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於梨华小说留下的境界
送交者: 古林风 2020年05月08日01:46:0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於梨华小说留下的境界




於梨华是先见其人,后读作品。



80年代念研究生时,一天接到通知,参加美籍华人的座谈会。到了会场才知道於梨华是主要客人,当时既不了解她的生平,也没读过她的作品,只好等她发言了。  


於进门时穿着鲜亮绿上衣白色裤服,和满屋灰蓝衣服的学生反差很大。她是爽朗性格,很快就打开话题。  两个小时的座谈她以提问题为主,同学自愿回答。还记得我回答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国家干部中走后门的问题,她问我们怎么看。正好我们学校文革中有一个反对走后门的人物,我就介绍了一下。这位同学是军队干部子弟,文革中先插队,后当兵,然后又上大学,家庭背景都发挥了作用。在反走后门运动时,他宣布退学回部队;因为他参军也是开后门,决定退到底,回到插队农村当知青,成为全国性的人物。於梨华听了很有兴趣,希望采访这位学生。这位退学同学原是哲学系的,学校一直和他有联系,他一直插队到文革后。


於还问国内青年对于外国文艺中感情描写的看法,当时大家比较沉默,我就讲了一些大道理,什么国情不同,什么审美选择不同,云云。

 

座谈的收获,就是记得她是写留学生的作家,当时她的作品在内地还找不到。到美国后才读到她的小说,《又见棕榈》是图书馆借的,记得页面已发黄;《考验》是在唐人街买了读的,印象主义的封面设计还记得很清。另外有一本短篇小说选集,在图书馆里的书架边就看完了,看到里面有一篇讲少男少女的《十四岁》,想起当年在座谈会的对谈,哑然失笑。


於先生89岁走了,和她今生就是一面之缘。她的小说的人物和情节大都不记得了,但是留下的印象又不可磨灭。 想起《又见棕榈》是一种感受,想起《考验》是另一种思绪,依然动情。


文评家讲有境界才有格调,於先生写作当然有境界,她使读者能不忘她的境界,就是作家的本分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西南王”李井泉其人其事
2018: 数据确凿:我抓到了谋杀中兴和华为的凶
2017: 2015韩国大罢工口号:只有毛泽东才能救
2017: 秦始皇的“万世梦”与习近平的“中国梦
2016: 康熙导致大清王朝的灭亡
2016: 韩国大罢工口号:只有毛泽东才能救世界
2015: 王明控诉毛泽东:背后下毒手
2015: 揭成吉思汗临幸西夏王妃时去世致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