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抗战壮丁非正常减员近千万—驳《流沙河的抗战回忆》(ZT)(2)
送交者: 偶然发言 2007年04月12日12:27:2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九、兵役机关正式公文披露:如是“吃”壮丁
 
  据史料,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十四日至民国三十三年五月的“军政部训令”和“军政部代电”陆续记载:
  各部队的接兵部队,多不依限到县,并且不携带服装、给养、药品;或将给养费转贩物品,希图渔利;到县以后,即向政府或管区商借费用,如不照借,即藉口伙食不够,拒绝收兵;或则多方挑剔,遇事吹求,以图报复。至接收新兵之后,则视同囚犯,锁闭一室,饮食起居,漫不关心,疾病死亡,任其遗弃。各级干部任意行动,或则携带眷属,乐于逗留,或则吃喝嫖赌,胡作妄为。
 接兵部队浮报接兵数目,提前呈报入营;侵吞草鞋、行军各费;侵吞(限制、掺杂、克扣)军食,任令士兵饥饿,不顾士兵致病;扣发薪饷,挪用经商;盗卖(欠发、调换)士兵被服,不顾士兵寒冷,任令由冷致病;侵吞医药费,不医不药,不顾士兵疾病卫生,任令由病致死;或是营舍简易,没有健康设备,不顾士兵睡眠;藉故没收、出售入营新兵的财物,不顾士兵利益;侵吞士兵教育经费,不随收随训,即训即役;擅离队伍,私设厨房,不与士兵同甘共苦;奴役新兵,驱使抬轿及背担规定以外之物品;强迫病兵行军,鞭挞虐待;遗弃病兵,脱光衣服,甚至未死枪杀或予活埋;又有贿放壮丁,估拉沿途行客者。
  对入营之新兵任意克扣,上下分赃,而美其名曰:“挹注公费之不足。”新兵患病者亦不治疗,致饿兵瘦死者不知凡几!如新二十七军新兵办事处先后接收之新兵死亡者二、三千名。
  据国军某团长云:……全团每日死亡,有时至二十余名。
  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贪污腐败风气及压迫士兵的种种暴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争的事实。也正因如此,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在其日记中记载:“人人言,我国兵好官不好。”
 
十、老百姓亲眼目睹:如此虐、杀壮丁
 
  昆明市官渡区晓东村人高正中著文回忆:1942年8月间,晓东村来了一支来自四川师管区准备“补充抗日队伍”却又“交不了”的壮丁队。“自住进人家户后,一天也不见他们吃上一粒大米饭”。由于饥饿,村民家中的猪食都经常被饥饿难忍的壮丁争抢吃光。
  半个月之后,这些新兵被饿得面黄肌瘦,走路是东歪西倒,跌跌撞撞,有的连爬也爬不起来了。 他们大声小声呻吟着:“肚子饿,肚子饿!”喊得大声一点的,背枪的兵听到,还去打嘴巴子。
  又是两三天过后,饥饿的呼喊声也听不到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无辜的新兵停止了呼吸,一条条地睡着。人虽死了,而两只眼睛还在睁着,我去看了一眼,真够害怕。带兵的人,从新兵中还找不出几个能抬死人去埋的人,只好死在各家的由各家抬去埋。
  更残酷的是,病饿的爬不起来的,也被抬去活埋。抬到坑边被推下去,病者也知是要埋他了,他不愿死,拼命的两只手往上抓,要活!可背枪的兵却狠心地用枪托把他推下坑埋掉了。
  又据当年在四川黔江公路卫生站学医的杨增锡先生著文回忆:
 一九四二年寒冬腊月,一天下午,有一接兵连从贵州接来一批壮丁,约二百人,从我们门前经过进驻南楼上。斯时也,天寒地冻,蓬断草枯。所有壮丁,其衣也,除下身穿着几块破布片聊以遮羞外,上身悉被以极其单薄的稻草蓑衣,既无鞋,更无袜,一概赤脚;其状也,皮包骨骼,瘦若枯材,如以“鹄形菜色”四字去形容,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俨若骷髅,活似鬼样;其色也,一身黝黑,难见其真正皮肤,惟有两个白眼仁在翻动;其行也,你拉着我,我扶着你,纵未用绳捆索穿,则天然连成一串,颤颤抖抖,蹀躞蹒跚而行。
  ……次日凌晨,接兵连押着壮丁往湖北方向开去,不久,黔江县商会会长李伯星、何学如等人来向卫生站联系说:“该接兵连在杉木垭一带地方,沿途活埋了二十七个壮丁,未壅头部,奄奄待毙,我们去挖起来集中在东门外陈仲云家的空房里,请你们去给药治疗一下,作点好事。”
  四川剑阁团管区甚至接到了以陈诚名义发来的“代电”,称:
  ……新兵由摧残而冻馁,由冻馁而病死,随死随弃,极尽人间惨事。第九师收新兵一千九百名,行抵恩施,死亡者五百余名;余者大半无衣着,以稻草蔽体,鹄形垢面,奄奄一息,民众睹此,无不叹息……
 
十一、国内外权威人士:壮丁非正常减员500万至1000万人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兵役,被老百姓骂作“兵疫”。
  在弥漫赤县神州整整8年的“兵疫”中,壮丁逃亡、非正常死亡、致病后被遗弃不知下落,以及被“吃空”的壮丁究竟有多少,这里不妨比较一下按不同估算口径作的大概推断。
  甲、按照何应钦的口径,1939年至1943年5月4年期间,最高当局没有部署扩编,部队伤亡240万人,而同期却征出壮丁近1200万人,不明下落的壮丁接近1000万人。
 乙、《剑桥中华民国史》的估算口径有两个,一是“八年战争期间,这类死于途中的新兵可能大大超过100万”;二是“在800多万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开了小差,就是非战斗死亡”,即有400万。两项合计500万人。如果加上补入部队前的逃亡数,以及各级部队长官和各地兵役官员 “吃空”的数额,与何应钦口径数,应该不会相距太远。
  丙、按照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的口径,“四壮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在抗战8年征出的1405万壮丁(官方公布数)中,补入部队的只有350万人,非正常减员上千万人。
 据国民政府1947年10月公布的数据,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作战消耗合计32279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因病消耗合计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残废191644人,逃亡323436人。两项合计为4165485人。如果考虑到伤员伤逾归队情况,并忽略“吃空”因素,蒋梦麟先生估算的补入部队的壮丁数,与抗战8年部队实际减员数是比较接近的。
  丁、蒋介石“统兵大员”的估算。据蒋梦麟当年的兵役状况视察报告记载,当自己把上述估算告诉一位“统兵大员”时,这位“统兵大员”却认定:补入部队的壮丁数“若以现在之例计之,恐不及百分之十矣”。据查,这位“统兵大员”很可能是国民党一级上将陈诚。
 
十二、按国民政府公布数据计算:壮丁非正常减员801万人
 
  上述对抗战8年壮丁非正常减员数在1000万人左右的估算,我们可以依据国民党政府及其将领等公布的数字,予以验证。已知条件、验证公式及计算结果如下:
  已知:
  ①抗战8年壮丁征出总数为1405万人;
  ②抗战8年部队减员总数为417万人,含同期逃亡32万人;
  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不含警察、军事机关、军事院校及非正规编制的保安部队,下同)人数为252万人(1937年上半年中国陆军有步、骑兵师192个,独立旅65个,独立团79个,总兵力为202万人,预备役50万人);
  ④抗战结束时国民党军队人数为422万人(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5年7月陆军整理计划,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拥有步兵、骑兵280个师,炮兵32个团,工兵、辎汽兵、通讯兵、宪兵等特种兵共81个团又50个营,连同挺进部队在内,共有兵力422万人)。
  ⑤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成建制投降日寇后编为伪军(即所谓“曲线救国”)50万人。
  ∵抗战8年壮丁非正常减员数(含死亡、逃亡、因病被遗弃而不明下落的,下同)
    = 壮丁征出总数-部队正常减员数-部队扩编数-投降日寇后编为伪军人数
  ∵部队正常减员数
    = 抗战8年部队减员总数 - 同期部队逃亡数
    = 417万人-32万人
    = 384万人
  ∵抗战期间部队扩编数
    = 抗战结束时国民党军队人数-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人数
    = 422万人-252万人
    = 170万人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投降日寇后编为伪军人数
    = 50万人
  ∴抗战8年壮丁非正常减员数
    = 壮丁征出总数-部队正常减员数-部队扩编数-投降日寇后编为伪军人数
    = 1405万人-384万人-170万人-50万人
    = 801万人
  上述计算结果:抗战8年壮丁非正常减员801万人,占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抗战8年壮丁征出总数1405万人的57%。
 
十三、美国人判断:受虐待致死的壮丁多于阵亡士兵
 
  上述计算结果虽然依据充分,但却非常保守,理由如下:
  其一,在近177万名伤员中,多数伤愈后都要归队;
  其二,因病死亡的42万人,多与受到虐待有关;
  其三,由于“吃空”盛行,国民党军队实力始终是一笔谁都说不清的“糊涂账”;
  其四,国民党政府公布的1405万实征壮丁数,很可能是被人为压减下来的,实际数远远不止。
  如果依据蒋梦麟遇到的那位“统兵大员”(很可能是陈诚)的估算,抗战壮丁非正常减员数,很可能超过一千万人。
  以抗战8年实征1405万壮丁计算,这个估算似乎离谱,但若考问抗战8年各年度的实征壮丁数,又不无道理。
  根据何应钦和程泽润提供的数据,1939年至1943年5月征出壮丁近1200万人,年均征出壮丁300万人。1943年5月以后两年多,准备实施战略反攻了,每年却只征出壮丁100万人左右,降幅高达三分之二。这不合战争动员的常理。
  又据当年四川泸县国民兵团副团长李克猷回忆,该县征兵“过去每年配额是两千左右。一九四四年却增加到四千五百名左右,一九四五年加配到六千”,并在“一九四五年的夏天,出现了拉壮丁的高潮”。
  如此,我们不能不推断:作为国民政府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对“拉壮丁”数额之大,对壮丁命运之惨,对役政腐败之弊,心知肚明,怕日后有人跟他算“壮丁账”,有损于国民党政府的形象,把抗战8年壮丁征出总数,人为地压了下来。
 上述推断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唐纵日记》。唐纵在大陆期间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组长兼军统局帮办、内政部政务次长、保密局副局长、警察总署署长等职,他在1942年9月5日的日记中记载:“据兵役署报告,自抗战以至现在,共征兵一千零九十余万名,但恐逃亡者在半数以上。”
  假设国民党政府1937年7月至1938年底以及1943年6月至1945年8月这两个时间段的征兵,按照程泽润1943年5月报告陈述的1939年至1943年5月的征兵强度(即年均征兵300万人)不变,8年抗战,其征出壮丁总数应该接近2000万人。
  如果真是这样,按照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关于死亡壮丁占壮丁总数四分之一的比例估算,其中被虐待致死的壮丁将达数百万之众。
  还真有敢说这话的。
  格兰姆·贝克在《一个美国人看旧中国》一书中,就判断:“死在路上,死在征兵过程中,死在野蛮的新兵训练处及长途行军中的人,要比进入军中后死的人还多。”
  如此一说,更让人不寒而栗。
 
十四、朱德的历史结论:国民党战场连战皆北的症结所在
 
  也正因如此,朱德同志曾经严厉谴责:“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征兵人员贪污枉法,草菅人命;壮丁受着非人的待遇,捆绑、冻饿、囚禁、鞭挞,大小便都没有自由;死亡枕藉,或散而为匪,抓来之后能够送到部队去的壮丁只有百分之二十。”
  不过,“壮丁账”算到这个程度,再继续算下去,实际意义已经不大了。
  因为不管是再多算或少算二三百万,都不能改变旧中国、旧军队存在着残酷的阶级压迫这一基本史实。
 对于国民党政府腐朽、残酷的役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著名剧作家马健翎于1943年在延安还创作了一部反映抓壮丁故事的秦腔剧《血泪仇》。据了解,因为贴近国民党士兵的亲身经历,这个剧目在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过程中,得到的反响,不比歌剧《白毛女》小。
 也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史实,1945年4月,朱德同志才作出历史结论:“从压迫人民、奴役士兵出发,从消极抗战以至观战、专靠外援出发,从保存实力、准备内战出发,从排除异己、破坏团结出发,就构成了一条反人民的失败主义的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这是国民党战场连战皆北的症结所在。”
  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布赖恩·克罗泽在说到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阶级压迫时,断定:“即使把其他一千种原因都撇在一边,光这一点就能解释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能最后取胜。”
 
十五、起义官兵的灵魂裂变:泪血大控诉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共消化、改造国民党军起义投诚177万人,其主要方法就是开展以“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军队”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整训。改造之初,起义官兵多有抵触,一经涕泗滂沱的“泪血大控诉”,几乎是瞬间,他们就与国民党反动派不共戴天!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工作团干部黄流、单俊峰著文等记载,在改造胡宗南嫡系部队第7兵团政治整训中,控诉大会开得撕心裂肺、惊天动地,有的士兵哭得痛不欲生,有的士兵哭得口吐白沫死去活来。第472团2营召开控诉大会,第一次就哭昏倒了31人,第二次大会又昏倒了35人。
 召开控诉大会之后,不少人哭得两三天吃不下去饭。第473团士兵何思勤控诉之后,甚至哭得精神失常,耳朵听不见了,饭也不吃了,谁劝他都不理睬。后来人们发现,何思勤在控诉大会后特别敬重毛主席,于是,到吃饭的时候,就给他写个纸条:“毛主席叫你吃饭!”到晚上睡觉时,他如果大吵大闹,就再写个纸条:“毛主席叫你睡觉。”只要看到是毛主席叫做的事情,何思勤非常听话。后来,何思勤在上级批准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时,喜出望外,恢复了正常。
 第351团机1连士兵温成碧家里有4个亲人被逼死,他本人在旧军队里又遭鸡奸,可是在诉苦之前他却不好好学习,还说:“你们说蒋介石坏,但我没见过他杀人。”就是这位一度非常落后的士兵,在诉苦大会上,竟然哭得昏死过去四五次。大会上诉苦完了还不够,一人来到会场,跪在毛主席像前继续诉苦。军代表来到他面前后,他紧紧拉住军代表的手,一边失声痛哭,一边追悔过去,痛骂自己“没有良心”、“忘了本”,表示一定坚决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
  诉苦大会之后是“公祭宣誓”活动,隆重集会祭奠该兵团起义官兵在旧社会、旧军队惨死的亲人。
  “公祭宣誓”活动后,广大起义官兵纷纷要求参加人民解放军,“立功赎罪”。全兵团10239名士兵中,有9519人写了请求早日加入解放军的申请书,其中又有752人是用自己的鲜血写的血书,有4546人在申请书盖上了自己的血手印或用鲜血签名。
 
十六、叩问“许多学者”:何以死活不承认旧军队的阶级压迫
 
  面对半个多世纪前上千万抗战壮丁的血泪史,时下的情况真让人感觉滑稽万分:对于当年国民党军士兵受压迫、受残害的史实,当年的美国人有过记载,如今中国的“许多学者”却不认账;国民党将领多有揭露,却“伤害”了一些共产党干部的“感情”!
  广大国民党军官兵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殊死抗战的英勇事迹不容否认,但国民党军队实行抗战所基于的阶级基础,也同样不容否定。
 当前,正确评价国民党军队实行抗战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作用有着现实意义,因为认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的道义根基。同理,揭示国民党军队内部残酷的阶级压迫也有着现实意义,因为认知残酷的阶级压迫、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艰难的阶级解放这一20世纪中国革命史的主题,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向。
  说到这里,我不能不对流沙河先生的论点、论据再说上几句。
  流沙河先生认为,“整个抗日战争十分严肃,不能像《抓壮丁》这样去丑化,丑化他们就是丑化我们中华民族”,是“糟蹋”“神圣的民族感情”。
  这种定论是荒谬的。
  电影《抓壮丁》是基于史实创作的,同样基于史实创作的现实批判主义文艺作品国内外还有不少,试问:
  绍兴人对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兴师问罪了吗?
  中国的老百姓对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口诛笔伐过吗?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莫泊桑的《羊脂球》和《项链》,“伤害”了法兰西的“民族感情”了吗?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丑化”了西班牙民族了吗?
  没有,从来没有过。
  那么,作为“四川人”的“代言人”,为什么却要对影剧《抓壮丁》耿耿于怀呢?
  流沙河老先生固然有其坦诚、率真的性情,但在严肃的历史问题上,由着性子率真,必然要乱真。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赵祖谟的[新课文]《〈理想〉的背后——诗人流沙河走过的路》,流沙河的父亲“余营成是一个小地主,曾在国民党金堂县政府任军事科长,土地改革时被判处死刑”。
  县政府军事科,是1940年国民政府施行“新县制”后,由原来的兵役科更改名称的兵役机构,由此,人们不能不问:
 流沙河先生及持有相同政治立场和史学观点的“许多学者”,他们凭什么,悄悄地以“选择性失明”的治史手法,熟视无睹有关抗战壮丁受残酷虐待的浩瀚史料,并振振有辞地误导当代受众?他们凭什么,以“选择性失聪”的著史笔法,对当年劳苦大众凄苦悲怆的呼喊置若罔闻,毛遂自荐去“代表”受欺压、受残害的上千万抗战壮丁及其亲人?他们凭什么,以“选择性失音”的论史口径,竭尽全力去粉饰连蒋介石及其文武大员都不得不承认的历史罪恶,进而在客观上否定使广大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伟大革命?
  是血脉相连衍生的情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形成的立场?还是家境变幻约束的政治视野、利益得失铸就的人生体验?或是批判现实的情绪延伸、非黑即白二元分离的认知模式?
  时代,需要“城市精神探踪”,也同样需要对“探踪”的轨迹进行探踪。
  时下,对“探踪”轨迹的探踪,有利于校正是代表“许多学者”呼声还是代表以草根民众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探踪”方向。
二○○七年四月十日稿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唐代长安城景观 数字化视觉复原
2006: 宋为什么被辽、金、元打败了---- 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