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研究红薯的环保先锋: 郭尙洙
送交者: 比较政策 2015年02月16日09:41:1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贝一明 Emanuel Pastreich, 亚洲研究所 所长, 庆熙大学 副教授

在韩国研究中心的三楼,有一个生命工程学研究院的研究室让人印象深刻,它的墙壁上贴满了中国书法字画,室内养了各种植物盆栽,桌上摆着水果供客人吃,总是给来访的客人提供中国上好的绿茶。这里光线充足,大方地欢迎任何想来这里参观的人。从窗外望去可以俯瞰到研究所里所有的树木。

桌上铺着有关世界沙漠化地区的信息地图,并用中文标明了中国的沙漠地区。这些地图旁边是一个表格,说明哪些食物可以同时有益于人类和环境。列表里的第一个是红薯。

这个房间是郭尚珠的实验室,他应该是大田的全大德研究员中最富有激情的一个了。他可以和任何对他的研究感兴趣的人谈论有关亚洲环境的话题,以及如何努力帮助中国人在尽可能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获得最有营养的食物。他是一个很具有启发能力的领导,在阻止东亚地区的沙漠化进程和发展可持续农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这些年来,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他带领着他的追随者和同事们组成了一个忠心的团队。他们同心协力,研究如何在极其干旱的地区种植番薯,给那些受沙漠化影响的地区的农民们带来了希望。

郭博士有着看似瘦削的身躯,顶着浓密的头发,带着一副细框眼镜,他的举止让我想到朝鲜时代的士大夫而不是一个现代的科学家。他十分谦逊,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事实上,他对于谈论自己并不感兴趣,而宁可多聊聊他的想法和关心的事。

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行为动作看起来可能有些笨拙,但一旦谈到有关食品安全、阻止沙漠化进程或者任何有关他挚爱的中国的话题时,他便侃侃而谈表现得很激动,尽可能地让你了解他的观点和想法。他每天花1012个小时在他的研究和写作上,郭博士关注他的事业超过任何一切,这让他区别与大多数人,他说话总是带着一股激情,让你不自觉地被拉入,想帮他去做一些事。当我结束了在阻止中国东北部沙漠化进程的工作,我和郭博士的友谊也由此建立起来。对于郭博士来说,全人类面临的危机并不是导弹或坦克,而是人们不计后果地滥用资源。他认为我们人类必须承担贪婪的后果。他也很关心农业,认为植物是地球上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的邮件地址在韩语里意思是植物之爱,这个短语总结出了他的一生:对植物富有热情是生活的基础。

郭博士在生活方面要求十分简单。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有时工作到深更半夜也很高兴。他不需要任何华丽昂贵的东西,避免昂贵的食物和不必要的开支。尽管郭博士工作十分认真,但并不是出于强迫的。如果有机会,他总是能抽出时间去参观一些寺庙、在森林中散步或在茶余饭后讨论一些我们这个年龄的关键问题。他总是以一种悠闲的方式聊天,让你觉得他是全世界最空闲的人。

我第一次见到郭博士是在他实验室附近的一个温室。他刚结束了关于他挚爱的番薯的一系列实验。他立刻问我:你喜欢番薯吗?”“我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略带吃惊地答道。番薯是最有营养的食物。如果我们吃它就可以保护环境,因为它不像别的植物,它能给土地回报很多。他解释道。我明白,我回到道,但心里仍有些困惑,为什么吃番薯如此重要?郭教授回答说,其实最重要的是那些在沙漠边缘地区工作的农民是否吃番薯、是否关心土壤,但是他们会看我们怎么做,我们这些发达国家的人们会为他们要做的做好准备,所以我们必须从我们的行动开始做起。他又详细解释道,所有的改变都得从我们做起,而食物是最好的起点。

我从九年前开始成为素食者,我解释道,难道这不够吗?毕竟如果我们不吃肉,我们将用到的远不及水和其它资源。”“太棒了!他说,但这只是开头,你需要关注你吃的是哪些东西。首先我们要和中国的农民以及广大人民一起努力。你看那些中国北方的农民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我们要一直和他们一起努力。

您真正认识那些农民吗?我问道。

我并不认识他们,但我见过他们,而且在实验室我时常想到他们。我希望能培养出一种新的品种可以在干旱地区存活,这意味着农民们可以食用解决温饱问题,把这些番薯作为经济作物。没有这些经济作物,他们将去砍伐树木和灌木丛来挣钱和取暖。结果将是一场灾难:更多的地区会变成沙漠和黄土地。只有这些农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我们所希望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那我们要怎样去改变让世界更好呢?我又问道。

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郭教授说,此外,我们要帮助中国的农民,这比任何一个大城市的首席执行官能做的事都要重要。在这间实验室我可以做任何我需要做的。我不需要任何高级的设备去帮我实现这个目标。现在有许多人们喊着各种口号,但他们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实现不了任何结果。我的这个工作在干旱地区种植番薯虽然简单,但却是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了,我不需要任何标题来表彰。

为什么从所有问题中选择农业呢?我问道。

“世界上有一种危机会带来各方面的问题,那就是食物危机。我们who are the “we”?怎样来养活中国人?这一直是多年来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中国当作别的国家,它是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住在中国,我们必须当作兄弟姐妹般齐心协力。

为什么非得共同努力呢?

只有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和中国人一起努力,去改变中国人的高需求。但是中国的这种过度消费的习惯其实是来自于韩国?美国的消费型导向,中国人看到于是把这当作榜样来学习。他回答道。

郭博士花了很多时间在亚洲和全世界旅游,他来中国大约就有六次,他组织了从事番薯研究的人员的人脉网络,经常和他们一起工作,研发可以在干旱地区几乎不需要水就能生长的番薯新品种。

一些科学家很大程度还是为自己的名声、论文和专利考虑,但是郭博士对拥有这些并不感兴趣,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人——尤其是那些他从未见过的农民。许多科学家做科研是因为会拨给资金带来收入,郭博士则相反,他做科研是为了得到结果,给那些受沙漠化影响的中国贫苦地区农民们带来生活上的实质改变。

一直以来,郭博士都把中国看作自己的家,在中国他能和任何地方一样感觉自在。当被问到为什么一个韩国人对中国如此有兴趣,他回答到:我不是韩国人,我是东亚人。

文化和科技对于郭博士来说同样重要,他时常说更简单、更实在的生活是没有浪费的,如果我们想未来拥有这种生活,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他一直寻求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解决方法以及我们的消费观。人们吃东西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放东西在嘴里的感觉更好郭博士解释道,经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这却是一种浪费食物的现象。饭店里积累的所有没有吃的食物,所有没有卖出去的糕点都得扔掉,这个行为从环境的角度、从哪些没有享受到的人角度来说是错的,

2008年我开始举办大田环境论坛,郭博士是早期的参与者,并且对我们的所有活动都有着浓厚热情。在我们一次会议上,他甚至给所有人做了一顿番薯宴。此外,他为我们安排了和中国及日本的学者一起工作,他认为在保护环境上我们应有一个遍及全亚洲的更广泛的合作。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带我的孩子去参观郭博士的实验室。我们发现他正像往常一样在专注于写他的论文。但当他看到我的儿子和女儿,他立即停下来工作,开始和他们聊学校生活,聊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在我意识到前,郭博士正向我的孩子们询问如何阻止沙漠化的意见。

我们让我的孩子去地下室打乒乓球玩,郭博士的两个中国研究生也加入进去。看起来郭博士和他的中国同事们,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都相处很好,像一个家庭一样在一起工作。我的孩子们对那次活动印象深刻,包括郭博士在聚会上送给他们的刚发芽的小植物。

郭博士是传统文化、农业的热衷者,向往农民般的简单生活。对他来说,他的科研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一部分,这与极具破坏性和短命的现代生活方式是相反的。郭博士极其关注中国,但同时,他也关注印度、中东和朝鲜。他希望有一天他的科技能被引进到这些地方,给当地的人民们带来希望。

我跟几个学生一次去拜访郭博士的研究室. 那一天,恰逢韩国天气多变的盛夏,天降大雨。我们在约定地点等候多时,不见其人,后来身旁的门卫告诉我等错了地方,才发现郭博士早已打着一把伞在雨中等了我们许久,心中一阵感动。

穿过各种形形色色用于实验的瓶瓶罐罐和大宗设备,他将我们引入他的办公室。这里陈设简单而整洁,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与资料,电脑旁一盆圆头圆脑的植物可爱地簇立在水中,似曾相识又道不出究竟在哪里见过。 

待我们坐定,才发现夏天闷热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台老式电风扇一直倔强地工作着,似乎早已理解贝一明教授能与郭博士成为挚友的原因了。 

谈起与中国的不解之缘,郭博士翻出一本标有若干家族分支的家谱,开始滔滔不绝地道来。郭博士的始祖郭镜曾经是中国古代宋朝文渊阁翰林学士。作为中国德学兼备的翰林学士的第30世后代,郭博士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根底与学术渊源。他本着郭家忠孝事业,清白家声的家训,一直对中国怀有异常浓厚的兴趣与情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在目前从事研究的东北亚区域中,与中、日、韩三国共同的环境与能源课题原来还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呢。 

我们从郭博士深远的家族历史,自然而然便聊到东北亚主要三国中、日、韩之间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共同享有的利益与承担的风险。 

在目前亚洲地区迅猛崛起令人振奋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郭教授更是当仁不让。谈话中,郭博士反复强调了能源、环境与食品之间密切的关系。他说,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承受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据专家推测,亚洲人口将从2003年的36.9亿猛增至2050年的51.2亿,随之对于能源、食品的消耗必将大幅增加。而眼前,郭博士痛心地摇了摇头,中国过度的开采、植被破坏以及土壤、水源的不合理使用等人为因素和全球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造成了中国严重的土地沙漠化现象。近些年,中国的沙漠一直在持续的向东推移,随之而来的沙尘暴频频爆发,经过北京、天津,一路东移,直到韩国。数据显示,沙尘暴每年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是540亿元人民币,而韩国每年因沙尘暴产生的损失也达60亿美元,受灾人口达到2000万。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啊,正像我们前任驻华大使权丙铉说的那样,沙尘暴的影响跨越国界,所以对抗沙尘暴、沙漠化不只是中国政府、中国社会的问题,也是韩国政府、韩国社会的问题,需要两国共同面对。我们是在同一条环境的大船上啊!” 

郭博士指出,相对于日本40%和韩国26%的粮食自给量,中国有着将近90%以下的粮食自给量。而膨胀的人口、紧张的能源以及沙漠化的土地极大地影响着各国的粮食供给,尤其是中国。而要解决土地、能源与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光靠宣传倡导、植树种草等途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生物高科技的技术支持来快速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我们的目光随着郭博士转向那盆奇特的植物,恍然大悟,这不是甘薯吗?但长相又似乎略有不同。

见我们一脸茫然,郭博士耐心地给我们上起了生物课。他解释起如何通过生物技术对植物的抗氧化机制进行调控,以此来提高植物对抗恶劣生存环境的能力,从而大大地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说起为何选择甘薯这一未来最优质最健康的经济作物时,撇去大量关于甘薯的抗氧化启动子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甘薯的转基因研究等专业生物知识,郭博士开心地说起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徐州甘薯研究所在研究转基因甘薯方面取得的合作成果。最后,郭博士一再表明,中韩之间的技术合作会一直延续下去,他们一定会为创制和培育出一批耐胁迫和高淀粉含量的甘薯新品种而不懈努力。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公交车之奇遇》
2014: 揭秘张学良晚年仍然念念不忘的美食:错
2013: 西安事变的“英雄”都变汉奸?
2013: 张召忠做惊人预言:西方国家绝对不敢入
2012: 蒋介石私德很差,但他有两条贡献还是伟
2012: 八届人大开会前出大事惊动国际 肇事人
2011: 马悲鸣: 希腊罗马神话不真,凭什么犹太
2011: 华裔小人物促成加拿大修改法律
2010: 西方十字军东征的残暴
2010: 雅各是耶和华的长子,耶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