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刘备和诸葛亮的虚伪真面目(图文)
送交者: lovesue 2007年05月30日08:50:01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刘备和诸葛亮的虚伪真面目(图文)

诸葛亮

刘备

曹操


在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之后,诸葛亮听了群臣之言而建议刘备称帝可属历史真相,诸葛亮是个谨慎的人会怎么不着边际让刘备称帝, 此时汉朝逼近还名义上是当时中央政府啊。刘备一直对付曹操是他窃取汉朝的政权,但是这样以来刘备比曹操还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吗?再说袁术称帝的下场诸葛亮应该知道吧。刘备一称帝弄不好刘备的政权就灭亡,这非危言耸听刘备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就失去了荆州。在说按照易中天老师说的诸葛亮个荀彧一样重视汉室会提出来怎么说吗!这事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出现过请给个明确的说法。如果有请说明诸葛亮的动机!没有话为什么罗贯中给三国演义添加上这个,这不给诸葛亮的形象有所损害吗?2易老师说的诸葛亮重视汉室可有证据!

汉献帝刘协(181年—234年9月19日),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是189年至220年。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献帝驾崩,魏明帝以素服为他发丧。八月壬申,葬于禅陵。

216年,曹操称“魏王”,刘备不久称自己为“汉中王”。221年,诸葛亮、许靖、黄权等人上书劝刘备即帝位,刘备便于成都武担的南面登基,以续东汉大统,改国号“汉”,史称蜀汉。四月,大赦天下,并改元章武。任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汉高祖等。五月,立皇后吴氏,太子刘禅。 六月,立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诸葛亮听了群臣之言而建议刘备称帝属历史真相。证据明确,见附正史。


当时的刘备和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当时皇帝依然在世,所谓皇帝“被杀”的谣传不足信。刘备和诸葛亮等等,都是打着兴“汉”的幌子,实质为自己谋利。当时,他们完全可以不称帝,而是一恢复“汉”室的名义继续战争或者和平发展。汉献帝刘协可是给过刘备“衣带诏”,目的是回复汉献帝刘协的天下,而不是“刘姓”天下。

刘备和诸葛亮等等的虚伪,在当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他之前之后都有称帝的,不算什么大威胁,比如,袁绍私自刻玉玺,等等。三国演义的实质是颂扬刘备,诸葛亮更是主角中的主角。但这些儒教树立的神话,是经不起推敲的,完全是欺骗老百姓的。刘备没那么爱惜百姓,比如,他丢下百姓和兄弟自己逃跑,关羽降曹。


三国中真正的英雄和忠臣是曹操,他孤军攻击董卓,险些丧命;后来又救了汉献帝刘协,否则,汉朝早就灭亡了;后来,曹操到死也没称帝。曹操尽管有徐州的屠杀,也仅此而已,后来,他的利民的事情就太多了,比如和袁绍打仗的时候,为了怕误伤百姓而把百姓迁移到许都;屯田,当时的百姓从快饿死而有饭吃;统一北方,人民安居乐业;善于任用人才,等等。


但是,儒教为了其“理念”,把曹操丑化成奸臣,而真正的奸臣却被美化成“明君”。


220年,曹操逝世,刘备本想赠书吊唁及赠礼,但不成功。同年十二月,曹丕篡汉,刘备听闻汉献帝已被加害的消息,便穿丧服发丧,追谥他为孝愍皇帝。
221年,诸葛亮、许靖、黄权等人上书劝刘备即帝位,刘备便于成都武担的南面登基,以续东汉大统,改国号“汉”,史称蜀汉。四月,大赦天下,并改元章武。任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汉高祖等。五月,立皇后吴氏,太子刘禅。 六月,立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演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令人悠然神往。刘备初见孔明,便屈尊“下拜”;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乍闻孔明不愿出山,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历史上的庞统,在刘备领荆州牧后归之,开始“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后经鲁肃、诸葛亮荐举,“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演义》则在史实的基础上,发挥浪漫主义想象,写庞统刚投奔刘备时,刘备以貌取人,仅命其为耒阳县令;一旦得知庞统半日了断百日公务,刘备立即自责:“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及至看了鲁肃的荐书,听了诸葛亮的评价,刘备“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并“下阶请罪”,遂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第57回)。如此虚己待人,不能不令贤士感动。这种君臣遇合,鱼水相谐的关系,乃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最渴望的理想境界。

总之,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摆脱了以往三国题材中刘备的草莽气息,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前所未有的“明君”范型。

刘备的枭雄色彩,《三国演义》有意不写,或者来个移花接木。最明显是“鞭打督邮”。按照《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和裴注的记载,历史上鞭打督邮的本来是刘备。由于朝廷下诏,要对因军功而当官的人进行淘汰。正在当安喜县尉的刘备担心自己用鲜血换来的官职也可能保不住;正好督邮来到安喜县,准备遣还刘备;刘备前往馆驿求见,督邮却称病不见;刘备一气之下,带人闯入馆驿,将督邮捆起来,绑在树上狠狠打了一顿;然后解下自己的印绶,挂在督邮的颈子上,扬长而去。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把刘备塑造为理想的“明君”,便把此事移到张飞头上,这样既不损害刘备“宽仁长厚”的形象,又有利于突出张飞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可谓一举两得。

赵云将冒死救回的阿斗交到刘备手中,“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后人对此时有讥刺,民间甚至有“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的俗语,似乎这也是诈伪。其实,在古代争夺天下的政治人物心目中,心腹大将有时似乎比妻子更重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明确记载,在遭受当阳之败时,“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锺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三国演义本来是个小说,属于艺术创造,没必要过度批评。然而,作者却在开篇说,他写的内容是根据历史史实,这就是明显撒谎。但是,这不奇怪,儒教弟子为了宣扬自己的理念,什么手法都会用的。

附: 三国志 先主传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图》、《书》先着,以为征验。今上天吉祥,群儒英俊,并起《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干祗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复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着。宜即帝位,以篡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
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郝柏村忆同胞打同胞最后恶战
2006: 闲谈共产党员的形象