作战底牌。美国约翰·托兰评论说:“俄国人受贿去做一件他们本来非常想做的事情。”

由于中方代表没有参加会议,对苏联心存戒心的蒋介石预料斯大林在出兵条件上会大开狮子口,从而对中国造成不利。参与分析各路情报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组长陶希圣根据以往经验,认为“苏俄参战,必将勒索重大条件。这种条件必将以我们中国的土地和利权为牺牲品。”这正是蒋介石所担心的。

蒋的担心并非无道理。早在雅尔塔会议召开前的1944年10月,顾维钧从美国海军上将李海获得即将签订的雅尔塔协定的部分内容是苏军参战涉及“旅顺不冻港”。警觉的蒋介石立即要求顾维钧尽快查明苏俄提及旅顺“用意何在”?

蒋介石密切关注雅尔塔会议进程,会议次日(2月8日),蒋介石在日记里无不担心地写道:“今日见罗、邱、斯黑海会议第一次公报,一如所预料,其果与英、俄协议以牺牲我乎?”蒋介石预感不妙,但对罗斯福仍抱有一贯的信任和期待。蒋在2月12日日记写道:“俄国对我交涉迁延,中共态度转劣,当受三国会议之影响也。但余毫不动心,无论其态度好坏,必待罗斯福之来报,详悉其内容而后再定方针;此时不必臆测,更不必焦灼也。” 

蒋认为罗斯福不会对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坐视不理。蒋介石在2月第二周的“反省录”中再次流露这一心态:“惟此会对我国之影响必大,罗或不致与英、俄协以谋我乎?”10随后对罗斯福信任逐渐下降,2月17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

美英俄三国领袖黑海会议宣言发表后,世界未来之局势仍陷入于此次大战前即第一次大战后至历史称霸与竞争之覆辙。呜呼,未知人类何日得有光明与安息。

罗邱史三头会议之结果,已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之祸因。美罗犹借此作其外交胜利之宣传,抑何可笑。 

时隔两个月,蒋介石得知雅尔塔会议真相后,对罗斯福评价一落千丈,“其畏强欺弱、以我中国为牺牲品之政策,或者随之消灭乎?惟天佑之”。

事实是,野心勃勃的斯大林于1944年10月透露出他的远东战略概念,是包括中国东北、华北,甚至向中国南部推进,但遭美国反对。对于罗斯福来说,雅尔塔会议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要对因苏联参战带来的远东问题以及苏对华扩张加以限定。斯大林提出恢复沙俄时代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将中国东北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尤其提出中国割让旅顺,遭罗斯福反对。罗的立场是“中国保持在东北的全部主权”,有关中国的协议需征求蒋介石的同意。 www.

按陶希圣分析,罗斯福无意加害中华民国与蒋委员长,但中国不在场的情形下,三方作的有关苏俄参战条件的秘密交易,则是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如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所诘问:“美国是否有权割让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一部分领土?是否破坏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宣告的一切原则和目标(联合国宣言等)?”无论如何,罗斯福的这一行为,违反开罗议协中的“在就任何有关亚洲问题作出决定之前,中国和美国应彼此进行磋商”条文。蒋介石事后对罗的反应强烈,认为罗斯福对俄姑息,不顾道义并违反国际法。时罗斯福病逝,蒋介石临时取消赴美参加罗斯福葬礼计划。黄仁宇就此评论道:“美国人责备他不知感激,我们也可以在这情景中想见及知。” www.

《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只字未提远东问题,这更引起蒋介石的疑惑。事因罗斯福提出,中国人不善保密,和中国人商谈后的24小时内,全世界都会获悉此事。斯大林更是要求无必要和中国商谈。雅尔塔密约被视为高度机密文件,中国无法得知苏方开出什么条件。雅尔塔会议结束后,2月19日,蒋介石郑重托回国述职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帮忙,蒋在托其带给罗斯福的信上写道:“此次克里米亚会议之成就,皆由阁下伟大明智之精神所感召,殊为钦佩。会议中涉及东方问题之决定,甚愿获知其详。余甚望赫尔利将军能从速返华,以期提早达成其任务。”1726日,蒋介石吩咐蒋经国向苏联驻华代办斯克沃尔佐夫打探,还命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长、外交部长)、顾维钧(驻英大使)、傅秉常(驻苏大使)以及魏道明(驻美大使)广为收集消息,尽快搞清会谈结果。 www.

令人担心的“好像签有密约”情报迅速从英、苏传来。顾维钧、傅秉常分别传回密电,我们从蒋介石2月21日的日记得知部分电文内容: www.

阅傅大使秉常来电,以美驻俄大使通知其罗、史谈话大意,俄史之对华方针到此完全明了:其中尚有难言之内容未能明以告我者,证诸顾大使之言,俄国对东北与旅大特权恢复之要求,当非虚传也。 www.

战后收复东三省是蒋介石的一大心愿。“九一八事件”东北被日本侵占后,时在江西“剿共”的蒋介石在日记写道:“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以后,心神不宁,如丧考妣。苟为吾祖宗之子孙。不收回东北永无人格矣。”当时蒋介石曾一度欲率兵北上收复失地,为此留下遗嘱: www.

持此复仞之志,奋吾吞虏之气。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愿我同胞团结一致,在中国国民党领导指挥下,坚忍刻苦,生聚教训,严守秩序,服从纪律,期于十年之内,湔雪今日无上之耻辱,完成国民革命之大业。 www.

为记住国耻,自“九一八事件”的第三天开始,蒋介石每天日记页首都写有“雪耻”二字,直至日本投降后仍不改这一习惯。此时,接到傅秉常来电,蒋介石心情沉重,这天日记末尾留下一句:“国势之危已极,不知何日有济?” www.

蒋介石忧心忡忡,他在3月第二周的“本星期预定工作科目”中感叹道:“近日尤感外交之无公理、无情义,而惟以强权与势力是依。我国若不能自立自强,绝不能生存于今后之世界!”愤然之情跃然纸上。 www.

来自美国魏道明的禀报更使蒋介石坐立不安。3月15日,魏道明将罗斯福向他透露的雅尔塔密约详情电告蒋介石。蒋介石当天在日记写道: www.

上午,批阅魏大使道明来电,得悉罗(斯福)斯(大林)对于远东方面之谈话:

(一)满洲铁路,斯提国际代管而主权属华。

(二)斯欲旅顺或大连为其出口之不冻港。罗斯福嘱其不必急急于此,而对我则主张旅顺为俄长期租借,其主权属于我云。 

阅此,但有痛愤与自省而己,'耶尔达'果已卖华乎?惟如此可以断定此次黑海会议俄国对日作战已有成议。果尔,则此次抗倭战争之理想,恐成梦幻矣! www.

蒋的“抗战之理想”是恢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蒋介石引以为荣的《开罗宣言》曾明确宣布,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都是中国的领土,战后理当归还中国。之于旅顺、大连是否可以租用给外国作为军事基地,当由中国政府自己决定,否则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胜利前夕,蒋介石的“抗战之理想”犹如水中花。至于罗斯福为何违反与斯大林的保密协定将消息告知中方?有种种猜测,有说罗意在试探中国的反应,无论如何,蒋介石等已觉察事态的复杂与艰危,“内容虽简,而可贵”,中方至少可事先酝酿应对之策。 www.

魏道明的报告证实了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方曾就远东问题进行过商讨和达成协定。蒋介石获知罗斯福透露信息的两天后,即与吴鼎昌、熊式辉、王世杰等商议对策。熊式辉认为,应该让美国了解旅顺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既然不能自保,不如提议辟作国际军用,避免苏俄独占,而且苏联即使取得旅顺也不能满足其欲望。被视为蒋介石战时外交事务幕僚的王世杰感叹道: “苏联迄今尚未对日作战,竟先提出如此要求,彼参战及其态度将益不可测矣。”王建议:“我政府应坚持领土完整、主权完整之两原则,不可轻于让步。”我们在下文将看到,法学家王世杰的意见显然更合蒋的心思。 www.

纵观蒋介石这段时期的日记,凡是涉及雅尔塔会议内容的记录,几乎每段文字末尾语气,都是相当沉重甚至痛愤,如“国势之危已极,不知何日有济?”、“我国若不能自立自强,绝不能生存于今后之世界!”、“抗倭战争之理想,恐成梦幻矣!”从中我们看到,蒋介石最初对雅尔塔协定内容的获知,其态度是震惊和痛愤的。 www.

三、蒋介石最关切东三省主权问题

苏联很快有所行动。4月3日,苏联突然更换驻华大使,蒋介石警惕苏对华政策有变:“俄国发表彼得罗夫为其驻华大使之任命,此为其对华突变之行动,用意何在?……岂其对华政策已转变乎?”彼得洛夫的到任,显然是为下一步的中苏交涉作准备。 www.

在即将到来的中苏交涉中,蒋介石最关切东三省主权问题。面对咄咄逼人的斯大林,蒋甚至做了最坏的假设。4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 www.

关于旅顺问题,宁可被俄强权占领,而决不能以租界名义承认其权利,此不仅旅顺如此,无论外蒙、新疆或东三省,苟被其武力占领而不退,则我亦惟有以不承认、不签字以应之。盖弱国革命之过程中,既无实力,又无外援,不得不以信义与法纪为基础,而断不可稍予以法律上之根据。如此则我民族之大凭借之厚,今日虽不能由余手中而收复,深信将来后世之子孙,亦必有完成其恢复领土行政主权之一日。要在吾人此时坚定革命信心,而为外物胁诱,不签订丧辱卖身契约,以贻害于民族而保留我国家独立自主之光荣可也。 www.

蒋介石与毛泽东一样,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邹谠(Tang tson)甚至说蒋是一位“真正的民族主义者”。蒋以孙中山信徒自居,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大目标就是废除不平等条约。蒋介石上台伊始即推行的“革命外交”,其目标就是废除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成就国土完整和民族独立。1928年7月7日,以易帜为标志的北伐甫一完成,蒋介石即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关税自主权,废除治外法权,缔结新条约。蒋介石从没有放弃重建强大中国的信心,是一位强烈的反帝国主义者。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成为统一中国的象征。战争期间,蒋介石对外交事务的重视和迫切,远超过一般人之想象。他当年就对曾任外长的王宠惠、郭泰祺以及驻美大使胡适屡有不满,认为他们“对其使命与任务成败,毫不在意”,“毫无志气,更无国家观念”。 www.

早在1941年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中,斯大林承诺尊重日本在东北占领的领土完整,日本则报以承认苏在蒙古的利益。蒋介石对此已忿忿不满,如今听闻“果已卖华乎?”消息后,蒋介石的应激反应是“不承认、不签字以应之”、“不签订丧辱卖身契约,以贻害于民族而保留我国家独立自主之光荣可也”。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激愤之言,在公开场合,蒋介石甚至不得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正是“弱国外交,言之可叹”,一个国家的主权地位,取决于其实力地位和国际环境,国民政府还未具备这个条件。 www.

这几天,蒋介石可谓悲欣交集。4月2日,赫尔利在华盛顿发表讲话公开支持蒋介石政权,并声称美国不以武器供给中共,“只要仍有强有力地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武装政党和军阀,中国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统一”。赫尔利之前给国务卿的电报中就说过,“共产党的全部策略表明,他们的目的是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使中共获得对中国的一党专制”。驻华大使赫尔利要竭力辅助蒋介石政权,这也是罗斯福交代的任务。至此,美国的对华政策从扶蒋容共到扶蒋反共的转变已完成,蒋介石深感欣慰。延安则宣布,不许美国观察组派员到前方,特别不准到中共根据地。毛泽东在新华社发表评论《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谴责赫尔与蒋介石狼狈为奸反对共产党,“安放下中国大规模内战的地雷”。 www.

连日来,国民政府外交成果连连。4月3日,宋子文与加拿大驻华大使互换《中国与加拿大平等条约》并即时生效。4月5日,宋子文与瑞典驻华公使亚勒在重庆签订《中瑞关于取消瑞典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同一天,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中宣部长王世杰发表讲话:“自今而后,苏联与中国及其他联合国家之合作,其任何形式上之障碍,已无存在矣。”只是历史开了这样一个玩笑:盟友苏联竟以出卖他人利益的“密约”方式与中国“合作”,历史就是这样相背离地推进着。 www.

汇总了各路消息后,4月6日和7日,蒋介石分别召集两次会议讨论对策,认为俄国必于最近以出兵攻打日军为名而占东北,战局实有急转直下之可能,“我国军事各部如不能彻底觉醒,力图自强,则所有革命基础与希望完全绝灭”。顾维钧认为中国不能同意将港口租借给苏联。王世杰也认为东北领土与主权不可让步。只是苏军出兵势在必然,而美国仍不改口风,加上对密约还没完全摸底,蒋介石等人一时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只是提出半年内按计划整顿军队。重庆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缓解困境。 www.

4月7日,宋子文赴美参加旧金山会议,蒋介石要求宋子文转告罗斯福,任何把旅顺或大连租借给苏联的做法都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蒋介石将解决东北问题寄托于罗斯福身上,吩咐宋子文向罗斯福建议,在旧金山召开四国外长会议以解决“中国与亚洲的未来”问题。未料12日,罗斯福突然逝世,宋子文甚至还来不及向他转达蒋介石的意见,蒋介石试图通过召开四国外长会议以解决远东问题的设想也就此搁置。罗斯福逝世后,宋子文等转而作参与雅尔塔会议的美国海军上将李海和罗斯福特别顾问霍普金斯的工作。 www.

4月13日和14日,顾维钧和宋子文电告他们分别与李海及霍普金斯会谈的情报。顾维钧报告中说,李海表示苏俄“希望不奢,谨欲租界不冻港旅顺及商港大连与使用通达二港之铁路”。顾维钧表示,五十年来远东地区的国际纠纷,均起源于俄国租界旅大,现在如果再次重蹈覆辙,难免引发他国对中国其他地方的野心。宋子文传达了蒋介石最为关心的东北主权问题:霍普金斯说斯大林在会上从未对东三省有任何要求,仅对旅顺和中东路恢复权益两点盼与中方商定办法,外传苏联欲得东三省,实无其事。宋子文根据魏道明的情报,向霍普金斯表明了中方立场,中国决不会将自己领土租给外国。 www.

也许,有人说,蒋介石之所以态度强硬,是因为他还不知道斯大林的交易“红利”。实际上,迟至4月24日,蒋介石已清楚地获悉斯大林的这一用意。这一天,赫尔利返美述职回渝后,拜见蒋介石时,明确带来斯大林主动提出的“支持蒋而非毛泽东”的承诺。据目前史料看,蒋介石并没有因此而软化原有立场,随着雅尔塔协定内容的明朗化,蒋介石最重视的仍是东三省主权尤其旅顺问题。 www.

协定的全部内容,终于在4月29日,被赫尔利以“私人性质”向蒋介石和盘托出。曾向杜鲁门发誓保密的赫尔利深知此举非同一般,他“甚盼委员长不向苏联方面或美政府方面说出”,以免消息外泄,引致日本先发制人。这一天,蔣介石在日记中写下: www.

晡时哈雷(赫尔利--引者注)报告其与罗斯福及史大林讨论其在黑海会议对远东问题之决议,而将要求余同意事项,其与我有密切重大关系者:(一)史大林承认朝鲜独立。(二)史要求旅顺与南满、东清各铁路恢复其日俄战争一九0四年以前之特权,而并未有魏大使前所报告所谓满洲铁路由中、美、俄三国共同管理之议案也,数月来所抱之疑问,至此方得明了也。(三)外蒙古现状不变。

国民党人士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个协定,是由于美国“对中国作战能力颇失信心”,加上史迪威事件,“转而期待苏俄参战,以致造成史达林的乘机勒索”。这次谈话,王世杰在座。从王世杰日记中得知,与赫尔利交谈中,蒋介石对旅顺“租借”问题最为关切,“蒋先生谓'租借地'方法甚不好,但云容详细考虑后再谈。”在雅尔塔会议上,苏俄确实要求租借旅顺,该港将辟为苏俄海军基地。

5月5日,王世杰奉蒋之命与赫尔利商谈时,再次表示,“租借”旅顺和苏联对中东、南满两路享受“特权”这两点要求,中国政府最不能接受。 www.

5月6日,蒋介石亲自回复赫尔利提出的问题。王世杰对此有详细记载:“今日赫尔利在山洞蒋先生官邸和蒋先生谈二小时。一为中共问题。蒋先生谓此事与中苏关系为一个问题。二为中苏问题。蒋先生谓在不妨害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及行政完整之原则下,可容纳苏联对东北之合理主张。”其中提到中共问题,这是回应赫尔利的“传话”。蒋介石表示有条件地接受苏联参战,条件就是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完整。这是蒋介石掌握雅尔塔协定内容后定下的中苏交涉原则。在既定的雅尔塔协定框架内,蒋介石的选择是有限的。蒋曾在日记里嗟怨地写道: www.

对俄国横暴之来,能忍痛自制;形势上示弱虽甚,然而外交处境为此一途。如果我与之据理争胜,则彼俄更有隙可乘;而我亦无外援,则必陷于绝境。所谓盟誓与约言,其实皆是为强权所利用而已。 www.

蒋介石不顾赫尔利的“保密”警告,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王世杰电示在旧金山开会的宋子文和顾维钧、王宠惠“慎密研讨应对方案”。顾维钧认为苏联提出的参战条件不合世界潮流,不致公开提出。王宠惠认为苏联野心在欧洲已达,正转向远东,其欲望超过日俄战争前沙俄在东三省之地位,其野心难以阻止。蒋介石在电文里说:“无论何项,其主权与行政必须完全归我国自主,各国不能干预,若俄欲归其独占或租让,则我必反对到底,决不许可也。”此事关乎当时罗斯福对中国的态度,蒋介石要宋子文先了解罗斯福与斯大林会谈时,是否同意旅顺归俄国,如是,就应该强调“此乃中国主权所在,我国自可加以拒绝,不能承认。”在旅顺问题上,蒋介石同样不买罗斯福的帐。蒋还命宋子文谒见杜鲁门时,要清楚表明中国反对苏俄租借旅顺的立场。 www.

宋子文拜见杜鲁门时,郑重表明了国民政府的强硬立场,宋子文表示,对中国而言,维护国家主权是最重要的。宋子文还说: www.

中国政府绝对不能同意让苏俄按照'雅尔塔协定'的规定,在东三省行使这样程度的控制权!中国一旦具有充分的力量,一定要以军事行动来解决这一争论--在今后五百年之内随时都可以这样做。 www.

蒋介石为什么屡屡强调旅顺问题?旅顺战略位置非同一般,对此,斯大林和蒋介石各怀心思。俄国一直梦想在中国东北拥有不冻港,而旅顺港是俄国东出太平洋的出海口,自沙皇时代以来,东北就一直是不怀好意的俄国人欲控制之地。正因如此,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重大国际纠纷均源于旅顺租借他人。蒋介石不希望重蹈覆辙,满洲成为苏联的另一个“波兰走廊”。中国人历经八年沐血抗战,目的就是要恢复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为达到这个目的,蒋介石甚至曾经答应罗斯福的与延安握手言和,联立“民主政府”的建议,条件是美国保证苏联尊重中国对满洲主权。尚若租借旅顺,蒋介石将不知如何向国人交待。 www.

对俄国人的野心,蒋介石屡有教训:1940年11月,苏联与盛世才秘密签订了严重损坏中国主权的锡矿协定;1944年8月,苏联将属中国领土的唐努乌梁海并入自己版图,以及后来支持“新疆匪乱”建立地方政权。凡此行径,都被蒋视为 “西遭俄毒”,与“东受倭患”并列。俄国被蒋冠为“赤色帝国主义”称号也就不奇怪了。这也符合陶希圣认定的:“苏俄对于中华民国,一步一步的歧视,排挤和打击。”蒋介石甚至对刚从俄国回来不久的蒋经国直言不讳:“俄帝本来是中国的世仇大敌”。 www.

事先并不看好苏联参战的侍从室五组组长及《中央日报》主笔的陶希圣,其担心终被证实,“原来苏俄参战的条件是取得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外蒙独立,旅顺口大连湾为中苏共同使用的国际港,中东路供苏联使用等项。”至此,协定还没被公开,陶希圣认为: www.

这是极端秘密的事件,我不能泄露秘密,但必须间接评判和暗示答复。就在苏俄大使彼得洛夫向我政府提出参战条件之际,我在《中央日报》发表社论,以《解散日本帝国》为题目,援引开罗会议宣言,重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主张日本除保持本土四岛以外,它太平洋上占领的岛屿应交战胜国托管。 www.

法学出身的陶希圣按国际惯例,强调旅顺、大连都是中国的港口,战后理应归还中国。坚持法理公义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正如白崇禧所言,我国是弱国,因为没有力量,就要用公理。陶希圣说:“声明中国抗战之目的在于恢复领土主权的完整。此一论点就是针对着苏俄要求外蒙古独立以及中东铁路与旅顺大连湾的特权,而暗示反对之意。”由于《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苏俄驻华大使馆相信,这篇社论就是中国政府对于雅尔塔协定的答复。 www.

数日之后,在一次酒会上,陶希圣遇见苏俄大使馆中文秘书费特伦科,陶希圣的回忆录保留了他们当时的一段对话: www.

费特伦科说:“你陶先生是历史学者,为何不讲历史?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原是俄国领土,你为何主张交给美国托管?你这是帮助美国帝国主义说话”。 www.

我答道:“讲历史,话就长了。在历史上,西伯利亚极东的海滨省是中国的土地。千岛库页岛亦然。我说交战胜国托管,并不排斥苏俄,只须苏俄参战而获得胜利,那就有谈判的余地”。 www.

面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斯大林再次向蒋介石示好。5月中下旬,斯大林先后对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美国总统特使霍普金斯再三说明:“无论战时战后都愿意尊重蒋主席在中国的领导地位”,“愿望(意)中国成为坚固统一的国家”。斯大林还与霍普金斯达成以下谅解:苏联将于8月8日前完成对日作战准备,但行动日期将取决于中国是否接受雅尔塔协定;苏联将不损害中国在东北和其他地方的主权,外蒙古共和国将保持现状;苏方将帮助中国实现统一,蒋介石是唯一使中国统一的领导人等。 www.

由于意识形态的隔阂,蒋介石一直视苏联与中共为一丘之貉,现斯大林一再声明“蒋介石为中国唯一领袖”,苏联不支持中共。这本是蒋介石多年的愿望,但蒋介石在5月24日的日记中却一再强调,“我国亦不能放弃革命之原则,即领土、主权与行政完整必须确保之宗旨也。”抗战目的就是要收复中国失去的领土,以国家领袖自居的蒋介石,此时也自以为民族利益的捍卫者。 www.

历史是错综复杂的,笔者并不以为蒋介石不重视中共问题的解决。蒋介石自认为他有两个坚守原则:一是“我国之立国主义,不能有所动摇,故不能任共产主义之赤化中国”;一是“立国命脉,即国家主权与尊严,不能有所损伤”。蒋介石将两者作为“不能稍事迁就”之宗旨。与俄共产党相关联的中共“武装割据”,始终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没有哪一个政治家不关心自身权力的安稳而一味追求他的“抗战理想”。但此时面对雅尔塔协议处理国家利益问题上,我们看到,蒋介石的民族主义居于其他主义之上。 www.

四、斯大林的扶蒋远共政策早已浮出水面

蒋介石并非不重视斯大林放弃意识形态隔阂的许诺,但它不足以抵消蒋介石一心回收东北主权的强烈愿望,更何况斯大林的扶蒋远共政策早已浮出水面。

陶希圣说过,罗斯福是理想主义者,斯大林是现实主义者。自1943年起,苏联开始重新考虑战后远东战略格局问题,斯大林基本继承沙俄时期的思路,以夺取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为目标,建立远东安全带。雅尔塔协定体现了苏联这一意图。 www.

为实现在远东的战略利益,斯大林需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并与国民政府修好。因此,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赞成美国的对华政策。这也是罗斯福自1944年11月以来所作的努力,即争取苏俄支持中国国民政府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政府。于是,战后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成为美、英、苏三国的共识。苏联获得在领土、安全和势力范围方面的利益,罗斯福则得到斯大林扶蒋承诺--这也有利于实现美国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于是在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再次申明以国民党中之“俊杰人士”来“襄佐蒋介石”等语。对于斯大林来说,承认国民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有助日后促使蒋介石政权奉行对苏友好政策。 www.

雅尔塔会议后,美苏在支持蒋介石为首的中国中央政府方面的步调更趋一致。1945年5月28日,斯大林与美国特使霍普金斯再次达成如下共识:“史达林明白表示将尽一切可能促成中国在蒋委员长领导下之统一,并特别声明没有一个中共领导者有足够力量统一中国。”斯大林对蒋介石保证:我们不支持他们(中共),不帮助他们,我们不打算这么做。……以前我们向蒋介石提供了援助,今后还将是这样。如果有必要援助中国的话,那么这种援助将提供给蒋介石政府。斯大林还答应不向中共提供武器,认为国民党政府力求合并军队和建立国家统一的政权,是“完全合法的愿望,因为国家应有一支军队和一个政府”。 www.

历史是吊诡的。抗战胜利前夕,关于中共问题的解决,竟然是由斯大林主动提出。 

苏联重视它在中国的战略利益如何得到保障,因而在国共问题上不愿与美国和国民政府对抗。此时,扶蒋远共政策更符合现实需要,毕竟“中国的共产主义此时在其纯粹的革命能力上对于俄国几乎没有什么利益”。从战略地位上看,“延安毫无价值”,因此“对中共则完全不予以正式承认”。斯大林对共产党也好,对国民党也好,其对华政策,主要是以自身利害得失为衡量。 www.

为实现战后战略目标,苏联对中共采取消极态度。在斯大林看来,中共越来越像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追求民族利益和社会福利的政党。为表示对国民政府的诚意,避免被“重庆控诉共谋”,从而影响雅尔塔协定的履行和中苏条约的缔结,斯大林一再声称,苏联与这些自诩为“共产主义者”没有任何关系。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帮助中国共产党人。斯大林还批评中共为“人造奶油”。在延安的毛泽东也说过,“我们不指望俄国人的帮助”,“对我们来说,寻求俄国援助只会使中国局势更糟”,毛泽东特别强调全党要自力更生。这一时期,支持“一个政党“、“一个政府”是苏联对华政策的一项既定方针。既然是既定方针,作为交换筹码的分量当然大打折扣。

蒋介石也清楚苏联在远东的最大对手是美国,只要美国立场鲜明支持蒋介石政权,苏联断然不会反蒋。蒋之前权衡过:“只要美国不为中共声援或袒护,则俄国亦决不敢以武力助共,故对共问题,我必能自了之。”况且,蒋介石早已获知“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与罗斯福、丘吉尔统一步调”的情报。因此,斯大林这一许诺筹码,在蒋介石看来,并不是意外的“红利”。 www.

蒋介石还认为,“俄国已视美国为其假想敌,故其不能不以我国为其外交政策重大之目标”,“我国实力虽未充足,但在东亚与太平洋上国际之地位,对苏俄与英、美已居于举足轻重之势,故彼不能不厚交于我也”。这一看法在国民党上层普遍存在,我们从侍从室秘书邵毓麟的话中,推出蒋的左右也持有这种心态:“苏联与英、美已行对立,我介期间,举足轻重。从世界全局看去,苏俄得我则胜,失我则败。”这话显然自视过高,但也认为中共背后的苏联,并非总是支持中共。只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审时度势的斯大林会将中共问题转化为向蒋介石施压的砝码。下面,我们将看到,随着苏联出兵,中共问题如何成为斯大林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有力武器。

意识形态的一致并不能掩盖各自利益的分歧,反之亦然。抗战胜利前夕的中苏关系,双方的国家民族利益明显占据主要地位,意识形态地位反在其次。如果说,4月突然更换俄国大使时,蒋介石警惕苏对华政策有变。那么,在6月的大半个月里,蒋介石连续三次召见俄国大使彼得洛夫,就是为即将展开的中苏谈判摸底和定调。

6月3日,蒋介石首次会见苏联新任驻华大使,重述列宁时代的对华政策,希望中苏交往能以此为基础。蒋介石郑重地对彼得洛夫说:

苏联自革命以后,帮助我国争取独立、领土主权完整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已于民国十三年先于其他国家,正式宣布取消帝俄与中国所缔结之不平等条约,及放弃其一切特权……本人认为此乃中苏友谊合作之历史基础,并认为现在仍有恢复民国十三年时代中苏合作之可能。本人希望苏联能帮助中国的独立、行政与领土之完整,希望恢复东三省领土主权完整与行政独立。盖我国人民咸认不平等条约、领事裁判权及租界等事为国家的耻辱,一致痛恨,吾人为革命党人,自应注意人民之心理与要求。……希望苏联能帮助中国的独立、行政与领土之完整,希望恢复东三省领土主权完整与行政独立。……如苏联能帮助我国恢复东三省领土完整及行政独立,以后东三省的铁路与商港当与苏联以便利,如有军港需要,则军港亦可为苏联使用,决不致于苏联有不利之措施。 

蒋介石还专门对俄大使说,“香港问题虽尚待与英国商议,但九龙必须收回。”这是针对俄大使之前对王世杰说的“英国如能保有香港,苏联应亦可以保有旅顺“的正式回答。这是蒋介石就雅尔塔协定第一次明确回应苏联。

这一天,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与俄大使谈话,关于东三省及军港、商港等主权行政必须完整之意见,明白对其表示;并说明中、俄利害关系,不可为小失大也。”对这番话的用意,蒋介石有过这样的说明:“旅顺问题如我不先表示可与俄共同使用一点,则俄不仅对我绝望,而且对美更不谅解,盖曾其疑虑;故余一面严拒其租借之谬说,而一面不得不自动允其共同使用以慰之。”蒋介石认为这是符合他原先定的原则。他对王世杰说过,应“在不妨害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及行政完整之原则下,可容纳苏联对东北之合理主张。”

蒋介石的这一态度,是对带有强制性的雅尔塔协定的有限反弹,毕竟蒋不可能与大国协定相抗衡。在一种现实主义的审慎外交政策下,蒋介石把它的“可容纳”视为“绝非寻常”的外交手段,所谓以曲求伸谋略。在雅尔塔协定的有限框架内,蒋介石自以为能够咬住大体不变的目标而作灵活变化。这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此种外交方针,绝非寻常外交家之所能知者也。”

6月12日,蒋介石再次接见苏大使,彼得洛夫端出中苏谈判的“先决条件”,其中引起最大争执的是“恢复旅顺港之租借,建立苏联海军根据地”。双方都亮出了各自论点,互不让步。

蒋介石说:“租借地一类的名义,我中国人民认为是国家的耻辱,我们不好再用这种名义,中苏友谊互助条约是一种光荣的条约,如有租借地一类的名义,则将失去条约的原意。”

彼得洛夫坚持说,“'租借地'与'租界'不同,'租界'的意思包含着领事裁判权等等的特权,'租借地'却不包括这样的特权”,它的“领土主权完全属于中国。”

蒋介石反驳道:“既有租借地,便是领土主权的不完整,因为中国的军港,自己不能管理,不能使用,便是领土主权不完整,所以租界这种名义,切不可再用。”

蒋介石还说:“请大使报告政府,在历史上,一八九八年中国旅顺被帝俄租借之后,继之有青岛之租界于德,威海卫租借于英,广州湾之租界于法,那是中国人民所最反对的,认为是民族的耻辱。”

彼得洛夫说,苏联出于安全考虑,在太平洋需要有不冻港。

蒋介石反唇相讥:“苏联在太平洋要求安定,中国亦然。”

彼得洛夫搬出丘吉尔和罗斯福是支持苏联这一要求的,表示租用旅顺决不会用以反对中国的。

蒋介石丝毫不让步,“当然不会反对中国,但不可因此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国家。”

最后蒋介石强调:“条约无论在名义和内容上,都不好用租借地一类的意思,……希望将本人这点意思郑重地报告贵国政府。”

蒋介石始终将“租借”看成极为严重的国家主权问题。关于租借旅顺一项,蒋介石明确表示“反对到底”,中国再也不能接受耻辱的“租借地”协定。蒋介石划定的底线是:“最大限度亦不能超过与其同盟者共同使用之程度。”蒋介石请彼得洛夫将其要求告知苏联政府。这次与俄大使交涉未果,亦在蒋介石意料之中。此时,蒋对宋子文赴美求援仍抱期望。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王安石与朱熔基
2009: 毛泽东的诞辰日,中国的“圣诞日”
2007: 老干部之家:闲话于会泳
2007: 《红旗》一九七五年十一期:请看苏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