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链接】https://m.toutiao.com/w/1769099414181900
陈永贵说,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有人说毛主席从来没有喜欢过江青,其实年轻时候的江青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刚结婚时,毛主席就对江青说:“我们俩,今后谁也离不开谁,永远在一起,白头到老了。我和开慧、子珍在一起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感觉。我当时就觉得我们不会永远的,只是暂时的夫妻。自从和你认识以后,我就感觉到 我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都离不开你了。”
不要把这段话看成是新婚燕尔的海誓山盟,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化为连理枝”之类。其实,这是毛主席对江青深透认识之后有感而发的,是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政治信念永远结合在一起的 由衷之言。不讲政治、不讲思想的婚姻是不存在的,是不能长久的。世人所说的“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不就是思想认识吗?不都是具有阶级性的吗?有的婚姻称为“凑合”,那“谁凑合谁”就是“谁服从了谁的思想意志”,严格地说就是一种政治思想认识的倾向迁就了另一种政治思想认识的倾向,超阶级意识的“凑合”是不存在的。
江青和毛主席的婚姻称为完美,江青被誉为“贤内助”,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完全无产阶级性质的,是具有强烈的路线斗争的深刻性的,是马列主义路线也就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具体体现。以后,不论是中国的革命历程,还是他们的婚姻结局,都验证了这一点。
婚后不久,毛主席和江青从凤凰山迁往杨家岭新居。那窑洞在山脚下,地上铺着砖,墙上刷了白灰,窗格子上糊了薄薄的白纸,屋里显得亮堂,家具都露着白茬,没有刷漆,因为油漆太贵。
三间窑洞,一间是起居室,一间是毛主席的书房兼休息室,一间是他们的卧室。
窑洞外是一片平地,摆着石桌、石凳,还留有一块菜地,供他们闲暇时种菜时使用。
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只有蜡烛,煤油灯,水则从井里打上来,盛在搪瓷盆里。
江青除了拿手的针线活,还学会了做菜,特别是毛主席爱吃的辣菜。她试着从井里打水,天黑了忙着点上蜡烛。
这一切对于贫苦出身的江青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她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成立,江青为该会理事之一。
一九四○年一月四日至十二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江青当选为执行委员。
一九三九年初,江青到南泥湾参加劳动三个月。没人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夫人,她完全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开荒、种地,一样也不落后。劳苦的人生经历,使她具备这种能力。她发挥自己的特长——织毛线衣,用陕北土制的毛线,织了十多件厚厚的美观的毛线衣,作为又一项劳动成果向党汇报。
她更多的时间是协助毛主席工作,出色地完成机要秘书的任务。她是毛主席的学生,也是毛主席的战友。
她敢于大胆地直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无论大事小事,最终都是听从毛主席的决定,在一生中,她都视毛主席为尊敬的师长。
江青学会了骑马、射击、打篮球,英姿飒爽,像个女将军。她也希望毛主席做点这方面的体育活动,以利于身体健康,“走走走,到外面打打篮球,练练射击,这对锻炼身体是有好处的。”每当她看到毛主席工作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就两手搭在椅背上,劝他出去锻炼。
“不行,我还是散散步好,这对我思考问题很有好处。”毛主席一使劲站了起来,背着双手,朝窑洞外走去。
江青很高兴地跟在他的后面。她想把他引到操场和人多的地方走走,毛主席偏偏喜欢走山间小路,还边走边发议论:“各人的爱好不同,这不要勉强嘛。这也和人与人的分工不同一样,不能强求啊。我如果和朱德司令啥都一样了,不就分不清谁是朱德谁是毛泽东了吗?我看,我们俩在一起,还是你迁就我吧。”
“那当然,你是主席嘛。”江青咯咯地笑了。
毛主席还送给江青一个雅号:“你是我毛泽东的流动哨兵,”让她注意收集和研究国内外的各种动向,供他和党中央决策时参考。
一九三九年冬,江青怀孕了,这是她和毛主席爱情的结晶。一九四○年八月生下一个女儿,毛主席给她起名“李讷”,取意“讷于言而敏于行”。贺子珍留下的女孩已经四岁,毛主席给她取名“李敏”。这样,姊妹俩,一“敏”一“讷”,都随江青姓“李”,都寄托着毛主席的殷切希望:“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三思而后行,行则敏捷有决断。”
后来,贺子珍在苏联多次捎信,要求把李敏送给她。毛主席从大局考虑,答应了贺子珍的要求,于一九四一年底把李敏送到苏联。
江青从不溺爱孩子,而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革命的后代,她认为孩子从小就应当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当李讷刚会跑时,她就坚持不让人去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一学会说话就让李讷见了人问好,她常常把李敏、李讷引出来见客,大大方方地学着握手,跑来跑去逗人发笑。当李讷两、三岁时,她就教她唱京剧,有时随着留声机唱,有时亲自教,还让李讷表演各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