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马黑姐姐: 奶奶是个穆斯林
送交者: 马黑 2012年01月13日23:27:3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姐姐在2009牛年,写下这篇回忆祖母的文章,在此发表如下:

 

马黑姐姐: 奶奶是个穆斯林


 

今年是牛年,看见日历上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牛,你会觉得属牛的人真幸福,跟共和国一起诞生的人属牛,今年满60岁,我的亲朋好友中,有不少60岁的人,正筹划着好好庆祝满一个甲子的生日。我奶奶也属牛,算起来应该是1901年人,如果活到现在,就是108岁,这108年,中国经历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108年有中国灾难深重的日子、有中国奋斗求索的时光,有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人,很难想象那时候生的人,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从小我就听奶奶说,属牛的人命苦,人生三大最不幸就是幼年丧父母;中年丧伴侣;老年丧子,而她就不幸全部经历过。在她未成年时,亲生母亲去世,24岁年纪轻轻就守寡, 直到她82岁逝世终生守寡。老年时,刚刚解放,开始过上安稳的日子,又痛失爱子。我苦命的奶奶是什么支撑着你度过一关又一关的苦难和悲伤,平平静静地走过了82年?

 

生于昭通回族皮货商人家

 

1901年是光绪二十七年, 那一年在北京,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它确立了清政府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从此,清政府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年代、在滇东北的昭通,一条叫毛货街的杨姓回族商人家里诞生了我奶奶。我奶奶家跟这条街上的大多数人家一样,做的是牛羊皮货生意,算得上是富裕之家。

昭通古称朱提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古南丝绸之路之要冲,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的交汇点,是云南的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文化的交汇重地。

制革业是云南回族经营较多的一种工业,自清末以来,都是个体手工业者经营,土硝熟皮,用麻栗树皮、杉松树皮、泡皮,用稻草烟薰皮。生产本色皮、红皮、乳硝皮。云南的昭通在明代是入黔进川要地,回民以擀毡做皮货为生计,直到清代依然如此。在云南通县名都大镇中,回族将牛皮、牛角和羊皮加工成牛羊皮衣、皮货、马鞍、缰绳、车具等各类日用百货。我奶奶家的皮货生意曾经做到成都。在清朝末年,生在这样富裕回族商人家的女儿,也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能读书识字。我曾想,为什么比奶奶生得更早的李清照等人,可以读书识字,奶奶却不能呢?追溯昭通地区的回族历史,从族源上讲除元明时代随军征战、屯田、经商、游宣而来之外,主要是清朝雍正年间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征讨乌蒙上府时从内地川、黔等省服从征战而来,随后在昭通报领土地落籍生息。也就是说,昭通地区的回族主要是随军打仗过来的,自然文化层次低,其次,云南又在边疆,文化传播也不如中原,所以我奶奶一辈子大字不识,裹着小脚,但她却满腹经纶,主要是伊斯兰教的各种教规、故事,还有中国古典戏曲里的故事,她能烂熟于心,一字不漏地讲给我们听,什么“三国”、“水浒”、“西厢记、“红楼梦”、“西游记”等,她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据她说,这都是听来的,小时候,她可以偷偷跑到茶馆讲评书的地方,清真寺礼拜堂的窗户外偷听,大人们根本不知道有个小姑娘会把故事听了去,几十年后,还能几乎原样讲给她的儿孙们听,我们都惊叹她的好记性,她自己也说,要是让她读书识字,说不定也能考个状元什么的,只可惜生在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只能靠偷听来长见识。能去偷听的好日子也不长久,她还未成年时,母亲因病去世了,最疼爱自己的人走了,不能经常去听书和讲经了,只是家庭状况还好,父亲也还在,这个打击比起后来的劫难,算不得什么,我们也很少听她讲起这事对她的打击。

 

年纪轻轻就守寡

 

奶奶成年后,家里人就忙着给她找婆家,当时,回族只能和回族通婚,和外族通婚压力很大,而且只准进,不准出,也就是说女的是不能嫁给外族的。我奶奶在家人的包办下,嫁给了原是农村人,后落籍昭通做点小本生意的爷爷。我爷爷曾经当过兵,在唐继尧的部队干过,退伍后与他哥哥家同住在昭通来龙井街,1921年,奶奶20岁时,生下了父亲,1925年奶奶的嫂子命我爷爷到思茅地区寻找他哥哥返家,不幸爷爷在路上患恶性疟疾死于思茅某地。爷爷死时,正是我叔叔快要出生的时候,可想而知,我奶奶是如何悲痛,她终日以泪洗面,从此双目半失明。

我爷爷死后,奶奶的嫂子视他们母子三人为累赘,对他们十分不好。孤儿寡母生活无着,奶奶只好带兄弟俩投靠娘家。娘家生活还算富裕,但奶奶的弟弟们太多,奶奶是所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母子三人能有碗饭吃,已算不错。零用钱及兄弟俩的学费,全靠奶奶帮人缝皮褂,追针夺线苦来的钱供给。奶奶常说:“我们是头上无片瓦,脚下无寸土,半天云里的花蝴蝶,有处飞来无处歇”!旧社会有个十分重男轻女的坏风俗,大年三十晚上,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在娘家过年,否则儿子就会倒霉。所以一到过年时,奶奶他们母子三人就搬到曾是娘家牛厩的一间小屋子里过年,别家欢聚团圆庆新春佳节之时,正是母子三人悲苦伤痛之日!奶奶娘家姓杨,嫁给李家,按照封建社会的习惯,应该叫李杨氏,我们小时候,问奶奶的名字,她说叫李本杨,意思是她本姓杨,因为在婆家的时间只是56年,我爷爷去世后,奶奶还是主要靠娘家,这也算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点小小的反抗。爷爷去世后后,奶奶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两个孩子,她盼着他们长大,有一天也成为清真寺的大阿訇,或者小学校里的老师,因此,不管怎么难,她都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小学。贫穷的生活,使两个孩子从小很懂事,立志要改变不平等的社会,两个人都没有去清真寺念经争取当阿訇,而是都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领导干部。

 

聪明、幽默的伊斯兰教信徒

 

奶奶之所以能熬过漫长孤苦的岁月,我想除了对两个儿子希望的支撑,还应该有对伊斯兰教信仰的支撑;她聪明、幽默、乐观本性的支撑。

我要结婚的时候,奶奶健在,我父母要我自己跟奶奶讲明情况,一是因为我是我们家的老大,二是因为和汉族结婚,怕奶奶不高兴,事先要好好跟她讲讲,表示尊敬。我想了半天要如何如何讲,然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跟她讲,没想到她听完后,没有训斥我,而是平静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从前西方有个王子,东方有个公主,真主告诉东方的公主,她将来会嫁给西方的王子,公主不大相信,心想我们离西方那么远,怎么可能!等她长大成人后,有一天,父亲告诉她,西方的国王带着王子要来求婚了,正在路上呢!她想我要是藏起来,就不可能嫁给西方的王子了。于是她带上一些物品,悄悄离开了宫殿,到森林里躲起来。起初的日子还算平静,一天她遇到一只老虎,只好赶快爬到一棵大树上去,老虎在树下大声咆哮,她想小命保不住了,西方的王子肯定也嫁不成了。正在这时嗖嗖飞来两箭,老虎一命呜呼,一个英俊的青年救了她,回到宫里,她才知道这就是西方的王子。原来西方的王子到东方后,也不想跟父亲到宫里求婚,一个人到森林里散心,不想遇到了老虎追姑娘的一幕。两个人一见倾心,正像真主预言的一样,东方的公主嫁给了西方的王子。这是真主的定然,不管你怎么折腾,命运是真主早就定下的,不可能改变。我奶奶对我说,所以既然你已经决定了,就这样吧,尽管我希望你和回族结婚,但也无济于事,你能事先告知我,我也很高兴,表示你知道尊重老人,我祝福你们。听完她的话,我如释重负,也惊叹奶奶的聪明。本来嘛,已经是新社会了,我要和谁结婚,是我的自由,她反对也是白搭,她给我讲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是讲给我听的,更是讲给她自己听的。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日月星辰的运行,昼夜的循环,风云雷雨的发生,植物的生长,人类的产生和繁衍以及人生的富贵贫贱和生死祸福等,都是安拉的意志决定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安拉早就定下的,是无法反抗和改变的,所以她可以逆来顺受,默默地忍受苦难。

伊斯兰教相信末日的报应。认为天地是要毁灭的,人生是有限的,今生不是人们的最终归宿,后世才是最美好、最长久的。伊斯兰教在描绘末日来临的时候,说天地万物经过大的动荡之后,尽行毁灭,然后号角一响,一切原来有生命的东西都将死而复生,接受审判。每个人将根据自己生前的行为得到赏罚。受赏者进入堂,受罚者进入火狱。奶奶是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企盼着后世进入天堂,即使今世不再嫁,今世再苦难,也心甘情愿。她给我们讲过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在她的描述里,天堂是多么美好,地狱是恐怖万分。为了能进天堂,她不仅可以忍受今世的苦难,还能虔诚地遵循伊斯兰教的规矩。奶奶在世时,我们家吃只鸡都要送到清真寺请阿訇宰,这真是一件隆重的事,出发前,奶奶要给鸡洗洗爪子,洗洗鸡嘴,扎好鸡腿,放到一只篮子里,用一块白布盖好,奶奶提上这只篮子,迈着小脚走到大街上,叫一辆三轮车坐上到清真寺请阿訇念经宰鸡。鸡拿回来以后,要按照回族的习惯,先吧鸡内脏清理干净,用针线缝合创口,才能用开水烫鸡,拔去鸡毛。这样煮出来的鸡确实很香,我奶奶说是阿訇念经念得好,我认为恐怕是清理鸡的方法科学。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我奶奶到清真寺宰鸡,我爸爸还被贴了大字报,说我爸爸助长封建迷信活动。文化大革命中为了保护古兰经不被造反派抄走,奶奶用油纸包好,把它藏到抽水马桶的水箱里,躲过了造反派的查抄。

为了后世能进天堂,我奶奶七十多岁时还在把斋,在机关大院的宿舍里把斋,这是多么不容易,天黑了才能吃饭、喝水还可以应付,天亮之前必须吃饭、喝水、礼拜就麻烦了,为了不被别人发现,必须悄悄进行,要拉好窗帘、要蹑手蹑脚,在整个斋月里我半瞎的奶奶都做到了,因为对后世的向往,对真主的虔诚。


节俭的奶奶


 

奶奶前辈子受苦太多,解放后,衣食无忧,可还是非常节俭,任何东西都用到极致,才肯扔掉。60年代初我父亲从昆明调到成都,那时没通火车,全家人乘飞机走,行李则由越南的河口运到成都,我奶奶上飞机时穿着一件中式棉衣,我觉得那天她穿得特别地鼓鼓囊囊,后来才知道她把烤茶的小茶罐藏在棉衣里,还有一块烧火经常要用的小石头!(那时没有煤气,在云南还没有蜂窝煤)那是她临走时,又到房间里捡回来的宝贝,是我母亲已经劝她不要的东西,她可能一直耿耿于怀,又偷偷跑回去,捡了回来,怕被我们发现,直接揣到了怀里。

奶奶的节俭真是令人心酸!夏天成都天气比昆明热得多,经常汗流浃背,我母亲给我奶奶做了一套真丝的衣裤,她穿了一次后,就收起来,舍不得再穿,说要留着有重要的场合再穿,平常穿的衣服总是实在不能穿了才肯换新的。她经常说,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还穿三年。到她去世后,我们从她的箱子里翻出好几套新衣服,还有那套只穿了一次的真丝的衣裤!

我奶奶一辈子几乎没有花过医药费,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煮点姜汤之类的土方子,或者刮刮痧就好了。记得有一次她发烧了,有点迷迷糊糊的,我们赶紧把她送进了医院,医生叫住院,给她打了针,她醒来后,就是不肯吃药,还把药藏起来,住了几天,有点力气就回家了。后来她说药里不知道有没有猪油,回族能不能吃,所以干脆不吃了,反正一切都是真主的定然。我奶奶的身体还真是健康,一辈子就住过这一次医院,药都没吃就回来了,当然也没有动过手术,身体没有一个伤疤。怪不得她能熬过那些苦难的岁月。

 

老年丧子

 

我叔叔在省里负责档案工作,19584月,奉命到北京开全国档案会议,不幸飞机失事遇难,我们家的大人们悲痛欲绝,却必须强忍悲痛,为的是瞒住我奶奶,怕她年纪大,受不了打击。我那时刚上小学,也不明真相,听大人们给我奶奶说,叔叔去国外帮助人家干革命了,要好几年才能回来,叫她放心,为了安全不要对人讲,要保密。我婶婶每个月都按时给她零用钱,说是叔叔寄来给她的。我奶奶就这样将信将疑地过了些时日。终于有一天,我奶奶领着我叔叔的女儿和我在家门口玩,有一个中年女人走过来和奶奶打招呼,并逗我们玩,她逗我妹妹玩时,突然说,可怜的小妹妹,小小年纪就没了爸爸,奶奶当时一惊,拉住那人,问究竟,那人才知说漏了嘴,赶紧搪塞,说是认错了人,奶奶领我们回家后,一言不发,躲到她的房间去。我赶紧把这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大惊,赶快去奶奶房间继续哄骗她,奶奶也不再追问,平静地面对现实,几十年过去了,直到她去世,她都没提起这事。在她心里,一定有一个声音提醒她,一切都是真主的定然,要欣然接受真主的安排。真主真伟大,她使我奶奶一次次地面对苦难、悲痛,却能一次次地忍受、超脱。平静地过完她的82年。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有酸、甜、苦、辣,会经历悲欢离合,可奶奶的甜在那里?欢在何处?她的甜和欢就是解放后和我们一家在一起的那些时日吧?可这比起她受的苦难实在是微乎其微,奶奶的苦命和我们今天的幸福有多么大的反差。我常常想如果一个家族上天所给予的痛苦和快乐的总量是一定数的话,是奶奶把我们该受的苦、该受的难都受了,她的子孙们只经历过小灾小难,却是个个幸福长久,我们都应该好好谢谢奶奶!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毛泽东专用132雪茄烟是如何生产的(组图
2011: 霍查同志的笑脸
2010: 落基山人: 元蒙是否是中国的一个朝代
2010: 康熙皇帝为何对爷爷辈的忠臣鳌拜痛下杀
2009: 阿唐: 说说阿扁这两口子
2009: 李锐被开除出共产党时间的真相
2007: ZT:吴语不属于汉语--苏州一大学生欲
2007: 我看王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