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 1
送交者: ZTer 2006年03月03日00:17:4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原序


  本书是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十二位战争领袖传记丛书中的一部。与这套传记的其他各本一样,本书专注于叙述汉尼拔一生事业的军事方面,力图使读者领悟他为什么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之一,而作为一位民族战争的统帅,他为什么尤为杰出。
  与这套传记所记述的其他任何一位名将相比,汉尼拔传记的资料来源或许更为有限。关于汉尼拔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于他的敌人。即便是可用来描摹其人格的传闻轶事也几近于零。除了其惊人的业绩所构成的史实本身,我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必须对这些史实作出我们自己的解释,并且对汉尼拔为何以及如何能够影响这些事件的发展进程,同时又如何为他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影响等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假设。
  古罗马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和利维的著作是汉尼拔史料的两个主要来源。波利比乌斯本是希腊人,晚年才成为罗马公民。他可能生于公元前205年当时汉尼拔正在意大利征战。大约在他三十七岁之时,他作为一名政治犯到了罗马。他很可能有机会与许多对第二次布匿战争依然记忆犹新的人进行交谈。在第三次布匿战争期间,他随小西庇阿①赴非洲,因此他无疑有机会亲临旧战场,对不过半个世纪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形成准确的印象。

  ①本书将先后写到好几位同姓西庇阿的罗马将领,为避免混淆特作简介如下:
  小西庇阿(约前185-前129),大西庇阿(前236-前184)长子的养子,公元前146年率罗马军攻陷并破坏迦太基城,从而结束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大西庇阿是公元前202年在扎马战役中打败汉尼拔的罗马军主将。大西庇阿的父亲(为区别起见称为老西庇阿)普布利乌斯·西庇阿与叔父格奈乌斯·西庇阿于公元前212年与迦太基人作战时双双在西班牙阵亡。——译者

  利维在波利比乌斯之后约一百五十年时最享盛名。他的主要资料来源无疑是波利比乌斯的遗著,但他还有其他来源,因而他的记述对于现存的波利比乌斯的残篇起着增补与充实的作用。
  近代研究汉尼拔军事生涯的首屈一指的权威当推西奥多·艾罗尔特·道奇。他于十九世纪末撰写了不朽巨著《名将传》,《汉尼拔》是其中的第二卷。当然,道奇也不得不仰赖古人的权威典籍;然而他是一个训练有索的军人,尤其是他曾对汉尼拔及其罗马敌手纵横驰骋过的许多古战场普遍进行过游历考察,因此他的阐述很有价值。
  近代另一个颇有实用价值的资料来源是伦纳德·科特雷尔的《罗马之敌汉尼拔》。在本书撰写过程中作者曾参考过的其他著作尚有弗兰克·E·阿德科克的《共和时期罗马的战略战术》,西奥多·蒙森的《罗马史》,以及《剑桥古代史》第八卷,特别是B·L·霍尔沃德写的那些章节。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格雷斯·P·海斯。他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曾给予我巨大的帮助。

                 引言

  正如序言中所指出的,有关汉尼拔生平与活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两位古代历史学家:希腊裔罗马人波利比乌斯以及罗马人利维。两者对迦太基人都不怀同情,但是汉尼拔的军事天才却还是跃然呈现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尽管有时不免令人产生勉强之感。利维对汉尼拔的评价因而值得一引:

    他以最大无畏的气概进入险境,在危险中举止自如,完全置生死于度
  外。没有任何困难能劳其体,伤其志。他耐暑热,忍冬寒;饮食仅以自然
  需要为度,而不受享乐欲望的支配。其作息时刻并无昼夜之分,他用以休
  息的时间只是公余之暇而已。即使是所谓休息,也没有柔软的床铺与安静
  的环境可言。许多人常常看到他盖着一件野战短氅与前哨部队及哨兵们混
  杂着席地而卧。他在服饰上与其军中将士毫无区别,但他的兵器与坐骑却
  使人人瞩目。不管是论骑术还是论行军,他都稳当军中之首。他率先冲人
  敌阵,殿后退出战斗。……他曾在哈斯德鲁巴尔统帅麾下服役三年,凡是
  想望成为一代名将的人所应知应为的事情,他无不细心观察研究。

  首先称汉尼拔为“战略之父”的也是罗马人。虽然早在汉尼拔之前一百多年亚历山大大帝就曾在对于战略的认识与运用上显示过至少不亚于汉尼拔的水平,然而罗马人对他却所之甚少。他们之懂得重视战略还是在汉尼拔手下体验了失败的痛苦以后才真正学会的。
  有些历史学家坚持认为汉尼拔的业绩足以使他有资格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这个评价也许不太客观,但是他的那些被客观地载入史册的业绩——而且偏偏是通过他敌人的眼睛所看到的——确实使我们有理由把汉尼拔归于最佳名将之列。
  衡量合格军事领导的基本标准,汉尼拔项项都符合;特别在其中的一项上——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刚毅坚定——他是超绝古今的。
  这个人实际上单枪匹马地向古代最强盛、其政治、军事基础最坚实的社会提出了挑战,并且几乎将它摧毁,这似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从根本上看罗马是一个远较迦太基强大的国家。汉尼拔的军队从未具备过堪与罗马最精锐的部队相匹敌的素质。在数量上,他几乎总处于劣势。然而,此人却在整整十六个年头里率领着一支由多种族、多民族组成的缺衣少食、装备不良的部队纵横进军整个意大利而几乎如入无人之境。最能证明其天才的一点就是,他在上述劣势条件下能够始终使其军队保持团结。另一个甚至更加有力的明证是,远较迦太基军兵多将众的罗马军队在汉尼拔手下遭到其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以后有整整十四年对汉尼拔敬畏复加,唯有退避而已。
  一个军人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强大民族表现出了如此巨大的精神,智力与技术优势,这在全部人类史上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为什么汉尼拔值得我们景仰的缘故。他不愧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军人之一,不愧是一位最富有想象力,最足智多谋的军事指挥家。

第一章 誓言

  “先父即将远征伊比利亚(西班牙)之际我恰好九岁。他向神灵供奉祭品时我正站在离祭坛不远的地方……他把我叫到他身边慈爱地问我是否愿意随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并且充满男孩子气地热切恳求他准我同行。他拉着我的右手把我领到祭坛跟前,吩咐我把手放在刚献祭的祭品上对天起誓:我决不与罗马为友。”
  根据古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的记载,上面这段话出自汉尼拔之口。我们固然无从得知是否真有其事,然而毫无疑问,汉尼拔确实从小就在他父亲大将军哈米尔卡·巴卡的教育下形成了对罗马的仇恨。

               第一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生于公元前247年,当时迦太基与罗马正忙于进行第一次布匿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库斯”,故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争夺西西里岛的控制权。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南部与迦太基所在的北非海岸之间。截至公元前三世纪,迦太基已是一座古城。它由腓尼基人所建,到当时已有约五百年的历史。它有坚固的城防工事。据认为曾有居民七十万人。迦太基人与他们的腓尼基祖先一样,以航海与贸易为生。他们的船只驶遍了全地中海。在遍及西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地方(包括西西里岛沿岸),他们都建立了小块殖民地。他们曾冒险闯过“赫尔克里斯石柱”(即直布罗陀海峡),沿欧、非两洲的大西洋海岸进行探险活动。在国内,迦太基人又是出色的农民。因此迦太基巨大财富的基础是农业与商业。
  由于除了迦太基以外,希腊、西西里以及意大利南部的其他城市也在欧、非两洲的地中海沿岸建有殖民地与贸易据点,因此这些沿岸地带经常发生冲突,几乎常年处于战乱之中。殖民者们不是在互相攻打就是在同当地土著开战。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迦太基已成功地控制了从大西洋到的黎波里沙漠为止的北非地区以及西西里岛相当大的一部分土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也有迦太基的前哨基地。巨大的财富从西班牙以及北非的银矿中源源而来。
  于此同时,在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城市国也一直在实行扩张。到公元前三世纪时,她已将其势力扩大到全意大利半岛,大多数意大利城市国家不是她的盟邦就是在其控制之下。迦太基势力在西西里岛上的存在引起了罗马方面的恐惧,唯恐强大的迦太基舰队有朝一日会开进狭窄的墨西拿海峡。这个海峡介乎西西里岛与大陆之间,是罗马及其意大利南部同盟国的补给船用以往返航行的海上通道。罗马还担心迦太基对意大利南部怀有野心。看来,这两个势力的公开交战已不可避免,问题只是迟早而已。
  公元前264年,这场冲突终于爆发了。在此之前不久,一队叫做马墨尔提尼人的雇佣兵占领了西西里岛顶端紧靠意大利的墨西拿城。这些马墨尔提尼人受到了该岛最强大的城市国锡拉库萨的国王希埃罗二世的威胁。这位国王雄心勃勃想要称霸全西西里。马墨尔提尼人同时向迦太基与罗马求援,两国都派出了援兵。迦太基军首先到达城外。但是马墨尔提尼人却只放后到的罗马军入城,迦太基军遂与锡拉库萨军结盟。罗马军向宿营在距城不远处的迦锡联军发起进攻并将其击败。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罗马与锡拉库萨先签订了一个和约,随后又互相结为盟国。同时,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连绵战事也由此拉开序幕。
  由于迦太基握有制海权,因此她能轻而易举地增强她在西西里岛上的兵力。罗马力图征服迦太基的殖民地,但是却徒劳无功,进展甚微。这样僵持了两年之后,罗马人决定建立一支足以在海上向迦太基人提出挑战的强大舰队。这确实是一个壮举,因为罗马人对于海战毫无经验。然而,他们建造了大批战船并训练专人掌握驾船技术。这些船与当时所有的战船一样,都是单层甲板划桨大帆船,由坐在舱内坐板上的奴隶划行,坐板的高低层次略有不同。最常见的划桨战船中划手的座位分三个层次,这样的船叫做三层桨座战船。划桨战船上还载有士兵,一旦与敌船相接,他们就与敌兵厮杀。与古代大多数航海民族一样,迦太基人的战术通常是努力将敌船撞翻。他们常常首先设法折断敌船的桨从而更易于对它进行撞击。
  罗马人没有受过这种战术训练,在驾船技术上也不如对方,他们因而采用并改进了早先为希腊人所用过的一种器械。那是一块长约三十六英尺的跳板(或者叫做登船桥),连在船头一根短而粗的桅杆上。这座登船桥的端头有一个大铁钉,桥板可以平转三百六十度。一旦罗马船靠近敌舰,这座叫做“科尔乌斯”的登船桥就会被放下并落在敌船甲板上。大铁钉深深地扎进甲板,把这两条战船牢牢地连在一起。罗马兵接着就一拥而上冲过跳板,到敌船甲板上展开肉搏。
  公元前260年,这支新建的罗马舰队与迦太基人在米莱附近的海面上遭遇结果是迦太基人遭到灾难性的失败。四年以后,罗马人在西西里岛南部埃克诺姆斯角附近的海战中以三百三十艘战船打败了拥有三百五十艘战船的迦太基,赢得了又一次胜利,从而打开了去往非洲的通道。罗马利用这个机会在北非建立起一个坚固筑防的兵营,他们以此为据点煽动迦太基的盟国反叛。罗马军队也依仗着这块基地屡次击败迦太基军。迦太基人于是主动求和,可是罗马将军阿提利乌斯·雷古卢斯提出的条件太苛刻,终于遭到迦太基人的拒绝。次年,一个名叫桑提普斯的斯巴达人接任迦太基军统帅并大败雷古卢斯。罗马慌忙派遣一支舰队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撤走。
  西西里岛上的敌对行动连续不断,但是却迟迟决不出孰胜孰负。这场漫长而激烈的斗争使两国的人力财力濒于枯竭。公元前249年,罗马人于一次海战失利后将它在西西里岛上的大部分军队撤回,迦太基方面也缩减了该岛的兵力。在此后的数年中,迦太基人在哈米尔卡·巴卡的统领下向残余的罗马军及其在西西里岛上的同盟军开展了一场低强度的游击战。尽管哈米尔卡善于征战,战功赫赫,他的实力却不足以使他取得任何接近于全面胜利的结果。
  到了公元前241年,罗马人感到自己的实力已经恢复,又能采取主动行动了。就在那一年,罗马舰队在埃古萨附近的海战中又一次大获全胜。由于认识到在缺乏海军保护的情况下迦太基无法保住其西西里岛上的据点,哈米尔卡求和了。根据由此产生的和约条件,迦太基向罗马割让西西里与利帕里群岛,同时在此后十年中交纳赔款三千二百塔连特——约合四百万美元。①因为这次大败,哈米尔卡情绪很坏。他决心要向罗马人报仇雪耻。
  因为迦太基是个贸易、航海国,所以她的军队来源主要依靠雇佣军。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的数年中,迦太基在与这些雇佣军的关系中遇到了麻烦。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是得不到充分的报酬,就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心怀不满。其中骚乱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是迦太基的一个殖民地,叫做撤丁岛,尽管这个岛与罗马近在咫尺,然而和约条款却未将其包括在内。
  撒丁岛上反叛迦太基的雇佣军两次要求罗马在该岛建立保护国。公元前238年,罗马同意此举并派出军队前往接管。为此迦太基拟整装远征,夺回该岛。然而,正当罗马人着手装备其出征舰队并向迦太基宣战之时,迦太基人屈服了。他们同意割让撒丁岛与科西嘉岛并增纳一千二百塔连特赔款。

              迦太基征服伊比利亚

  这些新的败绩使哈米尔卡·巴卡深感羞辱。但是他清楚迦太基的实力不足以与罗马再打一仗。对于能否取得国内其他方面的支持这一点,他甚至也没有把握。因此哈米尔卡——以及若干与他持同样看法的迦太基爱国志士——决定另找新地盘,在那里他们的国家将可以恢复财富并重建军事实力,从而最后向罗马发动进攻。哈米尔卡的新目标正是伊比利亚半岛——即今之西班牙与葡萄牙。
  公元前236年,哈米尔卡挥师经陆路沿北非海岸向赫尔克里斯石柱进军,然后渡海峡到达西班牙。他在加的斯建起一个基地。加的斯本是腓尼基人的一个殖民贸易中心,到那时已处于迦太基控制之下多时。他接着向东推进,遭到当地许多土著部落的顽强抵抗。由于他恩威并用,把军事压迫与巧妙外交结合起来,因此成功地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全部民族。有的被彻底打败,有的被争取与迦太基结盟。许多先前与其敌对的武士很快被编入他的军队。
  哈米尔卡只是刚刚开始其向罗马进军的征程。公元前228年,他在塔古斯河与杜利乌斯河之间的地区作战时阵亡,他的确大大地扩展了迦太基帝国的疆域,然而他的眼睛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最终目标:为迦太基在罗马手中遭受的失败与耻辱报仇雪恨。
  在哈米尔卡逝世之时,他的军队已有六万名步兵,八千名骑兵以及两百头战象。部队中半数以上是伊比利亚人。哈米尔卡的女婿哈斯德鲁巴尔(人称“美男子”)接任统帅。他继续实行他岳父的方针与计划,在西班牙的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即今之卡塔赫纳)。主要因为他有效地运用了说服的方法——同时也因为他打了一些漂亮仗——他把迦太基的影响向北一直扩伸到伊比鲁斯河(即今之埃布罗河)。
  罗马对哈米尔卡与哈斯德鲁巴尔的长期目标并无觉察,但是它一直在密切注视着迦太基势力及其影响在西班牙的扩张。罗马之所以感到关切是因为这个扩张发生在与它的盟国马西利亚(即今之马赛)利害攸关的地区。马西利亚在西班牙沿岸建有贸易据点。公元前226年,罗马向哈斯德鲁巴尔派去使者,其目的也许是为了保护位于恩波连姆与罗达埃的马西利亚贸易点。罗马人得到了一份协议,迦太基人同意不在伊比鲁斯河以北的地区采取军事行动。
  五年以后,即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尔遇刺身亡。全军推举哈米尔卡的儿子汉尼拔当他的继任人。因为他才二十八岁,故而波利比乌斯说“时间给予汉尼拔充分的机会去表现其父传的对罗马之恨。”

  ①如果不指明是那一种塔连特,就很难说出以塔连特为单位的一笔古币的精确价值。雅典培连特是一种重量单位,约合五十八磅。一个银塔连特按1967年的比值约合八百三十五美元,而一个金塔连特则合三万二千五百美元。


第二章 伊比利亚初试锋芒


              汉尼拔的青年时代

  汉尼拔的童年几乎不为世人知晓。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母亲的姓氏。然而据古史记载,他有三位弟兄:哈司德鲁巴尔、马戈和汉诺,他们都被培养成军人。哈米尔卡很富有,他有能力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汉尼拔似乎学过当时多方面领域的知识,还学过语言。他可能从九岁开始就一直与他父亲一起住在西班牙,直至哈米尔卡逝世前后才返回迦太基继续求学,四年以后,即公元前224年,哈斯德鲁巴尔又把汉尼拔召回西班牙,任命他统领全军骑兵。他不仅学到了屯兵与实战的军事技术与常规,而且还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用兵与领导才干。哈斯德鲁巴尔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有许多机会在行动中表现自已。

               汉尼拔的军队

  汉尼拔在公元前221年从哈斯德鲁巴尔手中接过来的是一支雇佣军而不是一支由国民组成的军队。迦太基的商人与富有的农民们没兴趣也不愿意把岁月付诸戎马生涯,故而迦太基的士兵绝大部分是从与其通商或被其战败的半开化部落中募来的。汉尼拔手下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骑兵)为迦太基公民。其余兵众来自许多非洲与南欧国家。
  迦太基军队由多个分队组成,没有共同语言,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不相同。利比亚腓尼基人步、马战并用,使一根重型长矛。这些非洲人是汉尼拔最信赖的部队。西班牙步兵与骑兵的主要兵器是一柄巨剑,于近战时用以砍、刺。高卢人披着常常染成红色的长发,通常进行步战。他们几乎赤身裸体上阵,近战时挥舞一把大砍刀。来自巴利阿里群岛的士兵是使用投石器的能手,飞石伤人,命中率之高令人膛目。非洲兵体格强壮,吃苦耐劳。他们光头文身,打仗时用长枪与弓箭,有时也用长剑。
  在重骑兵中,伊比利亚人的战马力大体壮,在行军中通常每匹能载两人。在作战时,一人留在马背上战斗,另一人则下马步战。高卢骑兵固然不错,但是最佳的还数来自众多努米第亚部落的非洲骑兵。他们手持标枪与剑,左臂披一块豹皮或狮皮作为护卫,几乎光身于马鞍之上。他们是无畏、不倦与善战的斗士,大概也是全军最宝贵的成分。
  最后还有战象。单凭其庞大的身躯和巨大的力量就足以使任何与其对阵的人胆战心惊。不过,战象难以驾驭,在战斗纷乱中,尤其当其受伤时,有可能转而冲向其主人。

               巩固伊比利亚

  汉尼拔执掌兵权后不久就着手完全征服伊比鲁斯河以南的西班牙。这是对罗马采取军事行动的前奏。他决定首先解决住在西班牙东中部靠近今天称为拉曼查地区的奥尔卡德斯部落。他在数战之内克敌制胜。在攻占了他们最大的城市阿尔泰亚以后,整个部落就接着投降了。
  公元前221年与公元前220年之间的那个冬季,汉尼拔是在新迦太基城度过的。他在那里向将士们发放优厚的军饷,就未来的巨大赏赐向他们许下诺言,以此加强部队的忠诚。公元前220年夏,他对杜罗河北岸西班牙西北部(即今之莱昂)的瓦凯伊人发起进攻。
  在一场成功的战役中,他连克两城:萨尔曼提卡(即今之萨拉曼卡)及附近的阿布卡拉。
  在汉尼拔由阿布卡拉返回新迦太基城途中,他发现他正受到该地区部落联合抵抗的威胁。他们集合起一支大军,据波利比乌斯所述其人数超过十万。汉尼拔的兵员可能还不及此数的一半。汉尼拔不去冒险进攻严阵对待的敌军,而是撤过塔古斯河,在那里布队列阵等候追兵。
  不出汉尼拔所料,敌军士兵试图渡河。迦太基军早已有所准备。许多部落人尚未上岸就被汉尼拔的弓箭手与投石手射杀于河流中。接着努米第亚骑兵冲入河中在即将登岸的土人群里左右砍杀。即使有少数敌兵上岸也很快被战象踏成肉泥。
  成千上万的部落人在河对岸亲睹了这场大屠杀,许多人为之丧魄,畏缩不前。但是敌军后阵却继续前拥,致使阵脚大乱。就在此刻,汉尼拔向对岸发起经过精心准备的反攻,迅速迫使部落兵鼠窜逃命。这次大捷使西伊比利亚的其他部落闻风丧胆,从此无人再敢攻打汉尼拔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