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转贴]辽东:毋忘1905
送交者: 一叶扁舟 2006年12月01日09:07:2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转贴]辽东:毋忘1905

作者:马小军

(一)

1905年1月,整整一百年前,中国,辽东大地。

冬日的太阳,冷冷地斜挂在西方的山际线上。西伯利亚的寒风,撕扯着一面面破碎的日、俄军旗。高天烽火,鏖战正急;尸积如山,大地疮痍。从头年(1904)的2月8日日军不宣而战算起,日俄战争迄今已打了将近一年,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的胶着状态。

是年2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仁川和辽东旅顺海域突袭俄国舰队之后,日本陆军按预定计划在仁川登陆,经汉城向平壤挺进,并于4月28日强渡鸭绿江,突破俄军防线,进入中国东北境内。同时,由陆军大将奥保巩率领的第二军于5月5日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登陆,直逼辽东半岛的咽喉要冲、素有“旅顺门户”之称的金州地峡。此战斗俄军布防坚固,日军久攻不下。5月26日,日军趁雷雨之夜,以九倍于俄军的兵力再攻金州,经十四小时的艰苦激战,在付出四千多人伤亡的代价后,攻克金州及南山地区,从战略上截断了旅顺俄军的后援。5月底,日军占领大连湾。8月中旬,日军强攻旅顺数日未逞,遂改取围攻久困之计。与此同时,日军决定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先行展开辽阳会战。在经过极为艰苦的反复争夺战、日军付出近二万四千人的巨大伤亡之后,于9月4日占领辽阳。至此,日俄战争转入最为艰苦的第二战略阶段:旅顺会战。

(二)

所谓日俄战争,实在是肇端于十年前的那场甲午中日大战。甲午年发生的中日大战,战争由朝鲜始,结局是蕞尔小国日本一举打败了东亚中央帝国——清国,不仅一鼓作气地攫取了中国对朝鲜的千年宗主权,而且逼得老大清帝国赔款割地,国辱权丧。这样,大清帝国的战败,使远东国际关系的格局为之一变。而从中国手中夺取了对朝鲜的控制权,对于一心希冀跻身列强的日本来说,等于取得了远东的战略控制权。然而,远东国际关系与世界、欧洲和近东的局势关联紧密,一时间,个中情势诡谲多变,阴谋充盈。原本作壁上观的列强诸国,眼见一个以往被视为东亚猎物的小国日本,竟于眼皮底下在朝鲜和中国得手,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马关条约》对沙俄的远东政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日、俄矛盾一时空前尖锐起来。战败之后的李鸿章则再施以夷制夷之策,乘机策动了一直对辽东不冻港和朝鲜怀有觊觎之心的俄国向日本发难。

其实,《马关条约》签订前,内容已经泄露。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在听到清国将割让辽东的消息后向沙皇尼古拉二世表示:决不能容忍日本攫取中国任何领土,否则,“您所尊敬的父王曾作出过崇高而巨大的努力,但迄今尚未实现的极其宏伟的事业”将一同毁灭。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生前曾梦想建立一个庞大的“俄罗斯-中华帝国”。这一梦想成为尼古拉二世君臣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1895年4月11日,沙皇政府召开特别秘密会议讨论远东局势。维持指出:日本图谋占领南满,是对俄国的威胁。俄国不能听之任之。与其日后可能与其发生对抗,不如现在就决然阻止日本。一旦日本拒绝俄国的要求,俄国就应向日本开战。参加会议的外交、海军诸大臣,也都赞成采取对日干涉还辽政策。会议决定先以友好方式劝告日本放弃对中国辽东的占领,否则即声明保留行动自由的权力,同时向欧美列强及中国发表正式声明,表明俄国坚持要求日本撤退在南满的驻军。这样,沙俄的干涉还辽政策遂告确立。

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直深切关注远东局势。他提出,日本的势力如果得到发展,就可能和中国结成同盟侵入欧洲,形成所谓“黄祸”(即臭名昭著的“黄祸论”)。为避免“黄祸”流入欧洲,他主张欧洲列强联合干涉日本。4月17日,威廉二世接到沙俄政府联合干涉日本的建议,即表赞成。他回信保证:德国将竭力安定欧洲,以使俄国无后顾之忧,保障欧洲不为黄种人侵入。在表示支持俄国攫取中国部分领土的同时,他也希望沙皇支持德国在华获得一个海港。

在中日《马关条约》议和期间,法国政府担心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受到损害,曾不断与俄国交换意见,商讨遏止日本之策。但当时正值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二十五周年纪念,法国舆论不愿法国与德国结盟干涉日本。在权衡利弊之后,法国政府认为,拒绝参与干涉将使初成的俄法同盟遭到削弱,这反而对德国有利;而参与干涉既可巩固俄法联盟,又可加强法国在远东的地位,并进一步可在中国攫取好处。法国政府遂决定参与干涉,并向俄国表示,希望获得中国海南岛附近的某个小岛。

英国虽明确表示不参加,但也不反对三国进行干涉,并且劝告日本对三国让步。英国政府的态度表明,干涉成败与否它都将从中获利。可见,列强在《马关条约》签字之前,已就干涉日本归还辽东问题确立了立场。就在《马关条约》签字当天,俄国正式向德、法提出对日本进行干涉的建议,两国即表响应。4月23日,三国驻日公使联袂赴日本外务省,提出备忘录。三国备忘录的内容大体相同,主要是指责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将经常危及中国首都,使朝鲜的独立变得有名无实,这将长期妨碍远东的和平,因此要求日本政府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有。

在宣读完备忘录之后,德国公使即席发表威胁性的谈话。他说,现在日中讲和的条件实在过分,损害了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的利益,所以德国政府不得不联合俄法共同提出抗议,并且在必要时使抗议成为有效。他特别强调,如果日本同三国开战,将毫无希望获胜。为进一步向日本施加压力,三国联合出动海军,在日本海游弋。面对这种形势,军备空虚的日本不得不向三国妥协,最终放弃了对辽东的要求。最后,经过与三国的讨价还价,日本仍坚持要清政府偿付了三千万两“赎辽费”。

而还辽之后,1898年3月,沙俄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借旅顺口和大连湾,开始修筑旅顺口要塞,巩固自己在辽东的战略地位。同时,德国用同样的手法得到了胶州湾,法国得到了广州湾,英国得到了威海卫和九龙半岛。而他们得到的每一个“回报”,都又成为英、美、日要求给予“补偿”的借口。就这样,列强之间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他们竞相向清政府兜揽政治性贷款(“俄法借款”、“英德借款”、“英德续借款”),攫取筑路(中法广西龙州铁路、中法滇越铁路、中俄中东铁路、中比卢汉铁路、中英德津镇铁路、中英京奉铁路、中德胶济铁路、中美粤汉铁路)、开矿的权益,强租土地,长期占领。

一时间,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所谓瓜分豆剖的狂潮,而俄日矛盾则在这进一步的争夺中日益加深。距今一百一十年前,日本江户马关春帆楼上签下的一纸条约,不仅成为记录中华民族国耻的见证,而且又一次掀起了远东国际关系的波澜,深埋下十年之后日俄大战的祸根。

三国干涉还辽,将日本在花费了巨大的战争成本之后,本已倾入囊中的朝鲜和辽东的权益,化为水月镜花。在索取了三千万两“赎辽费”后,日本于1895年末极不情愿地退出了辽东半岛。对此,日本极不甘心,随即制定了十年扩军计划,意欲再度夺取辽东和朝鲜,以武力同俄国争夺远东霸权。1898年初,沙皇政府鉴于远东局势动荡不稳,日本军事力量发展迅速,并出现了英日结盟迹象,不得不在朝鲜问题上对日妥协。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国政局动荡,八国列强联合入侵中国,俄军乘机大举入侵东北,引起日本的不满与警觉。围绕沙俄政府提出的“朝鲜中立化”政策,日本政府要求俄国从满洲撤出全部军队作为前提。日、俄之间的立场遂处于不可调和的状态。与此同时,中国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就谋求俄军撤出的所谓“交接东三省”事宜也展开了艰苦的谈判。
俄国在辽东肆无忌惮的扩张行径,也加深了其在远东与英、美、法、德等国的矛盾。上个世纪之交,英国开始放弃长期奉行的孤立主义政策,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参与世界事务。其时,英国在远东对俄国有两点担心:一是怕俄国占领中国东北以后,南下与它争夺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二是怕强盛的俄国影响它与远东各国的海上贸易。而此时的日本也在积极寻求列强的支持,英日结盟自然不啻为最佳选择。一时间,英、日、俄之间,秘密外交紧锣密鼓,此起彼此。

1902年1月30日,英国同日本签订了同盟条约。条约承认双方在中国的“特殊利益”和日本在朝鲜“政治上、商业上及工业上的利益”,如上述利益受到第三国侵犯,两国将采取必要措施。英国政府向日本保证,一旦日俄两国交战,英国将向日本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日英条约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条约随即产生直接效果:1902年4月8日,一波三折、艰苦异常的中俄谈判终于有了结局,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了《交接东三省条约》。条约规定,自签字画押之日起,俄军须在一年半内分三期从东三省撤军。此后,恰恰是俄国一再延宕从满洲撤军的承诺,成为日本对俄发动战争的口实。

1903年7月下旬至1904年2月初历时半年之久的日俄谈判,成为日俄战争的前奏。沙俄独占东三省的企图与日本执意推行的大陆政策迎头相撞,是导致谈判破裂的根本原因。而远东国际关系的微妙调整,则成为日俄战争爆发的推动力。此时,日本利用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大力扩充军备,振兴实业,已基本完成扩军备战计划,决心以武力与俄国抗衡;俄国则指望通过战争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地位。日俄双方决意以此战一决雌雄,列强则随时准备火中取栗。而沙俄仍然愚蠢地希望维持干涉还辽时的法俄德三国联手状态。

在缔结了英日同盟条约之后,英国则得以腾出手与老对手法国就划分两国在中亚、中东、东南亚的势力范围举行谈判,解决了英法在北非-尼罗河流域以及印度支那半岛争端中结下的矛盾,最终握手言和,于1904年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英法协议》(此后一百年英法再未打仗)。

美国在美西战争之后,希望巩固其在菲律宾取得的利益,盼借日本之手,削弱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实力,同时力图逐渐将远东地区纳入美国资本的控制中。列强中只有德国继续实施孤立英国、接近俄国的外交政策,怂恿俄国在满洲-朝鲜地区扩张,从而达致离间英俄关系并把俄军牵制在亚洲之目的。如此,在远东国际政治风诡云谲的变局中,在欧洲列强推波助澜、怂恿鼓动之下,日俄战争打响了。

(三)

在世界战争史上,像日俄战争这样,交战双方远离本土,跑到别国的土地上打仗的例子,十分罕见;而类似那个腐败的清朝政府,置国家主权、民众生死于不顾,宣布“局外中立”,将这块被清廷视为“祖龙廷”、“发祥重地”的辽东大地任由日俄铁蹄蹂躏者,更堪称旷古之仅有。远在战争爆发前夕,关于如何消弭战祸,大清国朝野即已议论纷纷。有激愤者,如粤督岑春煊,主张乘敌寇交战之机,“奋然一战”,收回东北主权。亲英亲日派官僚则倡言依日御俄。

1903年末,直隶总督袁世凯上奏说,中国兵少、饷绌、械乏,无力参战,“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立危,且恐牵动全球”,结论是:“日俄果决裂,我当守局外”。这一主张恰与主政者不谋而合,遂被采纳。其实,列强及日俄双方此时都希望中国保持中立,生怕中国参战会搅了他们的“局”。

早在1903年12月30日,日本内阁会议即众口一词,要求中国“保持中立”,反对中国参战,其理由是:如日本“单独作战,战胜的结果将由我国日本任意处理。如与中国联合,则善后处理势将感到种种不便”。日本内阁还认为:中国如参战,可能“见洋人即加迫害,重演义和团事件”,列强乘机争夺;中国如参战,大量财力投入战争,会影响中国清还庚子赔款;中日联合对俄作战,可能使“黄祸论”再起,便于他国干涉;若中国中立,则中国与其他中立国的贸易不受影响,从而可维持他国对日本的同情,防止其进行干涉;若中国中立,交战限于日、俄两国,不致因国际关系复杂化导致战争扩大化。于此,日本提倡中国中立的本意清晰可辨。

1904年1月初,清政府试探日本之立场。1月7日,日驻华公使内田将日本愿中国中立之意通知奕,并望中国给予“秘密援助”。外务省亦向中国驻日公使杨枢作了同样表示。与此同时,法国驻华公使也倡言中国中立,其目的是由交战双方“尊重”由英、德、法、意“四国中立军队所占据的直隶省”。而德国怀疑此举只会有利于法国和英国,因此建议把东三省以外的中国领土都作为列强保护的中立区域。

美国认为,这一提案“默认俄国继续武装占领满洲”,并有招致外国军队占领中国的危险。因此,当德皇威廉二世要求美国总统照会日俄交战双方“尊重军事范围以外的中国中立”时,罗斯福将威廉原话改成“希望交战双方在战争过程中尊重中国中立,采取一切措施保持中国的行政完整,并尽可能使战区局部化”。美国照会于2月10日首先递交中、日、俄三国,后又分送《辛丑条约》其他各签字国。日本立即表示同意,条件是:中立范围以俄占区之外为限,俄国接受并履行相同的义务。

俄国也表示同意,但又别有用心地提出以中国恪守中立、日本尊重中国中立、满洲不在中立范围为条件。事实上,自信必胜的沙皇政府表面上承认中国中立,在策略上却做了两手准备:在“尚未消灭最主要的敌人”(日本)时,要维持中国中立,以免清政府“公开站到日本方面”;在有利于俄国的战局出现时,设法制造“中国破坏中立”的事端,以便“把中国官吏赶出满洲”,“把满洲从中国合并过来”。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俄国在战争中一败再败,计划中的第二种局面从未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昏聩的清王朝竟于2月12日发布上谕说: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为睦谊起见,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2月13日,清外务部煞有介事地通电各国宣告:“东三省疆土权利,两国无论胜负,仍归中国自主,两国均不得占据。”“该三省城池衙署,民命财产,两国均不得损伤。”“辽河以西俄已退兵之地,由北洋大臣派兵驻扎,各省及沿边内外蒙古均按照局外中立例办理。”同时,颁布所谓《中立条规》三十五条,划定了日、俄两国在奉天省内的“局外境”中立区和“局内境”战区区域,要求交战双方不得逾越指定的战地,并保障战区内中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中国地方官能守卫疆土、履行行政职责。奉天地方政府甚至将盖平县属的熊岳城至安东县界街一线以南之金州、复州、熊岳三城划为“指定战地”区域,以供日俄军队“战时之用”。

于是,岂有此理之事接踵而至。2月14日,沙皇政府复照清政府,佯称“中国恪守局外,俄决不侵越”,但“东三省及蒙古东北隅铁路所经,为运兵用兵要地,势难认为局外”。不仅如此,沙俄外交部并悍然照会中国驻俄公使胡惟德:“辽西亦满洲境,难认局外。至东省疆土不得占据一节,目下不能谈论,应俟事后承前议续商。俄日用兵,华守局外为一事,东省交地是另一事,故不允商议。”清政府原拟由关内派兵赴辽西一带加强防务,维持“中立”,但是由于沙俄不承认该地区为“局外境”,并反对清军进入而作罢。战端初启,沙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即向盛京将军增祺提出四项蛮横要求:“一、地方政务应守俄国训令;二、俄国有罢黜中国地方官之权;三、捐税等项,须缴于俄国政府;四、所留中国军队,应受俄国调度。”

2月下旬,阿列克谢耶夫在东三省擅自张贴布告,公然要各地官员“协助俄军”采买粮草及一切应用物品,“不得阻挠”;当地居民应保护东三省铁路电线电话,倘有人谋损,不但严惩谋犯,而且要追究附近官民的责任;“暗藏匪党”或知情不报者,“与匪同罪”;如中国官民仇视俄军、俄政府,“定行殄灭此人,决不姑宥”。随后,阿列克谢耶夫悍然命令增祺保护东三省铁路,声称如有破坏,以致运转不通者,不但所损铁路工程之费需中国赔偿,而且军事方面的损失,也应由中国方面承担。

5月下旬,他又刊刻告示,强制东三省铁路沿线居民保护铁路,如有损坏,“初犯罚款,续犯即将二十五俄里(内)各村屯烧杀无遗”。中国舆论就此愤慨地指出:沙俄侵略者“皆以东三省之地为彼之地,皆以东三省之官为彼之官,皆以东三省之民为彼之民”,俨然是君临东三省的太上皇。根据上述布告,俄军所到之处,胁迫地方官吏代觅住房、代办粮食,一切“听俄兵颐使”。在奉天省城内,他们侵占大学堂、军火处、金银库、宗室营等处;在吉林省,俄军强占将军、都统等衙署,为所欲为;中国官员稍有不满即遭拘捕,海城、岫岩、怀德、通化、开原等县令均曾被俄军拘禁。结果,“将军以下,位同虚设,监司大僚,禁逐唯命”,中国主权,荡然无存。驻俄公使胡惟德慨叹:“战局无论胜败,归地日益难望。”如此,清王朝以“祖宗发祥之地”供他国作战场,将辽东父老一举推入了战争的渊薮。

(四)

战争之初,日军从一开始即掌握战争主动权。在迅速夺取金州之后,日军为了封锁旅顺港,实施了大规模的水雷闭塞战,使得攻防双方损失惨重。其中日本联合舰队先后三次对旅顺港进行闭塞封锁,共沉船十七艘。沙俄太平洋舰队司令亲率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出海增援,触雷沉没,八百多名官兵无人生还;日舰“春日”号返航时遇到浓雾,撞沉“吉野”号(此舰为甲午战争主力舰),三百多名官兵丧生;日舰“初濑”和“八岛”两舰触水雷沉没;在甲午战争中被俘获的大清国“平远”、“济远”二舰,在日俄战争中被编入日军第三舰队第七战队,也先后在旅顺港外羊头洼海域和金州湾的鸠湾海域触雷沉没。日本舰队对旅顺港实施闭塞和严密封锁,对港内的俄太平洋舰队造成极大威胁,沙皇担心舰队被消灭在旅顺港内,命令其向海参崴突围。

6月13日,海参崴海军特混舰队奉命南下支援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在旅顺口外遭遇日舰阻击。俄舰“乌里克立”号被击沉,“俄罗斯”号和“格罗莫鲍依”号负伤,“诺维克”号在萨哈林岛附近搁浅,其余舰船被赶回了海参崴。休整数日之后,太平洋舰队司令维特格夫特少将率领“皇太子”号等五艘俄国战列舰试图再次冲出旅顺口,但刚一出港即遭到东乡平八郎指挥的“三笠”等四艘日本战列舰的截击。经过激烈的海战,维特格夫特战死,舰队被再次逐回旅顺口。至此,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被封堵在旅顺口的俄国舰队不再对突破重围抱以奢望,甚至于不得已把舰炮拆下来充当要塞炮,技术熟练的水兵权充普通步兵。

旅顺会战持续了五个月之久,从盛夏打到隆冬,惨烈空前。从军事上说,只要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仍存在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就将会被完全吸附在旅顺,日军第三军团就会被牵制于旅顺,俄军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如果说旅顺会战是整个日俄战争的关键,那么二○三高地的存亡则是旅顺会战的关键。二○三高地争夺战持续了近三个月,每一寸阵地都反复易手。当事者如是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的石油、炸药与尸臭之间的战斗。”

11月26日开始,日军三攻旅顺,战斗激烈异常。日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倾全军之力鏖战七昼夜,以野蛮残酷的“肉弹”战术,并辅以坑道爆破,以数万人伤亡为代价于12月5日最终攻占二○三高地。是役,二○三高地的山顶被炮火削去整整一米,日军尸横遍野,其中也包括乃木希典的儿子。当日军攻占血染的二○三高地时,阵地上仅存一名活着的俄国士兵。这样,二○三高地的失守,使困守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仅存一条死路。

尔后,日军不断从高地用榴炮俯击俄军阵地和港内俄舰,使得俄军主力战舰尽悉损毁。

1904年的最后两天,日军先后攻占了二龙山和松树林等炮台。陷入绝境中的俄军司令施特塞尔将军,不顾其他将领的反对,于1905年元月1日遣使请降。消息传来,俄军官兵群情激愤,他们愤怒地毁坏工事和弹药。爆炸和大火持续了一整夜。1月2日,俄军与日方正式签订了投降书,日军占领旅顺。

旅顺会战历时二百二十二天,日军参战兵力累计十三万余人,亡一万五千四百人,伤四万四千人;俄军参战兵力累计四万四千人,亡一万零八百人,伤一万九千六百人,余者俱为阶下之囚。

战后,日酋乃木希典为祭奠阵亡的万名将士和他的儿子,将二○三高地题名为“尔灵山”,并建塔纪念。此塔始建于1905年1月6日,塔高十点三米,基座以上部分以拾取自高地的炮弹皮和子弹壳铸成,形似日式步枪子弹。塔身上“尔灵山”三个字为乃木希典亲笔所题。塔上原镶有一块铜板(据说“文革”中被人撬下做废品卖掉),铭文中记述了二○三高地恶战之经过,并说道,“日本海大捷的一个原因是因旅顺的开城,而旅顺的开城又是因为攻克了尔灵山”云云。伫立山头东望,旅顺军港可尽收眼底。在一海之隔的日本,据说“尔灵山”被奉为“圣山”,至今每年仍有不少日本人前往参拜。

乃木希典(1849~1912),何许人也?此酋出身长州藩武士,在讨幕战争、戊辰战争、西南战争中屡建战功,曾赴德国留学两年,以天皇亲兵身份被擢拔为团长、旅长。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已退隐田园的乃木重新披挂上阵,在侵占旅顺的战斗中率部大开杀戒,是旅顺屠城的直接指挥者。《马关条约》签订后,历任台南守备队司令、第二师师长、台湾总督,血腥镇压台湾人民。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乃木希典被再次启用,任第三军团司令官,并晋升为上将。出征前夕,乃木与长子胜典、次子保典“深感天皇知遇之恩”,决心以死效命,誓愿“三典同葬”。5月27日,长子乃木胜典即在金州首役中与所率小队全体战死。

在乃木希典亲自指挥的二○三高地争夺战中,次子保典战死在尸山血海的最前沿。1906年1月,乃木希典回到东京,受到天皇召见,并因功被任命为军事参议官,1907年又出任贵族学习院院长,负责教诲贵族子弟“忠君忘身,殉国忘家”之道,并亲自担任皇孙裕仁的教育工作。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逝。9月13日国葬举殡。当晚八时,当礼炮鸣响一百零一次、灵车驶出皇宫时,乃木希典与其妻静子在赤坂住宅双双剖腹自杀,以身殉葬。乃木身后在日本被尊为所谓“军神”,政府并把他生前居住的宅邸建成“乃木神社”,作为宣扬武士道的场所。显然,乃木希典相隔十年两次率部血洗旅顺口及在台湾的暴政统治,当是其所彪炳之最“卓著”的功勋。真可谓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其中又有多少无辜的中国辽东父老和台湾同胞惨遭屠戮牺牲?难道这就是所谓“武士之道”?道之安在?何道之有?

旅顺陷落暨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被歼,使日俄战争终于达至其战略性的转折点。旅顺会战甫结束,日军即竭尽全力围歼奉天(沈阳)俄军,以求尽快结束战争。日军投入兵力五个军约二十七万人,俄军则集中了约三十万人。奉天战役是日俄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日俄战争在辽东大地上的最后一战。3月9日俄军弃城败北。是役,俄军损失近十二万人,日军伤亡约七万人。

(五)

日俄战争,双方投入兵力各达百余万人,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战争中第一次使用烈性炸药、手榴弹和自动武器,杀伤力前所未见。战争的残酷程度也是空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日俄战争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仅1904年5月5日发生于金州南山的战事中,日军消耗的弹药就相当于甲午战争的总和,其惨烈之程度,可见一斑。
日俄战争,除日军登陆萨哈林(库页岛)一役外,陆地之战都以中国辽东大地为战场。南迄旅顺,北至开原、铁岭,东起鸭绿江,西抵辽东湾,铁蹄纵横,烽烟千里,疮痍满目,战事对居于战局之外、“严守中立”的中国辽东河山与军民生命财产为祸之烈,远过于甲午、庚子两役,大约也是世界近代战争史所仅见。以辽阳战役为例,该战役历时十昼夜,战线蜿蜒近两百里,日俄双方用兵约五十万人。

据清史料记载,日俄军队所及之地,纵横百里,几同赤地。仅盖平、海城一带遭到破坏的村庄就有三百个,罹难者八千四百家,死于炮火者不下数千人,丧失财产和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辽阳城四周十至十五里内,民房均被俄军占用。城东至分水岭一百八十里,城南到海界八十里,也无处无兵。俄军因建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垫车道,占、毁民地数千亩,所到之处,抢牛搜马,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战败兵溃之中,哥萨克兵竟以肆意屠杀中国军民泄气。“因邻国之衅,而局外之国,惨遭荼毒若此,言之可为痛哭。”

作为主战场之一的旅顺更是蒙受空前浩劫。为制造开阔地,俄军将东起白银山,北至吴家村、水师营,南至鸦户嘴,西至羊头洼长达三十余公里的堡垒前村庄全部摧毁。龙头镇吴家村原有十七户人家、七八十间房屋,被悉数炸毁,仅留残房五间,战后改地名为“五间房”。

战争中,牲畜被掠,粮食被抢,工厂被炸,房屋被夷平,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甚至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屠戮。奉天(沈阳)战启,沙河各村庄房屋均被拆毁,梁木被移作俄军掩体支柱,欣欣向荣之几百个村落,除残垣败瓦外,荡然无存。“自省城至兴京三百余里,蹂躏殆遍,西南则出城一二里,即无完土。”俄军袭扰多端,状如匪徒,“民有车马,则彼夺之;民有鸡豚,则彼杀之;民有牛羊,则彼屠之;民有衣物财富,则彼掳掠一空之”。“以致乡民居无处,食无粟,嗷嗷待毙,不下数万,号泣流离之声,通闻四野”。扎营在奉天西厢蓝旗界等十三屯的俄兵,“无论昼夜,逐户攻掠财物,所有骡马猪羊,硬行翻取,攻坟伐村,强拉妇女,有向劝阻,重则枪打刀刺,轻则暴打不休,反赖伊等良民系红胡子”,必欲置之于死地。

在省城内,俄军四出抢掠,强向店铺索要财物酒肉,以致“商贾不通,省城地面百物短缺,贫民小户籴米为艰”。至于奉天历史文物古迹毁于战火者,其损失难以估量。
日军在“战区”烧杀淫掠,其暴虐程度亦不逊俄兵。日军所到之处遍立军政署,下设警察局,管理地方事宜,“凡事须秉请军政署作主,方准施行”,漠视中国主权之事,层见迭出。

由于战区的扩大,难民日益增多,“难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三万人”,“近于流莩”。据增祺奏报,1904年冬,聚集省城奉天的待赈灾民不下十余万人。不少人饥寒交迫,露宿街头;许多儿童,因感染猩红、天花而丧命。而战区周围的中小城镇,战祸同样不容忽视。如海城县属杨家园子等二十一屯,地亩禾苗或受俄军车马践踏,或被掘壕安营,计平毁一万余亩,房屋被拆一百零一间,树木被砍伐五万二千一百余棵,俄军败退,日军旋至,毁房伐树,侵害村民,悉同俄军,总计待赈灾民达三万八千四百一十三户。
又如辽中县,周围六七十里内居民的粮贮、牲畜、鸡犬被掠一空;邑东长滩等处,所有居民庐舍,多被炮火轰毁,“颠连无告,遍野哀鸿,至今谈之,犹为变色”。远离战区的吉林省,也未能幸免战端的侵扰。1905年初,俄军自奉天败退吉林,“所有威远堡边门以外,东迄伊通,南抵奉天围荒,北至昌图府属,周围千余里之间,无不为彼所占据,而长春府适当其前敌后路,屯扎之兵更较他处为多,而其支队游弋于各处者,几于通省皆遍;所到之处,驱逐居民,拆毁房屋,粮草牲畜,悉遭攘夺……即附近省城一带,亦皆挖壕修道,异常骚扰……哀此小民,田地抛荒,资财尽失,有富户而顿成贫窭者,流离远徙,惨不忍言”。

在战争期间,日俄侵略者还经常以武力胁迫中国丁壮无偿劳动。例如,开战之初,俄军曾在奉天省城郊外挨户拘去千人,前往海城修筑炮台、开挖战壕,每人每天仅给干粮,其他分文不与;稍有怠慢,即被痛打,甚至击毙。在旅顺,俄军役使力夫约一万五千人,修缮船渠、炮台及船舰,每五人便有一挂刀俄兵监视,每五十人为一团,每天仅给粗食两餐,不给工资。在呼伦贝尔,俄军擅将中国铁路工人一百四十名绑上火车,运至赤塔,勒令修路,途中被凌虐致死者二十余人。

此外,在辽阳、海城、哈尔滨、宁古塔、敦化、农安等地,经常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俄军的刺刀下从事苦役。俄军所到之处,还挨户搜查军器。如被发现藏者即被视为“胡匪”,须赂以重金,方免于一死。怀德、昌图一带,“良民之受其扰累者,殆什居六七焉”。同时,俄军罗织罪名,动辄陷人为通敌匪谍,轻者讹诈需索,重者刑讯拷打,投之牢狱,因此“境内骚然,几无宁日”。

中国百姓因被指控为匪谍遭拘的,仅奉天铁路车站监狱即关押五百余人,由此致死者,难以计数。据一位西方传教士记载:“人们被杀死,只是因为他们不通俄语,或因不愿交出他们的牲口。”此外,俄军还在北起奉天省城、南至金州的途中要隘,擅设关卡,“每遇行旅,即遍身搜检,少有可疑,立予捉去;若有函件等迹涉疑似之物,或径用枪击死,抛尸溪涧中”,其凶恶残暴,令人发指!

为转嫁战争负担,占有中国财富,沙俄还在东三省用数千万卢布纸币征购军需物品;在战区发行巨额军用票,逼迫商民使用,“其数额颇巨,无法估计”。随后,俄币(俗称羌帖)跌价,当地人民遭到巨大的损失。此外,沙俄也借战争之机,疯狂掠夺东北的森林、煤矿等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把东三省变成俄军的供应基地。他们不仅扩大了对原有的扎赉诺尔、抚顺、昌图等地煤矿的开采范围,而且对新发现的乌吉密等地的煤矿也开始采掘。他们向民户“勒买”、“强取”粮食,任意芟割禾苗,“以作马料”,还肆意征调粮秣,导致中国官民所需粮食,有时反需向俄军申请拨给。

据沙俄军方统计,至1905年10月,入侵俄军粮秣(包括饲料)百分之八十五取自中国东北,约九十余万吨。日本侵略者则借战争之机,占据铁路及其附近的电报局所和一些矿地、矿产,强行修筑安东至奉天、新民至奉天轻便行军铁路。俄军失败后,日军发行大量军用手票、正金票、老头票,取代俄军的纸卢布,迫使人民接受和通用。其中仅军用手票即发行了二点五亿元。

日俄战争把东北人民抛入灾难的深渊。被清廷视为“发祥重地”的辽东大地,在日俄侵略者的铁蹄下,“未数月即变为瓦砾场”。据盛京将军粗略估计,东北人民死于战火者约两万人,财产损失折银六千九百万两。就连当年日本侵略者办的《盛京时报》也不得不承认,中国辽东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下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妻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当时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说:“吾中立国之民生息于其地者,掷生命数十万。死亡之数,过于日俄两军。”日俄两国火并,东三省人民却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实为旷古未有之奇冤。

(六)

然而,日俄战争至此并未结束。就在旅顺会战鏖战正酣之际,沙皇政府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中抽调主力舰三十八艘、辅助舰船二十多艘,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原太平洋舰队遂改称第一太平洋舰队),于1904年9月26日,在沙皇的祝福声中,驶离芬兰湾,驰往遥远的亚洲水域,解救被日军围困于旅顺口的第一舰队。1905年1月初,舰队抵达非洲东岸马达加斯加岛时,获悉旅顺失守、第一太平洋舰队覆没,舰队接沙皇命令继续东行。1905年2月,俄国又增派涅波加多夫少将组成第三太平洋舰队前往远东增援。5月中旬,两舰队在越南西贡湾会合后,驶向海参崴。

而日本及时掌握了俄国海军行动的情报,调遣联合舰队潜伏于对马海峡,相机行事。5月27日,俄国舰队在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海上跋涉后,行至对马海峡。此时,俄国舰队不仅在吨位对比上已处于劣势,加之舰队历经一万八千海里远航,已疲惫不堪,而日本舰队不仅是以逸待劳,还占据了伏击的先机。

黎明时分,东乡平八郎大将的旗舰“三笠”号战列舰升起了意为“国家命运在此一战,全体官兵奋勇杀敌”的“Z”字旗。中午时分,日俄舰队在对马海峡的冲岛附近开战,俄旗舰“苏沃洛夫”号即遭重创,司令官罗日斯特文斯基负伤。接着,“乌沙科夫”号、“奥勒尔”号、“波罗丁诺”号、“亚历山大三世”号等俄舰被相继击毁,“奥斯里亚比亚”号中弹沉没。日落时分,“波罗丁诺”号再次被击中,旋即沉没。5月28日,败往海参崴的残余俄舰,再被日舰队包围。俄舰奋力还击。无望。代理舰队司令涅波加多夫遂向日本舰队投降。对马海战,俄军死伤约五千人,近六千人被俘,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日军仅损失了三艘舰艇,伤亡七百人左右。

1905年初夏的对马海峡,残阳如血,舰钟声咽,俄罗斯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舰旗,随落日缓缓沉入日本海的海平线。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日俄战争,终以俄国的彻底失败画上句号。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