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解:红顶商人胡雪岩到底“死”谁手里?(上) |
送交者: 初见 2015年05月24日19:29:3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刘三解:红顶商人胡雪岩到底“死”谁手里?(上)盛宣怀像 国人读史,一大爱好就是抓奸贼,不分个红脸、白脸,总结历史经验往往觉得不太爽快。 胡雪岩的故事中,也有这么一位“白脸曹操”,名唤盛宣怀。 说起盛宣怀,也是不得了的人物,不同于胡雪岩这个虚衔“红顶”商人,盛宣怀可是正牌子的邮传部尚书,以“部长”之尊总揽清末轮船、银行、铁政、炼冶、煤矿、纺织等各项官督企业,被同僚称为“一只手捞十八颗夜明珠”( 《经元善致郑观应函》)。 或许正是因为日后的显赫,又与胡雪岩分属淮军、楚军两大系统,盛宣怀在胡雪岩有关的故事里,往往扮演着“阴谋家”的角色,甚至还有不少文章煞有介事地分析盛宣怀整垮胡雪岩的“信息战”、“商战”谋略,对此,三解只能报以“呵呵”二字了。 在2010年程万军所著《逆淘汰:中国历史上的毁人游戏》一书中,基于小说《胡雪岩全传》,概括了盛宣怀“坑”死胡雪岩的全过程: “光绪八年(公元1882),盛宣怀采用“窃听、掺沙子、挖墙脚”这三招,对对手胡雪岩发起暗战总攻。 窃听:盛宣怀通过电报掌握了胡雪岩的商业秘密情报。知道胡雪岩要高价尽收国内新丝、企图垄断丝业的动向。 掺沙子:盛宣怀一边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偏偏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 挖墙脚:挖断资金链,拖死胡雪岩。胡雪岩80万两借款正好到了还款期限,外国银行向胡雪岩要钱。本来这笔钱是胡雪岩为左宗棠代筹的军饷,应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但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打着李鸿章的大旗,指使上海缓发这笔协饷,然后又让人四处放风,说胡雪岩银行倒闭在即,造成挤兑风波。” 是不是诡诈百出,惊心动魄? 三解负责任地告诉你,上面三条全是假的。 先来说“窃听”。 1880年10月,李鸿章奉旨,在天津开设电报学堂及电报总局,任命盛宣怀为总办、郑观应襄理电报总局局务,并在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七处各设分局。天津到上海的电线铺设工程于1881年4月开工,11月完成。 也就是说,盛宣怀主管的民用电报线,只有天津到上海一条,信息节点也不过上述7个地方,更重要的是,启用要到1881年11月之后。 而胡雪岩囤积生丝始于何时呢? 上海《申报》1881年6月24日报道: “(生丝价格)今日三百数十两者,明日即昂至四百余矣,又隔宵而五百余矣……” 当月,胡雪岩购入生丝3000包。 换言之,在盛宣怀的“电报网”启用前5个月,胡雪岩已经开启了他的生丝战略。 早期有线电报机复原,美国人莫尔斯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1835年获得了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电报机的成功。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1844年3月24日举行了启用仪式,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中国人大规模使用这一技术则是40年后了。 当然,不排除胡雪岩本身保密措施太好,直到第2年才因为电报泄露了自己要“尽收国内新丝”的机密,因为1882年确实是他收购生丝的高峰期。 1882年5月,胡雪岩的生丝存货达到8000包,10月份已达14000包,到188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27000包(《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美国商人白尔辣1883年9月给李鸿章的信中提及: “从光绪二年(1876)至六年(1880),上海每年出口生丝,最低的一年为6万5千包,最高的一年为8万5千包。光绪七年(1881)则降至5万5千包;光绪八年(1882)更降至5万包。今年(1883)可能连4万包都不能超出。”(《浙江档案》刊张学勤《胡雪岩破败的真正原因》文引) 白尔辣对1880年后上海生丝出口量减少的解释是,名为“粒瘟”的蚕瘟病在产区蔓延导致产量减少,李鸿章回信也认为“所见颇有见地”,其实不大说得通。 1880年,中国生丝出口达到82,201担(编者注:单位“担”不同于“包”),1882年则降为64,508担,1884年也只有67,790担,但1886年已回升至77,044担,所谓“减产”区间只有3年,而且恰恰是胡雪岩“生丝大战”导致经济危机的3年。 反过来再看上海生丝出口数据,1882年胡雪岩囤积的14000包,已经占到实际出口额的1/3,1883年胡的继续收购导致的货源紧缺,甚至让白尔辣悲观地认为连4万包都没有,可见,胡雪岩的囤积行为,完全具备影响上海生丝定价的能力。 这样大批量的收购,跨越2个生丝收购季,有没有可能成为“秘密”,我们且与白尔辣一样“很傻很天真”吧,他是个“茶商”玩票说生丝,我们是后人讲古谈商战,糊涂点也情有可原。 但是,拿互联网时代的刀,来砍有线电报时代的盛宣怀,就有些诡异了。 上文已经说到,盛宣怀的电报网,设了7个分局,即紫竹林(天津)、大沽(天津)、济宁(山东济宁)、清江(江苏淮安)、镇江、苏州、上海,线路是沿着明清运河的重镇南下上海的。 胡雪岩的金融帝国却不是这么个布局,可考者: 在杭州,阜康钱庄外,另设阜康银号;在上海,设阜康银号、阜康雪记钱庄;宁波设通裕银号、通泉钱庄;福州设裕成银号,汉口设乾裕银号,北京设阜康福记银号。(见《上海钱庄史料》) 银号规模大过钱庄,一方面经营银钱兑换,另一方面兼营汇兑,尤其是胡雪岩的银号还承揽南方部分地方海关的汇兑业务,如左宗棠西征借款的协饷偿付,也就是说,业务重点区域与深耕北京官场的晋商票号有着根本的不同。 那么,胡雪岩金融帝国的三大重镇,上海、宁波、杭州,于何时接入电报网呢? 1871年4月17日,英国人所架设的香港到上海的海底电缆开始营业,同年6月2日,香港至伦敦的海底电缆工程也完工,并开始营业。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从香港敷设海底电缆到上海,次年由吴淞上岸,并设陆线到上海租界。 1882年11月,英、法、美、德各国公使向清政府请求在上海设立万国电报公司,打算增设上海至香港各口海线,即上海至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各口的海线,甚至不待清廷批复,英商径自装运材料前往各口准备架设。 面对这样的形势,李鸿章给总理衙门出的主意是,华商在陆地上铺“旱线”,借以压迫以大北电报公司为首的海线外商。 1883年2月,这条“爱国”电报线开始从浙江动工,自北向南连接广州的华商电报线路,进而直通九龙连接香港,工程于1884年上半年完成。 在此期间,杭州电报局于1883年4月成立,宁波则在2个月后成立。 要知道,有线电报不是手机,发报要有专业人员,收报也要有专业人员,没有电报局你肯定发不了电报。 那么问题来了,1882年,盛宣怀又“窃听”谁去呢? “掺沙子”、“挖墙脚”的无稽之处,请听下回分解。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刘三解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4: |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转发最新披 | |
2014: | 毛泽东曾在延安警告哪位中共高层 | |
2013: | 笑死人了!看文革画报中对胡耀邦的描画 | |
2013: | 李扬:华夏文明VS美国文化 | |
2012: | 六四广场学生即使不撤也不可能遭屠杀 | |
2012: | 日本黑龙会为何要保护二次革命失败后的 | |
2011: | 苏军大炮坦克帮助八路军屠杀东北人民光 | |
2011: | 2005年十大令人作呕语言 | |
2010: | 老东北人回忆苏联红军在东北的阴谋与暴 | |
2010: | 外蒙古正式独立出去的确切时间表/毛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