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回国之七: 巍山古城 (南诏古国) |
送交者: 马黑 2011年09月28日00:25:4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2011回国之七: 巍山古城 (南诏古国) 此次回国,我和母亲,从西安专程过来看我的小舅,还有姐姐和姐夫去了趟巍山。 提起云南,很多人都会知道大理的苍山洱海,和金庸小说里提到过的大理国(宋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距离大理下关54公里有个巍山。巍山是南诏古国的发祥地,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逻就在巍山建立了大蒙国,开创了南诏的基业。南诏国虽为唐朝时期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据专家考证是彝族)建立的小国,但在唐天宝战争中,南诏和吐蕃联手在西洱河两次打败分别以鲜于通和李宓为统帅的唐军,歼灭唐军二十多万人,震动了唐王朝的根基。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都在诗歌里描述过天宝战争,其中以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描述得最为生动: 点得驱将何处去? 天宝战争几年之后就发生了安史之乱,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帝国由此走向衰落。 巍山曾经是茶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枢纽之地。巍山古城在唐初就有村舍,元代时,段氏总管开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县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格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以拱城楼为中心,街道成井字状分布开来。 这是我们住的巍山宾馆:
80年代中期,我曾来巍山住过这个地方,当时叫县委招待所,我就住在较新的高楼旁边那个老式旧木楼上:
从宾馆出来往右转,就看见古城楼了,以前这条街是古城墙的位置。毁掉城墙时也准备毁掉城楼,建百货大楼,但因为经费问题没有拆,才保住了城楼。 这个城楼是巍山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气势雄威。古楼高23.5米,下舌城墙高8.3米。楼架由28棵大柱支撑,由东、西两道小门登级而上。登上楼顶,举目四望,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向四方延伸,屋舍俨然。整个巍山坝子全收眼底,十分壮观。
这是保存完好的另一座位于城中央的星拱楼(也叫文笔楼),城楼恰如印柄,从空中看下来,巍山古城如一方文印:
像这样的街道有25条:
像这样的小巷有18条:
这些是清代建筑:
这真是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清代的建筑一般是二楼有窗子,间距大
明代的建筑二楼不住人,只是用来放货物,间距很小:
黄昏时分,我们爬上了北边的叫拱辰楼的城楼:
夜幕降临了。我们坐在在城楼上欣赏着巍山古城的美丽夜景。我突然想要上洗手间,厕所的灯还没有打开,但借助外面的灯光还看得见。我先从厕所出来。过了一阵,姐姐也出来了,但走路艰难,才知她在里面摔了一跤。紧急送姐姐医院照X光,确定髌骨断裂。下面要去大理,洱源,剑川的旅游计划全部取消,第二天就赶回昆明。
第二天一早,姐姐说来一趟不容易,要我们还是去巍宝山看一眼,中午再返回昆明。我们中午就匆匆去了趟巍宝山. 巍宝山位于离巍山古城南边约10公里的地方,是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山体像一大青狮,正回头俯瞰古城和瓜江;山下水库和大坝好似其梳妆台,白云浮游的水面宛若其穿衣镜。山势起伏雄伟,苍松翠柏挺拔,曲径通幽,景色迷人。在全国14座道教名山中,巍宝山的道观殿宇最多、最宏伟、建筑风格最具地方民族特色。 巍宝山也是南诏发祥地,是南诏始祖细奴逻耕、牧、发迹之地。山前土主庙(又称“巡山殿”)相传为其家庙。南诏土主庙是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土主庙,是彝族土主崇拜的中心和源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彝族群众均到土主庙杀猪宰羊,祭祀开国先祖细奴逻。 巍宝山是集自然风光、南诏根源文化和道教文化为一体的名山。 巍宝山的大门进口处: 因为时间很紧,我们只拜访了彝族土主庙,里面供奉着南诏国第一代国王细奴逻 这是细奴逻的塑像: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从庙里远眺山下: 世界上最高的山茶花树:
每年彝族打歌的歌会场所: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著名的《松下踏歌图》(巍宝山文昌宫文龙亭的桥墩石灰墙上壁画)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午),由民间艺人绘制。壁画真实地记录了清代彝家人朝山打歌的场面,壁画历尽百余年的风雨剥蚀,仍然艳丽清晰,画面上男女相杂、有官有民,边唱边跳者共39人,用各种颜色绘制,线条清晰,是一幅珍贵的清代彝族打歌图。 民国初年《蒙化志稿》记载:"时肥一足,作商半舞,其舞以一人吹芦笙居中,围绕唱土曲,其腔拍音节,皆视芦笙为起止。"这幅踏歌图壁画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完全一致,再现了两百多年以前彝族打歌的真实情景,与悠久的巍宝山歌会有密切的关系,是研究彝族歌舞及彝族服饰的宝贵文物。 以下照片为网络下载
我们匆匆游玩完巍宝山,中午回到巍山县古城吃完午饭,马上就乘车返回昆明,送姐姐去医院了。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0: | 关于《波茨坦宣言》 | |
2010: | 解密“月光族”毛泽东日常消费 | |
2009: | km: 我对所谓最美丽12位女性的看法 | |
2009: | Kitanic: 60年来中国最丑的12位女性 | |
2008: | fito: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史 | |
2008: | 秦河:中国教育的极端化历史 | |
2006: | 赵纪平: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 |
2006: | 重新复习歪门邪道历史学研究的四大定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