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魏晋清谈颓废之风产生的原因
送交者: 落英缤纷 2006年10月22日09:52:3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魏晋清谈颓废之风产生的原因

落英缤纷

魏晋玄学的来源大概有两个源头,中国传统的老庄之学和印度传来的佛学。

中国的哲学自古就有讲究清静无为的老庄之学和讲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之学。一个讲出世,一个讲入世。人家让他当天子,老庄崇敬的许由就到河边去洗耳朵;可是讲到做官,孔夫子就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有点急不可待的样子。

在汉武帝之前,是老庄之学占上风,武帝朝的太后就崇敬黄老之学。武帝支持董仲舒鼓吹,儒家学说才占了上风。

从西汉起,佛教就传入中国了。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讲空,所谓四大皆空,地、火、土、风等物质的东西都是虚的,只有心中念才是实的。佛教讲的东西,听起来跟老庄比较接近,译佛经的人在翻译时,把佛教的词汇常常翻成老庄的用语。魏晋的人,听儒家的东西多了,听佛家的就觉得有吸引力,那时候佛经的翻译很少,中国人对佛教理解不深,很自然就理解成老庄的教导,于是老庄之学就复兴了。这就是魏晋玄学的起源,玄学的大家,如郭象,就是通过注释庄子来阐明自己的思想的。

可是当我们讲魏晋清谈颓废之风,心里想的不是郭象这样的学者,而是竹林七贤那一批聪明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原因就在于当时人才的堆积。

东汉末到三国是一个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时代。郭嘉、诸葛亮、司马懿都因为善于谋算而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了能掐会算的半神的人物。就连贾诩那也是料事如神,各方面都有许多的足智多谋的人物。有人说,在分裂时期容易出现智谋型的人物,这话也对,可是十六国、南北朝的智谋人物就少得多,五代十国时的更少,多的是武夫们杀来杀去。

总之,三国归晋之后,各种人才很多,可是统治者却标榜“以孝治天下”,强调名教,就是用一套陈腐的伦理道德来统一舆论,约束思想。这样一来,一批聪明绝顶的能人就没有施展的机会了,很多人被戴上各种帽子杀了头。这些能人一肚子牢骚不干公开发泄,就转向了玄学。

听听他们说的话,就会发现,他们讲的玄学,其实跟老庄讲的有不同。老庄讲究自然,心里是坦然的,老子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时,心里就是喜欢那种小国寡民的处境。庄子不愿在楚国当官,宁可像一个大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塘里自由地生活,那就是他的理想。

魏晋人讲“越名教而任自然”,却使人感到他们心里有牢骚,有愤懑。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比较过分。像刘伶喝醉了酒,让人扛一把铁锹跟着,说“死便埋我”。在家里光着屁股,别人劝他,刘伶却道:“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要钻入我裤档中?”阮咸人猪共饮一缸酒,嵇康在路边打铁长啸,等等。怪异的言谈举动或许是他们除了酒以外的在那个动荡压抑的时代的另一种宣泄物,用来躲避政治,麻痹自己罢了。

他们说牢骚话,做怪事发泄感情,当朝的司马氏也能够看懂听懂,他们的这些言行实际还是为自己招了祸,竹林七贤多数都死于非命。
他们为什么清谈?怎么老庄的话不叫清谈?他们清谈,实际是高谈阔论,要让别人知道,即使当不上大官,做不成大事,他们谈起来也比别人强。他们侃侃而谈,娓娓而谈,成了清谈家,同样出了大名。

他们为什么颓废?怎么老庄不颓废?他们颓废是表示自己才高八斗却不得任用,丈二之材却老于林下。他们表面上无为其实是掩盖着自己那一颗希冀有为的心。

魏晋清谈颓废之风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现象,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哲学的遗产。后来,随着君权的神化和加强,连这一类知识分子表现自我、宣泄自我的余地也没有了,中国皇权的思想统治就更加严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