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演义》,风波迭起,精彩不断。作者把刘备的“哭”写得淋漓尽致,而把孔明的笑,更是写得出神入化,把这一对君臣忠厚、机智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三国演义》里面描写诸葛亮的笑有很多。《草船借箭》是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就识破了这是周瑜的借刀杀人之计,却淡定地表示“只需三天”。后来,乘着大雾,诸葛亮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诸葛亮带着草船来到曹军军营前,鲁肃大惊:“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孔明的这一笑,说明他对于天气变化了如指掌,阴晴雨雪都在他意料之中。是对自己自信的笑。这一笑,笑出了他的大度,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同时还是高深莫测的笑。这一笑,是对着鲁肃的,所以,显现出亲和之色,另外就是笑鲁肃愚鲁无谋。也表现了对曹操的了解,如果出兵了就笑其无才无谋,还表现其对此次计谋成功后的了然与喜悦。
而“空城计”这一出,更是千古绝唱。面对强敌压境,诸葛亮镇定自如,审时度势之后,他当机立断,决定利用司马懿多疑的个性特点,弄一次险。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孔明的这一次的笑,其实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胆战心惊的笑。这样的笑,是带有极大地冒险和侥幸心理的笑,当然,也是稳定军心的笑。司马昭是从琴声里听出了弦外之音的,但司马懿疑心太重,所以,“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司马懿退军后,诸葛亮“抚掌而笑”。他这第二次的笑,虽然是侥幸成功,但却是如释重负的笑,也是刻骨铭心的笑。
当众军将疑惑不解时,孔明解释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的中计、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胜利的笑。试想在这样的情势下,蜀军危若悬卵,自己的计策成功了,化险为夷,能不开怀大笑吗?
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孔明把笑的艺术,确实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的了。
转自凯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