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国共抢占东北(摘录自《复兴记》)
送交者: maomin 2015年09月08日19:43:2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本文摘录自《复兴记》第五篇《国共决战》(作者:茅民)第5.1章。

《复兴记》全本 及其各种版本,都可去https://play.google.com/store/search?q=fuxingji预览。

也可访问网页http://fuxingjimaomin.wix.com/fuxingjimaominhttp://payhip.com/b/ufAz

中共抢先进占东北

当毛泽东与蒋介石 在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双方其实都在采取步骤 力图抢先控制东北。当时,东北被苏联红军占领着。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红军将于194510月底撤离热河,年底全部撤离东北,将政权转交给中国的国民政府。19458月底,国民政府宣布:成立东北行辕,任命熊式辉为主任,准备到时 前去长春(伪满洲国首都,也是苏军总部所在地),接收东北政权。  

当时,国民党军的主力远在中国西南部,而共产党的八路军 则近在华北,离东北很近。在延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刘少奇 认为这是一个抢先进占东北的难得的机会,他说:“满洲四周连接苏联势力,南面旅大又系苏联军事管制地带,故我们如能控制热(河)、察(哈尔)及冀东,在满洲沿海又配置数万兵力,即可阻止蒋军进入满洲,控制东北,此着关系极大。”   913日,中共决定成立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随即,彭真与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一起,乘坐苏军的双引擎飞机,从延安飞往沈阳。但因阴霾天气,飞机在山海关 提前降落。山海关机场是一个简易机场,能见度又差,结果飞机在跑道的中段触地后 刹不住,冲出跑道,机头插进一块稻田里,尾巴高高地翘了起来。彭真的头部被撞破,陈云被甩进了驾驶室,叶季壮的腿被翻倒的油桶压住。他们被救出后,在山海关休息了一夜,两天后乘火车到达沈阳,住进张作霖的“大帅府”,中共东北局也就设在那里。对此,苏军没有作声。


914日,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 向中共中央建议:向东北派出大部队,并派有威望的军事领导人去主持,迅速创建总根据地;部队应尽量多派,至少五万人,能去十万最好;可以从山东调三至五万人去东北,而从华中调三到六万人去山东接替;以热、察、东北为全国第一战略根据地,以山东、太行为第二战略根据地,其余为卫星。   15日,在重庆的毛泽东,致电在延安的刘少奇,称:依据重庆谈判的情况,我们应准备将浙东、苏南、皖南的部队 撤到江北。   17日,刘少奇将他已酝酿了十多天的一个战略构想,电告在重庆的毛泽东、周恩来:“向北推进、向南防御”,即新四军江南主力立即转移到江北,并调华东新四军主力十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 再从山东、冀鲁豫抽调十万人到冀东,以便苏联红军一从东北撤走 我军可以立即进入东北;组织强有力的军事指挥机关,以陈毅或林彪或徐向前 为首。   19日,毛泽东复电表示同意。刘少奇随即召开政治局会议。他在会上说:“我们今天的方针应确定,这是最重要关头。方针即刚才这一电报上所说的——力求控制热、察两省,控制东北。搞得好,苏也可掩护我们。仅有苏联帮助,不成功。要我们有决心,有坚决行动,舍得把其他地方丢了,以保障这一块,才有可能。是否有危险性——‘两头塌’?可能。但赶快动作,利用时机,还可能实现。……危险有一点,但只要搞到了冀东与满洲,劣势总比无势好。因此我们应向北发展,南面可采取防御。”刘少奇又提出了调动兵力的具体计划:苏南主力撤退,王震部回来;山东第一步调六万兵出来,三万去东北,三万去冀东;派李富春为冀热辽中央局书记,林彪为冀热辽军区司令,萧劲光、李运昌为副司令;罗荣桓调东北;新四军到山东,陈毅、饶漱石到山东成立华东局;华中由邓子恢、谭震林等人成立分局去坚持,归华东局领导;东北局现已去了,各地再派干部去,再派五万军队去,在东北内部再组织二十万武装。

中央的命令下达后,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 立即部署所属部队 分批从海路开往东北。毛泽东此时已从重庆回到延安,他三次发电报催促罗荣桓,语言越来越严厉。至10月下旬,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六万余人 到达东北。1024日,罗荣桓本人 从山东临沂出发,化装成商人,到了海边后 登上了一艘小汽船 去东北。当时,罗荣桓的肾病已十分严重,一直在尿血。在大连附近的海面,他们的小汽船 被苏军的巡逻艇拦住检查。苏军舰长见罗荣桓 穿着一身长袍马褂、戴着一副深度眼镜,不相信 他就是山东军区的罗司令。罗荣桓解释了半天,苏军舰长还是不相信。最后,罗荣桓让警卫员拿来一张 他和毛泽东的合影。苏军舰长认出了毛泽东,也认出了照片上的罗荣桓,马上立正敬了一个军礼,说:“司令员同志,对不起了,请您原谅,我不得不履行职责。”罗荣桓提出 能否从大连登岸,苏军舰长坚决不允许。罗荣桓只得继续在大海上航行,十几个小时后 在一个叫做貌子窝的地方靠岸。随后改乘火车 前往沈阳 与彭真等会合。   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3师,共3.5 万人,徒步行军,从苏北淮阴出发,经山东、河北承德,出冷口,于1025日到达锦州附近的江家屯地区。该师在长途跋涉中,严寒、饥饿、极度疲惫 使部队严重减员。   除了罗荣桓的山东部队6万人、黄克诚的第33.5万人 这两支主力外,前往东北的部队还有:王震率领的第3596300人,黄永胜率领的陕甘晋绥边防军教导第23350人,等等,总数超过10万人。   陆续被派往东北的高级干部 计有: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中央委员林彪、罗荣桓、李富春、李立三、蔡畅(女)、林枫,候补中央委员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王稼祥、萧劲光、万毅、吕正操、古大存、陈郁。先后派往东北的干部总数 达两万多名。   林彪、萧劲光 是929日到达沈阳的,此前他俩曾被任命为山东军区正、副司令员(接替罗荣桓);但在从延安前往山东就任的途中 接到中央命令,要他们立即转赴冀东,去负责冀热辽的军事工作;他们到达冀东后,又奉命赴东北。

刘少奇认为:到东北的部队 当前应摆开分散、迅速建立持久斗争的基点,然后再考虑集中作战。他指示东北局说:“我军进入东北的部署,应将重心首先放在背靠苏联、朝鲜、外蒙、热河有依托的有重点的城市和乡村,建立持久斗争的基点,再进而争取与控制南满沿线各大城市。……这个部署的精神不是首先将主力部署在满洲门口,抵住蒋介石,而是首先将主力部署在背靠苏、蒙、朝鲜边境,以便立稳脚跟之后,再争取大城要道。”但东北局不少人却主张 将主力15万人布置在山海关、10万人在沈阳周边;他们说 我们应该脱离游击战争概念。刘少奇回电东北局说:“不要怕人家讥笑我未脱离游击概念。因我无飞机大炮,游击概念决不能脱离,否则将遭灭亡。在将来适当时机,部队即须集中整训和作战,但这是下一时期要做的。只有在目前高度分散发展之后,下一时期才有大量部队集中作战。将来作战即使采取抵住蒋军进入东北方针,山海关至锦州一线以及沿海地带亦完全可能被蒋军占领,我不能在沿海到处抵住蒋军,我只有吸引蒋军深入内地一二百里之后,才能进行主力决战歼灭之,不可作到处防御的想法。” 刘少奇与东北局的 这些电报往来,都发生在毛泽东还在重庆的时候。  

不料,毛泽东从重庆返回延安后,却不同意刘少奇的部署,认为应该坚决阻止蒋军登陆,我军须集中作战,不能分散。他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电报给东北局:“蒋军在东北登陆及从任何方面进入东北之蒋军,须坚决全面消灭之。凡我到东北之曾克林、万毅、萧华等部,须迅速集中加以补整,全力消灭蒋军。除早已分散者外,不要再分散。……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庄河、安东之线,坚决阻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放弃过去分散的方针。……总之,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   10月底,毛泽东命令 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统一指挥东北的所有武装部队,以林彪为总司令,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萧劲光为副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在东北的中共部队扩编很快,此时总兵力已达到三十万;仅冀热辽军区 已迅速发展到约十万人。但扩编来的,是成建制的伪满军队、乡村的地主武装、溃散的国民党旧军人,成分严重不纯。

国民政府进入东北

194510月,国民政府按照中苏协定,开始派遣人员进入东北。109日,一架中国飞机 在长春降落,机上有四十余名军政官员。几天后,东北行营在长春正式成立,熊式辉就任主任,张嘉傲任经济委员会主任,蒋经国任外交特派员。熊式辉到达长春后,立即与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 进行会谈,提出四点要求:(一)协助我方建立政权,并接收各省市行政机构;(二)协助我方接收日本及伪满在东北之工业机构及其设备;(三)我方决定由海上船运军队到东北接防,请指示适宜登陆地点,并予协助。又我方拟船运军队在大连港登陆,请将该港口现状见告;(四)我方为期在苏军撤退以前,保有相当兵力以维持各大城市之治安,并准备空运少量部队到沈阳、长春各地,请予协助。   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早有准备,立即答复道:(一)行政接收事务,苏方可以协助;(二)经济接收事务将指定专人与张主任委员嘉傲商洽;(三)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大连为自由港,中国军队不能由大连港登陆;(四)空运中国军队至东北各大城市一节,应由两国政府商量而决定之。   熊式辉考虑后,又向苏联元帅提出:苏方能否提供若干火车车辆、轮船,借给国民党政府运送军队。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答复说:东北铁路车辆已在战争期间毁坏,或转到朝鲜境内,无法借给;轮船也没有剩余。

1018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 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28日,杜聿明飞抵长春,当晚会见了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马元帅一见杜聿明,就像老朋友一样地对他说:“我们苏联始终要同中国人民友好的,苏中友好关系,我深信是永久的,因为我们早就有了杰出的孙中山和列宁他们两个的友谊。……杜将军带领中国军队接收东北领土主权,苏军很欢迎,你们从海路、陆路来,我们都欢迎。”但他立即推托说:旅顺、大连地区属于苏军另一位元帅的指挥范围,安东、营口以北,西至山海关才属于他的指挥范围;在山海关、葫芦岛,苏军解除日军武装后即已撤退,那里已没有苏军,只有中共抗日军队;营口尚有苏军少数部队,他同意国民党军在营口登陆。   杜聿明听完,随即说:请苏军在营口掩护国军登陆也行,我们也不一定非从大连登陆不可。   杜聿明回到重庆后,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要求杜聿明 迅速去河北的秦皇岛。半个月之前,美国海军陆战队1400人已在秦皇岛登陆,然后美军立即把国民党第13军的两万余人 从香港的九龙 海运到了秦皇岛。现在,蒋介石要杜聿明去秦皇岛,是让他率领在那里的第13军 乘美舰 到辽宁的营口登陆。   113 日,当杜聿明、美军第7舰队代司令巴贝 一起乘美舰“脱罗尔号”到营口海域时,派人登陆找苏军联络时,才知道苏军已撤走、营口已被中共军队接收。杜聿明不敢让第13军贸然登岸,就让美舰退回秦皇岛。其实,在营口的共军只有6000余人,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的吴克华部,战斗力有限。116 日,杜聿明飞赴重庆,向蒋介石汇报营口之行的情况。蒋介石说:那就从陆路打。他命令杜聿明率领第13军,从秦皇岛出发,经陆路 攻打山海关。

在山海关堵截杜聿明部队的共产党军队 是李运昌的冀热辽部队。前一段时期,李运昌部发展非常快,扩军达八万人之多,而且从日军仓库获得了新枪新炮,装备很好;但部队新编、战斗力却仍然很弱。因此,李运昌电告中央:现在驻山海关的部队只有约2300人,新编部队 分散在各地,也调不动;现在情况危急,请速派杨国夫的第7师(原属山东军区,是山东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此时已在东北)到山海关增援。112 日,第7师以强行军进抵山海关,接管了山海关正面防御阵地。

115日晨,国民党军攻入山海关市内。杨7师奋起反攻,将敌人赶出了山海关。第二天,杨国夫部 利用是夜天暗,突袭山海关以西之 孟家店、前后七里寨的敌军,经彻夜激战,毙、伤敌300 余人,俘敌50余人。8日,又以两个营兵力出击,夺回古城、黑河庄、红瓦店村等外围阵地。杨国夫向上级报告说:顽军特点是射击准确,火力强,指挥灵活,通信联络极好,每个阵地都安有电话;但害怕八路军刺刀见红,只要八路军一冲,敌人就后退。李运昌也致电彭真、林彪说:“顽军数度企图进占山海关,均被我打回。应于目前固守山海关、九门口,而以助守石门寨、海阳镇,滦河镇,局限顽于狭小范围内。并不断以夜摸袭击动作消灭其分散驻守之敌,增加其物资生活困难,消灭其士气。顽大军久驻狭小范围,人地生疏,不能展开,吃烧均较困难,后兵舰撤走则等于瓮中之鳖,不难全部歼灭,东北可无大忧矣。”

8 日,杜聿明召集第13军诸将领开会。第13军军长石党 说:共军火力强大,不可轻易进攻,建议加强工事、稳固防守。杜聿明听后,不相信石军长的说法。他经实地勘测后,召开营以上军官会议,直接布置进攻事宜。11日,第13军再次向山海关发动猛烈进攻,虽遭顽强阻击,但最后拿下了山海关。自此,国民党军通往东北各大城市的通道大开。

15日,毛泽东电示彭真、林彪:“我则可集中最大兵力,计黄克诚3.5万,梁兴初7000,杨国夫7000,李运昌、沙克在盘山、锦州至山海关一带者至少2万,共约7万人,于最有利之时机地点,由林彪或罗荣桓亲去指挥,举行反击。”但林彪有不同看法。他发电报给中央军委、东北局称:“军委、彭、罗:连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已参加作战者皆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师尚未到达,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不惯吃高粱,缺少费用。此外,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非常不了解。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敌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依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皇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毛泽东、中央军委批准了林彪的这一根本意见。   11月中旬,毛泽东病倒了,患的是神经系统的疾病。他自己说是“神经疲劳”症。他有时躺在床上,全身发抖,手脚痉挛,冷汗不止,不能成眠。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其他几位领导者的坚决劝说,毛泽东最终答应 暂时治疗养病。但毛泽东并未间断 对时局的掌握。

11月,苏军同意国民政府 空运部队 接收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苏方也把这个决定 同时通知了中共东北局。彭真急电中央 请求向斯大林交涉。毛泽东回电称:“友人方针已定,恐难改变,此间亦不好交涉。……如友人方针不能改变,我们应服从总的利益,立即重新部署力量,适应新形势。中共中央又指示东北局:“一面照顾友方信用,同时准备坚决消灭蒋顽在沈、长、哈三处着陆部队,夺取三大城市。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沈阳城。于是,东北局继续在沈阳城里 召开东北人民代表会议。谁知会议刚开了一天,苏军就闯了进来,告诉正在主持会议的林枫,要东北局立刻搬出去,并命令会议代表马上解散。林枫批评苏军代表的粗暴做法,但显然大会是开不下去了。次日,彭真、伍修权到苏军沈阳卫戍司令部交涉,但苏军此时已完全变了脸。  

1120日,彭真、林彪、罗荣桓电告毛泽东、刘少奇等:“苏方提出长春路沿线及大城市全部交蒋,有苏军之处不准我与国民党军作战,如我军不撤,苏军将不惜武力驱散我军。”刘少奇为中央拟稿 致电东北局:“彼方既如此决定,我们只有服从,长春路沿线及大城市让给蒋军……东北局本身及林彪应靠西满联系热河,部队主力亦靠西边,罗荣桓、萧华及山东部队靠东面,成立东南满分局,另派部队及负责人(如周保中)到北满佳木斯、嫩江一带组北满分局。现仍在路上到东北的干部均在承德停止。大城市让出后应力求控制次要城市,站稳脚跟,准备和蒋军斗争。”三小时后,刘少奇又为中央拟稿 致电东北局:“从大城市退出后,我们在东北与国民党的斗争,除开竭力巩固一切可能的战略要点外,主要当决定于东北人民的动向及我党我军与东北人民的密切联系。因此,你们在一切行动中,必须注意政策,给东北各阶层人民以好的影响。从城市退出应保持良好的纪律,除开我们所需要的物资机器可以撤走外,其他一切工厂、机器、建筑均不要破坏,这些工厂在将来若干年后,仍将归于我有,不怕暂时让给别人。两天后,刘少奇又为中央起草 致留在重庆的中共谈判代表团的电报,内称:“彭林电,戌皓友方通知他们,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我们已去电要他们服从彼方决定,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28日,中共中央再次电示东北局:“东北问题已引起中美苏严重的外交纠纷,苏联由于条约限制,长春铁路沿线各大城市将交蒋介石接收,我企图独占东北无此可能,但应力争我在东北之一定地位。……目前你们应以控制长春路以外之中小城市、次要铁路及广大乡村为工作重心。……东北局应本上述方针速作部署。但林彪在北宁路附近,罗、萧在东满均各须组织一支野战军,作为机动突击力量。……上项具体部署,由东北局及林彪决定电告。

苏军开始在沈阳、长春 驱逐中共机关、部队。由中共委派的长春市市长刘居英 被苏军撤职,而伪满市长曹肇元 又被请了回来任市长。1125日,彭真、罗荣桓、林枫等带领东北局机关 撤出沈阳,来到本溪;李富春、吕正操、张平化 撤向抚顺,在那里组成东北局西满分局;陶铸、邓华 带领辽宁省委和军区 去法库。由于走得太急,甚至一些该撤的单位都没有通知到。随着中共的撤出,原伪满人员公开倒向国民党。他们袭击 身穿八路军灰棉衣的人。苏军随即着力维持秩序,才使局势平静了下来。长春、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大、中城市,也掀起了一股叛乱浪潮:原被中共收编留用的伪满人员 纷纷倒戈;中共在各地新组建的部队、保安部队,整连、整团的哗变;一些干部被杀害。从194512月底至19461 月初的十天时间内,东北军区部队中 有四万余人 先后哗变。

1211日,林彪给东北局、中共中央发了一封电报。他说:“(一)各地皆有土匪。股匪、散匪到处皆是,许多县城被匪盘踞。我少数侦察人员皆派不出,战斗力尚不强,训练尚未成熟。(二)老百姓说:八路军与中央军都是为老百姓的,彼此不打好了,并认为国民党是中央。旧政权、旧武装的人员皆盼望找国民党接头。(三)我军收编的旧武装,一到与敌接近时,即叛变投敌。(四)我军无钱,在乡村中行动时,则到处征发。老百姓恨我,与征给养人员打骂。我军驻城市时,因用边币大票子,商店关门。我新编部队纪律最坏,部队政治工作亦须大加整理。(五)部队缺枪弹、衣服、鞋袜,现虽补充了一部,但均未补齐。仓库存的东西有的已经没有了,以后如何补充,尚无着落。(六)战斗中我火力不强,不能压倒敌人。我冲锋时猛劲较差,这一则由于疲劳,次则未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同时来东北的观念是进大城市,装备新武器,对打仗无精神准备。(七)战斗中伤兵须用战斗员抬,下火线又要随军行动,甚感不便。指挥员最怕此麻烦。(八)地图不全,致走弯路;电台不灵,致有部队调不到。电话线少,在出发与战斗中皆不能迅速动作。侦察未良好建立,对敌情了解迟缓而不正确。(九)指挥机关不健全,锣齐鼓不齐,阴差阳错的事特别多。……以我部队的现状而勉强打,则结果多不佳。在锦州以前敌集中前进时,我如真的以主力投入大仗,则很可能演成主力的退却,而损兵、损士气。”1225日,林彪再次致电说:“凡愈靠近城市与铁路的地方,人心愈浮动,群众愈难争取;而这一带亦往往首先失掉,使群众工作的建设白费力气。距城市与铁路线(北宁、长春两路)愈远的地方,人心愈巩固,群众工作愈易发动,且敌来的可能少,故愈易成为巩固的后方……故我群众工作的布置,应将重心布置于边缘地区。先把那一带搞起来,然后用群众运动的影响,来向城市扩张群众运动……我绝大部部队皆应严格离开城市,住到乡下去。”   其他身在东北的前方将领们的意见 多与林彪相同:东北的斗争要做长期打算,而且还得用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这个老办法。毛泽东仔细研究了林彪等人发来的电报之后,于1228日起草了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强调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946年初,苏军开始逐步从东北撤离。115日,经苏军同意 中国国军第52军第25师一部 进驻沈阳的北大营。26日,国军的第13军第89师 接收了新民、彰武两地。国军逐步接收了沈阳以西的辽东半岛大片土地。   但在通辽,黄克诚的第3师 乘苏军撤出之机 立刻占领了该地,并随即着手建立根据地。他致电东北局、中共中央:“通辽苏军已撤走,同日我们从土匪手中夺回,为西满全区之后方。3师现有伤病员300人及工厂(手榴弹、鞋袜、被服)均在通辽,已无地方可退。我们决死守通辽,任何军队来接,坚持抵抗到底。……西满西部乡村没有多少村庄,尽为蒙民、沙漠,如果不力争过来,33万部队只有向热、察撤退。否则我们为求生存在此地拼死一战,即苏军来也坚持抵抗,全部战死在所不顾,我们决定主力集中通辽拼命。”第二天,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电告黄克诚:“我控制通辽十分重要,如苏军只送少数国民党人员来接收,不带兵来,你们应很好招待,允他接收,向他提出要求,和他合作。暂不要生硬赶走,免引起外交纠纷。但如国民党大兵来接收并向你们开火,你们应在自卫条件下坚持打败顽军。”同日,中共中央又一次向东北局、林彪、黄克诚发出指示:“企图独占东北,拒绝与国民党合作的思想是不正确的,行不通的,必须在党内加以肃清。在目前形势下这种思想显然带着冒险主义性质,是目前客观形势下不能允许存在的。如果我们对国民党采取内战方针,我们必归失败。……我们在东北要实现和平解决与民主合作的方针。”接到这一指示后,东北局进行了研究,认为一味追求和平是办不到的,只有实行自卫反击,才能在东北生存下去。据此,彭真致电中央:“在长春线之外地区,如顽军向我进攻时,我亦拟坚决自卫。”127日刘少奇复电东北局:“同意彭意见,在沈阳以南我军留驻长春路沿线,不自动撤退,作为与国民党谈判条件,如国民党不与我谈判即向我军进攻,在友方(注:指苏军)不坚决反对,在我完全防御有理条件下(退避三舍之后)给进攻之顽以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务必一战大胜。煞下顽军在东北之威风,此为历史新阶段中之最后一战,决定东北今后大局,望彻底向干部说清,不惜以重大牺牲求得这一战役之完全胜利,立下最后一次战功。为此,林彪应设法到主战方面去指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程映虹:伯迪也夫——揭示共产极权主义
2014: 宋永毅:毛澤東的「三反」和習近平的「
2013: 朴槿惠私赠习近平戒指被曝光
2013: 一九六六年的五十天:记忆与遗忘的政治
2012: 历史笑柄:1958年文科土包毛泽东参观中
2012: 罕见图片和漫画 中南海核心的悲惨结局
2011: 傻逼习近平8000字讲话要党员学习中共篡
2011: 蒋介石五大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2010: 阿妞不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0: 马悲鸣: 打装备与打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