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析:曹雪芹毒杀雍正的可信性(zt) |
送交者: 熊猫2004 2006年08月15日12:41:3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引子: 老夫认为,红学是经典的符号主义作品,充满了隐语代码。用符号主义方法可以推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 老夫同意如下的推论: 具体论证太麻烦,老夫在此地略过不提。 以下文章是一篇有关这个话题的好玩的东西。 呵呵。
曹雪芹毒杀雍正的可信性 什么是历史?“历史”这个词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各种活动;二是指人们对这些活动的记载;三是指研究人类过去活动的这门科学。人类过去的活动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东西。其次才是为保存这些活动踪迹的历史记载,这是第二性的东西。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由于记史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这记录下来的历史与客观存在的历史便有了出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概莫能外。如何恢复和说明历史真相,这就需要历史研究,这就是历史科学。对于曹雪芹毒杀雍正的这件事应该怎样认识才是正确的?有人说,史书没有记载,纯属“子虚乌有”。显然,其依据的是第二性的历史记载,不足为凭。也有人说,曹雪芹毒杀雍正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只是后来的乾隆从历史记载中删削掉了,但同时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历史人物曹雪芹针对乾隆删削历史档案的错误做法,在他的《红楼梦》小说中隐写了这段历史,以便使后来人有朝一日能够恢复历史真相。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仅是在有文字的历史记载(主要指正史)这个第二性的东西上面作文章,而是要澄清历史记载中的混乱,纠正其错误,恢复和说明历史真相。《红楼解梦》经过潜心研究,揭示出了《红楼梦》反面隐写的这段清宫秘史,即曹雪芹伙同自己童年时的恋人、后做了雍正皇帝的最后一个皇后竺香玉毒杀雍正的历史事实,恢复和说明了这段历史的真相。 对于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表示一时不能理解和不能接受也是很自然的事,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观到客观的渐进的过程。只要是认识问题,只要是不存偏见,只要不是感情用事,只要冷静下来进行理性思考,只要不是固执己见、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凭主观想象,而应该历史地、客观地、理性地去分析和判断,要把历史问题放到它原来的那个历史阶段去认识,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对曹雪芹毒杀雍正这件事,必须从康雍乾三朝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出发,从曹雪芹和雍正这两个人的具体实际情况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利害关系出发,从《红楼梦》中的隐写出发,从各种相关的联系出发,去说明这件事的历史真相。下面是我的一点肤浅认识,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没有展开论述,请参考。 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曹雪芹民主思想形成的影响。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国际风云变幻、近代文明战胜封建野蛮、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十五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开始在欧洲发展起来。“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和十六世纪最初几十年演出的”。(马克思)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同时,世界的历史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代史阶段。英国从1640年到1688年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从十八世纪下半期起,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先后都进行了工业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变革;欧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殖民主义分不开的。最早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是拉丁美洲国家。从十五世纪末以后,这块辽阔大陆及其所属岛屿,都逐步为西班牙、葡萄牙所侵占,英国、法国、荷兰在西印度群岛和圭亚那等少数地区也建立了殖民据点。西方殖民主义者闯入亚洲,把大片亚洲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是在十六世纪以后。十六世纪西班牙侵占菲律宾;十七至十九世纪,荷兰侵占印度尼西亚;英国侵占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法国侵占印度支那。十七世纪以后,沙皇俄国开始扩张疆土,并多次入侵我国黑龙江地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把西方社会迅速地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从1640年英国革命到曹雪芹逝世的1764年,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预示着将要到来的革命高潮。就在曹雪芹逝世11年后的1775年,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正如“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样,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一定会给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送来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曹雪芹作为当时中国上层社会的大知识分子,不会不受到这种先进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二、满清政府在社会制度上的倒行逆施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它的独裁统治所造成的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对曹雪芹叛逆思想形成的影响。曹雪芹所生活的国内局势却是一个“一潭死水”、“长夜无歌”的状态。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1644年,满清政府入主中原,建立了大地主阶级和大奴隶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在欧美各国反对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满清政府却倒行逆施,不仅顽固坚持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在统治阶级上层保留了奴隶制度,并用强大的政治上层建筑竭力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社会历史的大倒退!必将激起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促使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和激化。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特别是高层知识分子的反抗斗争,满清政府采取了高压政策,实行了残酷的文字狱。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曹雪芹逝世的1764年仅仅120年的时间,反对满清政府的进步力量和革命斗争不会消亡。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曹雪芹,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不会没有看法,不会不受到社会进步力量和革命思想的影响而产生强烈的叛逆思想。 三、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的对外政策,必然异化出一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高级人才。康乾时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代,是经济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的时代。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却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封闭国策。对外政策的着眼点是怀柔远人,外夷归附,宣扬恩德以保持国内秩序的稳定。至于航海探险、远洋贸易、对外扩张,这一切既缺少实行的手段和能力,也没有试探的兴趣。它不重视对外贸易的经济利益,只把通商当作怀柔的手段。清王朝的对外政策就是建立在这种天朝上邦意识和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以及诸如不宝远物,则远人格之类的儒家经典之上的。因而,贸易变成了怀柔遐方、加惠四夷的政治行为,而并非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盲目坚持天朝体制,以四夷之共主的面貌出现,在国际关系中,既不考虑交往的平等性,拘泥于三跪九叩之类礼仪末节;也不考虑经济利益,用朝贡代替国际贸易。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终清一朝,弥漫着轻视和蔑视科技之风,把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把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然而清统治者抱着“骑射乃满州根本!”之思想,不仅不采用,反而将戴梓充军关外。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送给乾隆80寿辰的礼物中,有天球仪、地球仪、西瓜大炮、铜炮、各种自来火炮、西洋船模型、望远镜等29种,清廷只是将之作为贡品、玩好收藏,予以玩赏或鄙薄,根本未想到这里的科技含义及其中的军事价值。马戛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康熙帝对自然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宫廷中罗致了许多懂科学的耶稣会传教士,聘请了一批数学家研究天文数学。但是西方科学未跨出宫廷一步,只供皇帝个人欣赏。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对自然科学均无爱好,加以康熙末年由于礼仪之争,罗马教廷与清朝的关系破裂,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彻底阻滞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入和交流。(见《光明日报》“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一文) 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是永远也禁锢不住的。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曹雪芹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的结果必然异化出一批像曹雪芹这样的“睁眼看世界”的高级人才。 四、从中西方知识分子的不同命运看曹雪芹叛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曹雪芹是雍正乾隆时期的高级知识分子。由于残酷的文字狱的迫害,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有所作为,其中少数人还受到了杀头、抄家、流放的惩罚。像曹雪芹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大知识分子,最后也只是落得个“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病交加的可悲下场。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各国的知识分子在平等、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围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17世纪以后,科学革命席卷了欧洲。欧洲科学革命的先驱哥白尼于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阐述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文学说。伽利略研究了自由落体和钟摆运动,发明了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大大改进了科学观测手段。特别是在17、18世纪之交,牛顿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阐述了经典力学理论。继牛顿之后,大批科学家、技术家、实验家涌现,大批科学成果诞生,大批科学研究机构成立,研究自然科学在欧洲蔚然成风。一个科学、技术、实验三者鼎立、互相牵引、彼此促进的互动新机制形成,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高级知识分子一般都是“睁眼看世界”的人。中西方知识分子命运的强烈反差,必然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中产生巨大逆反情绪。曹雪芹产生叛逆思想也就不奇怪了。 五、雍正是个暴君,“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君主都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欧国家不遗余力地保护工商业发展的做法相反,清王朝对工商业控制、压抑、打击,把工商视为末业,认为兴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对国家无利。雍正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含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有些官吏主张在广东招商开矿,雍正表示坚决反对:“今若举开采之事,聚集多人,其中良顽不一,难以稽察约束,恐为闾阎之扰累。况本地有司,现在劝民开垦,彼谋生务本之良民,正可用力于南亩,何必为此徼幸贪得之计,以长喧嚣争竞之风。”(《东华录》雍正朝,卷二六,十三年四月)。 雍正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雍正不仅刨了吕留良的坟,劈了他的棺材,而且把他的后代和两个学生满门抄斩。曾静等人为他定的十大罪状是“谋父,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株忠,好谀任佞”。 雍正之死是历史疑案。正史记载是服丹药而亡,属暴亡。在野史和传说中,说雍正是被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所杀,或是被一宫女所杀。说雍正暴亡是一个无头案,一说是个无头绪的疑案,一说是吕四娘杀人后取头祭祖。这说明雍正不是正常死亡,很可能是他杀。 六、《红楼梦》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和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正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的真实写照。紫军先生在“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性”和“曹雪芹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理想”两文中详细论述了曹雪芹的思想和理想。我完全同意。现转述如下:“《红楼梦》所写的主要内容是满族上层统治集团的生活,作者……是站在奴隶——而且是年轻女性奴隶——的立场和角度去描写的!”“《红楼梦》是为奴隶们写出的赞美诗和辩护词;是一篇讨伐奴隶制度的檄文。”《红楼梦》的思想倾向性是,“作者是站在奴隶阶级立场上去反对带有浓厚封建思想、道德、观念的大奴隶主阶级,或说反对的是:既是大奴隶主、又是大封建主这种带有双重性质的最高统治者。”“曹、竺除掉雍正帝的目的是为了搞一次宫廷政变。本文所揭示的曹雪芹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理想,说明曹、竺宫廷政变的性质和将建立的政治、经济制度,同其他任何宫廷政变都不同。它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代表奴隶阶级的政变。”贾宝玉“弑父弑君”、“天下第一淫人”、“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叛逆性格和造反精神正是曹雪芹自己的真实写照。(见《红楼解梦》第四集) 七、曹雪芹的身份地位、以及与雍正的关系有杀雍正的动机和条件。“解梦”已经解出,曹雪芹的母亲马氏是康熙皇帝的第16公主桥。康熙是曹雪芹的姥爷。雍正是曹雪芹的亲舅舅。乾隆是曹雪芹的亲表兄。平郡亲王纳尔苏是曹雪芹的姑父。纳尔苏之子福彭是曹雪芹的表兄。曹雪芹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有机会接触到最高统治层。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雍正下令抄了曹雪芹的家。雍正八年,曹雪芹的恋人、15岁的竺香玉被强行送入宫中服役,充当公主、郡主们的伴读。雍正十年,17岁的竺香玉被雍正帝强行纳为贵妃,雍正十一年,18岁的竺香玉生皇子弘瞻,随被晋升为皇后。曹雪芹与雍正有抄家之仇、夺爱之恨,(一字一泪,一泪化一血珠)即有杀雍正的动机。竺香玉与曹雪芹相爱如故,很容易做到与曹雪芹合作。竺香玉深得雍正的宠爱和信任,有毒杀雍正的条件。雍正好道、喜服丹砂,曹雪芹有利用毒砂致死雍正的条件与时机。 八、曹雪芹发动的宫廷政变是进步的和革命的性质。对曹雪芹毒杀雍正一事,我们不能做简单庸俗地理解。有人说,曹雪芹和竺香玉,一个奸夫,一个淫妇,两人合谋害死亲夫,他们都是杀人凶犯。香玉出家后又与曹雪芹私通,不合道德规范。这种观点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1、道德是个政治历史范畴,有今天的道德和历史的道德之分;也有社会主义道德与封建主义道德之分。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不合道德规范”。2、杀人犯是一个法律范畴。曹雪芹杀雍正帝应该属于宫廷政变,是政治范畴。二者不能混为一谈。3、爱情和婚姻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爱情属于情感范畴,婚姻属于政治法律范畴。为了反对包括“选秀女制度”在内的一切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反对包括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在内的一切强迫婚姻,为了追求崇高的爱情而背叛不合理的婚姻,是革命的和进步的行为。不能笼统地贬称为“奸夫”、“淫妇”,更不能站在大地主、大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看待这一切。 宫廷政变,自古有之。围绕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皇权的斗争,自古以来就是非常残酷的:父子相残、弟兄相煎。宫廷政变有两种:一是代表进步力量的宫廷政变,二是代表反动势力的宫廷政变。曹雪芹发动的宫廷政变应该属于进步的和革命的性质。1、它是针对满清最高统治者逆国际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步潮流,顽固坚持和推行封建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制度而发动的。2、它是针对雍正帝为代表的封建君主制度所实行的独裁、暴力、昏庸的政治统治而发动的。3、它是代表奴隶阶级的利益,要求废除反动的、血腥的奴隶制度而发动的。4、它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类似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的、平等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九、《红楼梦》中的隐记是可信的。即使说《红楼梦》只是小说家言、稗官野史,也未必不是写的真事。而《红楼梦》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是在小说的掩护下隐写的一部历史。“解梦”解读出了这段历史,认为,小说人物贾敬的身上隐写着老年的雍正。1、贾敬的名字恰是雍正帝死后所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讳胤祯”全称中的第一个字。2、贾敬和雍正都不是长子却继袭了帝位。3、贾敬和雍正都喜欢住在都中城外。4、贾敬和雍正都好道。5、贾敬和雍正都曾刊刻过亲自加注的劝善文章(或书籍)。6、贾敬和雍正都是第三代。7、贾敬和雍正的死亡情况十分一致。 贾敬的死隐写着雍正的死。1、他们都死在都中城外。2、他们都死在夜间。3、他们的死均属暴亡。4、他们死后均由其子发放了被锁押的道士。5、他们病危后均请过太医诊视。《红楼解梦》第二集《再论曹雪芹的生辰》一文,曾对贾敬和雍正的死列出十五点相同或相似之处(见第11——16页),读者可参考。(见《红楼解梦》第三集《贾敬探源》一文) 《红楼解梦》第四集的“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文详细论证了曹雪芹毒杀雍正的全过程,有很强的说服力,读者可以参考。 一般小说的人物创作,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同类人物的典型代表。而贾敬这个小说人物应该是国公之家中的典型人物,但是作者曹雪芹却把他创作成了与雍正皇帝有十五个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人物。这种创作方法仅仅用文学理论来解释就行不通了。只能像《红楼解梦》那样,解释为:在小说人物贾敬身上隐写了雍正这个历史人物。“十五”不是个小数字,不能用巧合来解释,只能说是作者曹雪芹有目的的这样创作。这是曹雪芹的一种非常高超的创作艺术——分身法。 十、曹家档案被删削、曹寅和曹雪芹的书稿被禁毁,是对曹家与皇家曾发生过重大变故的有说服力的验证。曹寅是个大学问家,藏书数十万卷,且著作颇丰,但流传下来的却寥寥无几。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佳作极品,说明他也能写出其他优秀著述。朋友们则称曹雪芹为大诗人。可是曹雪芹除了半部《红楼梦》以外再无其他遗作传世。这就充分说明,曹家的档案和著作曾遭到严厉而彻底的禁毁!同时又进一步说明,曹家发生了与皇权有关连的重大变故!流传下来的几个《红楼梦》版本之所以能幸免传世,完全是靠《红楼梦》自身的极品性和艺术魅力,才使得一些人敢于冒着杀头、抄家、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危险将其保存了下来。中国大知识分子的如此命运,残酷的文字狱之下,锻造出一个叛逆者曹雪芹是完全有可能的,决不会是天方夜谈! 2006年8月12日星期六于新疆伊宁市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