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作文“我的小学校长”补遗 |
送交者: vivace 2006年08月22日13:27:11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作者:锺嘉
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英租界白克路大通路口,有座红砖大洋房,据说是清末豪门盛宣怀部分物业旧址,挂牌“私立建承中小学”。我在那里完成了全部小学学业。六年间,正巧经历了从租界、沦陷到光复三大部近代史重头戏。可是小小蒙童,懵然不知,这里还曾为下一部改天换地超级重头戏登场,长年扮演秘密堡垒的非常角色。 谷歌(Google)网显示,上海市静安区志等资料记载:当时座落白克路(今凤阳路598号)的建承中学,是一所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进步学校,创办人戴介民。 戴介民(1902-1973),浙江黄岩人。民国13年(1924年)就读上海大学;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28年7月,戴得到上海社联和上海大学同学会的支持,并典卖妻子首饰,筹款开办建承中学并担任校长。 据载:抗战时期,“建承”是一个抗日据点。内战时期,“建承”是中共在中学系统的民主堡垒学校之一。建承中学培育了许多革命青年。1940年至1945年,该校有一百余名师生奔赴皖南、浙东、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建承师生站在前列。各个历史时期建承中学先后有4位烈士光荣捐躯…… 如今回想,当年“建承”师长多外地人,大家讲“国语”,政治倾向隐然可辨,种种往事花絮有所浮现。 1945年春,日军宪兵到校抓走了戴介民校长。小学生虽然少不更事,也觉心惊关切。那献出首饰的校长夫人项先生(当时老师不分男女,都叫先生)分管小学部工作,但不任课,我们同她不熟悉;这时不约而同,见到先生出现,都会乖乖肃静,自觉主动向她显示平时没有想到过的格外敬重。庆幸的是,戴校长坚强不屈,日方得不到证据,不久交保释放。 消息传来,我们纷纷去校长室门口探看英雄受难长者归来,只见满面风霜的戴校长一面与同僚们高谈阔论,一面不时向大家颔首致意。此情此景宛然在目。 抗战胜利后,每星期一上午,中小学全体师生在校内大院子里开周会,读孙中山先生遗嘱,唱三民主义国歌,然后校长或其他师长训话。戴校长有过一段使我忘不了的精彩演讲。他说,“你们知道谁是中国的领袖?是蒋介石吗?不,还有一位在山里的领袖,名叫毛泽东!”这是我此生第一次听说毛泽东的大名。 我五年级时,学校举办读书比赛,比的是一周内阅读字数总量,要把内容讲出来为证。学校推荐选读的多为进步书籍。平素沉湎“闲书”的我,轻易赢得了冠军。记得我报告的有一本巴金十多万字的小说《雪》,讲的是矿工的苦难和抗争。 六年级的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清朝的“不平等条约”时,曾提醒大家今天又有了新的“不平等条约”,那就是国府和美国刚刚签订的“中美商约”。 我从一年级时名列前茅颇受褒奖的好学生,慢慢变得不用功,好打架,常受训责。记得训导主任撂下过一句受用不已的评语:“不过,你总是同比你大的同学打架。”也许因为我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一员。 吃大菜(训斥)、挨手心、关夜学,是常事,却难得一校之长耳提面命的荣幸。我与戴校长仅有一次个人化接触。大约是光复之年深秋,某个夜晚,在家独坐窗前,拂面清风徐来,一时灵感如泻,我在一张大纸上挥洒写下了几组类似抒情诗的文字。次晨沾沾自喜、不揣冒昧,送交国文老师雅正。不旋踵奉召去校长室。戴校长与几位陌生的中学部教师在座。他们首先反复审问,证实这张纸上的作品不是抄来的;然后给了我许多称赞鼓励。戴校长亲自加勉期许,并且捧了一叠子参考书相赠。 其后,我再也没有过这般文曲星福至心灵的美妙时刻。说来惭愧,散漫成性之余,也没有认真研习过那几本想必乏味的参考读物。 资料见载:1945年11月,中共上海学委决定,于12月14日在建承中学召开全市大中学生代表会议,讨论组织全市大中学生“欢迎马歇尔”,拟通过合法斗争形式,要求马歇尔公正调停中国内战,促进国内和平。1946年初,物价飞涨,贫困学生面临失学威胁。中共上海学委决定开展助学运动,成立有大中学校参加的“学生助学联合会”(简称“助学联”)。政府当局不准成立“助学联”。戴和学生自治会决定,将“助学联”机构秘密设在建承中学内,领导全市学生助学运动。同年6月23日,戴和全校师生参加全市“反内战、反独裁”游行…… 小学生不在动员之列。那志士们忧国忧民热切时光,正是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嬉游起劲的当儿。曾记附近有条宽阔弄堂祥康里,是我们流连忘返的足球场,课后忙着玩够了回家。只知道乱哄哄的,究竟搞什么,不在意,也无人开导,那是一个人民未经“政治挂帅”洗礼的“旧社会”大都会啊。 此时常有中学老大哥姐们编排生动活泼的说唱、活报剧之类针砭时局,在校内登台、或是街头巷尾演出。记得一首歌儿叫做《朱大嫂送鸡蛋》。今天上网一查,居然“怀旧金曲”榜上有名,原来是一代舞蹈名家戴爱莲的作品,可以点击播放,立即重温“咕嗒咕嗒叫”呢。 1947年夏,我从建承小学毕业后,随家迁居苏州,考进省立苏州中学。入学作文试题为“我的小学校长”。 记不得胡乱写些什么了,不得要领是肯定的。那时节连国共内战、易帜在即,这样的滔天大事,尚且朦然无知,从何想象可爱的校长先生竟是跻身这场巨变大舞台的传奇型浪漫人物? 这篇即兴记事,权当“时空错位”旧卷补遗吧。 资料显示:革命胜利后,戴介民调任虹口中学、晏摩氏中学任校长。后调华东师大历史系任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著有《胡适历史方法批判 》,1955年出版。 资料显示:戴先生无可逃脱,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于1973年去世。1983年6月被平反昭雪。 据载,1953年,“建承”并入光实中学(小学部取消了?)。1958年,改名成都路第二中学。1985年,为继承革命传统,恢复“建承”校名。原址90年代建南北高架时被拆除,现址成都北路471号。 校内建成了校史陈列室,几经扩充,现陈列面积120平方米,有照片600多幅,展品百余件。1995年,重建的《建承烈士纪念碑》落成,戴先生不当在其列。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