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最忌讳的人 |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7月29日00:30:5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帝王最忌讳的人 官伟勋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立王太子义符为皇太子。 三年(422)“春三月,上不豫”。“夏五月,帝疾甚,召太子戒之日:‘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通鉴纪事本末・徐傅废立》) 刘裕要死了,召儿子面援机宜,要他注意谢晦,因为谢“数从征战,颇识机变”。 陈豨反,刘邦亲自带兵镇压,到了邯郸。韩信谋反于关中,吕后用萧何之计,杀了韩信。刘邦听说韩信已死,就开始考虑对付他手下三个最有本事的人(韩信、萧何、张良)中的另一个人,即萧何。 “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干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尉。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候。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夫置卫卫君(指派五百人来相国府担任警卫),非以宠君也(这不是宠爱您,意指不放心萧何,监视萧何)。愿君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皇上喜悦,此处“说”字读“悦”)。”(《汉书・萧何曹参传》)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问萧何在家干些什么)?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孽孽得民和(您还在勤勤恳恳求得民拥护)。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相何不多买田地,贱貰贷(shi te赊、借)以自淤?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悦。”(同上)萧何名声臭了,刘邦反而高兴了。 刘邦军事行动结束返京时、老百姓拦路状告萧何强行贱买民田。萧何进见刘邦时,刘邦笑道:“今相国乃利民!”把告的状子给萧何,让他自己向老百姓作交代。 当萧何请求把上林苑中空地给老百姓耕种时“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同上)差点把萧杀了。有人告萧何侵占民田,他高兴,也不治萧何之罪;萧何为民请田,他大怒,怕其得民心。 汉景帝刘启也有件事: “帝居禁中,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zi,大块的肉),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此後不久,景帝即借周亚夫之子为亚夫购买甲盾欲做葬品一事,诬亚夫欲谋反。“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问曰:‘君候欲反地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亚夫,亚夫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故得不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资治通鉴・汉景帝後元年》) 当年,文帝将死时,“戒太子(即後来的景帝)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及七国反书闻,上乃拜周亚夫为太尉,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资治通鉴・治景帝前三年》)顺利平定七国之叛。 师古在《资治通鉴》评注中认为:“亚夫之死,虽由景帝元少恩,其子亦可罪也。” 其实,亚夫的悲剧就在于景帝认为他有本事,“非少主之臣”,怕留下他,威胁“少主”,所以尽管他有为其平七国之乱安天下之大功,还是把他置之于死地。他儿子买御物是违法的,但究竟属什么性质的问题,并不难弄清楚。而且已知为葬品,还说“不反于地上,也反于地下”,纯系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比秦桧害岳飞的“莫须有”三字还不讲理。 唐太宗是一代英主,他同样不能摆脱做帝王的这一共性。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患病,他大约估计自己活不多久了,“谓太子曰:‘李勣才智有余。然妆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後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观望,当杀之耳。”(《资治通鉴・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我们的掌权者不太喜欢您呢?”答曰:“因为掌权者从来不喜欢那些比他们聪明的人——这是所有统治者的性格特征。”(《读者文摘》1983.5.P45) 英国的诺斯古德・帕金森,在他著的《官场病))(原名《帕金森定律》)中也说过:“当官儿的人需要补充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 比帝王聪明的人,可以成为帝王“对手”的人,在中国封建王朝时代,就是能与帝王争帝位的人。这样的人,自然就是帝王最不能容忍、最忌讳、最欲除之而後才能放心的人了。 与帝王一起打江山创业的功臣,之所以往往落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下场,则是有更深刻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汉书・高帝纪第一下》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时高祖十二年,刘邦死,惠帝刘盈登基,十七岁),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人或闻,以语郦商。郦商见审食其曰:‘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畔,诸候外反,亡可蹻足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丧,大赦天下。” 吕后虽是心狠手辣的妇人之见,但她确也讲到一个规律问题:起兵之前,同为“编户民”,普通老百姓,今日北面称臣,如天地之别,自然“心常鞅鞅”。很容易产生凭什么你就是皇上我就是臣,还得给你叩头!从而萌发“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怎么办?吕后的办法是:“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唐玄宗李隆基有句话,叫做:“西汉诸将以权贵不全;南阳故人,以优闲自保。”西汉功臣如彭越、英布、韩信,心鞅鞅而又权大位尊,所以被杀;刘秀给功臣的优厚待遇,多赐庄田财物不使视事,所以皆能“自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不过,在对待“比自己聪明的”下属这一点上,最高明的还要属齐襄王。 “田单相齐,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将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後变也。’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如河?’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後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磋,乃王之教也!”(《资治通鉴・赦王三十六年》) 齐襄王沽名钓誉,掠他人之美为己美,实在不光采。但对田单这样一位坚守即墨,用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七十余城的名震七国的大功臣,没有因为他“功高震主”而杀掉他,还一直重用为相,比起那些动不动就对功臣开杀的帝王,还是好多了。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8: | 在日本埋单 看日本的礼数和教养 |梁文 | |
2018: | 英语和汉语类似的构词法 | |
2017: | 红朝演义四一: 为整刘少奇编造阶级 | |
2017: | 从有关解决国际领土纠纷的国际法说起 | |
2016: | 关于赵家人恶斗赵家人(网站对民众发贴 | |
2015: | 习总日记:土耳其总统应邀参加北戴河会 | |
2015: | 当代金瓶梅逝者如斯【八】一部描写文革 | |
2014: | 恭喜老大,控制局面,化险为夷 | |
2014: | 对越是美好的理想,越要多加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