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永历帝1673年崩于贵州,并非1662年死于云南zt
送交者: sign 2013年07月01日22:52:0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南明永历帝实际是在1673年或1673年以前,即在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前,崩于贵州,并非1662年从缅甸回来后死于云南

据分析,吴三桂并未杀永历帝,史载吴三桂杀永历帝之后火化,清军第二天取骨灰为证回京,而其实,死的是替身,永历帝活了下来,但是到吴三桂起兵反清之时,永历帝己经死亡,或真心诚意地遁入空门,无心于俗事,而且无后,所以吴三桂在起兵之时有祭明的行动,之后,吴三桂自立为大周皇帝。

据记载,永历帝曾向澳门的基督教求援,也向罗马教皇联络。但另据考证,明朝朱氏皇帝其实是回族血统,属于穆斯林,永历帝应在此时亮明身份,身阿拉伯穆斯林势力求救。也有人认为,吴三桂起兵之时,如果不是联络耿精忠与尚可喜两个藩王,而是联络准葛尔等西域势力,或许讨清成功的机会更大。

--------

吴三桂未杀永历帝

历史真相应该是:吴三桂杀了一个假永历,把真永历保护起来了。吴三桂背负杀害永历的黑锅,就能保护真永历安度一生,所以他情愿背黑锅!吴三桂使了个掉包计,借口把永历押送到北京路远,把假永历杀掉,并且不留全尸,这样就死无对证了!真永历就能逃脱!


古佛山:永历皇帝的最后归宿

在贵州省施秉县的西北部,有一个叫做古佛山佛教胜地,这几年名声大了起来。说是因为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把这里作为了最后的归宿。这可令历史学家跌破了眼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何以让人信服《南明史》中明显记载,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不是被吴三桂绞死于云南昆明金蝉寺吗还说其小骨葬于金蝉寺后山呢。带着定好奇,我还真的走访了一次古佛山。

古佛山,因山上建有古佛寺而得名,当地老百姓叫它古垴屯、巴茅冲,海拔高度828米,东北面崖壁险峻,西南面与丘陵地带相连,地形较为平缓。我们是从牛大场的铜鼓村进山的,这是一条宽三尺的古道,道路是因当地村民在原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修复,还算宽阔。道路两边虽说看不到多少的古树老木,但植被还算完好。

古佛山的舍利塔全都署名“藏塔”,其中以“开山传律第二代省持和尚塔最大。塔高7米,宽8米。下有地宫,呈正方形,长宽各有1.1丈,高0.72丈,顶部用清条石拱卷而成,四壁用青石料堆砌。整个形状如说小乘佛教的金钟式,有明显的南亚艺术风格。(南亚艺术风格净藏塔) 地宫中央置有石轿子一乘,但已被人打垮散乱在宫中。

据当地人介绍,地下宫还没有被破坏的时候,有两个石将军把守宫门,石轿子由四个人抬着。它分明不是一座简单意义上的和尚佛教塔。石像生是古代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

唐宋时期的石象有等级规定,明清时代对石象生的使用制度更有严格的规制。例如清代规定,二、三品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以下则一律不准立石兽。所以,石象生又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明嘉靖皇帝帝陵中有石将军,这是古代帝陵中唯一的。古佛山有石将军和四抬大轿子石象生说明不是普通人。纯属于一幅“天子出游”的架势,这种架势我想只有帝王才有,说明古佛山佛塔是有“品”的。

那么,古佛山佛塔真是帝王的陵墓吗那么会是哪位帝王的陵墓呢我们真不敢想象。一位姓程的当地农民经过十多年的考证,他认为那就是明代南明永历皇帝的陵墓。这真叫人大为惊骇。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朝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最末一年,大满清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第一年,大顺朝建立的一年,也是灭亡的一年。虽然大明朝连续出了三个烂皇帝,政治、军事、经济都连续烂了六七十年;虽然长城外的女真族在辽东地区连续扰攘了近三十年;虽然大顺军在广大中原和西北地区已经窜扰了十几年;但是,直到这一年——1644年,才真正到了决定性的关键时刻。

这一年头一百天里,大顺军兵不血刃攻下了大明朝帝都——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清军得到明朝骁将吴三桂邀请,在山海关一战后,把登基才一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赶出北京城;六岁的小皇帝福临轻而易举登上了紫禁城中元、明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坐过的宝座,开创了历时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帝国。这就是1644 年,一个天翻地覆的年代。

1646年11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登基,称永历帝,之后的一边是的组. 织抗清,一边确在逃亡。但南明覆亡于哪里永历皇帝葬身真的是在昆明吗则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悬案。

说古佛山是永历皇帝的最后归宿就没有一点根据吗 -----古佛山碑铭。

在古佛山上有两块保存完好的塔碑:“开山传律省持和尚轿塔铭”和“能戒师塔铭”。墓碑上记述:“夫和尚黄州龙氏旺族也家园颇足,年方二八,识世路入荆榛,知和浩海之危险,弃俗投师更讳上宽下学焉而号省持也,始淤唐山(据考在古佛山老庙对面古称‘经堂’的地方)结茅而屋……”

从古代语法上说,这句话有“毛病”。“氏者”上古人同一血脉群体,“姓”是从“氏”里面分出来的,古代的语法是“姓”“氏”连用,不可“姓名氏”连用,塔铭撰写理当遵从古训,但这里却不以为然。此外,塔铭绝非为普通人所撰写,因为句中少许字词均与古代皇帝有关甚至就是皇帝的“专利”。

首先说“黄州”。“黄”字在我国古代,与皇帝、皇家、皇宫建筑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易经》中按五行、五州、五色、五帝,天下分属五方的记述中称:“中央戊已土,土色黄,黄州皇帝”;杜甫《阁夜》中有“卧龙跃马终黄土”诗句,诗人不直言,假借“终黄土”代“称帝”……由此,有历史学者推断黄州即为皇帝之意或者与此密切相关。那么“黄州”是现在的黄平吗黄平是古且兰故地,元置黄平州,隶四川行省,属播州。从明代洪武七年(1374)置黄平安抚司以来,先后设所、卫、州沿袭至清末,我们说,碑上所说的“黄州”,肯定不是黄平。

再说“龙氏”。这样的称谓绝非姓龙之人,因为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人不能以“姓氏”代称“姓名”,故此说“龙氏”为“皇帝”,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

再次就是“旺族”的称谓,与古代的皇帝有关。古代士大夫之家称“大族”;普通百姓之家称“小家小户”,只有皇帝的家族才被称之为“旺族”。

意想不到的是上述的部分观点,竟然在“能戒师塔铭”中得到了印证。“能戒师塔铭”中记述直言不讳:本师和尚非所谓道德者乎,和尚乃一皇上家子也,时值兵戎,适我黔邦,识世途之险恶,知生死之沉沦……因古老之义而题成名曰古佛山圆觉堂也……

结合明朝的殉葬制度发现上述的葬礼类似于帝王的规格,而且与明朝神宗皇帝的葬礼如出一辙。另外,古佛山寺庙遗址是“九重法宫”的格局,此地的平面图与明代皇宫内廷平面图、明定陵地宫平面图作了对照,结果发现它们的建筑格局完全相同。

根据以上的物证可以说明,古佛山文化群与明王朝有着直接的联系。但不知道与哪一位皇帝有关。历代明朝皇帝葬于古佛山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南明皇帝有可能,他在清兵的追赶下,南明曾经将朝廷搬到贵州武隆(安龙),随后搬到昆明,又到了缅甸,然后由缅甸展转回到昆明,吴三桂为了避人耳目,随意抓了一个,也不验明正身,就在昆明杀了一个叫“永历皇”,并大张声势,大清的皇帝肯定也不知情。于是悄无声息地将永历帝送到古佛山,当了和尚,安度晚年,也算对得起明朝的先祖先帝。加之南明士大夫许多隐居在古佛山周边,安全问题也有了保障。

吴三桂之所以借口怕南明的人劫持永历,没有把假永历押到北京让清军处决,而且毁尸灭迹,就是因为如果假永历押到北京就会露馅,所以就在半路杀了这个永历的替死鬼,而把真永历秘密隐藏起来,保住了明朝的血脉。吴三桂当时反清的条件不成熟,而满清又威逼他交出永历,如果轻易和满清开战肯定是死路一条!所以吴三桂使了个调包计,这样就对得起自己曾经效忠的明朝先帝。

结果吴三桂的杀害故主的黑锅一直背到现在!其中必有冤情,吴三桂反清祭永历,先杀了永历在祭奠永历,这不是很可疑的吗?而且满清篡改历史诬陷吴三桂那是有目共睹的。吴三桂公然藐视清廷,穿明朝服装,参拜永历,把永历接到昆明后也是以帝礼相待,待永历不薄,最后却杀害永历,手段残忍,前后差异怎么可能这么大?!这里肯定有猫腻!这其中蹊跷得很!!而吴三桂杀了假永历保护了真永历却能完全解释这些疑惑!

吴三桂使了一个苦肉计,和调包计,而且这两个计谋只能绝对保密!不能让世人知道!因为一旦让清廷知道吴三桂杀掉的是假永历,吴三桂把真永历藏了起来,那么吴三桂也将遭难。所以吴三桂自己都不可能告诉世人事实真相!

吴三桂真的要拿永历邀功,就应该派重兵把真永历押送到北京,让清军处决永历,他没必要亲自杀害故主,败坏自己的名声啊,这对吴三桂根本没任何好处啊,所以,吴三桂肯定杀掉的是假永历。为了保护真永历,所以才必须半路把假永历杀掉。

《余庆县志-人物》记载,南明遗臣钱邦岂隐居在松烟莆村,在古佛山西百里,南明灭亡后多年,一直使用永历纪年;邹宗孟隐居遵义,吕大器隐居黔中;李之华隐居湄潭;郑逢元隐居余庆、玉屏……但上述的这些南明重臣多数都是在南明朝廷迁徙到贵州之前隐居到当地的。

--------

这个可能性确实有。

--------

不知道是真是假,觉得吴三桂被康熙黑了,正所谓成王败寇。

++++++++++

 吴三桂讨清檄文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东宫定藩之颠踣,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国运夫曷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政(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悮(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竞惕者,盖三十年矣!
  
  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道义之儒,悉处下辽(僚),斗筲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吏酷官贪,水惨山悲,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官卖爵,仕怨于朝;苟政横征,民怨于乡;关税重征,商怨于涂;徭役频兴,工怨于肆。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勷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刻期进发。移会总统兵马上将耿(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经),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捣燕山。长驱潞水,出铜驼于荆棘,奠玉灼于金汤,义旗一举,响应万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愤。振我神武,剪彼氛,宏启中兴之略;踊跃风雷,建划万全之策,啸歌雨露;倘能洞悉时宜,望风归顺,则草木不损,鸡犬无惊;敢有背顺从逆,恋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据险扼隘,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若有生儒,精谙兵法,奋拔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星材优擢,无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著者,仍单仕;所催征粮谷,封贮仓库,印信册籍,赉解军前。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凛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镇幸甚,天下幸甚!


以上据称是日本人保存的一份原始文献资料,于民国初年送到中国


+++++++++++++++

吴三桂创立了反清复明的天地会!

现存天地会(洪门)会书中同样保留了吴三桂党羽参与创始的记载:哥老会系统的《民国帮会要录•陪堂大爷赞江湖原由喘》.“明末时,崇祯王国运不正,李自成逼明主(命)丧幽冥 吴三桂、洪承畴心怀不忍,龙开文、左文明共起义兵。遵香规立山堂由此而盛,聚会了众豪杰恢复北京。吴三桂占龙头,管辖四省,立就了赤龙山西北堂名。”同书《陪堂大爷赞先圣帝王喘》:“传至明末开封府,山水香堂才兴出。三桂龙头称明主,洪承畴把盟证呼,龙开文曾把香长做,左文明坐堂效当初。四大江湖开四路,各立山堂有名目。”称吴三桂为明主、龙头,把他尊为哥老会的创始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田林本《天地会文书》:“世有吴公,生三子,英雄难比,盖世无双,盛世无良,长曰鹏,次曰明,三曰菊,三人各分去湖广地道,师尊分两界之地,众弟兄分散天下十三省,各招英雄豪杰,结成便是亲骨肉。三指相会,开口不离本,出于不离三,方是同门洪脉亲。”(《广两会党资料汇编》,吴公 指吴三桂,吴家弟兄分头到各省招集人士组织天地会。

 


天地会会书中若干本质性特点,只有吴三桂党羽创会说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其一,三指和白色。吴三桂和清军联合,共同攻击李自成农民军时,“迫于战期,兵尚未尽剃发,恐无以辨。夜半,密令军十以白布裂为三幅,阔如三指,缠之于身以为暗记。然布亦不能猝办,即以裹足布裂用之,约大清兵见三指布者勿杀。”计六奇在《明季北略》这段叙述下补加说明:“盖三数与白色者,取三桂及长白兵缟素之意也。’其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反清,同样“帜色白,步骑皆以白毡为帽。”(《清史列传》卷八十)查“出手不离三”或“出手不离三品指”是洪门会员联络手诀,见于全部会书。白色指缟素,意为哀悼崇祯皇帝并为其复仇,故多次见丁《本诗》,如《人本》“变出白衣身”,《神本》“显出白衣身”。天地会居然把二者列为手诀和《本诗》,重视到如此程度,至今未见有人探究原委,只有计六奇联系到吴三桂,其说最为原始,也最能道出根源。

第一,吴三桂一贯抗清的态度决定了他不会轻易降清。第二,多尔衮在山海关战后加强了对吴三桂的控制可以证明吴三桂末降。第三,山海关战后发表的檄文证明其未降。第四,在山海关一役后,在攻陷北京前后吴三桂欲立朱明太子的行动证明其末降。第五,暗中聚集实力以反清复明也可证明吴三桂未降。颇富创见。可惜未能充分展开沦证,其中山海关战后檄文应为战前檄文之误(见下)。特别是从“史载,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胜利的当天,玩弄权术,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一语看来,还没有发现官书篡改史实,也就难以彻底破解。最近我有机会得见吴三桂《上康熙皇帝书》,①方才对吴三桂生平有新的认识,加上清代会党甚至教门都在自己的秘密书中涉及吴三桂,这就使我认识到吴三桂疑案是清初关系全局的第一公案。而向清军乞师和受封平西王两件则是决定吴三桂一生命运的头等大事,也是丑名昭著的“叛臣”、“汉奸”称号的源泉。

 


  只有把这些关键大事从官方文献有意散布的迷雾中拨开,才能恢复吴三桂的真实情况,才能使吴三桂一生的言行表现及其后续影响得到合理的解释。

 


  一、李自成招降期中的表现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百万大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抚远总兵吴三桂所部数万人,处于清军和农民军两面为敌的极大困境。军队缺饷已有十四个月,顿驻山海关后,更是粮尽饷绝。正是在这一情况下,李自成派人招降吴三桂。叙述吴三桂有意接受招降的记裁存孙旭《平吴录》云:“自成遂僭位,称永昌元年,勒索助饷,抄吴骧家,得陈沅,悦之,欲立为妃,乃使伪巡抚李甲、伪兵箭道陈乙持檄招桂曰:‘尔来小失封侯之位’,桂颔之,众十馀由永平取路到京,名为勤干,实欲归李。及问家人,知陈沅已入贼于,乃大怒,仍率众归山海关,”②钱氏《甲申传信录》卷八《吴三桂入关之由》略同:“三桂妾圆圆绝世所希,自成知之,索丁,且籍其家,而命其作书以也,勃从命。闻旋以银四万两犒三桂,三桂大喜,欣然受命,入山海关而纳款焉。”《吴三桂纪略》云:“李贼僭位,王进退兀,以清兵仇杀多次,欲返颜,乃修表谋归李贼,贼亦以关外并镇吴兵最强,金珠采币声育招降犒赏,吴三桂令兵抢杀不肯降。李贼怒,杀王父吴骧,尸于城垣。老家人奔告,王曰:吾与北兵结仇深,势难归北,李害父,于小知,必仇,吏决意归李,于是从关上至永平,大张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等语。翌日家人史来告曰:陈娘娘为刘将军擒去矣。千投袂起日:灭李贼,杀刘将军,此仇不可忘,此恨亦不可释。遂决意讨李贼,输款北军。”查夺陈圆圆者为权将军刘宗敏而非大顺皇帝李自成,李自成杀三桂父吴襄时在溃败后四月廿三,而非正当招降期中。据此,以上三说均为传闻,并非信史。清初刘健《庭闻录》卷一《乞师逐寇》云.“(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四日,封三桂平西伯,诏徙宁远之众入援京师,二十日,至午润,闻变还师山海关。吴骧既降贼,三桂亦以所部之众两行,赴降。道遇家人来自京师者,诘问,得父被执状,莞尔曰:此胁我降耳。何患?’复问:‘陈姬无恙乎?’陈姬,名沅,宁圆圆,吴门名妓,得之戚畹田宏遇者也。色美而善歌,三桂嬖之。贼执骧,圆圆为伪将军刘宗敏所掠,家人以告。三桂怒日:‘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遂挥众返,纵掠而东。”佚名《吴逆始末记》云:“闯闻三桂据于关,执其父襄,令招以书。贼并发银四万,遣伪将赍往犒之,三桂得令贼将入关代守,自率精锐赴燕京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为贼宗敏所掠,时方食,抵儿丁地,须发合张,具书答襄,卷旆驰还山海,袭杀贼将,歼其众。”取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以实其说。这两项记载时地明确,加上陈圆圆后来复同吴三桂身边,《圆圆曲》广泛流传,似乎已成信史。但《庭闻录》虽裁其事,却认为“陈沅之事,言者多殊。”“其点缀者,尤多已甚之词。”吴伟业门生邹漪其师《绥寇纪略》(题署“娄东吴伟业骏公纂辑,梁溪邹漪流绮原订”)而在自著《明季遗闻》却取“冲冠一怒为红颜”说,可见此说究有多大真实性,尚须和其他说法比较才能确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叙述吴三桂假意接受招降的记载,存撰丁康熙十年的计入奇《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兵始术》云.“自成入京,刘宗敏系吴襄,索(陈)沅不得,拷掠酷甚。三桂闻之,益募兵垒七千。三月廿七,将自成守边兵砍杀,止馀三十二人,贼将负甄伤逃归。三桂遂据山海关。报,自成遣叛将席通统兵往御,又遣叛将白广恩统兵往永平救援。廿九日,自成使席通与文武二人犒师银四万,赍吴襄于:招三桂日:‘汝以身恩特简,得专阃任,非真累战功、历年岁也,不过为强敌在前,非有异恩激劝,不足诱致,令尔徒饬军容,顿兵观单,使李兵长驱直入,事机已去,天命难同。吾科己逝,尔父须臾,呜呼,识时务者亦可以知变讣矣。’是书本牛金星作使吴襄者。府通至三桂营,言老总兵新主十分优礼,专待有车共图大业,以作开元勋,且言东宫无恙。三桂得书怒日:‘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丈夫,岂肯降此逆贼,受世唾骂,忠孝不能两全。’叱左右将来使斩之。又云:‘我忠不成忠,孝不成孝,何颜立天地乎?有自刎而已!’帐下止之。参将冯有威进日:‘再辈愿效死杀贼,今其金币,散十卒,然后起兵,使彼不及错,何必杀此伪官。三桂从之,遂佯喜曰:愿一见东富而降,拟书复命,贼计以定千往,日遣贼将挈定王赴唐通营。时洪承畴与三桂舅氏祝大寿俱降仕大清剌,三桂遂往乞师,大清主许之。四月初四,三桂破山海关,唐通迎降,定王已至三桂军,三桂檄自成云:‘必得太子而后止兵。’致书绝父云:‘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亲大人膝‘儿以父荫,熟知义训,得待罪戎行,日仪励志,冀得一当以酬圣眷。属边警方急,宁远巨镇,为门户,沦陷几尽,儿方力图恢复。以为李贼猖獗,不久当扑灭,意我国无人,毕风而靡,吾父督理御营,势非小弱,巍巍雉,何致一二日便已失坠,使儿卷甲赴关,事已后期,可悲可恨。侧闻圣主晏驾,民戮辱,胜眦裂。犹意吾父素负忠义,大势虽去,犹当台槌一击,誓不俱生:则刎颈阙下以殉囤难;使儿犒素号恸,仗甲复仇,不济,则以死继之,岂非忠孝媲美乎?何乃隐忍偷生,甘心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令父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三桂再百拜。’初九丙寅,自成得书大怒,尽戮吴襄家口三十馀人,下令亲征。”吴伟业门生邹漪在《明季遗闻》云:“(三桂)以三月初旬出关,徙宁远五十万‘众,行数十里。十八日入关,二十曰抵丰润,京师陷矣。三桂闻变愤甚,顿兵山海,往大清乞师,许之。四月初,贼命三桂父骧作书招桂,赍银四万两,遣席通犒之,别以贼兵二万守边。三桂佯受银而出,意尽行砍杀。贼将负伤逃归,三桂致书绝父云,自成怒,即于十三日往战,尽戮吴骧家口三十余人。”

 


  叙述吴三桂誓死灭李的记载存清葫芦道人《馘闯小史》卷一云:“平西伯吴三桂方拟灭贼,又闻先帝逆变,痛恨入髓。乃点阅兵马,激励将士,传檄文于各镇,令众通知。其文日:‘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团练总兵官平西伯吴为兴兵剿贼,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事:闯贼李自成,以幺魔小丑纠喝草寇,长驱犯阙,荡秽神京,弑我帝后,禁我太子,刑我缙绅,淫我子女,掠我财物,戮我士民,豺狼突丁宗社,犬豕踞丁朝廷。赤县废墟,黔黎涂炭,妖氛吐焰,目月无光。桂等智不足以效谋,愤何辞以即死,实切执殳之愿,辄通托钵之呼,人理苟存,我求必应。呜呼!自有乾坤,鲜兹祸乱之惨;儿为臣子,谁无忠义之心?汉德可思,周命未改,忠诚所感,顺能克逆。义旗所向,一以当十。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各镇官民见吴将军孤忠独台,无不感泣,莱十民见此檄文,皆劝巡抚鲁公举兵勤王。’

 


  清代官书对李自成的招降,则直截了当地接连予以肯定,例如摄政王多尔寝四月巴奏折云:“自成于三月二十二日僭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遣人招降三桂,三桂不从,随自永平返据山海关。臣即星夜前往,于四月二十一日抵山海关,值贼首李自成亲率马步兵二十馀万,挟崇祯帝太子、第三子定王、第四子及宗室晋、秦王、义王、郡王等并三桂父襄与俱来,复遣人招三桂降,三样从。”(《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清史列传》卷七九《贰臣传乙•席通》则同上文假意受降说:“遣通赍银四万两犒三桂军,欲因以招之,三桂佯受金缓贼。”进一步证实假意接受招降和誓死灭李说之确凿。’以上《绝父书》和《檄文》所流露的忠孝之语,参以吴三桂早年“自焉夏家丁二十骑突入重用”救父,以致吴骧说“非吾子几不复相见矣”,祖大寿说“壮哉刿也”(《平吴录》),是前后一致的,因而是可信的。闻变后途中所发《檄文》在“各镇官民”和“脊莱十民”产生热烈反响,足可反证有意接受招降说“大张告示,本镇牢所部韧见新主”,全出捏造。《绝父书》斥其父失职而不能殉国,“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大义凛然,那里有丝毫儿女情长馀地。“冲冠一为怒为红颜”又怎能使六军恸哭而为之缟素?假意接受招降的记载和书檄所洋溢的同仇敌忾气氛,使得为陈圆圆而拒降说成为添加的岽赘,显得不合情理。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由乞师带来清廷入主中原的不幸后果,明遗老的悲愤情绪无处发泄,吴三桂不仅被封平西王,而且取同陈圆圆,于是从陆次云《陈沅传》到吴伟业《圆圆曲》,便因有了戏剧性的口实而盛行一时。

 


  二、乞师谈判经过

 


  吴三桂是明末抗清勇将,清太宗为四王子时,曾因三桂“向重兵处突同而止”,对部下赞许“小吴总兵真好汉子也。”(《平吴录》)其父吴襄镇守宁远时,所部“有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皆耐搏战,而家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单之辄遁。”(《明季北略》卷二十)崇祯十五年三月,吴三桂任宁远总兵,清军占领锦州后,对三桂威胁利诱,进行招降。四月八日,皇太极以大清皇帝名义书谕招降。十月,再次致书招降并附祖大寿亲笔书信:十六年正月,第三次颁牧招降,均遭吴三桂拒绝。清郑亲王济尔哈朗统兵扫荡关外诸城,连下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至宁远为吴军所败。吴以孤军数万人阻挡了清军入关步伐。因此,吴三桂成为清军死敌。吴三桂拒绝李自成农民军招降,同时“传檄远近讨贼复仇。招集溃散及席通降兵约二万人,以众寡敌为虑。有进乞师策者,遂遣剐将郭云龙、杨坤、孙文焕请兵灭清。”(《庭闻录》卷一《乞师逐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顺治元年四月十五日,清摄政王多尔衮师次翁后,收到乞师函:“三朴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欲兴师罪以慰人心。余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馀年,今无故而遭脚难,北韧戍恻然念之,而乱臣贼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乞念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清世袒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十六日,多尔衮师次西拉塔拉,发出《报吴三桂书》:“向欲与修好,屡行致书,若今则不复出此,惟有底定国家,与民休息而已。及伯遣使致书,深为喜悦,遂统兵前进。夫伯思报主恩,与流贼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也。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冈前故,尚复怀疑。⋯⋯今伯若与众来归,必封以故,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亭富贵,如河山之永也。”明确提出大清要入主中原,要求吴三桂消除顾虑,立即归顺,从平西伯晋爵为平西王。四月二十日,多尔衮军次连山,收到郭云龙、孙文焕带来的答书:“接干来书,知大军已至宁远,救民伐暴,扶弱除强,义声震天地。其所以相助者,实为我先帝,而三桂之感戴犹其小也。三桂承王谕,发精锐至山海以西要处,诱贼速来。⋯⋯今三桂已悉简精锐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清祖实录》卷四)对归顺和封王问题不作正面回答,在“扶弱”和“为我先帝”两处坚持“亡国孤臣”立场。四月二十一日戊寅,清师“距山海关十里外,吴三桂哨骑来报贼已出边立营。”次日己卯,清师至山海关,在战斗的炮火声中,吴三桂和多尔衮会面。官方文献对这次谈判的记载有明显的歪曲。

 


  《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己卯云:“师至山海关,吴三桂率众出迎,王大喜,设仪仗吹螺,同三梓向天行礼毕,三桂率所属各官喝千。”《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册第五页云:“摄政千多尔衮及诸王、贝勒、贝子、公、同山额真、文武各官皆大喜。设摄政王仪仗,吹螺号,同吴总兵向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三桂率文武官吏向大将军摄政和硕睿亲千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与王拥抱。”在即将展开激烈的决定性战斗的片刻会见,能够举行这样繁褥的礼仪吗?“向天行礼”就是盟誓,为什么讳谈盟誓?“行三跪九叩头”礼就是“称臣”,既然称臣,还能盟誓吗?《明季北略》卷二十所云:“三桂知大清兵已在关外,遂突围出外城,驰入大清壁中,见九王称臣,遂髡其首,以白马祭天,乌牛祭地,歃血斩牲,折箭为誓。”其中“称臣”一语,即据官书“行三跪九叩头”礼而来,但下文却出观“三椁使人议和,并请太子,自成命张若麒奉太子赴三桂军巾,请各止战,三桂允之,约自成同车速离京城,吾将率太子即位”等复明行动的文宁,这岂是主子摄政千多尔衮所能允许的?

 


  许多私家记载则完全不同于张怡《闻续笔》云:“桂念腹背受敌,势得全,乃与清帅约云:‘从吾言,并力击贼,吾取北京归汝。从再言,暂死耳,请决一战。’问所欲?曰:‘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京及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清帅许之,钻刀说誓,而以兵若干助桂击贼。《甲申传信录》卷八《借兵复仇》云:“三桂从城上单见之,急呼数骑,从炮击隙道巾突同出外城,驰入满州壁中,见满洲九王。王日:‘汝约我来,我来何用炮击?’三桂曰:非也,闯兵圈关内三甚阎,又以骑逾边墙东遏归路,故用炮击之使开,可得道东出也。’九王日:‘是也。然无盟誓可信,同。闯兵众,关兵几与闯同,必若兵亦剃发异之,则我兵与若俱无惮矣。’三桂日:‘然。然我同非怯也,徒以兵少止数千,使我有骑,则内可患寇,外犹可以东制辽沈,我何用借兵为?今兵少同然,剃发亦决胜之道也。’于是与九王共歃血,三桂即髡其首以从。”刘健《庭闻录》卷一《乞师逐寇》云:“三桂选死士五百人突围,出谒睿王,情词恳切,声与泪俱,一军为之动容。三军即壁剃发与睿千,钻刀定盟而返。”《明季略》卷二卜《附记野史》云:“吴三桂欲倡义复仇,以众寡敌,遂亲往大清国请兵十万,为朝廷雪耻,大清不允,三桂力恳,大清王曰:‘明朝文武数无信义,将军欲建大功,本国何难发兵助阵,恐成功之后知将置身何地耳?’三桂日:‘桂父子受朝廷厚恩,今日为巨寇弑逆,十庶伤心,神人共愤。桂闻勇士怯死而灭名,忠巨不先家而后国,今料后俱遭惨弑,桂食君之禄,焉有坐视之。如必计成败而后行,是有觊觎于衷也。桂令誓死报国,虽肝脑涂地亦所不辞,安问其他。’大清王曰:‘将军姑退,明再议。’明日,三桂披发挂孝,复进谒请王,痛哭哀恳,大清于遂发兵。”(《野史》实指《馘闯小史》,文辞稍有改动,如改“虏主”为“大清”)尽管这些记载稍有出入,个别也有疏误(如“明再议”),但都肯定这次会晤是在非常环境下的会晤,曾经钻刀歃血.设誓,其条件是立明后于南京,以黄河为界,封藩割地,吴三桂和多尔衮处于对等地位,并未俯首称臣:壁中剃发也属于战争的需要,并非归顺的标志;大敌当前,吴三桂固然需要清军支援,清军要歼灭李自成农民军,同样非有吴军敢死队不可。这就是未大败农民军以前吴三桂还能保持独立立场的原因。据此,清代官方文献讳言盟誓,伪造称臣,是对吴三桂史事的重大篡改。

 


  三、多尔衮背盟

 


  吴三桂和多尔衮在匆促的钻刀定盟以后,当日立即投入决定性的战斗。《庭闻录》载:“三桂悉锐而出,无不以一当十,杀伤过半。贼恃其众,鼓勇迭进,挟二王于庙冈立马观战,贼众我寡,三面受敌,是日战初合,满兵莆锐不发,苦战日跌,三桂军几不支,满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击劳,遂大克捷,阵斩贼大帅十五人,杀贼兵数,夺军资无算。自成溃败,奔至永平,使降臣张若麒诣三桂军议和。明日,三桂追至永平又败之。自成杀吴骧于永平城西二十里范家庄。二十六日狼狈进都门,尽戮吴氏家属三十四口,尸诸王于二条胡同。二十七日宵遁,二十九日馀党焚宫殿及各城门楼,出阜城门两奔。五月初一日,辇下喧传三桂从贼中夺太子以入,入即太子嗣立,延颈以待,而三桂兵至榆河,睿于檄其追贼。请入都,许。⋯⋯是月初七日,国朝敕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明季北略》所载稍异:“自成驻兵永平,三桂使人议和,并请太子,自成命张若麒奉太子赴三桂军中,请各止战,三桂允之,约自成回军速离京城,吾将奉太子即位。自成请如约,既盟,自成遂旋师,三桂顿兵不前,是以自成得安行。二十八日癸未,自成回京,三桂弃定王于永平,专拥太子,整军而行,一路移檄密告远近。自成闻报,驱百姓崇文、宣武门外,毁折民房及牛马。二十七,三朴传帖至京,言义兵入城,儿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符迎候东宫。三十日丁亥,自成两奔。五月戊子朔,皇太子在三桂军,传谕京巾官民各宜整肃静候,十民大喜相庆。三桂兵至榆河,大清固帅檄其两行追贼,三桂请护太子入都,帅许。⋯⋯五月初七甲午,大清国封吴三桂为平两王。”

 


  这两项记载不同于官书的有三处:一是吴三桂使人和李白成议和,索取太子,传檄迎候东寓即位。表明此时独立身分末变,盟誓时复明宗旨仍在执行,官书讳谈,未见只字片语。二是兵垒榆河,请护太子入都,遭多尔衮反对,表明多尔衮开始背盟,官书同样讳谈。三是五月初七日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表明多尔衮彻底背盟,吴三乞师以违反意愿的莫大悲剧结束。从此,从“亡国孤臣”成为归顺清,受到不明真相的明遗老的讽刺和斥责。官书把封平西王的日期提前了十五天,提前到无法自圆其说的四月二十二日己卯,《清世袒实录》卷四载:“己卯,师至山海关,吴三桂牢众出迎,干大喜,设仪仗,吹螺,同三椁向天行礼毕,⋯⋯王谓三桂曰:尔同,可令尔兵各以白布系肩为号,⋯⋯语毕,令之先,遂入关。⋯⋯是日大风迅作,尘沙蔽天,咫尺莫辨,我军对贼布阵,不能横列及海,⋯⋯号令毕,清军齐列,及进兵,令军十呼噪者再,风遂止,各对阵奋击,大败贼众,追杀四十里,贼首尾相顾,遁走燕京,获驼马缎币兀算,俱给赏随征将十。是日,进吴三桂爵为半两王,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袋弓矢等物。”《清史列传》卷八十《逆臣传•吴三桂简化为:“明日,三桂碍夏众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睿亲王,令三桂兵肩系白布为识,遂统师入关。⋯⋯时大风扬沙,战良久,朱决,大兵呼声

 


  再振,风止,从三桂阵右冲贼巾坚,腾跃合击,大破贼,追奔四十里。是睿亲千令关内军民皆剃发,进三桂爵为平两王,分隶步骑兵二万,先驱讨贼。”在一天内,既牢众出迎,又举行盟誓,又准箭白系肩,又号令和阵,又大风扬沙,又战良久,又追奔四十里,又赏将十,根本小可能又举行隆重的封王仪式。为什么自方文献如此生拉硬扯地篡改封干日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抹煞吴三桂乞师以来的复明行动,特别是四月廿三日至五月初七期间的复明举措。从而,乞师就等于归顺和投降,大清入主中原成为理所当然,吴三桂却背上千古罪人的骂名。

 


  事实是抹煞不了的。现存刘洋清《致吴三桂书》提到:“已复神京之音,亲翁允称占令第一人也。泽清报新皇,随得恩纶,封亲翁世袭蓟国公矣。继知联合建旅,协力助剿,当长安未闻此音之说,泽清曾有成议,约结清千入驻内地,共图灭闯。令亲翁此举正与此议暗合也。”陈洪范《致吴三桂书》提到:“令皇上以亲王臀极,锐志复兴,感清朝助兵之义,嘉老亲台破贼之忠,拟遣蓖臣至北通好。”当时有人称吴三桂为“平西宾王,莅任不朝。”从另一方面证明乞师订盟流传甚广,以致弘光王朝承认“联合建旅”,民间称“宾王”而认为另有异礼。八月,当南都福王遣使臣“赍银币入朝致谢,并请三桂营致福王意,三桂谢日:时势至此,夫复何言,惟有闭门束革以俟后命耳。’所赐俱辞受。”并向来使表明心迹:“终身不忍以一矢相加。”显示出多尔寝背盟、吴三桂受封为平西王后的抑郁无奈心情。

 


  吴三桂对多尔衮的背盟有着刻骨铭心的悔恨。三十年后以自己名义发布的两篇文章曾予揭露。乾隆二十二年从河南夏邑生员段昌绪卧室里搜出的周王元年《反清檄文》“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夫菥父之仇共戴天,必亲擒贼帅,献首太庙,始足以谓十先帝之灵。幸而渠魁授首,方欲择立嗣科,继承大统,封潜割地以谢满酋。不意狡虏违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京,窃我先韧神器,变我巾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藩刺心呕血,追悔莫及。’固康熙十三年四月由率使云南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傅达礼带京的《吴三桂奏章》,康熙阅后,认为“词语乖戾,妄行乞请”,并决定“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绞。”⑥该奏章未见于官方档案文献,故学者至今未曾引用。查光绪八年兵部左侍郎黄体芳在内阁所见吴三桂《上康熙皇帝书》此奏章。叙述乞师经过,多尔衮背盟及被迫接受半两_干封爵的内情远较《反清檄文》详尽深刻,现全文照录于下:“罪臣吴三桂,致书康熙皇帝陛下:人言三桂反,三杵实非反也。先帝殉社稷,三桂申包胥痛哭秦庭之义,请援贵国,那九颜王予惟恐桂心不诚,宰乌牛,杀白马,立誓煞水神前。誓曰:歼贼之后,凡中同所有悉归贵国。’那九颜王了犹虑桂心未尽,又令剃发、胡服,然后发兵十万,令桂居前,清兵居殿。进兵百里,即遇降贼逆臣唐通,桂奋力一战,杀贼殆尽。李贼卷资疾趋。桂念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奋战逐北,直潼关地方。李贼破胆而遁。桂因神京无主,返兵西向,那九颜王予顿背前盟,将顺治皇帝怀抱拥立。斯时即欲理沦曲直,悱恐贵国之师扼其前。李贼之兵蹑其厉,是功未成而身先丧,知者不为也。锡以千爵。封以通侯,岂得已受命乎?厥后。嗣王不道。政归权臣。四镇鸱张,六师纷沓。而三桂无与出。那九颜王子贪心无厌,驱兵南入,以致灭我社稷。使十七叶神宗天子斩宗绝嗣,言之痛心统之势既成。版图悉归清有。那九颜王子恃功跋扈,毒流宫闹,章皇帝赫然震怒,粉骨捣灰。在皇帝之待九王子太薄,而九王子千背盟受祸不为过矣!壮三十年来卧薪尝胆,求太祖之后无其人,血泪几柚,呕心欲死。不意天意眷明,去年二月间,于夔州太平县界。得太宗十四代孙周王,聪明神睿,汉光武、宋高宗不足比拟其万‘。真属中兴之令土因未告庙,先称周王元年,统兵百万直抵燕京,三十年之积聚,任皇帝移归建州,以娱终身,三桂之待贵国不为薄矣即皇帝之祖宗亦属内附,普天赤予有何嫌疑?其中国人民社稷留待新主拊循,非皇帝之所预闻也。桂前不顾父以殉旧主,今不顾子以扶新主,心事可知。遑问其他。望皇帝勿归罪,请撒去藩臣,幸甚幸甚!”

 


  吴三桂乞师盟誓和多尔寝背盟是清朝开国史的大事,也是吴三桂评价的关键性大事。吴三桂《上康熙皇帝书》第一句话就说“三桂实非反也”,一针见血地揭露清朝得国的非正:“顿背前盟”,“斯时即欲理沦曲直,惟恐贵国之师扼其前,李贼之兵蹑其后,是功未成而身先丧”,说明当时的处境和接受平两于封爵的无余,背了三十年的归顺屈节黑锅方才一吐苦水。但清廷以严刑峻法阻止《反清檄文》和《吴三桂奏章》的流传,旷占疑案石沉大海,直至今天还须后人据以辩白。

 


  四、吴三桂反清部署
 

 

  多尔农对吴三桂的复明行动,初时以军令加以阻挠,继而公然背盟,通过封王,宣布复明行动为非法,禁止和南京使私相往来,疑忌甚深。顺天府丞暂管府尹事张若麒和平两王府“数通馈问,睿亲王谕责之。”⑦从顺治二年八月同驻锦州后,直至五年移镇汉中,吴三桂被弃置用达三年之久。因此,从封王之日起,吴三桂就开始“卧薪尝胆”。于是向清廷请地,清优恤,为部将请赏,见于《清史列传》卷八十《逆臣传•吴三桂》的是“三桂以所给田多硗薄,清益,复为所属将校何进忠、杨坤、郭云龙、吴国贵、高得捷等百二十馀人请世职,属史童达行、陈全国、许荣昌、钱法裕等请优擢,又以父襄、母祖氏、弟三辅俱为自成戕,乞赠恤,并得旨俞允。”顺治五年,陕两隆十总督孟乔芳“请师汉中,三桂倍道赴援,不旬日而至西安,屯营南教场。乔芳托疾不出见,厚犒师,三桂笑日:疑我矣。”(《庭闻录》卷二《镇秦徇蜀》)顺治十入年,“经略洪承畴东还,三桂请自固之策,承畴日:可使滇一日无事也。”(上书卷三《收滇入缅》)次年,“部臣会计云南省俸省饷岁九百馀,议撤满州兵还京,裁绿旗兵五万之二。三桂谓边疆未宁,兵力难减,宜如旧时。”于是采纳部将杨坤建议,上“三患二难”疏,发兵入缅,除灭农民军馀部李定国等所拥戴的永历王朝。(《清史列传》卷八十《逆臣传•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死于云南。吴三桂之杀朱由榔,大悖乞师复明宗旨,为明遗老所不齿。从复明转为自立,实为最大失策。吴三桂暗地里多方面准备反清,在经济上,“承桂关巾,笼盐井金铜矿之利,厚自封殖;通使达赖喇嘛,互市北胜州;辽东参、四川黄莲、附子,就其地采运,官为之鬻收其值,货财允溢,贷诸富贾,谓之潜本。”在政治上,“权(藩本)子母,斥其羡以饵十大夫之无藉者”,“所辖文武将吏,选用白擅,各省员缺时亦承制除授,谓之两选。又屡引京朝官、各省将史用以自佐。”在军事上,“择诸将子弟、四方宾客与肄武薪,谓以储将帅之选,部兵多李白成、张献忠百战之馀,勇健善斗,以时训练。”(《清史稿》卷四七四《吴三桂传》)


在撒藩公开反清以前,吴三桂幕下人士已经研究当前形势,提出起事规划。一位自称“九天紫府刘真人”的(疑刘玄初⑧),曾建议:“无避劳苦,无惜家资,可星速奔驰数年,四处周流会师,联络天下群十,设济困苦民心,阴谋图就,训练士卒,预备器械,各省埋伏兵马,料理齐楚,方可初将书通吴君,次投册籍,三次相会,确议人才定爵,然后给散印信凭札以鼓舞人心,密约动期。]事实证明,这一建议确曾实施,除“设济困苦民心”、“训练十卒,预箭器械”已见上文外,其“四处周流会师”,如康熙十二年十~月,“三桂反,(张)国柱首从逆,为定远大将军东平公,自后提督杨遇明、总兵杨富、柴碌、杨来嘉、王何进忠、杨坤、郭云龙、吴国贵、高得捷等百二永清悉从贼。”其“联络天下群十”,如“遣使潜徽州法裕,聘谢四新”,“聘故明少卿李长徉,延以宾礼问方略。”(《平吴录》)其给散印信凭札,如乾隆十八年东莞莫信丰案中,就有“用花边白布写永保平安四字,中书一周字”⑨的札付,则是反清起事的札付,道光八年,江西三点会黄百幅案,搜出“书明招集人才字样,尾有周四年等字’的札付。

 


  建议中值得重视的是“并省埋伏兵马”一段话。它就是在各省发动秘密组织的同义语,亦通过军伍编制形式把志愿参加者组成随时进反清起事的队伍。“册籍”就是入会名册,“相会”就是会首的见面。自称创立于康熙甲寅年的天地会。正是这样的组织:入会者称为“新丁”,入会仪式就是招兵仪式,开台陈设就是军容,誓同规条就是车伍纪律,大哥、师他就是起事领。令人十分惊异的,不仅天地会确实存在吴三桂党羽组织天地会的线索,甚至黄天道教和收元教都有吴三桂党羽活动的痕迹。收元敬称吴三扮为“火帝真君”,认为吴三桂反清失败是天意,所记“收元祖”李廷玉和吴三桂的对话云:“(吴王说)胡儿们,中原难。廷玉说:是天意,二百馀春。吴王说:二百年,何人造就?有几朝,有几帝,几辈乾坤?廷玉说大清家,七长八短,二百年,有馀零,同治换新。吴干说:久以后,何人来立?二治对,才该你,再下红尘。直说得,三宫桂,无以答对。‘我今日,求道,再待何辰?’那吴王,跪在地,晚问求道。先天佛,把功夫,阴阳细分。点罢功,讲罢道,定下一计。那吴王,修大道,不争乾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五、天地会中的吴三桂因素

 


  天地会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祖师而言,既有马朝柱祖师,又有万提喜祖师;就派

 


  别来说,既有三合会,又有哥老会;就会书内容说,既有保留闽南长林寺僧道宗参与创会记载的姚大羔《会簿》,又有保留吴三桂党羽参与创会记载的田林本《天地会文书抄本》。因此,它的创始过程决不是一元的,而是两元的,不是各自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联合的。

 


  现存入藏时问最早(嘉庆)的姚大羔《会簿》,其中《水先成》组诗、《桃诗》、《令诗》、《繁鼓诗》提及的“宗公”,墓塔提及的“达宗公”,正是和吴三桂同时的漳州长林寺僧万五道宗。而道宗则和大兄万礼,万二郭义、万七蔡禄等结盟,以万为姓。“结”一词见于“天地会的根由”,并为天地会会书的常见语。参以该《簿》的漳州土语、地名和近年发现的《香花僧秘典》、有关碑刻等现存文物,这就使天地会创立于闽南反清志士说成为信史。

 


  但现存天地会(洪门)会书中同样保留了吴三桂党羽参与创始的记载:哥老会系统的《民国帮会要录•陪堂大爷赞江湖原由喘》.“明末时,崇祯王国运不正,李自成逼明主(命)丧幽冥吴三桂、洪承畴心怀不忍,龙开文、左文明共起义兵。遵香规立山堂由此而盛,聚会了众豪杰恢复北京。吴三桂占龙头,管辖四省,立就了赤龙山西北堂名。”同书《陪堂大爷赞先圣帝王喘》:“传至明末开封府,山水香堂才兴出。三桂龙头称明主,洪承畴把盟证呼,龙开文曾把香长做,左文明坐堂效当初。四大江湖开四路,各立山堂有名目。”称吴三桂为明主、龙头,把他尊为哥老会的创始人。

 


  田林本《天地会文书》:“世有吴公,生三子,英雄难比,盖世无双,盛世无良,长日鹏,次日明,三日菊,三人各分去湖广地道,师尊分两界之地,众弟兄分散天下十三省,各招英雄豪杰,结成便是亲骨肉。三指相会,开口不离本,出于不离三,方是同门洪脉亲。”(《广两会党资料汇编》,吴公指吴三桂,吴家弟兄分头到各省招集人士组织天地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天地会会书巾若干本质性特点,只有吴三桂党羽创会说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其一,三指和白色。吴三柞和清军联合,共同攻击李自成农民军时,“迫于战期,兵尚未尽剃发,恐无以辨。夜半,密令军十以白布裂为三幅,阔如三指,缠之于身以为暗记。然布亦不能猝办,即以裹足布裂用之,约大清兵见三指布者勿杀。”计六奇在《明季北略》这段叙述下补加说明:“盖三数与白色者,取三桂及长白兵缟素之意也。’其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反清,同样“帜色白,步骑皆以白毡为帽。”(《消史列传》卷八十)查“出于不离三”或“出于不离三品指”是洪门会员联络手诀,见于全部会书。白色指缟素,意为哀悼崇祯皇帝并为其复仇,故多次见丁《本诗》,如《人本》“变出白衣身”,《神本》“显出白衣身”。天地会居然把二者列为手诀和《本诗》,重视到如此程度,至今术见有人探究原委,只有计六奇联系到吴三桂樟,其说最为原始,也最能道出根源。

 


  其二,三太洪化。吴三桂《反清檄文》“适遇先皇之三太子”,“恭奉太子祭告天地,敬登大宝,建元周咨。”三桂死后,其孙世番即帝位,改元“洪化”,因此,“三太(子)洪化”具有吴三桂反清组织的鲜明特色。田林本《天地会文书》多处出现:在《盘问兄弟出世一宗》里有问答:“面花?曰:参太子洪花。”在《忠义榜文》里有说明:“金氏洪公造定参泰洪花(四字原有雨头三点水旁)”。在《开台排式》里有牌额:“参泰洪化”四字前二字雨头水旁,后二字雨头)”。在号布里出现二次,在诗歌里出现二次,一次为诗句,一次为减头诗。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O.8207Bl天地会文件抄本有减头的《参泰洪化》四字原有雨头三点水旁),诗O.8207K本号御有“参泰洪化(四字原有雨头水旁)”横额。查开台牌额表明组织的归属,号布横额表明动员的口号,藏头诗属于联络的暗号,这四字在天地会内具有如此承要的位置,也就可以证明天地会是由吴三桂党羽所组织的反清团体。

 


  天地会会书中有一些带有特征性的形式和内容,不是闽南反清志士创立说所能解释得了的:

 


  其一,祖本大明臣和身本义明臣。姚大羔《会簿》的《祖本》诗首句为“祖本大明臣”,《身本》诗首句为“身本义明臣”,这里的“大明臣”指受过崇祯皇帝封拜的臣子,“义明”指未受封拜而愿意效忠明韧的志士。在康熙甲寅年创始天地会时,有资格称“大明臣”的只有被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一人:相反,闽南反清志士都只是“义明臣”。

 


  其二,公主和松柏林。姚大羔《会簿》在《枯木》诗里有“公主骑上路上过,松柏林中是我家”句,提“公主”的有“洁白其身公主现”(《观音诗》),有“公主骑马”答问(《盘问兄》);田林本《天地会文书》的《金花》涛和《木诗》也有前引《枯水》诗同样语句。查顺治九年,吴三桂子应熊尚清公主,为和倾额驸。贝勒尚善在《寄吴三桂书》提及“公主、额驸两造滇南。”第一次在康熙三年,“吴应熊给假省父,四月至滇,十月还都。”(《庭闻录》卷四),第二次在康熙十年,“桂年六十,格格启太后同应熊子世番来云南祝寿。”吴三朴干府之左安福园,“松柏高三艾许者,移种皆活,历三年园成,与吴复庵等弹琴赋诗,徜徉其间。”(均见《平吴录》)在当时闽南,松柏林或许有之,公主则绝无记载,把公主和松柏林结合在一起,除掉滇南吴三桂王府外,决无第二家。

 


  其三,天下人之天下。田林本《天地会文书》提及:“秉玉皇牧下之清规,依始祖之根苗,分传四海之口号,古云书曰:天下人治天下,非是一人治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这里,有别于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其他会书,居然遵照道教清规,已令人惊异而提出“天下人之天下”的怪论,更加令人瞩目,传吴三桂准备反清称帝时,幕下智囊曾制造舆论“况当今之时,天下荒荒,正是群贤会集之势,个个睥睨,惟奈无主,一概隐养鳞羽。其清朝始至,英雄义谋,不知天道,误听明旧奸臣贼子指之挥之,怨吴君,憾胡人,必要中兴明朝,除不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及后日久,群贤困苦,庶民流离,人人皆想吴君为帝,共击虏人。如时势一至,汝可一说而合。”可见这一带有道教色彩的称帝可以找到吴三桂馀党的线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四,雨头等符形文宁。姚大羔《会簿》有“九千十百”三角符,有“大乱门对”、“大乱灯隆字”廿二个符形文宁,其中“黑脉相路务非根”(七字原文有雨头),田林本《天地会文》作“黑务迷路有光明”(七字原文有雨头),查乾隆二十八年四月初五日钦差大臣兆惠、方观承等《为报会市碧天寺黄天道教李继印等人情形事奏折》提到:“详对符形宁迹,内有三角符三张,每张符有四字,一作大王朱相(四字原文夹在上雨下山之间),一作朱王后昭(四字原文夹在上雨下山之间,一作日月天下(四字原文每字重点横列三日、三月、二天、三下,夹存上雨下山之间)。分析察看,始知除去‘雨山’二字宁,中间臧嵌大王朱相、朱王后昭、日月天下’等字。又先天敕札一张,内称:‘走肖传与朱家,朱家传与李子’等语,其与旬踌印文词意隐显虽有不同,而狂悖妖妄实无异致,臣等查旬踌印文其标题指称普明遗留,而辞中狂吠,屡涉吴逆,事中康熙年间。”四月十日兆惠续折则断定,“臣等查旬踌印文有康熙甲寅及癸亥等词,此辈造作之人,必在康熙癸亥以前。”可见使用雨头等符形文字传递反清口号始于吴三桂党羽。

 


  其五,征西单马与红旗。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O.8207D本天地会文件抄本《另用通用扇总诗-大八底》是“闻得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皇侯第宅皆辛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真入关山金鼓镇,征西单马与洪旗。如今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此思。”查此诗原为唐代诗人桂甫所作《秋兴》八首之四,见《桂甫全集》卷十七,原文为:“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会书作者为什么会看中这首诗?为什么他处错讹只一二字,唯独“征西车马羽书驰”有四字改动?就是因为看中“片西”二字。桂甫用的后汉书》冯异拜征西大将军典敌,而吴三桂原为明封平西伯,恰恰可以借用,再加改“车马羽书驰”为单马与洪旗,改喻吴三桂的意思益发明显。据此,会书作者曾有吴三桂党羽参与

 


  另一方面,在天地会长期传承活动中,同样可以找到吴三桂余党的线索

 


  乾隆十三年开始反清复叫活动的马朝柱,原籍湖北蕲州,移居江南霍山,和僧正修共同谋划,“其乾隆十六年五月以前逆书,告示,皆系正修造作书写。”此后胡济修入伙,“凡伪诏、檄文、序文及招诱伙党,皆系胡济修主谋。”据胡南山供:“(马朝柱)拿出一把金剑,一连有红罗公主四字,一边有日月二字。”“又说有个幼主姓朱名洪锦,军师吴承云,系吴三桂的子孙。”原拟乾隆十七年五月十三日散札,八月十五日兴兵,因造器、买硝磺泄密,蕲州知放李泌于三月廿四开始镇压,四月初四包围马寨,除马朝柱逃脱外,僧正修,胡济修,胡南山等二百余人均被捕获。马朝柱起事后所发纸牌提到大是肋,大明山,吴明王,甲寅年,其诏书以天运纪年,其发辫外圈蓄发为记,其盟誓入会方式,歃血吞符,结明上名,出银入伙,有盟神表文和叙文,每次拜盟,拿出双刀摆上,露了机关,用桃符钉死,足以证明该案是和吴三柞馀党一脉相承的天地会早期大案。

 


  嘉庆十九年,江西南安府崇义县发生钟体刚天地会案。江西巡抚阮元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查办崇义县会匪等由奏》巾指出:“严讯钟清煌等,据供本年八月初一暨九月初一、十月十五日,钟体刚起意邀叶秀发、王瑞先等在义安墟真君庙内三次结拜天地会,设立祖师马朝柱牌位,用水碗画符念咒,并人出钱一百五十文,宰鸡滴血入酒分饮,推钟体刚为老大。同会人姓名,钟体刚用红纸书写存放身边。查核符本咒词有‘拜请本宗师马朝柱’并天地阴阳兵将雷兵雷将’之语。”④这一记载一方面证实马朝柱案属天地会,一方面证明钟体刚案属于吴三桂系统的天地会。

 


  道光年间,江两天地会活动益发频繁。二年九月初,信市县黄百幅、黄沅泷、钟心泷、张北斗等拜上犹县人毛元奇为师,入“添弟会三点会”,以后毛元奇犯案逃避,将其祖师所传长方、三角木戳二颗及符书一本交给黄百幅收存。长方木戳上刻“万大哥行令”五字。三角木戳上刻“同心协力”四字。符书内载札付式样,札尾有“周四年”等字宁,注明“顺天、天运年号”。以后黄百幅刊刷札付,自称安远公,黄沅发称威胜将军,设官分职,准备起事。道光八年二月,黄百幅等八十二人被捕,案破由于三点会首领保存吴三棣“周四年”札付,并据以另行“刊刷札付”设官分职,足以证明从毛元奇到黄百幅的三点会属于吴三桂系统一脉相传的天地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据此,无沦在天地会会书的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天地会的实际传承上,都存在吴三桂党羽秉承吴三桂意图,参于组织天地会进行反清事实。光绪二十入年,英人威廉•施丹顿(WililanStanton)出版了《三合会或天地会》((TheTriadSocietyorHeavenandEarthAssociation))一书,就认为天地会的创立可能和吴三桂的反清起义有关,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

 


  至于吴三桂党羽和闽南长林寺僧道宗等联合创立天地会的具体过程,已经难查清楚。据立会缘起:五祖“咬破于指,共合一堆,写成朵五本,每人各执一木,随至各省招集忠心义气,暗藏三点革命,誓火清朝,扶回大明江山。”(《贵县修志局发玑的天地会文件•反清复明根苗第一》)。显然出于共同反清的需要。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大举反清,次年三月,万五道宗盟弟万七蔡禄,时任河南河北镇总兵,在怀庆跟湖广襄镇杨来嘉密谋响应,“佯称捕鱼,令一军尽甲”九月,守柳州总兵万二郭义偕广西提督马雄“俱叛降三桂”。可以证实彼此之问确是协同配合的。

 


  六、结论

 


  通过对吴三桂疑案的剖析,可以得出六点简单的结沦:

 


  (一)吴三桂拒绝李自成农民车的招降,从其斥责老父吴襄不能以身殉职来看,出于报崇祯君父之仇,而非爱姬被夺。

 


  (二)吴三桂站在亡国孤臣的立场向清军乞援,尽管清廷欲其归顺,仍遭婉拒。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吴三桂和多尔衮在炮火声中会晤,坚持复明立场米变,曾经钻刀立誓。

 


  (四)吴三桂为先锋,击败李自成后,曾有复明行动。多尔衮乘势入主北京,强迫吴三桂接受平西王封爵。

 


  (五)吴三枕因多尔衮背盟,使其成为穷蹙归顺的汉奸,痛恨不已,开始卧薪尝胆,筹划积蓄力量反清。

 


  (六)吴三桂党羽出于反清需要,曾联合闽南长林寺僧道宗等共同创立天地会。

 


  总之,对吴三桂问题的探讨,不可片面依据官方文献,必须对照吴三桂一方论述,才能去诬存真。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枫苑梦客:1812-1814年美加战争
2011: 【珍贵照片】中国共产党是苏俄制造的侵
2011: 在中国建立一个亲苏俄的政权
2010: 黄继光堵枪眼的穿帮—朝鲜战争中的一个
2010: 张东荪投了唯一反对毛泽东的一票之后
2009: 中国右派法西斯真面目:凯迪讨论杀毛左
2009: 浅析中国的社会性人质综合症
2008: 零加一中: 瓮安新闻发布会几点与常理相
2008: 山哥:与李银河商榷-谁是当代中国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