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伍加:尼克尔斯基--古今中外特务第一人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08月25日17:08:5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中国大陆的百度百科在“著名特务”这一小标题之下,介绍了国际国内很多特务,最大篇幅介绍的是李克农上将:“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但是却漏掉了一位比李克农的功业更大得不可比拟的特务


◆高伐林


  在我三个星期前贴出《党虽是苏俄特务创立,军队却是自主缔造》一文时,有人对我这篇 文章的内容,并无异议——我这篇文章强调指出:南昌起义确实是中共顶着共产国际的压力发动的,由此诞生了中共军队;但他们对我这篇文章的标题不以为然,认 为我说如今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由“苏俄特务创立”的,是“言过其实”——还好,没有说我污蔑诽谤,血口喷人,“逢共必反”。
  其实,我转述的,只是一个历史事实——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长倪兴祥和一大会址纪念 馆研究室主任徐云根两人合写的文章《近十年中共一大研究述评》所披露的历史事实,我并沒有做任何价值判断。而且我在文中特意注明:这样说,并不否定中共的 成立有本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需要,也不否定诸位中共建党先驱的奋斗精神和开创功勋。当我说“特务”,是袭用人们对情报人员的习惯性称呼,并无褒贬之义。我 在行文中,只表达了我的惊愕之情。
  我怕我对语言、词汇的感情色彩判断有误,于是特别查了有关工具书。


  在线新华字典:

  【特务】
  基本解释: ①在军队中所担任的警卫、通讯、运输等特殊任务的:特务连|特务员。②指受到过特殊训练,从事刺探情报、颠覆、破坏等活动的人。


  维基百科:

  【特务】词条列出了三个涵义:

  特别的任务或工作;
  秘密警察,以保障国家安全、政治作战等为目的之警察人员;
  间谍,以刺探情报或执行秘密任务的人员。
  这三个涵义,都是中性的。


  而中国大陆的百度百科,说得就更详细了。在【特务】“词语释义”中说:

  是指服务于政治集团,经过特殊训练并执行特殊任务的特殊群体。
  百度百科在其“详细解释”中则说:
  特务,本指特殊任务,中性词,如特工、特务工作;作为人称代词,指特工人员,做特务工作的人员;第三个意思就很有地域和体制色彩———密探,被派遣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敌对人员。……
  百度百科在“比较知名的特务机构”小标题下,所列如下:
  美国的FBI、CIA、NSA(美国国家安全局)
  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克格勃、俄罗斯对外情报局
  英国的军情六处(MI6)
  中国的明朝的锦衣卫、国民党的中统局和军统局、共产党的中央特科及现在的国家安全部、汪伪国民政府的76号
  日本的特高课
  纳粹德国的盖世太保
  以色列的摩萨德
  印度的调查分析局
  巴基斯坦的三军情报局

  而百度百科在“著名特务”这一小标题之下,用了巨大的篇幅,可以说,用了“特务”这一词条的近一半篇幅,介绍李克农上将: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 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 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李克农

 

  “著名特务”小标题之下,也介绍了其他特务,像戴笠、川岛芳子、达斯科·波波夫、理查德·左尔格、赫尔加·贝格尔、武尔夫·施密特等等国民党军统的、伪满的、苏联的、纳粹德国的特务。但他们的介绍都比较简单,加在一起的文字,都不如对李 克农的介绍多,他们与李克农比,都是小巫见大巫。足见,至少在百度百科的编辑看来,李克农上将,是“特务”这一行当独占鳌头的代表。
  而在我看来,特务这个行当一百年来最杰出的代表,比李克农的功业成就何止大出百倍、 千倍的,还是尼克尔斯基:是这位苏俄特务,来到中国才一个月(他是1921年6月来华),就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在今后九十年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 程和走向,改变了数十亿人的命运和未来。百度百科实在应该将尼克尔斯基列为“著名特务”词条,放在李克农上将之上。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未必同意:创立中共的不是两个外国人吗,其中的马林,不是更为主要吗?这个尼克尔斯基,似乎只是助手而已,《建党伟业》影片中,似乎也是这样表现的。

  但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马林才是助手,而尼克尔斯基,才是创建中共的核心人物。


尼克尔斯基


  在我8月1日写那篇博文时,这一信息还只在史学界人士和著作中提到,並沒有对大众披露,如果我讲出来,可能有人并不相信。8月25日,由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才郑重其事地披露出来。
  为避免断章取义之嫌,这篇文章全文抄录如下。


揭秘参加中共一大的两名外国人的真实身份
2011-08-24  《环球时报》
王昕波  徐元宫


  在影片《建党伟业》中,笔者对两个 人物的刻画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参加中共一大的两位国际代表。影片中,他们沉着冷静、果敢机警、行动敏捷、训练有素,为了甩掉尾随跟踪的密探,他们镇静地 从宾馆的前门进,又敏捷地从宾馆房间的后窗户跳出;对于闯入中共一大会场的不速之客,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危险,果断暂停会议、从容疏散会议代表。所有这些都 比较符合他们的真实身份。

马林赴华途中曾遇险

  两位国际代表中的一位叫马林,荷兰 人,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被派往荷兰殖民地爪哇开展革命活动,1914年创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前身),1916 年促成该联盟与伊斯兰教联盟的合作,1918年被殖民当局驱逐出境。马林具有一定的工人运动、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马林


  1920年马林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担任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秘书,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大会结束后,他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被派遣到中国。在前往中国的旅途中,他曾遭到维也纳警方逮捕,这在其1922年7月11日写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中有所反映:“在第二次世界代表大会之后,我奉命赴上海……直到1921年3月 我才成行……从欧洲经苏伊士到上海的旅途中,警方给我添了许多麻烦。我本要在维也纳取得签证,却在那里被捕了。6天之后,经弗里德利希·阿德勒和一位律师 营救,我才获释,旋即被驱逐出境。维也纳警方把我的护照交给当地外交部,结果所有给我签证的国家都得到通知,英国当局在……槟榔屿、新加坡和香港等港口, 对我实行了严格的控制。”所以,马林未到上海之前,他的活动和旅程就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警方的关注。抵达上海后,他立刻受到荷兰总领事馆、租界当局以及中 国警方的注意。马林在报告中写道,“(这)迫使我不得不一到上海就马上前往”荷兰总领事馆登记。马林的革命经历使他练就了警觉、机敏、果敢的特性,影片对 这一点刻画得比较到位。

另一代表原来是特工

  另一位国际代表叫尼克尔斯基,在相 当长时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都找不到有关他的确切而翔实的身份资料,1987年中共方面还恳请苏共帮助寻找他的生平履历和照片。2006年,俄学者 А.И.卡尔图诺娃在俄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馆的帮助下终于弄清了尼克尔斯基的真实身份:他是苏俄红军的一名情报人员,“1921—1923年在远东共和国 革命人民军情报部服役,然后在第5集团军参谋部下属的情报部服役”。
  曾经跟尼克尔斯基打过交道的张国焘 多年之后的回忆也证实了尼克尔斯基是一名情报人员:1921年10月中旬张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准备去苏俄参加“远东劳苦人民大会”,找尼克尔斯基“以便解决 旅行上的技术问题”。尼克尔斯基“引我到他的工作室坐下,开始用他那生硬的英语和我交谈。他将中俄边境满洲里一带的情形摘要相告,并问我是否已准备了御寒 的衣服。我答称一切均已准备齐全,可以即日启程。他便从抽屉中取出一张极普通的商店名片,指点着说:‘这张名片就是你的护照,上面有一个不容易看见的针孔 乃是暗号。’要我持这张名片,用不露形迹的方法,去找满洲里某某理发店的老板,由他护送过境等等。”张国焘对这个人的感受是:“这位俄国人,平常不见他多 说话,只像是一个安分的助手,可是从他处理这一类的事情看起来,倒是精细而有经验的。”张国焘眼中的尼克尔斯基的这一形象,实际上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情报人 员的良好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表现。

“助手”其实是主角

  另外,影片对两位国际代表之间关系 的刻画比较到位。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对尼克尔斯基的印象是“助手的地位,不大说话,像是一个老实人”,张国焘的印象是“平常不见他多说话,只像是一个安分的 助手”,影片中尼克尔斯基也确实像是马林的助手。但实际上,马林是在协助尼克尔斯基开展工作,马林写于1922年7月11日的报告就证实了这一点:“我和 尼克尔斯基同志在上海期间,我仅局限于帮助他执行书记处交给他的任务,我从不独自工作,以避免发生组织上的混乱。”“尼克尔斯基同志从伊尔库茨克接到的指 示中说,党的领导机关的会议必须有他参加。中国同志不同意这样做,他们不愿意有这种监护关系。”
  这表明尼克尔斯基其实根本不是中共人士眼中的“助手”角色,也恰恰证明尼克尔斯基是一名隐蔽性极强的出色情报人员。解密档案证实,当时苏俄有一大批像尼克尔斯基那样的不仅执行共产国际指 示,而且履行红色工会国际赋予的使命,同时又是一名情报人员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开展活动。

  《环球时报》这篇文章,没有提尼克尔斯基和马林后来的经历和他们的人生结局。据另外的资料,他们后来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尼克尔斯基(1889-1938)此后为苏联从事与远东事务有关的间谍活动。1938年,在斯大林展开的肃反运动中,他被当成间谍枪毙(他本来就是一位特务、间谍,这里他的罪名,想必是说他被指控从事了“颠覆苏维埃政权”的间谍活动)。
  马林虽然也死得很惨,相比之下,却死得其所:1927年,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反目成仇,马林站在托一边,受到压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马林参加荷兰抵抗运动,1942年被纳粹德国枪决。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文革时期前副总理吴桂贤吃的特供黄瓜要
2010: afk,不是西藏被谁妖魔化了,而是你们自
2009: 定居美国的宋彬彬在文革中打死过多少人
2009: 韩寒: 建国大业
2008: 一、英明领袖权集一身 抓纲治国实现四
2008: 申时行: (社论) 感谢我们的公主和将军
2006: 阿唐: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
2006: 中国的英雄们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