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魏晉清談頹廢之風產生的原因
送交者: 落英繽紛 2006年10月22日09:52:3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魏晉清談頹廢之風產生的原因

落英繽紛

魏晉玄學的來源大概有兩個源頭,中國傳統的老莊之學和印度傳來的佛學。

中國的哲學自古就有講究清靜無為的老莊之學和講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之學。一個講出世,一個講入世。人家讓他當天子,老莊崇敬的許由就到河邊去洗耳朵;可是講到做官,孔夫子就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有點急不可待的樣子。

在漢武帝之前,是老莊之學占上風,武帝朝的太后就崇敬黃老之學。武帝支持董仲舒鼓吹,儒家學說才占了上風。

從西漢起,佛教就傳入中國了。洛陽白馬寺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營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講空,所謂四大皆空,地、火、土、風等物質的東西都是虛的,只有心中念才是實的。佛教講的東西,聽起來跟老莊比較接近,譯佛經的人在翻譯時,把佛教的詞彙常常翻成老莊的用語。魏晉的人,聽儒家的東西多了,聽佛家的就覺得有吸引力,那時候佛經的翻譯很少,中國人對佛教理解不深,很自然就理解成老莊的教導,於是老莊之學就復興了。這就是魏晉玄學的起源,玄學的大家,如郭象,就是通過注釋莊子來闡明自己的思想的。

可是當我們講魏晉清談頹廢之風,心裡想的不是郭象這樣的學者,而是竹林七賢那一批聰明人,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原因就在於當時人才的堆積。

東漢末到三國是一個群星燦爛、人才輩出的時代。郭嘉、諸葛亮、司馬懿都因為善於謀算而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成了能掐會算的半神的人物。就連賈詡那也是料事如神,各方面都有許多的足智多謀的人物。有人說,在分裂時期容易出現智謀型的人物,這話也對,可是十六國、南北朝的智謀人物就少得多,五代十國時的更少,多的是武夫們殺來殺去。

總之,三國歸晉之後,各種人才很多,可是統治者卻標榜“以孝治天下”,強調名教,就是用一套陳腐的倫理道德來統一輿論,約束思想。這樣一來,一批聰明絕頂的能人就沒有施展的機會了,很多人被戴上各種帽子殺了頭。這些能人一肚子牢騷不干公開發泄,就轉向了玄學。

聽聽他們說的話,就會發現,他們講的玄學,其實跟老莊講的有不同。老莊講究自然,心裡是坦然的,老子說“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時,心裡就是喜歡那種小國寡民的處境。莊子不願在楚國當官,寧可像一個大烏龜,拖着尾巴在泥塘里自由地生活,那就是他的理想。

魏晉人講“越名教而任自然”,卻使人感到他們心裡有牢騷,有憤懣。他們說的話,做的事比較過分。像劉伶喝醉了酒,讓人扛一把鐵鍬跟着,說“死便埋我”。在家裡光着屁股,別人勸他,劉伶卻道:“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要鑽入我褲檔中?”阮咸人豬共飲一缸酒,嵇康在路邊打鐵長嘯,等等。怪異的言談舉動或許是他們除了酒以外的在那個動盪壓抑的時代的另一種宣泄物,用來躲避政治,麻痹自己罷了。

他們說牢騷話,做怪事發泄感情,當朝的司馬氏也能夠看懂聽懂,他們的這些言行實際還是為自己招了禍,竹林七賢多數都死於非命。
他們為什麼清談?怎麼老莊的話不叫清談?他們清談,實際是高談闊論,要讓別人知道,即使當不上大官,做不成大事,他們談起來也比別人強。他們侃侃而談,娓娓而談,成了清談家,同樣出了大名。

他們為什麼頹廢?怎麼老莊不頹廢?他們頹廢是表示自己才高八斗卻不得任用,丈二之材卻老於林下。他們表面上無為其實是掩蓋着自己那一顆希冀有為的心。

魏晉清談頹廢之風是那個時代特有的一種現象,為後人留下了一份獨特的文化哲學的遺產。後來,隨着君權的神化和加強,連這一類知識分子表現自我、宣泄自我的餘地也沒有了,中國皇權的思想統治就更加嚴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